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建奴破關

刁正率部趕到喜峰口的時候,此時喜峰口外的阿巴泰所領建奴大軍,早已經撤離了喜峰口,等他到達喜峰口的時候,喜峰口幾員周遇吉手下的將官,在商議了一番之後,自知已經沒有退路可選了,他們等到的援軍不是大明的軍隊,卻等來的是大中軍的人馬,這讓他們也徹底對大明絕望了。

於是這幾個周遇吉的手下將官,最終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投降大中軍,率部接受大中軍的改編,從此之後便歸入大中軍之中,做這件事,這些人眼下已經基本上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了,他們之前便跟大中軍親如兄弟一般的相處了不短時間,雖然開始的時候雙方充滿了敵意,但是後來相處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便基本上對大中軍沒有了什麼敵意。

特別是此次他們前來喜峰口的時候,大中軍不但贈給他們不少的火炮彈藥,還不吝給他們補充了二百大中軍的炮手,這些大中軍的二百兵將,此次在喜峰口之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二百人沒有一個人給大中軍丟人,在防禦戰之中,打的是非常頑強,沒有出現一個人臨陣脫逃的情況,而且還出現了幾個抱着火藥桶點燃於敵同歸於盡的情況,令這些明軍兵將甚爲欽佩大中軍,於是他們做出決定之後,麾下的兵卒們幾乎沒有一個表示反對,都表示願意歸於大中軍麾下聽命。

於是這喜峰口剩下的兩千餘官兵,在刁正領兵抵達這裡之後,馬上便改旗易幟,都投降了大中軍,喜峰口也立即轉而成了大中軍的控制點。

刁正沒有人事任命權,在接受了他們的請降之後,立即派人報信給坐鎮永平府的李信和盧象升等人得知,並且暫時將這幾個周遇吉的部將全部留用,令其繼續領兵留鎮喜峰口,同時還親自帶麾下諸將去周遇吉的棺前隆重的祭拜了一番周遇吉。

當週遇吉死後,刁正對於周遇吉的那種怨氣也頓時煙消雲散,先前周遇吉和他爲敵,兩人是各爲其主,現如今周遇吉領兵死守山海關,擊退建奴大軍,並且力戰身死,這一點刁正對他十分佩服。

雖說這些跟着周遇吉的部將,當初也曾經跟他爲敵過,但是現如今這些人跟着周遇吉,能在山海關抵禦建奴入寇,打的這麼好,他對這些周遇吉的舊部,也都不再忌恨,親自對其好言安撫了一番,告知他們,以前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他刁正不是小心眼之人,完全不必擔心今後歸於大中軍之後,他刁正會留難他們這些人,這才讓這些周遇吉的部下們都放心了下來。

考慮到建奴軍退去已經有數天時間了,阿巴泰和豪格這兩個奴酋肯定會另擇關口破關而入,刁正在領兵抵達喜峰口,接受了周遇吉手下的獻降之後,沒敢在這裡耽擱太長時間,他一邊留下了五百精兵,補充到喜峰口的守軍之中,一方面留下了一批糧秣彈藥,供其使用,在祭奠過了周遇吉之後,便立即率兵離開了喜峰口,朝着薊州北部的馬蘭谷關進兵,現如今他們無法判斷阿巴泰和豪格從喜峰口退兵之後,下一個目標會選擇哪裡,所以也只有從馬蘭峪開始,一個個的找下去。

這個時候王承平已經率領其麾下的數千騎兵也趕到了喜峰口一帶,和刁正會和之後,兩個人商議了一番,又加上李信派人從永平府趕來,告知他們,令他們分頭行動,刁正一路先趕往馬蘭峪一帶,查探建奴是否走馬蘭谷入關,而王承平則領其麾下的騎兵,先行快一步趕往密雲方向堵截建奴軍從密雲一帶的黃崖口關和古北口等關入寇。

於是二人立即應命,各自領兵繼續朝西趕去,但是他們的行動還是慢了一點,阿巴泰和豪格攻喜峰口不克之後,立即引兵後撤,轉道朝西開始疾行,爲了搶奪第一個入關的頭功,豪格跟阿巴泰都心急火燎的督軍趕路,雖然山路難行,可是他們根本不管這些,他們建奴本身常年在關外過着茹毛飲血的生活,本身就可以說是全民皆兵,很是能吃苦耐勞,對於這種急行軍,他們也早已習慣了,至於那些漢軍旗的漢軍們,他們纔不管這些漢軍們吃得消吃不消,一路上催逼着他們不計代價的趕路,稍有懈怠,便立即呵斥甚至於殺人,逼得這些隨徵的漢軍旗漢軍們,也不得不拼了老命的朝前疾行,途中累死了不少漢兵和騾馬。

