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喜

江南魚米之鄉湖州轄下一座小城,市集繁榮有序,街道整潔通暢,申時末刻,午困已過,人們又煥發精神,十分熱情地投入生意買賣中,街上行人來來往往,閒逛或做事,各忙各的,熱鬧而不聒噪,陽光盛熾,卻有陣陣清風拂面,送來陣陣涼意,細細品聞,能品味出風裡帶着一股稻草清香,那是因爲這風兒順着城中河流自城外吹來,城外河道交叉縱橫,河岸兩邊盡是稻田,正值盛夏,稻穀已經灌滿漿,將熟未熟,從那兒吹來的風自然含香怡人。

一輛小馬車自城外駛入城中,輕快地穿街過巷,在西街一家繡莊和和東街一家書局前各停了一停,車上下來一位五十來歲僕婦模樣的婦人,走進繡莊、書局,辦好事情出來,上車後馬車就再沒停過,一直走到城北一處不大不小中等規模的富戶住宅門前才又停了下來。

車伕放好踩凳,喊了句:“到家了,姑娘下車吧!”

那位僕婦先鑽出來,將車簾撩起,側身在旁笑咪咪看着兩位十來歲的妙齡少女相隨下車,嘴裡提醒着:

“姑娘小心,別踩了裙邊兒!”

夏依晴走在前面,她骨肉勻稱,體態略顯豐腴,肌膚瑩潤如玉,五官婉約秀麗,穿一身湖藍色絹紡夏衫,只是尋常布料,勝在剪裁樣式新穎,縫製手工精巧,衣領袖口裙裾繡着精美雅緻的花葉枝蔓,且在漿洗熨燙上顯然是花費了不少心機,合身的衣裳襯出豆蔻年華女孩兒曼美的姿態,看上去唯見清雅大方,賞心悅目,卻是忽略了衣料的低廉平常。

走在後頭的是她妹妹夏樂晴,與姐姐着裝差不多,也是個美人胚子,桃腮瓊鼻,明眸似水,姐妹倆身量都挺高,妹妹比姐姐略微單薄些,看上去卻絕不顯嬴弱,柔韌的腰肢一扭,回身從馬車裡拖出個大包袱,將要抱出車廂時她忽地頓了頓,皺皺眉,又把大包袱往馬車裡推進去,卻順勢拉出個蒙了藍布的細編竹籃子,挎在臂上。

那個大包袱裡的東西是她們剛在繡莊和書局裡接來的活兒,如果這樣扛進大門,衆目睽睽,難免不會被夏家的人說長道短,若是讓夏老太太覺察了她們的底,那就更不好了!所以那大包袱是不能從大門進去的,只能將留在馬車上,由車伕劉伯帶進雜院去,到晚上再做計量。

而竹籃子裡裝的是從廟裡帶回來的供品,三個月前那位在外縣做七品縣令的父親出來辦差,順路回了一趟家,心血來潮進南院探望母親龐如雪,住了一晚上,結果母親竟有喜了!今天祖母難得地大發慈悲,讓姐妹倆代替母親出城進廟裡拜送子娘娘,住持給了些供品回來,說是孕婦吃了母子平安!

夏依晴和車上的僕婦看着夏樂晴的動作,不免相視一笑:樂晴自小夠機靈,就是性急愛衝動,今年四月她剛滿十二歲,總算又有所長進,變沉穩些了。

夏依晴差三個月滿十五,即將及笄,但她實際年齡……嗯,應該說是靈魂年齡是二十八歲!

她在本尊九歲時來到這個朝代,依然是華夏國,看情形很像北宋朝時期,但皇帝卻不姓趙,而且京城是在長安,很奇怪的一個年代,她糊塗了一陣子,想不出來學過的歷史哪裡有銜接不上之處?最後只有接受現實,無論如何,能夠重活總是件好事,不能辜負了這個機會,認真過好一輩子纔是正理!

