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

朱舜瞅着這條兵工線,心情極爲振奮,來到大明王朝這麼長時間,總算是有點成就了。

穿着鵪鶉補子綠袍官服的朱舜,喊來一名組裝線的小匠,讓他搬來一張太師椅。

大模大樣的坐了上去,手裡拿着公廨裡的粗瓷茶壺,喝着清茶,欣賞着熱火朝天的兵工線:“好在只是滑膛槍,對於精度的要求不是太大,他們這樣各憑感覺製造槍管,大差不差的就行了。”

“這要是換成線膛槍,就完全不一樣了,線膛槍要求彈丸和膛線緊密的結合,對於精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朱舜把嘴上的粗瓷茶壺放下來,開始思考線膛槍兵工線的建立:“這樣就涉及工業社會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了,標準化。”

“只有所有的鉛彈的大小都一樣,線膛槍的口徑都一樣,這樣才能讓任何一顆鉛彈適用於任何一支線膛槍。”

“鉛彈大了,塞不進線膛槍裡面,小了又不能有效的閉氣,造成啞火。”

“線膛槍的口徑如果不統一的話,也很容易造成塞不進或者啞火的問題。”

“有了這種水力鑽牀,槍管口徑的標準化就有了一定的保證,畢竟不是那種依靠人力去敲打了,而是固定住一點一點的鑽成一根槍管。”

“只是就算使用水力鑽牀,也有一定的誤差,嗯,應該打造出遊標卡尺和千分尺這樣的基礎測量工具,對槍管口徑進行標準化生產。”

“符合標準的就用來製造線膛槍,不符合標準的也不能浪費,用來製造滑膛槍。”

至於鉛彈的標準化就難了,沒有蒸汽機,沒有機械衝牀,很難對鉛彈進行標準化。

要是真的有了蒸汽機和機械衝牀,朱舜也不會用來標準化鉛彈,而會用來製造黑火藥火槍的巔峰之作,米涅式步槍。

這種使用圓錐形子彈的步槍,已經和近代槍械差不多了,裝填速度快,射程遠。

朱舜以前看過不少的歷史小說,裡面的主角竟然用手工作坊,製造了大量的高標準米涅式步槍。

簡直就是胡扯,這也是很多小說的硬傷,上來就開掛製造這種堪稱外掛的米涅式步槍,孰不知,米涅式步槍後面涉及的技術標準有多高。

別的不說,沒有機械衝牀,就連米涅式步槍使用的米尼彈都造不出來。

朱舜所說的一年交付三萬多燧發槍,只是滑膛槍,別說是米涅式步槍了,就是想要大規模製造線膛槍,以現在的工業水平來說,也是不可能的。

沒有愛荷華膛線機,單純依靠手工刻畫膛線,沒有個一兩個月根本不可能完成,中間要是有一點差錯,又得換一根槍管從頭再來了。

機械衝牀的製造方法,朱舜也都知道,只不過沒有蒸汽機這個工業的動力源泉,造出來了也沒用。

只要熬過去這個月,朱舜就要開始對這些年輕匠人們進行培訓,先把分米、釐米、毫米這些計量單位灌輸給他們,然後交給他們遊標卡尺和千分尺的使用方法,爲以後做準備。

明代倒是有類似於遊標卡尺的東西,青銅刻線直尺,只不過精準度較低。

測量槍管的口徑容不得半點的馬虎,朱舜準備親自制作幾個精準度高的遊標卡尺,還有千分尺當做模板。

到了晚上,不用朱舜主動去安排,幾名年輕的匠人爲了能夠增加產量,主動跑到王恭廠儲存乾柴的棚子,抱來一堆乾柴放在自己所在的棚子旁邊,點燃了一堆篝火。

匠頭的誘惑力對於年輕的匠人們來說,比起青樓裡的頭牌還要大,現在有機會實現自己日思夜想的夙願,爲了超過其他人,肯定要多幹一些時辰。

有了這個幾名年輕匠人的帶頭,其他人也不走了,同樣是跑去抱來了一堆乾柴,用來照明。

匠頭們看不懂朱舜在搞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早在放衙的時間到了,跑到附近的集市,隨便吃點東西,就回去睡覺了。

第二天照常是在王恭廠裡面賭錢,天黑了就回去睡覺,就這麼過了幾天,匠頭們突然坐不住了。

他們發現一支支製作完備的燧發槍,不停的送到庫房裡面,這纔過去半個月的時間,庫房裡面已經堆放了五百多支燧發槍。

要是放在過去,單單是這五百多支燧發槍,就是他們五個月的產量了。

匠頭再也沒有心情賭錢了,就連吃飯都沒味道,他們怎麼也想不通朱舜到底使用了什麼神仙手段,憑空變出來這麼多的火槍。

朱舜今天正好不在這裡,匠頭們就動了歪心思,想着趕緊把這個消息傳給黃貼廠,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賞錢。

至於那場京城百姓天天談論的賭局,誰勝誰負不重要,反正他們也沒下注。

負責王恭廠安危的總旗,家裡的長輩是東林黨的一員,他雖然沒能有幸進入東林黨,但他一直以東林黨成員自居。

看見了這個情況那還了得,不使點壞都對不起他的身份,總旗還想着憑藉這件事立個大功,好讓他能夠有幸加入東林黨。

要麼不幹,要幹就幹的狠一點,總旗讓手下的五十名軍士一人抱着一堆乾柴,堆放在了庫房旁邊。

總旗手裡拿着一個火把,笑着注視庫房,只要把這個火把扔過去,就立了一個大功。

“砰!”

就在總旗要扔出去火把的千鈞一髮之際,朱舜擡手就是一槍,正中後背。

“啊!”總旗痛苦的哀嚎着倒在了地上,沒有傷到要害,但是鉛彈穿透身體的劇痛,讓他無法忍受,躺在地上滿地打滾。

總旗手下的軍士們立即抽出了雁翎刀,當他們轉過臉來看到朱舜身後的那羣人,這羣沒上過戰場的軟蛋,手裡的刀全部嚇的掉在了地上。

飛魚服,繡春刀。

朱舜早就預料到今天的這一幕,知道王恭廠的軍士不可信,就去了一趟王承恩府邸。

線膛槍、廉吏、水力鑽牀,親眼目睹了這一件件事情的王承恩,知道朱舜在天子心目中的分量,已經不輕了。

這位當朝的大紅人王承恩,再三交代,只要是朱先生來了,一定要服侍好了,誰要是敢怠慢了朱先生,就把他沉到永定河裡面。

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十六章 衙蠹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來嘗鐵絲網的威力了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
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十六章 衙蠹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百八十五章 建造自來水廠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來嘗鐵絲網的威力了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