終於他們在山中繞路疾行了數日之後,抵達了黃崖口關一帶,這個時候密雲一帶的官軍兵力已經十分空虛,密雲總兵唐通先前奉命率兵出關跟楊國柱一起馳援被建奴包圍的寧遠,但是途中因爲監軍張若麟始終畏戰,督軍緩行,結果出山海關沒多遠,便中了多爾袞的伏擊,楊國柱當即戰死,唐通和楊國柱所部大多數兵將被建奴軍逐入海中,結果張若麟也被淹死在了大海之中,只有唐通領少量殘兵敗將潰圍而逃,最終逃回到了山海關之中。

後來少量的潰兵隨後也逃回了山海關,但是卻被吳襄收編到了麾下,唐通僅領着幾百殘兵敗將,退回了密雲,唐通深知他辜負了聖意,不但沒有能救寧遠,反倒是幾乎全軍覆沒,還丟了張若麟這個主帥,於是逃回到了密雲之後,也不敢對皇上交代,只等皇上朱由檢對其發落。

朱由檢得知消息之後,雖然怒其不爭,但是也無可奈何,戰報回來說的明白,此戰失利罪責並不在楊國柱和唐通身上,而是因爲張若麟畏敵如虎,督軍裹足不前,以至於貽誤了戰機,還使得明軍援軍中了建奴大軍的埋伏,才導致了大敗,考慮到現在他手頭已經實在是沒有可用之將了,於是朱由檢只能將怒氣撒在已經死了的張若麟身上,雖然張若麟已死,但是還是下旨革去了他的所有功名,並將其舉家收監,待以後處置,而對於唐通,僅僅是將其降爲了副將之職,令其戴罪立功,繼續鎮守密雲。

唐通這才保住了一條命,但是讓他鎮守密雲,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的密雲兵此時已經幾乎都丟在了關外,留守密雲的一部分兵將,在大中軍入居庸關通過密雲的時候,投降了大中軍,所以這個時候唐通在密雲,可謂是快成了光桿司令了,僅剩下一些關城留守的兵將,還算是他的手下,他連一支可供調遣馳援諸關的預備隊都沒有能力組建起來。

所以前些日吳襄派人通知他,說建奴將有另一路大軍很可能會走密雲一帶破關而入,請唐通務必要加強密雲一帶各關隘的防務的時候,唐通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驚慌失措,不知所措了。

雖然唐通向朝中告急,請皇上派兵馳援密雲,但是這個時候京師順天府也僅剩下爲數不多的京營,早已沒有力量發兵馳援密雲了,所以唐通僅能做的只是派人分頭奔赴密雲境內的諸關守將,令其自行加強關隘的守禦力量,至於什麼援兵、糧草、彈藥、武器,就讓他們自己想辦法了,他唐通總之是拿不出任何東西,來支援他們了。

所以諸關守將除了自己想辦法之外,什麼可能的支援都無法得到,黃崖口一帶這個時候僅剩下了千餘官軍,雖然他們鎮守的黃崖口關地勢險要,但是他們的兵力卻和建奴軍相比實在是懸殊太大。

黃崖口守將也是一個守備,此人姓胡,倒是也算是一個大明的忠臣,雖然在發現建奴大軍兵抵黃崖口關外,卻沒有棄關而逃,而是領兵在黃崖口關內死守關城,試圖阻擋建奴大軍破關。

但是何奈他們的力量有限,人心也散亂,阿巴泰和豪格督軍猛攻一天之後,關城失守,這個胡守備力戰不敵,最終在關內殉國,其家人上下十多口,也盡數在關內的家中放火自焚而死,黃崖口關最終被阿巴泰和豪格領兵攻破,從這裡洪水一般的灌入到了關內。

這一下阿巴泰和豪格算是高興壞了,不管怎麼說,他們最終還是第一個奪得了入關的頭功,於是他們立即派人朝山海關那邊的皇太極報捷,一邊立即率軍從黃崖口一帶進入了關內,如同一羣虎狼一般的開始橫掃密雲境內,直逼密雲縣城。

坐鎮密雲縣城的唐通聽聞黃崖口關破的消息,立即是驚得手腳冰冷,此時他在密雲縣城中僅僅剩下了不到兩千官軍,面對着洶涌而來的三萬多建奴大軍,他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守住密雲縣城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於是唐通只得帶着這兩千官兵,棄了密雲縣城,逃往了懷柔縣,而建奴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攻佔了密雲縣,進而繼續殺向了懷柔。