她腦子裡有本尊的記憶:盛夏時日,一個九歲的女孩兒,爲病弱母親抱不平,領着六歲多的妹妹去找祖母夏金氏理論,結果發生爭執,女孩兒體質嬴弱,卻伶牙俐齒,據理力爭把夏金氏頂得說不出話,夏金氏一怒之下抓起竹條就打,女孩衣着單薄,又要護着妹妹,頭、臉、身上被抽得起了道道紅痕,姐妹倆哇哇大哭,相扶攜着從大太陽底下跌跌撞撞逃回南院,母親龐如雪看見,母女仨又是一陣抱頭痛哭,下晌女孩開始發高燒,到了晚上更是燒得迷糊,龐如雪拖着病體,領着小女兒走去跪求夏金氏,夏金氏只給了幾粒清火丸,捨不得銀子延醫買藥,後半夜女孩就死了,因緣巧合,她的靈魂穿越而來,頂替女孩,成爲夏依晴。

那次醒來之後,夏依晴就激勵自己:一定要多吃飯,還要教妹妹也多吃,長壯實了力氣大些,打不過老巫婆夏金氏,總能夠跑得過她,再不要讓她抓住,劈頭蓋臉就是幾巴掌或是一頓竹鞭炒人肉,太吃虧了!

因爲對九歲女孩之死心知肚明,五年來,夏依晴對夏金氏沒半點好感,抓住機會就用言語把那老婆子激得暴跳如雷,但是十分無奈,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五年過去了,夏金氏沒顯出一點衰老的跡象,反而越活越精神,真是氣死個人!

在夏家,即便夏依晴和妹妹努力做到自強自立,還時時提防着,母女三人的日子仍過得不盡如人意,若姐妹倆也像龐如雪那般軟弱柔順,只怕早讓夏金氏全部虐死了。

龐如雪逆來順受,孝悌賢良,性情溫柔綿軟得讓夏依晴無話可說,靠這個娘保護女兒是不可能的,女兒不爲她的利益去抗爭,她就寧可忍氣吞聲,吃虧受苦,絕不會去忤逆婆婆。她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從小受過嚴格教導,稟持三從四德之訓,九歲之前的夏依晴和妹妹由病弱的龐如雪親自教導規矩,品德、辭令、儀態、女紅之外,琴棋書畫樣樣都學點,九歲之後夏依晴有了變化,向妹妹灌輸了很多自己的思想,姐妹倆同屋居住,每日形影不離,樂晴受依晴的影響之深可想而知。

僕婦從車上下來,拿過夏樂晴手上的籃子,說道:“這個給我,姑娘們如今都大了,二姑娘該學着大姑娘,出門在外不比在家,行動舉止應端莊嫺雅、嬌貴些……這些太太也教過你,不能再像小時那樣隨性,咱們老爺在外頭做官,你們可是官家小姐!”

夏樂晴切了一聲,滿臉不屑:“劉媽媽別跟我說這些,什麼官家小姐?誰見過官家小姐穿粗布衣吃摻雜糧的米飯?從小到大粗細活兒自己做,還要挨打受罵,我看哪,在這夏家,我和姐姐就是庶女……”

劉媽媽黯然聽着夏樂晴說這番話,到後面聽她說出那一句,不免變了面色,急忙要制止,聽到大姑娘夏依晴開口,她才鬆了口氣。

大姑娘聲音仍然柔婉悅耳,卻是多了一絲嚴厲:“妹妹又忘了麼?我如何教你的?凡事三思而行,說話也要過過腦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庶女是妾所生,永遠站在嫡女身後十步遠處,在家裡姐妹中永遠低人一等!日後庶女婚配被人挑三揀四,難嫁嫡子,生出的兒女,會因爲其母庶女身份矮人一頭!你認爲咱們的孃親是妾室嗎?你願意做庶女嗎?”

“不!我不願意!我說錯話了,姐姐饒了我罷!”

