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節 善後

文靖長公主和夏二奶奶、夏二爺聞到動靜趕出來的時候,被眼前的景象驚呆:元昌帝挾制着薛氏,身後跪着興平王世子爺和他的小廝。

特別是夏二爺,只覺眼前發黑,怎麼興平王世子爺攪合進來?剛剛他在前頭坐席,興平王世子爺問他府上可有好玩的,夏二爺就看得出興平王世子爺有些無聊。

可是今日他記掛着微服出來的元昌帝,就心不在焉敷衍着興平王世子,便往後頭來了。他走得匆忙,根本沒有留意到頑劣的興平王世子爺會偷偷跟着他。

這已經令他頭疼欲裂,可元昌帝胳膊上的上和薛氏手上的血跡又是怎麼回事?

夏二爺很想此刻昏死過去。

夏二奶奶臉色煞白,就連剛剛還運籌帷幄得意滿滿的文靖長公主也身子晃了晃,幾乎昏厥。

而薛東瑗,順勢腿一軟,裝昏死過去。

夏二奶奶領她出來,她就決定了破釜沉舟,跟元昌帝好好說道,最好讓他又羞又憤,暫時沒臉再輕舉妄動。她在盛家日子過得那麼艱難是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避開元昌帝?

可他居然敢在文靖長公主府裡私會她。

他在涌蓮寺如此過,如今又這樣,不下狠手,他還會有下次。

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

一而再再而三,東瑗還有什麼顏面活着?

可真的到了弒君的地步,她也是不敢的。下手與逃走不過是權宜之計。文靖長公主出來了,就有人替她善後,有人比她還要着急。裝昏死過去,是她最好的法子。

那隻金簪,她卻緊緊攥在手裡。

倘若落入有心人手中,這是兇器,將來秋後算賬。足夠她死罪的。

她身子倒下去,元昌帝焦急接住了她,東瑗聽到了元昌帝焦慮喊她瑗姐兒和夏二奶奶驚慌失措的呼聲。

“陛下。您先走吧,這裡有我。”東瑗接着聽到了文靖長公主強自鎮定的聲音,“您的胳膊……”

夏二爺回神。也在一旁勸元昌帝:“陛下。您的御前侍衛都在外院等着,小臣陪您出去,先把傷口包紮一番,陛下。”

他跪下給元昌帝磕頭。

今日的事情倘若敗露,皇上受傷倘若讓太后知曉,第一個難逃其罪的便是文靖長公主府。他們比東瑗還要害怕。

“照顧好她。”元昌帝把裝昏的東瑗交給了文靖長公主,然後又看了眼跪着的興平王世子,道:“你也起身。跟朕過來。”

興平王世子爺忙不迭爬起來,跟着皇帝和夏二爺去了。聽到腳步漸遠,有馬車滾動聲。東瑗才緩慢睜開眼,望着豐腴敦矮的文靖長公主。

文靖長公主絲毫不覺得尷尬。好似什麼事都沒有,平靜問東瑗:“郡主,您好些了嗎?”

可是她的手,一直在顫抖。

東瑗緩慢坐起身子,道:“長公主,我能換身衣裳嗎?”

文靖長公主望着她的眸子,想看出她的想法,卻被東瑗逼視而回。她震驚東瑗的大膽,居然敢行刺皇帝。

在這個年代的人心中,皇帝便是至高無上的神化君主,侵犯皇帝會觸怒天顏,是逆天而行,會遭到天譴的。而東瑗學了很多這個年代的思想,偏偏沒有學會對君權的奴性。

文靖長公主撇開眼,和夏二奶奶攙扶東瑗,進了剛剛她們出來的那個院子。院子裡面有個小角門,一把鎖鏽跡斑斑,長公主身邊的貼身媽媽開了半天,才把那鎖打開。

從這裡進去,就是長公主府的外院與內院交接出。

繞過一道長長壁影,進了兩重儀門,便到了長公主府的垂花門旁邊的偏門。長公主和夏二奶奶帶着東瑗從偏門進了內院,直接去了長公主歇息的院子。

她的衣裳沾了血跡,長公主和夏二奶奶翻箱倒櫃,才尋出一件跟東瑗身上差不多料子和花紋的衣裳。東瑗試穿在身上,大了很多,長公主有尋出一條玉帶跟她繫上,勉強能見人。

丫鬟端了水來,東瑗洗盡了手上的血跡。她簪子上的血並不全部是元昌帝的,她劃傷元昌帝時,自己手上劃了一條深深的口子,此刻都血流不止。

夏二奶奶失聲低呼起來。

文靖長公主見她傷得重,也面露驚容,卻很快斂了去,叫二奶奶藥粉來給東瑗敷上。

可是怎麼繫着傷口,又成了頭疼的事。

東瑗卻熟練用一條幹淨的帕子把手裹了,讓夏二奶奶幫着繫上。

“這樣行嗎郡主?”夏二奶奶問她。

東瑗面無表情說:“不行能如何?”