剛到懷柔,唐通便得知建奴軍已經又追了上來,於是唐通只得蒐羅了一些懷柔的守軍,又棄了懷柔縣城,逃往了順義縣。

可是阿巴泰似乎就相中了唐通,拿下懷柔之後,不做任何休息,領兵緊隨其後便又追到了順義,唐通也算是能跑,一看建奴大軍又趕至了順義,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繼續撒丫子逃竄,這一次他一口氣逃到了通州。

到了通州之後,唐通發現他已經沒地方可逃了,這個時候霸州、武清、香河等州縣已經被大中軍所取,他唯一能逃的也只剩下了京師順天府了。

第136章 分兵駐防第62章 總結第30章 各懷心思第108章 輪式火炮第9章 綁票第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179章 招撫第59章 火藥困局第17章 突擊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04章 戰爭紅利第178章 內閣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144章 震驚鳳翔第110章 紫禁城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215章 遠航第214章 危及洛陽第187章 大裁軍第114章 迎頭痛擊第109章 最後的瘋狂第80章 兵至盧氏第114章 旖旎風光第160章 河西村前哨戰2第167章 游擊戰術第88章 何去何從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144章 大考第1章 命如草芥第27章 忠烈之臣第115章 交手第160章 河西村前哨戰2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87章 奪穴第16章 糾結第172章 好事成雙第177章 五五制整編第168章 火炮發威第48章 調戲第123章 北方戰區第183章 皇帝乞討第58章 可悲可喜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9章 戰略失誤第156章 新年攻勢第29章 挑釁第3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7章 不得不戰第92章 出關決戰第125章 名臣第7章 捨命救主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61章 不識時務者第72章 得勝還師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90章 縮頭烏龜第152章 改編第169章 惱羞成怒第67章 不得不戰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03章 無奈的放棄1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124章 屠殺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76章 革左五營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89章 疑竇第66章 有詐第26章 奇襲澠池第219章 終章第106章 鎮反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39章 蒙古八旗第85章 巡視鄉里第7章 誓師第91章 單挑第19章 噴火的怪獸第24章 油盡燈枯第84章 城破第239章 十字路口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10章 清點第92章 棄卒第1章 民政之議第178章 商鋪第144章 少年營第120章 當場揭穿第131章 借頭示威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12章 火牛衝陣第199章 誤打誤撞第37章 震怒第205章 奇兵第26章 倒貼女奴第161章 交鋒第133章 名儒第106章 春耕第90章 探視
第136章 分兵駐防第62章 總結第30章 各懷心思第108章 輪式火炮第9章 綁票第2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179章 招撫第59章 火藥困局第17章 突擊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04章 戰爭紅利第178章 內閣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144章 震驚鳳翔第110章 紫禁城第78章 通州會戰7第215章 遠航第214章 危及洛陽第187章 大裁軍第114章 迎頭痛擊第109章 最後的瘋狂第80章 兵至盧氏第114章 旖旎風光第160章 河西村前哨戰2第167章 游擊戰術第88章 何去何從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144章 大考第1章 命如草芥第27章 忠烈之臣第115章 交手第160章 河西村前哨戰2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87章 奪穴第16章 糾結第172章 好事成雙第177章 五五制整編第168章 火炮發威第48章 調戲第123章 北方戰區第183章 皇帝乞討第58章 可悲可喜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9章 戰略失誤第156章 新年攻勢第29章 挑釁第3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7章 不得不戰第92章 出關決戰第125章 名臣第7章 捨命救主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61章 不識時務者第72章 得勝還師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90章 縮頭烏龜第152章 改編第169章 惱羞成怒第67章 不得不戰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03章 無奈的放棄1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124章 屠殺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76章 革左五營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89章 疑竇第66章 有詐第26章 奇襲澠池第219章 終章第106章 鎮反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39章 蒙古八旗第85章 巡視鄉里第7章 誓師第91章 單挑第19章 噴火的怪獸第24章 油盡燈枯第84章 城破第239章 十字路口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10章 清點第92章 棄卒第1章 民政之議第178章 商鋪第144章 少年營第120章 當場揭穿第131章 借頭示威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12章 火牛衝陣第199章 誤打誤撞第37章 震怒第205章 奇兵第26章 倒貼女奴第161章 交鋒第133章 名儒第106章 春耕第90章 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