夏樂晴連連擺手,懊惱道:“咱們的孃親分明是爹爹結髮原配妻子,可憑什麼啊?黃姨娘可以長年累月陪在爹爹身邊,她生的愛之和惜之也是女兒,爹爹就只肯帶着她們娘幾個,時時日日疼愛顧惜,連起個名兒都與咱們不一樣……普天下就只有她們母女命夠好,妾室和庶女反而比正室和嫡女更得寵愛,享福受尊重!孃親和我、和姐姐卻是連祖母院子裡的丫頭都不如!我不服嘛!”

夏依晴微嘆口氣,見車伕劉伯敲開了夏宅的大門,邊拉着妹妹往裡走,邊小聲道:“日頭毒辣,我們先進家去……我不是說了嗎?有些事情需要我們自己去爭取,但若是有能夠讓我們依憑的條件,一定緊抓住不放手!孃親是正妻,我們姐妹是嫡出,這是事實!愛之和惜之有什麼好命的?準她們再得寵,說到大天上去她們也是庶女,永遠低我們一頭!不值得與她們置氣,更不值得羨慕!”

姐妹倆手牽手進了大門,沿迴廊往內院走去,一邊論說着天兒熱,等會到花架籬笆下采些薺菜晚上拌酸辣涼菜吃,劉媽媽拿着籃子笑咪咪跟在後頭,望向夏依晴的目光既欣慰又疼惜,她爲太太高興:大姑娘出落得妍麗水靈,氣度風華比那些大戶人家的閨秀還要好,更難得的是大姑娘聰慧機敏,心思活絡,有才華有膽識,太太柔善怯弱,卻生下這麼一位比男兒都要勝三分的女兒,當真是天大的福氣啊!

做爲太太身邊唯一的僕婦,劉媽媽最懂得南院母女三人的艱難,大姑娘兩歲多,太太生下二姑娘,因損耗太大,又得知老爺另娶新人,痛急之下那病就再沒好過,一直纏綿病榻,劉媽媽要照顧太太,又要看護二姑娘,拉扯着大姑娘,那日子別提多難過了!偏老太太勢利,管家務事的二房太太童氏跟着爲難人,南院用度向來是被剋扣慣了的,藉口銀錢緊張,老爺定給南院的月錢拖三拖四不發下來,每月只扔給幾枚銅角兒,加上些別人家用來餵雞餵鴨的碎米爛苞谷,作爲大人小孩額外熬粥用,至於太太吃的藥,高興時給撿上兩副,不高興就沒錢上藥鋪!

但南院母女三人終究沒餓死,太太的病還逐漸好了起來,老太太她們嫌棄南院是個窮酸積晦氣的地方,懶得走動去瞧看,她們卻不知道,南院,那可是塊靈寶之地啊!大姑娘和二姑娘在南院生長,從小吃不好穿不好,卻依然長得高挑秀美,敏慧能幹,特別是大姑娘,三歲會看護妹妹,五歲能燒火煮粥熬藥,七歲已從太太那兒學會拈針引線做繡活兒,琴棋書畫也學了下來,九歲那年被老太太打得大病一場,眼看活不成了,太太拖着病體爬到院中跪在雨地裡許願:若得大女兒醒來,願減壽十年!結果大姑娘真的醒了,病好後愈發聰明機靈,從此成爲南院的頂樑柱,那時起,南院的日子才慢慢有點滋味了,再不用每天眼巴巴等着老太太和二太太的施捨!

太太在兩位姑娘的護理下,身體恢復得很快,大姑娘讓藥鋪裡的大夫配滋補藥丸時專門用上好藥材,多貴都捨得,把太太調養得肌膚豐美,氣色紅潤,看上去不像是生了兩個女兒的娘,倒像與大姑娘二姑娘是姐妹般,老太太不待見,老爺每年回鄉探親祭祖又有那側室黃氏步步緊跟,三兩天就又走了的,原配夫妻反而不能相見,太太便深居簡出,每天只在南院裡和兩個女兒一道拈針引線做繡活,或幫着大姑娘描圖做畫,安閒度日。

上次老爺到州城辦差,順路兒回來探望老太太,因黃氏沒跟着來,老太太得了老爺送的許多好處便不再管束他,老爺往後院去看太太,見太太病全好了,十分高興,當夜就歇在南院,沒想到老爺走後一個月,太太就害喜了,請得大夫診脈,確認是喜脈!

