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北方戰區

在大中軍三路大軍攻克北京城之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北方形勢飛快的開始變得穩定了下來。

不過雖然肖天健這段時間忙於處理北方的各種政務,卻並未對軍隊放鬆下來,在北京之戰結束之後,京畿一帶的局面逐步開始穩定下來之後,爲了減少對後勤方面的壓力,在肖天健的命令下,原第一鎮的左路軍,開始撤離京畿,從居庸關返回到宣大,然後逐步回撤到山西境內。

而第二鎮刁正所部的中路軍,也在結束了北京之戰之後不久,開始一部返回輔南一帶負責清剿輔南一帶殘餘的官軍以及各地的匪患,一部則從滄州進入到山東境內,一方面前往萊州府和登州府接防,並且接過劉澤清麾下的一萬多明軍降兵,對其進行整編,同時沿山東東部南下,逐步清剿山東東部一帶的官軍殘餘勢力和地方匪患。

至於右路軍轄下的第四鎮的兵馬,則立即沿運河南下,返回到南直隸一帶,復歸入石冉麾下,做好下一步南下南方諸省的準備。

而京畿一帶到了八月之後,便僅剩下了劉耀本麾下的近衛第二師和三千擴編的羽林衛,充當肖天健的直屬兵馬,等候下一步的行動,如此一來,便大幅度的減輕了後勤方面的保障壓力,使得北上的漕船,可以轉運更多的糧食,來緩解北方的糧荒問題。

另外肖天健在拿下北京城之後,斟酌再三,在八月間決定,以宣大、順天府、永平府以及山海關外的寧遠,將這一帶的大中軍整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北方戰區,暫時自成一鎮,但是以戰區這個稱呼和其它各鎮軍進行區別。

也就是說北方戰區,可能是臨時性的一個編制,今後還可能會被撤銷,原因無他,就是儘可能的統一北方長城沿線的大中軍在這一帶的指揮,一方面負責鎮守北京的京畿一帶,防備建奴軍南下入寇,一方面也防備蒙古人的襲擾,同時積攢力量,做好未來克復遼東以及收復蒙古大草原的準備。

至於北方戰區的總都統,肖天健交給了羅立,但是卻將李凌風從第一鎮軍調整到了北方戰區,充當羅立的副手。

北方戰區的兵力構成方面,除了李凌風麾下原第一鎮軍駐防在宣大的兩個師之外,另外還有羅立麾下駐防在寧遠一帶的超編近衛第一師,同時還將肖天健入京之前,下旨組建的近衛第三師以及吳襄麾下的山海關官軍舊部,全部納入到北方戰區統一歸羅立和李凌風調度。

而近衛第三師,在肖天健下旨之後,李信立即便調派得力人手開始着手組建了起來,並且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就完成了徵兵和組建工作,以大中軍五五編制的老習慣,新編近衛第三師下轄五個滿編戰兵營(步兵營),同時按照肖天健的旨意,又爲其編入了一個兩千人規模的加強騎兵營,另外加上一個師屬重炮營和一個滿編輜重營以及一個工兵營,使得新編近衛第三師的兵力達到了一萬人左右的規模。

而這些新兵兵員的來源,則以順天府以及永平府等地的當地民衆爲主,卻並沒有收編多少投降的三大營的官兵,原因無他,這個時候的明軍官兵可以說已經是爛透了,雖然降兵之中也不乏一些精壯之士,但是這些人也都早已變成了老兵痞子,身上帶了太多的明軍之中的舊習,再想改變他們,就相當不容易了,一旦將這些兵痞子編入軍中之後,非但不利於提高戰鬥力,相反還會起到很大的副作用。

所以在肖天健的旨意下,這些大明降兵,多被就地遣散打亂安置,令其到各地務農爲生,每個人在遣散的時候,還發給了二十兩遣散費和一定量的糧食,省的他們沒錢吃飯,遣散之後又落草爲寇,爲禍一方。

至於新編第三師的都統,在諸將的提議之下,肖天健將原本在劉耀本手下當副都統的李定國提拔了起來,充任了近衛第三師的都統,其餘的軍官也都是從諸軍之中拔擢起來的大中軍的老部下,其中以講武堂學員出身的軍官爲主,撐起了近衛第三師的骨架。

雖然從組建開始,新編近衛第三師組建的時間很短,但是有這幫干將充作骨幹,第三師很快便投入到了緊張的操練之中,短短兩個月時間,便基本上結束了大中軍新兵訓練的科目,初步擁有了一定的戰鬥力,估計最多一年時間這支兵馬在這些軍官們的操練下,肯定也能成爲一支兇悍的軍隊,戰鬥力會相當可觀的。