一口氣把夏二奶奶和文靖長公主都堵得啞口無言。

她們原本就心虛,東瑗又是一副冷峻模樣,頓時不敢再多言。

收拾好後,見夏二奶奶來收東瑗換下的褙子,東瑗上前一步,把衣裳捏在手裡,仔細疊着,一臉表情肅然對夏二奶奶道:“這是我陪嫁的衣裳,平日裡很是喜歡,不留給二奶奶了。明日再叫人把這衣裳還給長公主。”

這褙子上有血跡,東瑗不想落下一點實物證據給長公主。倘若皇帝遇刺被太后知曉,可能會怪罪下來。依着文靖長公主的性格,會毫不猶豫把東瑗推出去。

現在,長公主就算想把東瑗推出去,也要思量後果。

沒有鐵證如山,就憑各人的牙口狡辯。而皇帝會幫東瑗的,他還沒有得到東瑗,自然不會想毀了她。

只有不留下明顯的證據,文靖長公主就不能挾制東瑗。

不僅僅東瑗想到了,文靖長公主也想到了,她見東瑗很寶貝這件褙子,就笑道:“總不好拿着去前頭聽戲吧?先放在我這裡,回頭再叫丫鬟來取。”

回頭來取,就會有各種稀奇古怪的藉口說褙子不見了。

東瑗已經把褙子整齊摺疊起來,臉上沒有半分笑意,定定望着文靖長公主:“長公主,恕我冒昧,就說您府裡的蜜餞做得好,我喜歡得緊,用食盒裝一食盒給我吧。衣裳就放在食盒下面。”

自從裝昏醒來後,東瑗的表情就一直很嚴肅,文靖長公主見她又機敏,似乎軟硬不吃,怕再說下去,越發激怒她,就忙叫人去拿了食盒來。

東瑗把衣裳放在食盒裡,上面放了蜜餞,居然自己提着,不讓文靖長公主沾手。

等文靖長公主和東瑗、夏二奶奶趕到前頭的時候,剛剛開鑼的戲快要散場了。

盛夫人急得不行,見東瑗來了就大鬆一口氣:“你們跑去哪裡了?這半天,我左盼又盼的。”

夏二奶奶撐起燦爛的笑容,跟盛夫人解釋道:“我跟郡主言談投機,不知不覺說了半天話,都忘了時辰……”

盛夫人將信將疑,望向東瑗,又看到她右手用手帕裹着,左手提着個食盒,眉頭蹙了蹙。

東瑗就笑道:“在二奶奶院子裡蕩千秋玩,繩索把手割了下,劃破了皮,怕您怪罪,拖延到現在。”

盛夫人就臉色微落下來。

夏二奶奶見東瑗如此說,她的機敏勁兒終於回來了,忙一副愧疚的模樣,低聲對盛夫人道:“都是我的不是,郡主是嫺靜性子,不愛頑那些。是我顯擺自己新架的鞦韆,非要郡主去瞧瞧。結果,那繩索沒有打磨乾淨,劃破了郡主的手。回頭我便叫人把管那工事的管事遣了出去。”

盛夫人性格一向和軟,就算生氣,她亦不善於發泄出來。只是靜了半晌不語,過了會兒才語氣清冷道:“她也是小孩子脾氣,太不小心了些。”又問東瑗,“還疼不疼?”

東瑗忙搖頭,笑道:“劃破了點皮,二奶奶和長公主還非要找個太醫來瞧瞧。已經沒事了。只是耽誤到現在,讓娘擔心了。長公主還賞了我些蜜餞呢,娘愛不愛吃蜜餞?”

如此一解釋,就說得過去了。

盛夫人聽說已經請了太醫瞧,便知道無大礙,臉上有了些笑:“娘不愛吃,長公主賞你的,你留着吃吧。”

東瑗道是,就把食盒交給了同來服侍的康媽媽。

而後的宴席中,文靖長公主和夏二奶奶心不在焉,只有東瑗安靜,看不出什麼不同來。

從長公主府回去,文靖長公主親自送盛夫人和東瑗等人到垂花門前,還再三對東瑗說改日去拜訪郡主,今日真是對不住。

盛夫人的怒意才消了些。

回到盛昌侯府,東瑗下了馬車,讓康媽媽把食盒給來接的薔薇,跟着衆人先去了盛夫人的元陽閣。

盛夫人又道:“手還疼不疼?”

盛修頤的目光從她下馬車開始就在她手上轉了數次,見盛夫人問,也插嘴問道:“手怎麼了?”