太太說如果這肚子裡懷的是男兒,那是老爺的福氣,因爲至今爲止,老爺還沒有兒子。

劉媽媽卻認爲,這一胎如果是男孩,那也是大姑娘帶給老爺太太的福氣!沒有大姑娘,絕不可能有這個兒子!

《重生之正室手冊》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249章 膏藥第234章 逃命第289章 偏房第322章 中秋第86章 賞月第315章 聚會第328章 拜壽第260章 懶貓第359章 口諭第304章 私語第212章 打攪第326章 雜事(二)第317章 教訓第213章 撞門第44章 禮物第269章 餵養第282章 酒宴第173章 規矩第300章 糉子第74章 庫房第251章 動了第11章 離去第1章 有喜第171章 真相第28章 探問第45章 答應第24章 好命第139章 同鄉第118章 苦心第110章 看寶第292章 客來第176章 傳話第348章 郊遊第53章 戲弄第164章 放心第61章 花會(二)第51章 偶遇第22章 嫁妝第242章 活着第258章 麻煩第100章 除塵第152章 着涼第164章 放心第173章 規矩第361章 商議第255章 打算第170章 求人第223章 探望第325章 雜事第103章 相信第334章 糟心第100章 除塵第116章 法子第184章 出府第76章 等你第56章 醉酒第85章 積食第79章 捕風第79章 捕風第338章 擠兌第261章 顧忌第172章 真相(二)第254章 教訓第355章 夠了第198章 守信第332章 提防第213章 撞門第321章 小勝第250章 編排第157章 告別(一)第42章 協議第249章 膏藥第150章 好處第366章 出事第48章 說和第189章第36章 瑤貞第80章 捉影第252章 爲妻第275章 滿月第64章 花會(五)第21章 龐府第308章 解悶第23章 探究第50章 決定第205章 後怕第31章 提親第361章 商議第78章 習慣第153章 送衣第279章 往來第9章 銀子第283章 告狀第21章 龐府第209章 狀元第185章 留意第356章 待嫁第142章 配合第232章 圍府第328章 拜壽
第249章 膏藥第234章 逃命第289章 偏房第322章 中秋第86章 賞月第315章 聚會第328章 拜壽第260章 懶貓第359章 口諭第304章 私語第212章 打攪第326章 雜事(二)第317章 教訓第213章 撞門第44章 禮物第269章 餵養第282章 酒宴第173章 規矩第300章 糉子第74章 庫房第251章 動了第11章 離去第1章 有喜第171章 真相第28章 探問第45章 答應第24章 好命第139章 同鄉第118章 苦心第110章 看寶第292章 客來第176章 傳話第348章 郊遊第53章 戲弄第164章 放心第61章 花會(二)第51章 偶遇第22章 嫁妝第242章 活着第258章 麻煩第100章 除塵第152章 着涼第164章 放心第173章 規矩第361章 商議第255章 打算第170章 求人第223章 探望第325章 雜事第103章 相信第334章 糟心第100章 除塵第116章 法子第184章 出府第76章 等你第56章 醉酒第85章 積食第79章 捕風第79章 捕風第338章 擠兌第261章 顧忌第172章 真相(二)第254章 教訓第355章 夠了第198章 守信第332章 提防第213章 撞門第321章 小勝第250章 編排第157章 告別(一)第42章 協議第249章 膏藥第150章 好處第366章 出事第48章 說和第189章第36章 瑤貞第80章 捉影第252章 爲妻第275章 滿月第64章 花會(五)第21章 龐府第308章 解悶第23章 探究第50章 決定第205章 後怕第31章 提親第361章 商議第78章 習慣第153章 送衣第279章 往來第9章 銀子第283章 告狀第21章 龐府第209章 狀元第185章 留意第356章 待嫁第142章 配合第232章 圍府第328章 拜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