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節 大婚(2)

東瑗去了榮德閣,給老夫人和老侯爺磕頭請安後,老侯爺和老夫人分別說了吉祥話,給了壓箱紅包,東瑗由薔薇和紫薇攙扶着,依舊回了拾翠館,準備新娘大妝。

薛家選了福祿最厚的世子夫人榮氏替東瑗妝扮,三夫人、四夫人在一旁幫襯。二夫人寡居,不能到新娘子的房裡,五夫人是嫡母,亦要避嫌。

鳳冠霞帔早已備好,世子夫人幫她綰了青絲,化了穠豔的新娘妝,兩頰豔紅,雙脣點胭脂,菱花鏡中的女子穠麗嫵媚,絲毫不顯妝容的突兀。

新娘妝要喜氣濃郁,很多眉眼清淡的女子撐不起,雖然瞧着喜氣洋洋,卻沒有太多美感,只是爲了一種儀式。

而穠麗妝容落在東瑗臉上,卻有相得益彰的華貴與嬌媚,她肌膚越發白皙,雙眸越發璀璨,連世子夫人等人都愣住。

沒有鳳冠霞帔的映襯,她照樣驚豔萬物。

天成的美貌,不怪皇上魂牽夢縈。

三夫人性子直爽,連連驚呼:“瑗姐兒如此裝扮,真是好看,把天下美人都比了下去!”

很誇張的口氣,卻惹得四夫人的連聲附和。

世子夫人榮氏笑起來,幫東瑗帶了鳳冠,穿了豔紅色新娘禮服,大顆硃紅色流蘇的雲霞披肩,然後攙扶起東瑗,對着拾翠館正西北方向跪拜三次,辭了閨閣,由陪嫁的薔薇、紫薇、紅蓮、綠籬陪着,去宗祠旁邊的廂房,等待盛家的花轎。

東瑗頭上戴的鳳冠,以黑絲線的骨架上施金地點翠爲底,面飾金鳳。風頭飾兩顆大東珠。鳳尾飾中號東珠;金鳳翅膀各飾珍珠、紅藍寶石、貓睛石。金鳳嘴裡各銜一排垂珠瓔珞,垂珠低飾紅藍寶石綴角。

整個鳳冠流光溢彩。襯托她面如明珠般灼目。似盛開的牡丹,芬香馥郁,顏色濃豔,嬌麗、婀娜。靜靜釋放傲視萬紫千紅的譎麗。

薔薇服侍東瑗穿了“多福”就是繡了各種福字的套鞋。出了閨房門。到進了洞|房之前,新娘子腳不能沾灰。從前是鋪滿地的福字氈毯,而後覺得太過於奢侈。到了本朝。漸漸發展到了做一雙“多福”套鞋,代替氈毯。

尚未出閣,就不需要紅蓋頭,家裡的賓客紛紛在拾翠館門口等待。

見丫鬟婆子簇擁着,世子夫人和三夫人攙扶着東瑗,衆人紛紛上前。說些吉祥話,也有連連吸氣。誇讚新娘子似天仙般美麗的。

東瑗不開口,只是羞赧含笑。世子夫人和三夫人替她應答。親戚朋友跟着,去了薛府正西北角的宗祠,離老夫人的榮德閣很近。

自古就是以西北爲尊,皇帝御座坐北朝南,背靠西北,象徵權力至高無上。薛府的西北角,只有老夫人的榮德閣。繞過榮德閣,是一處池塘,水中有一方小亭。兩條長長的抄手遊廊,繞過假山,纔是宗祠。

親戚女眷們在宗祠旁的廂房裡坐了片刻,已是午初。

前頭丫鬟來稟開席了,衆人都紛紛起身,去了前頭坐席,吵鬧的廂房裡只剩下東瑗和四個丫鬟。

東瑗一直沉默不語,此刻才輕輕舒了口氣。

詹媽媽捧着紫檀木浮雕金蓮食盒進來,笑盈盈問東瑗:“九小姐,累着了吧?”

東瑗頂着至少十斤的鳳冠,脖子酸的厲害,又被親戚朋友的女眷們目光如炬的打量、評價,累得不輕。她卻不敢抱怨,笑容不免羞赧,違心道:“還好,不是很累。媽媽,您叫個小丫鬟送食盒來就是,怎麼親自走一趟?”

詹媽媽笑:“老夫人怕您不舒服,又不敢同旁人開口,就叫我親自來瞧瞧。您都好,老夫人才放心呢。”

東瑗心中一陣暖暖的漣漪。

詹媽媽把食盒擺在東瑗面前,四碟素淡的菜,一碗粳米飯,又拿出鑲銀頭的象牙著給東瑗:“您每樣吃些,別餓着了。”

東瑗知道,老夫人怕婚禮鬧到很晚,她不能吃到東西,餓得慌,就特意叫了詹媽媽做了她平日愛吃的送來。

接過筷子,東瑗說了句多謝媽媽,細嚼慢嚥,吃了整整一大碗米飯,比她平日裡吃得都要多。

詹媽媽看着很高興。

東瑗吃了飯,薔薇和紅蓮收拾好食盒,送詹媽媽出了廂房。

東瑗就頂着重重的鳳冠,在屋子裡來回踱步。綠籬和紫薇不明所以,兩人面面相覷,最後綠籬小聲道:“小姐,您要做什麼,奴婢幫您做。您……”