東瑗只得又把打鞦韆的藉口說了一遍。

二奶奶葛氏就道:“繩索沒有打磨乾淨,是容易劃傷了手。”有些討好東瑗的意思。

盛夫人見她如此,心裡也不好再給她難堪,就接了句:“誰說不是?你們下次玩鞦韆都要小心些。”

二奶奶見婆婆跟她說話了,就鬆了口氣。

略微坐了坐,跟辭了盛夫人,東瑗和盛修頤回了靜攝院。

盛修頤進門就道:“手給我瞧瞧。”

這是PK票1650加更,求粉紅咯~~()

第135節 歌姬(2)第153節 花言巧語第18節 不爭第92節 偷窺天機(2)第163節 投機第256節 喜訊(2)第262節 結局(5)第85節 壽宴(2)第147節 不慈不孝(3)第87節 弒君第15節 老夫人發怒第60節 玉葫蘆(2)第29節 陳家第48節 做戲第53節 祈福(3)第259節 結局(2)第111節 逃婢(1)第96節 平妻(2)第151節 滿月(2)第242節 落紅(1)第120節 元昌帝的怒第100節 寵愛(2)第59節 玉葫蘆第52節 祈福(2)第52節 祈福(2)第214節 站隊(2)第17節 贈送第59節 玉葫蘆第56節 祈福(6)第203節 心念(2)第214節 站隊(2)第148節 消災(1)第109節 範姨娘的心思(1)第160節 寬心第263節 結局(6)第45節 硯臺第237節 外室第86節 壽宴(3)第188節 說媒(1)第251節 打聽第102節 喜訊第164節 決定第43節 挑撥第131節 2第80節 回門(1)第95節 平妻(1)第76節 子嗣(1)第233節 不喜第134節 歌姬(1)第195節 斥退第231節 過年(2)第75節 妾爭(2)第191節 生氣(2)第218節 私情(3)第126節 歸期(1)第241節 道歉第220節 通房(1)第48節 做戲第226節 巧舌(2)第248節 意外(1)第139節 尋珠(3)第98節 體諒第30節 教習第243節 落紅(2)第53節 祈福(3)第197節 補償(1)第40節 賜婚第242節 落紅(1)第256節 喜訊(2)第203節 心念(2)第250節 意外(3)第223節 和睦第93節 敗露第180節 誤會第15節 老夫人發怒第74節 妾爭(1)第112節 逃婢(2)第250節 意外(3)第211節 進宮(2)第187節 恩典第215節 站隊(3)第21節 訴委屈第206節 拒絕(2)第122節 來客(2)第25節 過繼第160節 寬心第135節 歌姬(2)第12節 訓僕第204節 心念(3)第133節 團聚2第154節 曖第173節 風波(1)第122節 來客(2)第85節 壽宴(2)第127節 歸期(2)第214節 站隊(2)第204節 心念(3)第261節 結局(4)第129節 明珠遺海
第135節 歌姬(2)第153節 花言巧語第18節 不爭第92節 偷窺天機(2)第163節 投機第256節 喜訊(2)第262節 結局(5)第85節 壽宴(2)第147節 不慈不孝(3)第87節 弒君第15節 老夫人發怒第60節 玉葫蘆(2)第29節 陳家第48節 做戲第53節 祈福(3)第259節 結局(2)第111節 逃婢(1)第96節 平妻(2)第151節 滿月(2)第242節 落紅(1)第120節 元昌帝的怒第100節 寵愛(2)第59節 玉葫蘆第52節 祈福(2)第52節 祈福(2)第214節 站隊(2)第17節 贈送第59節 玉葫蘆第56節 祈福(6)第203節 心念(2)第214節 站隊(2)第148節 消災(1)第109節 範姨娘的心思(1)第160節 寬心第263節 結局(6)第45節 硯臺第237節 外室第86節 壽宴(3)第188節 說媒(1)第251節 打聽第102節 喜訊第164節 決定第43節 挑撥第131節 2第80節 回門(1)第95節 平妻(1)第76節 子嗣(1)第233節 不喜第134節 歌姬(1)第195節 斥退第231節 過年(2)第75節 妾爭(2)第191節 生氣(2)第218節 私情(3)第126節 歸期(1)第241節 道歉第220節 通房(1)第48節 做戲第226節 巧舌(2)第248節 意外(1)第139節 尋珠(3)第98節 體諒第30節 教習第243節 落紅(2)第53節 祈福(3)第197節 補償(1)第40節 賜婚第242節 落紅(1)第256節 喜訊(2)第203節 心念(2)第250節 意外(3)第223節 和睦第93節 敗露第180節 誤會第15節 老夫人發怒第74節 妾爭(1)第112節 逃婢(2)第250節 意外(3)第211節 進宮(2)第187節 恩典第215節 站隊(3)第21節 訴委屈第206節 拒絕(2)第122節 來客(2)第25節 過繼第160節 寬心第135節 歌姬(2)第12節 訓僕第204節 心念(3)第133節 團聚2第154節 曖第173節 風波(1)第122節 來客(2)第85節 壽宴(2)第127節 歸期(2)第214節 站隊(2)第204節 心念(3)第261節 結局(4)第129節 明珠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