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

畢明珪聽到恩師的吩咐,想到自己研究多年的成果,終於是能在恩師面前展露了。

心情十分不錯的走出了圖書館,來到了圖書館外面的一間實驗室,這間實驗室裡面放置了一臺按照圖紙打造好的高壓蒸汽機。

畢明珪走到高壓蒸汽機旁邊,拿出了工業派自己生產的雪紙,雪紙上記錄着關於這臺高壓蒸汽機的數據。

朱舜接過來這張雪紙,仔細的看了起來,看着高壓蒸汽機的各項數據。

汽缸直徑:311mm

活塞行程:560mm

平均壓強:4㎏/c㎡

最大功率:50hp

朱舜看完手裡的數據,把這張紙小心折好放進懷裡,看向了這臺高壓蒸汽機的實物。

朱舜先從下方看起,高壓蒸汽機的最下方有一個鑄鐵底座上,帶着蒸汽套的汽缸座落在上面。

不管是鑄鐵底座,還是高壓蒸汽機的汽缸,明顯都要比過去的大上很多。

尤其是套了一個蒸汽套的蒸汽汽缸,已經擴大到了311mm,極大的增加了活塞的行程。

朱舜上前幾步,近距離觀察高壓蒸汽機的結構,滑槽不再是分離的,而是與底座是鑄造成一體式,還鑽了孔。

曲柄銷與一個懸掛的曲軸板相連,曲軸的外端靠一個獨立的軸承來支撐的。

曲軸上有兩個偏心輪驅動的主滑閥和膨脹閥,調節器根據的高壓蒸汽機負荷來自動的調節膨脹程度。

朱舜前前後後用了一個多時辰,不停的比對數據,根據數據再去看高壓蒸汽機的實物。當

他看到六弟子畢明珪用落閥取代滑閥,確定了一件事,一件極爲振奮人心的事情。

高壓蒸汽機正式研究出來了。

六弟子畢明珪瞧見恩師點了頭,握緊的拳頭立即鬆開了,笑道:“恩師,這臺高壓蒸汽機的汽缸直徑只能算是初代。”

“如果想增加高壓蒸汽機的馬力,還可以繼續擴大汽缸的直徑,達到我們想要的馬力。”

“當汽缸的直徑達到1000mm的時候,蒸汽機輸出的功率完全可以達到將近200馬力。”

朱舜聽到一個200馬力,重重地拍了拍六弟子畢明珪的肩膀,已經遠遠超出他的預期了。

本來以爲高壓蒸汽機能夠達到一般蒸汽機的十倍就不錯了,聽到六弟子畢明珪說了一個將近200馬力,這已經超過了十倍。

朱舜拍過六弟子畢明珪的肩膀,忍不住驚歎了一句:“老六,看來爲師的工業侯要讓給你了。”

六弟子畢明珪聽到恩師的一句玩笑話,雖然知道恩師有幾分真情實意在裡面,但還是誠惶誠恐的躬身站在旁邊。

朱舜瞧見六弟子被嚇成這個樣子,示意他不要過於拘謹:“爲師說的可是真心話,你也不要太過看低自己了。”

“有了高壓蒸汽機,不僅預示着咱們的工業革命進入了中期,對於現有的工業體系來說是一個全範圍的產能升級。”

“有了這種高壓蒸汽機,紡織體系的各種蒸汽機械就能更快的加大生產效率,同樣的包括大明軍火公司的軍火生產,北平機械總局的新式機械的生產。”

“這一切一切,都會因爲高壓蒸汽機的發明,出現一個整體的產業升級。”

六弟子畢明爲何嘗試不明白這一點,只要是有了高壓蒸汽機,不僅能對於過去的工業進行產業升級。

對於未來正在研究的一些產業,也能真正的付諸實踐了,例如蒸汽火車和蒸汽機船。

機械學院的京師大學堂學子們對於蒸汽火車已經研究了不知道多少個方案,但方案終究只能是方案,就是因爲沒有實物。

只要有了實物,才能根據發明出來的蒸氣火車進行實踐,對於蒸汽火車的各種缺點纔能有真實的認知並且加以改進。

不僅蒸汽火車是這樣,就連北洋水師學堂已經研究出來的蒸汽機廠也是這樣,只是缺少一個高壓蒸汽機了。

只要有了高壓蒸汽機,北洋水師學堂就可以讓那堆已經浮在水面上的廢鐵,從幹船塢裡面航行出去。

大明的水運,也就有了一個劃時代的變革。

六弟子畢明珪知道恩師是在真心實意的誇讚他,也就不在那惶恐了,露出了一個龍章鳳姿的笑容:“恩師,咱爺倆去喝兩杯?”

朱舜聽到六弟子居然說了一句爺倆,忍不住了笑了:“你這個從來不喝酒的讀書人,怎麼今天突然想起來喝酒了。”

六弟子畢明珪指了指實驗室裡面的高壓蒸汽機,又做了一個很不雅的動作,拍了拍自己的肚皮。

這個動作對其他讀書人來說當然是很不雅,不過在朱舜的眼裡,自己這個六弟子畢明珪做起來卻還是那麼的有氣度。

六弟子都已經說了,朱舜也不好駁了他的面子,點頭笑道:“可以,叫上你的幾位師兄師弟一起去你二叔的杏園。”

“今天晚上,咱們師徒幾人就在那裡不醉不歸。”

“慶祝工業革命進入了中期。”

朱舜在這裡交代完六弟子畢明珪幾句,立即走出了京師大學堂,騎上一匹快馬帶着鐵塔漢子等護衛火速趕往了北平機械總局。

天津府的事情比較緊急,接下來就要讓北平機械總局全力打造十臺高壓蒸汽機,這樣一來就要放棄很多工廠主們的訂單。

整個工業派誰也沒有那麼大能力,誰也沒有那麼大的面子,更不敢得罪全部的工商主們。

畢竟,每耽誤一天的生產,工廠主們就不知道要損失多多少銀子。

現如今能夠說出這句話的,只有朱舜一個人,也只有他能夠讓所有的工廠主心甘情願的接受蒸汽機械配件停產。

來到北平機械總局,第一時間找到了總工程師陳天衢,刻意的避開了二叔。

朱舜把的命令交代給了陳天衢,他二話不說立即召集了北平機械總局裡面所有的工程師,交代了目前最要緊的一個任務。

這件事很快就在工業派裡鬧起了一個大風波,所有工廠主們全都是風風火火的趕到北平機械總局,不過當他們聽到這件事是朱舜親自交代的。

工廠主們來的時候,滿臉嚴肅,走的時候全都是樂呵呵的回去了。

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轉問題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
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二百七十七章 混凝土大淩河堡完工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六百零三章 抵達貝海兒湖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一百五十三章 汽缸的旋轉問題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