東瑗回神,笑道:“我就是消消食。”

見兩個小丫鬟一臉錯愕,估計是穿着新娘妝消食很怪異,就坐回來炕上。

吃了飯,世子夫人榮氏先過來,帶了鏡奩。見東瑗臉頰的胭脂有些散,脣瓣的胭脂被吃飯全部弄掉了,重新幫她抹了。

隔得老遠,東瑗依稀能聽到鞭炮陣陣。

世子夫人笑道:“盛家迎親的人來了。”

東瑗莫名的心口發緊,她攥住了手中一方錦帕,呼吸微頓。莫名的緊張感將她包圍:真的要上花轎,要出嫁了。

申初三刻是吉時,現在應該末初了。還有一個多時辰,她便要離開她生活了六年的薛府,去一個未知的地方。

那個地方,將要度過她的一生。

不管多麼鎮定,此刻對未知的恐懼引發的緊張,令她不安。

世子夫人看得出東瑗的不同尋常,就坐在她身邊,輕輕拉着她的手道:“瑗姐兒,你不用害怕,盛夫人不是刁鑽之人,盛家世子爺儀表堂堂,你安心服侍盛家世子爺和公婆,日子會好的。”

是在安慰着她。

可此刻,這些安慰的話杯水車薪,東瑗不顧世子夫人在場,深深吸了口氣,又吐出來,才強自鎮定些,笑道:“我記住了,大伯母。”

世子夫人微微頷首。

大約末正,兩名喜娘進來,給東瑗道了萬福。

世子夫人打發了她們一個紅包,就把東瑗身邊的位置讓給了喜娘。喜娘替東瑗蓋了茜紅色輕羅繡着戲水鴛鴦的紅喜帕,說了祝福兒孫滿堂、夫妻和美的話。

東瑗眼前頓時影影綽綽,天地間皆是朦朧的淡紅色。

大門那邊喧鬧被薛府亭臺樓閣阻斷,東瑗完全不知發生了何事。

直到申初一刻,她的大堂兄薛華靖來,說恭喜九妹大喜,給了她紅包。

東瑗接在手裡,她知道,等會兒揹着她出去上轎的,就是她的大堂兄。蓋上了喜帕,東瑗不能言語。

須臾,鼓樂越來越近,人呼迎新娘,薛華靖道聲九妹,就蹲在東瑗面前。喜娘和丫鬟等人幫襯下,東瑗伏在薛華靖的背上,由薛華靖揹着,出了廂房。

外面日光溫暖明亮,雖蓋着紅喜帕,東瑗也能看清前前後後的大致景觀。出了宗祠,繞過抄手迴廊,大約兩盞茶的功夫,就快到了垂花門前的穿堂。地上摜着大紅鞭炮屑,空氣裡都是炮竹氣息。

出了垂花門,又過了兩重儀門,出了鎮顯侯府的大門。

薛華靖把東瑗放在門口厚厚的紅氈毯上,由喜娘攙扶着,上了垂着五彩折羽流蘇的花轎。

喧鬧聲、鞭炮聲,震耳欲聾。

起轎的嗩吶聲響起,花轎一陣輕微搖晃,緩步而去。

漸漸的,人聲消邇,鞭炮不聞,只有鑼鼓嗩吶奏響着她的路。

盛家爲了敬重柔嘉郡主,東瑗出嫁的儀式,並不是按照繼室,而是照原配的。她的花轎,繞着整個京城走了一圈,極力奢侈,直到天色將晚的戌初,才進了盛昌侯府的大門。

Www★ttKan★¢ 〇

花轎穩穩停下,有三支箭射在轎門,纔有一雙手撩起簾布,把綰着雙同心結的紅綠牽巾塞到她手裡,牽着她下轎。

接過牽巾的瞬間,東瑗觸碰到那雙手,很溫暖。

她下了花轎,踩着盛昌侯府鋪着的大紅氈毯,進了盛府的大門。從今日起,她就是盛家的人了,這個瞬間,她的手不由自主有些抖。

又是鞭炮聲,人聲,喧鬧不止。

天色已黑,蓋在紅喜帕的東瑗什麼都看不清,新娘攙扶着她,在她耳邊輕輕低語提醒着她。

進了正堂,便是拜天地。

一拜天地,富貴榮華,天長地久;二拜高堂,安康祖壽,福澤綿長;夫妻交拜,多子多福,白首偕老。

司儀洪亮祝福聲中,東瑗完成了拜天地的儀式。

恭喜聲不絕於耳。

喧闐聲中,她被送進了新房。

喜娘把纏着紅綢的秤桿交到新郎官手裡,笑呵呵大聲道:“新郎官挑起蓋頭,夫妻和美百年。”

