第10章 名臣

現任少府爲劉陶,宗室之後。

舉孝廉,任順陽長,後遷爲侍御史。

公元176年,楊賜爲司徒,闢劉陶爲東曹掾。兩人認爲張角“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以後必然會造成大患,商議採取“孤弱其黨,誅其渠帥”的策略對付太平道。

然而楊賜很快因徵辟黨人被罷免,事遂不行。

劉陶也被牽連,去職。

楊賜畢竟名滿天下,不久就被起復爲光祿大夫,後歷任少府、光祿勳、司徒,前年被罷免,又轉任太常。

劉陶屬於士大夫中的骨幹,耿介之士,在楊賜、袁隗、張溫等人發力下,今年初被拜爲少府。

劉陶接掌營造畢圭苑、靈昆苑的差使後,藉故拖延,久未建成。

他知道必然有被天子問責的一天,已有心理準備。

劉宏一把將御案上竹簡砸向劉陶,咆哮道:“二苑爲何久久未成,汝有何解釋?”

劉陶也不辯解,免冠謝罪而已。他對劉宏已經死心,勸諫根本沒必要,不過徒費口舌。

劉宏大罵一頓,見劉陶只是伏地不起,毫無反抗,也覺得無趣,下令將他趕出宮去,就地免職。

劉陶走後,劉宏氣仍未消,憤憤不平地道:“朕削平東羌,剷除會稽妖賊,討平烏滸、板楯諸蠻,文治武功比之先帝不遑多讓。一向勤政,躬自勞苦,僅僅提出營建二苑,花費亦不多,這都不行麼?”

張讓勸解劉宏道:“彼等士人,虛僞自私,不能理解陛下難處。

然陛下之勞苦,奴婢皆知,天下百姓亦知,彼等想要遮掩,也是徒勞。

劉子奇去職,則少府一職就空缺出來,可於西園再求賢才,奴婢爲陛下賀。”

劉宏深以爲然:唔,少府是個油水豐富的好職位,賣二千萬錢似乎有點少?

賣朝廷的官,入劉宏的庫,這個買賣划算得很。

*******

劉陶徑去楊賜府中。

楊賜聽了劉陶被免官,長嘆一聲,久久無言。

楊賜出身名門,少年時即以忠正和精通儒學而聞名,壯年後隱居授學,不應州郡徵辟。當今天子初繼位,朝廷選任帝師,三公皆舉楊賜。時楊賜已年過四十。

晚仕的作風跟其祖、父如出一轍。

其祖楊震,安帝時名臣,號稱“關西孔子”,五十多歲出仕。有人曾夜中送金,說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世稱清廉,官至太尉。

其父楊秉,桓帝時名臣,四十多歲出仕,曾經從容對人說:“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亦稱清白,官至太尉。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爲人稱讚。

楊氏家風謹嚴。楊賜尊奉家風,嫉惡如仇,直言無諱,屢遭罷免。

楊賜的堂侄楊琦(楊秉之兄楊牧之孫)任侍中,也是直臣,對天子劉宏賣官鬻爵很是不滿。

有一次劉宏問他:“我與桓帝相比怎麼樣?”意思想要得到自己遠勝桓帝的答案。闢土服遠曰桓,桓雖然不是惡諡,但卻隱含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之意。劉宏不自知,故有此問。

不料楊琦答道:“陛下比之桓帝,有如舜帝比於堯帝。”

劉宏心中暗怒,卻不好發作,悻悻地道:“卿可真是強項,不愧是楊震的子孫,卿死後肯定也會引來大鳥的。”

楊震蒙冤自盡,死後有“大鳥高丈餘,集震喪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

劉宏話中有着諷刺和不滿。

楊賜宦海沉浮十餘年,如今已六十多歲,對江河日下的大漢朝的未來,越發悲觀。

鮮卑檀石槐死,朝野皆賀,楊賜卻不以爲然,大漢之病,不在外憂,而在內患。

朝中有十常侍權勢滔天,州郡有宦官子弟肆行不法,鄉野有太平道陰謀造反,大漢朝已是千瘡百孔,百病纏身。

過去十幾年楊賜以爲自己知道該如何救世——

只要天子採納忠言,親賢臣,遠閹豎,自上而下進行改變,這天下就有的救。

所以,楊賜屢次冒死勸諫,進獻逆耳忠言。

一次次懷抱希望,一次次黯然落空。

現在,楊賜也不知道這天下該怎麼救了。他身心俱疲。

劉陶望着楊賜斑白的鬚髮,憔悴的面容,眼眸酸澀,幾欲流淚,咬牙道:

“楊公不要灰心。我觀太平道必反。那些閹豎、小人都是無能之輩,有何滅賊方略?還不是要靠我等。到那時天子必然悔悟。大漢還有救!”

楊賜嘆道:“希望一切能如君所言。”

楊賜等對天下局勢憂心如焚,太尉許彧、司空張濟等卻各自在府中大宴賓客,觥籌交錯,酒酣耳熱,好不快活。

許彧醉眼惺忪,舉樽敬道:“樽中有酒,今朝共醉。心中有愁,明日再愁。飲勝!”一飲而盡,將酒樽口朝下,哈哈大笑。

衆人叫道:“許公何其豪也!飲勝!”舉樽狂飲,滿座歡騰。

許彧笑着笑着,突然淚流滿面。

衆人皆訝然道:“許公爲何流淚?”

許彧用袖子擦掉眼淚,笑道:“沒事,沒事。大家繼續飲酒!”

也曾千里求學,奮發有爲。

也曾胸懷大志,思救蒼生。

現在卻蠅營狗苟,醉生夢死,可憐!可嘆!