至於鎮守山海關的那兩萬多吳襄麾下的明軍舊部,則在肖天健的指令之下,被改編爲了大中軍山海關守備師,歸到了北方戰區的序列之中,暫時繼續留鎮山海關,但是要求北方戰區對其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編和重新訓練,增強山海關守備師的戰鬥力,使之在半年之內,成爲一支真正能堪大用的兵馬。

但是肖天健卻將彥書亭派至了山海關,充當了吳襄的副手,另外又從各部之中抽調了二百軍官,以及剛剛在講武堂結業的五百講武堂學員也派至了山海關,充入到了這支兵馬之中,以他們重新構成了這支守備師的基層軍官和高層軍官的骨架。

原來吳襄麾下的兩萬多官軍,也就地整編,裁撤掉了其中一批不符合大中軍要求的官兵,但是對這批官兵,畢竟他們都參與了這一次山海關大戰,所以好歹算是有功人員,所以肖天健特許沒有采取像對待一般降兵那樣的就地裁撤的辦法,而是以大中軍退役的待遇,發放給了他們一筆優厚的遣散費,並且每人補發了半年軍餉,令其返鄉。

雖然這些官兵有點不太滿意,但是也無可奈何,更何況大中朝對他們已經算是非常寬厚了,發放的安家費也相當充足,所以值得脫下了軍服,然後離開了山海關,在裁撤不合格兵將的同時,又就地在山海關內的北方難民之中,招募起了一批新兵,充實到了守備師之中,保證了守備師兩萬兵力並沒有下降。

如此一來,整個守備師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上從根子上,重新將其編排了一番,也避免了這些舊官軍形成小的集團。

吳襄因爲被繼續留任都統之職,而且也見識到了大中軍的厲害,所以對於這一次的整編十分配合,並且也按照大中朝的命令,解散了麾下的家丁隊,將其編入到了麾下各營之中,一部分表現不錯的直接被派往了南京講武堂進行爲期一年的培訓,今後將另行安排,也算是給他的家丁們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出路,對此吳襄倒是十分感激。

並且吳襄暗中上奏肖天健,在奏疏之中提出,他以年紀大爲由,表示在完成山海關守備師整編之後,他願意辭去都統之職,回到北京城中跟家人一起養老,從此不再幹軍務之事。

吳襄其實是個非常聰明之人,他通過和閻重喜、王承平、羅立、劉耀本這些人這段時間的接觸,發現了大中軍跟明軍的最大不同之處,那就是大中軍的軍制,從根本上限定了這些大中軍兵將,不可能再像明軍那樣,讓軍將擁兵自重,形成大大小小的軍閥集團。

而他也很清楚即便是他掌握着這兩萬多明軍舊部,今後肖天健也絕不容他擁兵自重,肯定會想辦法拆分掉他麾下的這些兵馬,徹底的杜絕他擁兵自重的可能性。

於是弄明白這一點之後,吳襄立即便做出了選擇,畢竟他也年紀不小了,在大中軍之中即便是再混下去,也不可能混出更大的名堂,與其等着肖天健以後動他,倒還不如趁着現在肖天健對他很有好感,來一個主動的急流勇退,直接交出兵權,回家當一個富家翁,何況肖天健念在他幫着大中軍打了山海關大捷,肯定不會虧待他,於是便暗中向肖天健呈遞了這份奏疏。

而肖天健接到了吳襄派人呈送的這份奏疏之後,也很是欣慰,他之所以暫時重用吳襄,主要還是考慮到他麾下的兩萬多最後的關寧精銳,如果直接拿掉吳襄的話,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纔會暫時留用吳襄。

但是以吳襄的身份,掌控這麼大一支武力,而且其中骨幹基本上還是他的舊部,今後對於大中軍來說,確實也是一個麻煩,所以他纔會將彥書亭抽出,派到山海關充當吳襄的副手,現如今吳襄這麼識趣,主動提出了在完成整編,穩定下來之後,回家榮養,這便解決了他的一個後顧之憂。

於是肖天健對於吳襄這麼知趣,也自然投桃報李,暗中擬了一份聖旨,給吳襄送去,大大的讚賞了一番吳襄的做法,並且再一次肯定了吳襄的功勞,同時宣佈將北京城之中,原來吳襄的大宅,給吳襄保留下來,另外拿出五千兩銀子,重新將其修繕一新,再賞給吳襄兩萬兩銀子,以及保留了吳襄原來在京城外購置的三千畝田地,今後供吳家所用。