一陣嬉笑聲中,東瑗看到有人影走在她面前,挑起了喜帕。

喜帕一掀,她眼前的光線驟亮,令她眼睛微眨,片刻才適應新房裡明亮的光。

她也感覺到,蓋頭挑起的瞬間,新房裡原本的喧鬧,有短暫的停歇,好似被她的容顏驚豔,不知言語。

喜娘的笑聲打破了沉默。

接下來,應該是沃盥。她的滕妾服侍新郎官淨手,盛家的侍女服侍東瑗淨手,表示洗盡污穢,從此平安和順。

兩個眉目清妍的侍女服侍東瑗,微微擡眸的瞬間,東瑗也看到了薛江晚。

她穿着水紅色的喜服,正在幫盛修頤淨手。

而盛修頤,東瑗不敢擡眸去瞧。她垂眸時瞥了瞥,只感覺盛修頤雙腿修長,應該是身材頎長的男子。

第189節 說媒(2)第25節 過繼第260節 結局(3)第69節 新婦第98節 體諒第47節 拒婚第35節 花樣第244節 危機第194節 升官第144節 抱孫第24節 裝病第262節 結局(5)第162節 前事第163節 投機第104節 反常(2)第152節 滿月(3)第114節 坦誠交心第246節 請歸(1)第184節 看透第123節 子嗣單薄緣由(1)第93節 敗露第231節 過年(2)第122節 來客(2)第88節 善後第87節 弒君第160節 寬心第27節 人選第199節 恭賀(1)第245節 大赦第76節 子嗣(1)第179節 護子(3)第141節 還珠(1)第24節 裝病第7節 內宅路滑第262節 結局(5)第81節 回門(2)第163節 投機第198節 補償(2)第190節 生氣(1)第258節 結局(1)第180節 誤會第86節 壽宴(3)第231節 過年(2)第246節 請歸(1)第202節 心念(1)第246節 請歸(1)第6節 觀念不同第251節 打聽第177節 護子(1)第179節 護子(3)第260節 結局(3)第135節 歌姬(2)第12節 訓僕第175節 太子人選第80節 回門(1)第160節 寬心第190節 生氣(1)第134節 歌姬(1)第178節 護子(2)第211節 進宮(2)第237節 外室第108節 打架(2)第156節 選擇(2)第236節 國喪第214節 站隊(2)第158節 請辭第44節 離間第173節 風波(1)第231節 過年(2)第65節 大婚(1)第86節 壽宴(3)第122節 來客(2)第55節 祈福(5)第96節 平妻(2)第80節 回門(1)第234節 變故(2)第145節 不慈不孝(1)第160節 寬心第211節 進宮(2)第113節 字體相仿第175節 太子人選第32節 郡主第251節 打聽第176節 盡孝第21節 訴委屈第106節 出山(2)第10節 故人他行第170節 反應(1)第169節 處置第142節 還珠(2)第137節 尋珠(1)第96節 平妻(2)第183節 親近第76節 子嗣(1)第208節 報應第76節 子嗣(1)第121節 來客(1)第24節 裝病第252節 救人(1)第248節 意外(1)
第189節 說媒(2)第25節 過繼第260節 結局(3)第69節 新婦第98節 體諒第47節 拒婚第35節 花樣第244節 危機第194節 升官第144節 抱孫第24節 裝病第262節 結局(5)第162節 前事第163節 投機第104節 反常(2)第152節 滿月(3)第114節 坦誠交心第246節 請歸(1)第184節 看透第123節 子嗣單薄緣由(1)第93節 敗露第231節 過年(2)第122節 來客(2)第88節 善後第87節 弒君第160節 寬心第27節 人選第199節 恭賀(1)第245節 大赦第76節 子嗣(1)第179節 護子(3)第141節 還珠(1)第24節 裝病第7節 內宅路滑第262節 結局(5)第81節 回門(2)第163節 投機第198節 補償(2)第190節 生氣(1)第258節 結局(1)第180節 誤會第86節 壽宴(3)第231節 過年(2)第246節 請歸(1)第202節 心念(1)第246節 請歸(1)第6節 觀念不同第251節 打聽第177節 護子(1)第179節 護子(3)第260節 結局(3)第135節 歌姬(2)第12節 訓僕第175節 太子人選第80節 回門(1)第160節 寬心第190節 生氣(1)第134節 歌姬(1)第178節 護子(2)第211節 進宮(2)第237節 外室第108節 打架(2)第156節 選擇(2)第236節 國喪第214節 站隊(2)第158節 請辭第44節 離間第173節 風波(1)第231節 過年(2)第65節 大婚(1)第86節 壽宴(3)第122節 來客(2)第55節 祈福(5)第96節 平妻(2)第80節 回門(1)第234節 變故(2)第145節 不慈不孝(1)第160節 寬心第211節 進宮(2)第113節 字體相仿第175節 太子人選第32節 郡主第251節 打聽第176節 盡孝第21節 訴委屈第106節 出山(2)第10節 故人他行第170節 反應(1)第169節 處置第142節 還珠(2)第137節 尋珠(1)第96節 平妻(2)第183節 親近第76節 子嗣(1)第208節 報應第76節 子嗣(1)第121節 來客(1)第24節 裝病第252節 救人(1)第248節 意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