許彧反覆對自己道:我能怎麼辦?我也不得已啊!

不想了,不想了,還是飲酒吧。

飲酒可以忘憂,積財可以富家。

許彧也是朝廷龐大的賣官鬻爵利益鏈條上的一環。

太尉府諸官屬,長史秩千石,東西曹掾秩四百石,乃是諸常侍的禁臠,許彧無法染指。三百石的諸曹掾,許彧還是能分一杯羹的。

這些屬於小錢,那些謀求郡縣官職之人的出價,纔是大錢。許彧作爲三公,在這些官職任命方面有一定發言權。張讓等見許彧多情識趣, 也不好過於駁他的面子。常侍吃肉,三公喝湯麼。

從天子劉宏以下,大家自發形成了一層層梯級。

劉宏主要售賣三公、九卿及郡守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一般直接操作或通過常侍、乳母等代理。

在這個層面,張讓等十常侍(實爲十二常侍)通常作爲買家出現。他們還顧及一些吃相,不太好明目張膽地買三公九卿,比較喜歡買郡守一級。如今,他們的親屬、子弟、賓客遍佈各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無惡不作。

同時,諸常侍又作爲二千石以下官職的主要賣方。

三公九卿除非徹底阿附諸常侍,從中賺些差價,不然只能享用一些湯水和邊角料。

就算是大名士、大家族出身,也只能明哲保身,如司徒袁隗、廷尉崔烈等。

原司徒陳耽不肯同流合污,於本年正月彈劾司空張濟、太尉許彧“率黨其私”,“放鴟梟而邱鸞鳳”,遭到張濟及諸常侍反擊,三月免職,袁隗代之。

司徒袁隗在中庭來回踱步,眉頭緊鎖。

他愁的不是故吏董卓被賊刺殺,而是如何在不明顯倒向宦官、保住自己名聲的前提下,保住三公之位。

袁隗之侄袁紹交接黨人,招徠豪傑,聲名煊赫,爲人所歸,引起諸常侍反感。趙忠曾公開警告說袁紹心懷叵測,所行不軌。

袁隗斥責袁紹,讓他低調一些,袁紹不爲所動。

趙忠等向袁隗施加壓力,逼他公開表態。袁隗的騎牆術變得越來越難。

他的另一個侄子袁術更不省心。

第74章 報復第12章 投奔第6章 搏殺第65章 山賊第40章 血火第18章 風起第69章 破敵第64章 郡兵第72章 分歧第57章 單于第41章 呂布第13章 暫留第63章 諉過第3章 西行第6章 搏殺第28章 彌合第18章 風起第12章 投奔第5章 追兵第65章 山賊第39章 征剿第64章 郡兵第57章 單于第63章 諉過第32章 胡女第75章 歸鄉第41章 呂布第9章 天子第65章 山賊第42章 惡戰第88章 鄉里第8章 斬將第44章 春雷第84章 常侍第1章 雷擊第31章 劉備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44章 春雷第23章 殺胡第25章 備戰第35章 都蘭第65章 山賊第46章 消沉第19章 去留第59章 暗流第76章 北望第73章 徐晃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3章 西行第53章 李傕第63章 諉過第46章 消沉第54章 流寇第57章 單于第41章 呂布第61章 有情第2章 董卓第82章 繾綣第22章 奇士第56章 調動第38章 戰雲第61章 有情第39章 征剿第64章 郡兵第8章 斬將第32章 胡女第28章 彌合第14章 種田第19章 去留第59章 暗流第86章 曹操第47章 贈馬第22章 奇士第21章 破陣第81章 歸家第73章 徐晃第3章 西行第20章 再遷第16章 心志第15章 羌賊第23章 殺胡第23章 殺胡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57章 單于第44章 春雷第7章 衝陣第37章 郭泰第80章 奪城第40章 血火第59章 暗流第7章 衝陣第80章 奪城第32章 胡女第58章 威逼第5章 追兵第30章 酷烈第9章 天子第36章 招誘第5章 追兵第22章 奇士
第74章 報復第12章 投奔第6章 搏殺第65章 山賊第40章 血火第18章 風起第69章 破敵第64章 郡兵第72章 分歧第57章 單于第41章 呂布第13章 暫留第63章 諉過第3章 西行第6章 搏殺第28章 彌合第18章 風起第12章 投奔第5章 追兵第65章 山賊第39章 征剿第64章 郡兵第57章 單于第63章 諉過第32章 胡女第75章 歸鄉第41章 呂布第9章 天子第65章 山賊第42章 惡戰第88章 鄉里第8章 斬將第44章 春雷第84章 常侍第1章 雷擊第31章 劉備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44章 春雷第23章 殺胡第25章 備戰第35章 都蘭第65章 山賊第46章 消沉第19章 去留第59章 暗流第76章 北望第73章 徐晃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3章 西行第53章 李傕第63章 諉過第46章 消沉第54章 流寇第57章 單于第41章 呂布第61章 有情第2章 董卓第82章 繾綣第22章 奇士第56章 調動第38章 戰雲第61章 有情第39章 征剿第64章 郡兵第8章 斬將第32章 胡女第28章 彌合第14章 種田第19章 去留第59章 暗流第86章 曹操第47章 贈馬第22章 奇士第21章 破陣第81章 歸家第73章 徐晃第3章 西行第20章 再遷第16章 心志第15章 羌賊第23章 殺胡第23章 殺胡1、《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人物身高第57章 單于第44章 春雷第7章 衝陣第37章 郭泰第80章 奪城第40章 血火第59章 暗流第7章 衝陣第80章 奪城第32章 胡女第58章 威逼第5章 追兵第30章 酷烈第9章 天子第36章 招誘第5章 追兵第22章 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