另外將吳襄的大兒子吳三鳳送到武昌講武堂之中進行爲期一年的培訓,一年結業之後,便將吳三鳳派至第三鎮李栓柱軍中,擔任軍職,算是解決了吳襄的一個後顧之憂。

吳襄接旨之後頓時大喜,雖然兩萬兩銀子對他來說不算多,但是這在大中軍之中,也算是非常罕見的賞賜了,另外肖天健還特許他保留京城外三千畝田產,也屬不易,起碼今後他們吳家吃飯是沒有問題了,單單靠着這三千畝田產,他以後也可以安安穩穩的做一個富家翁了,更何況肖天健還啓用了他的大兒子吳三鳳,這便說明肖天健是很有誠意給他們吳家子孫一個好出路的,於是吳襄立即叩頭謝恩,將肖天健給他的這份聖旨小心翼翼的收藏了起來,全力以赴的開始配合趕赴到山海關的彥書亭,開始對山海關一帶的兵馬進行起了大規模的整編行動。

除了新編近衛第三師和改編的山海關加強守備師這兩個師之外,肖天健還下旨令在北方各地以各地民壯,組建起了三個預備師,下轄二十個預備營,每個預備師編制一千正規全脫產兵將,其餘的則是由當地百姓青壯組成,農忙務農,農閒集中操練,構成二線預備兵力,爲未來北上遼東對建奴作戰打下基礎。

雖然肖天健現如今通過在京城的大清洗,弄到了不少的銀子,但是肖天健也沒敢大手大腳的便揮霍這些銀子,之所以暫時組建預備師,就是因爲他不敢花太多的錢,畢竟大中軍養兵的成本要遠比建奴和舊明前朝的成本要高很多,而且北方經過歷年的戰禍,人口數量也大幅度的減少,現如今雖然他平定了北方,但是第一要務卻是先要恢復北方的農業生產,如果呼啦啦一下子便招募起數萬新兵的話,便會嚴重影響到北方農業生產的恢復。

而北方農業如果不能儘快恢復的話,那麼就要依靠南方不斷的朝北方轉運糧食,來養活北方大批的兵馬,這樣做成本實在是太高,故此肖天健斟酌再三,考慮到這次建奴吃了大虧,短時間之內,已經無力南下入寇了,於是才變通了一下,組建起三個預備師,這樣一來,既可以儘可能的減少對農業恢復的影響,同時還可以提前儲備下一大批未來可以用於遼東戰場的兵馬,而養兵成本也少了很多。

但是這麼短時間之中,大中軍在北方又增添了這麼多的兵馬,於是裝備上便成了問題,雖然他們繳獲了不少官軍的器甲,其中刀槍藤牌和甲冑之類的東西倒是還好說,可是大中軍引以爲豪的火器,卻很是缺乏。

京城之中三大營的神機營在投降的時候,倒是從他們手中繳獲了三千多支鳥銃和魯密銃,但是除了那兩百多杆魯密銃尚可稱之爲利器之外,剩下的那些鳥銃,因爲缺乏有效的保養,再加上打造的時候粗製濫造,多已不堪大用,而且口徑上和大中軍現在普遍裝備的自生火銃也就是大口徑燧發槍差異很大,威力小且不說,精度也差,而且質量堪憂,炸膛率很高,所以除了挑選出來製作精良的五六百杆暫時留下供給預備師訓練之用以外,其餘的則全部淘汰回爐了。

所以新編第三師和山海關守備師以及這幾個預備師的裝備問題,便難住了暫時主管兵務的李信,更難住了負責後勤供應的後勤部。

大中軍這些年發展雖然迅速,而且也逐步的以陽城縣爲基礎,形成了大中軍的軍工供應體系,但是眼下大中軍主要的兵工基地卻集中在晉北的陽城、平陽府、河南的汝州、湖廣的大冶、南直隸的南京等地,北方剛剛攻佔下來,尚沒有形成有效的火槍生產基地。

猛然間要重新武裝起來這麼多兵馬,僅憑着後勤部從南方向北方轉運,很顯然對於剛剛立國不久的大中朝來說,壓力非常大。

就在李信和後勤部爲此頭疼的時候,肖天健的一個命令暫時解決了他們的問題,肖天健直接下旨,令撤回山西的左路軍,以及返回南直隸的第四鎮的部隊,在離開北京之前,將他們手中使用的火器以及火炮,以及一部分甲冑,都留在了北京,令他們空着手返回各自原來的駐地。

然後肖天健下旨利用他們留下的這些火器,直接裝備給新編以及整編的部隊,如此一來,北方新編和整編的部隊便立即可以武裝起來。

這個辦法可以說是個相當不錯的辦法,北方局勢經過這段時間的大戰之後,基本上已經底定,大中軍徹徹底底的打出了威風,雖然這麼做等於是解除了後撤兵馬的武裝,但是在他們返回原駐地的路上,也沒人敢找他們的麻煩,所以他們撤裝火器,並不會影響到什麼。

而且他們各自返回原來的駐地之後,便立即可以就地重新武裝起來,如此一來便大幅減少了後勤部門運輸的壓力,節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且他們青壯後撤,也可以加快速度,又可以毫不費力的將北方新編的軍隊給武裝起來,可以說是一舉數得,讓李信等人無不連連稱讚他們的肖大皇帝的腦子真是好使,讓肖天健爲此感到倍兒有面子。

而北方戰區至此也基本上成型,有羅立和李凌風還有李定國、彥書亭這幾員悍將坐鎮北方,肖天健也就對北方沒有了後顧之憂了,相信在他們的統御之下,最短一年時間,在北方農業恢復之後,便可以在北方關內外,形成一支擁有數萬精兵的作戰集團,爲未來的遼東之戰提前做好準備,於是肖天健在九月份到來的時候,再一次將目光投向了西面。

(今天還是五千字大章!大家接招!呵呵!)

第191章 出關第148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69章 堵路第52章 危局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102章 大捷第71章 事有詭異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66章 以寡敵衆第152章 改編第225章 班底第13章 僥倖退敵第37章 劃分守地第117章 官道口決死戰1第120章 當場揭穿第142章 瘸腿士子第124章 屠殺第205章 絞肉機第74章 忠奴第242章 意在燕雲第27章 反應各異第48章 兵至大石橋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111章 暗算第36章 跟蹤第5章 闖王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198章 比拼腳力第27章 小事一樁第150章 雙雄會第75章 大出所料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48章 兵至大石橋第98章 宿命第21章 服軟告饒第69章 破格任用第78章 噩耗第123章 各地局勢1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29章 踏上征程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119章 順江而下兵至嶽州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99章 夜襲2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28章 送行第178章 盧氏之危第67章 步騎對陣2第45章 山西範家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50章 雙雄會第75章 直逼襄陽第41章 內丘之戰2第10章 不快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144章 大考第97章 破寨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3章 僥倖退敵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180章 李信第136章 人選第151章 展示武力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戰況第19章 千金馬骨第84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98章 入甕第16章 屎尿事件第186章 多喜臨門第52章 民劫第43章 叛徒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182章 不算勸降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第182章 示之以弱第4章 打劫目標第74章 胸甲第136章 人選第205章 絞肉機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52章 臨危不懼第24章 言而有信第112章 大軍來犯第73章 斥候的對決2第26章 贈美第68章 風水炮手第139章 紅石山第196章 惹不起躲得起第122章 三段擊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224章 勢如破竹
第191章 出關第148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182章 鄭家乞降第69章 堵路第52章 危局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102章 大捷第71章 事有詭異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66章 以寡敵衆第152章 改編第225章 班底第13章 僥倖退敵第37章 劃分守地第117章 官道口決死戰1第120章 當場揭穿第142章 瘸腿士子第124章 屠殺第205章 絞肉機第74章 忠奴第242章 意在燕雲第27章 反應各異第48章 兵至大石橋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111章 暗算第36章 跟蹤第5章 闖王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198章 比拼腳力第27章 小事一樁第150章 雙雄會第75章 大出所料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48章 兵至大石橋第98章 宿命第21章 服軟告饒第69章 破格任用第78章 噩耗第123章 各地局勢1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29章 踏上征程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119章 順江而下兵至嶽州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99章 夜襲2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28章 送行第178章 盧氏之危第67章 步騎對陣2第45章 山西範家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50章 雙雄會第75章 直逼襄陽第41章 內丘之戰2第10章 不快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139章 徒呼奈何第188章 第二次北伐第144章 大考第97章 破寨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3章 僥倖退敵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180章 李信第136章 人選第151章 展示武力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戰況第19章 千金馬骨第84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98章 入甕第16章 屎尿事件第186章 多喜臨門第52章 民劫第43章 叛徒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182章 不算勸降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第182章 示之以弱第4章 打劫目標第74章 胸甲第136章 人選第205章 絞肉機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52章 臨危不懼第24章 言而有信第112章 大軍來犯第73章 斥候的對決2第26章 贈美第68章 風水炮手第139章 紅石山第196章 惹不起躲得起第122章 三段擊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224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