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8、竹林七賢並非賢士

竹林七賢非賢士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分別是嵇康、阮籍、阮咸、山濤、向秀、劉伶、王戎。他們年輕時,結爲朋友,常聚在竹林之下,飲酒縱歌,肆意酣暢,以此排遣心中的苦悶,發泄對現實的不滿。

魏晉時期,政治黑暗,朝廷腐朽,倫理敗壞,人心渙散,許多文人崇尚老莊哲學,從虛無縹緲的世界裡去尋求精神寄託,玄學便應運而生,成爲晉朝時期重要的思想潮流。竹林七賢,是當時玄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竹林七賢都很有才,他們中的一些人,通過詩歌等文學形式,揭露統治者的罪惡,諷刺虛僞的禮教,表現了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因而受到許多人推崇。

然而,他們或者放蕩不羈,做事荒誕;或者追逐名利,貪財吝嗇。所以,他們稱不上是賢士,起碼不全是賢士。人們歷來把德才兼備的人稱爲賢士,賢士應該是道德高尚、舉止高雅、志行高潔、才能出衆之人,竹林七賢顯然不符合賢士的標準。

《晉書》記載,竹林七賢的主要人物和精神領袖,是嵇康。嵇康是譙國銍人(今安徽濉溪縣),魏晉時期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

嵇康自幼聰穎,博覽羣書,廣習諸藝,喜愛老莊學說,對玄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嵇康成年後,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爲妻,成爲皇親國戚。嵇康因此入朝當了郎中,郎中是僅次於尚書、侍郎的高級官員,後來,又擔任了中散大夫,所以人稱“嵇中散”。

司馬昭專權時,嵇康因是曹氏姻親,受到排擠。嵇康不願與司馬氏合作,辭官隱居,並多次拒絕司馬昭徵召。後來,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因舉薦嵇康做官,嵇康公開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堅決予以拒絕。巨源是山濤的字,山濤也叫山巨源。

《與山巨源絕交書》風格清峻,立意超俗,行文精練,是一篇名傳千古的散文,表達了嵇康對世俗禮法的蔑視,也是他崇尚老莊無爲思想的反映。不過,嵇康並非不想當官,只是不想爲司馬昭效力。嵇康臨死時,沒有把年幼的兒子託付給任何人,而是託付給了早已絕交的山濤。因爲山濤在朝中做大官,能夠幫助兒子入仕。後來,嵇康的兒子果然當了晉朝高官,並且爲保護傻皇帝司馬衷而丟了性命。

嵇康拒絕做官後,專心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歌和散文,都流傳很廣。嵇康還喜歡書法、繪畫和音樂,都有很深的造詣。嵇康鑽研玄學,注重養生,他著的《養生論》,是中國養生學史上第一篇比較全面系統的養生專論。

嵇康既有才華,又有名望,但不肯爲司馬昭效力,司馬昭自然不會放過他。公元263年,司馬昭找了個罪名,把嵇康處死了。臨刑前,嵇康氣色安祥地撫了一曲《廣陵散》,然後從容就戮,終年四十歲。嵇康是竹林七賢中最有骨氣的一位。

《晉書》記載,竹林七賢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阮籍。阮籍是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天賦秉異,八歲就能寫文章,終日彈琴長嘯。

阮籍成年後,很有名氣,朝廷徵召他入朝做官。司馬氏專權時,阮籍傾向於曹魏,但不敢公開表露,便採取了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他或者閉門讀書,或者遊山玩水,更多的時候,是以酒爲伴,酣醉不醒。

有一次,步兵營空缺一名校尉,阮籍主動要求擔任這一職務,衆人都感到奇怪,因爲阮籍從不介意當什麼官,更不會主動求官。原來,阮籍聽說步兵營裡貯藏了不少好酒,這使他大爲動心。阮籍當了步兵校尉之後,近水樓臺先得月,時間不長,就把貯藏的美酒喝得精光。

阮籍不攀附權貴。司馬昭爲了拉攏阮籍,想與他結成親家,這是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可阮籍不願意,又不敢拒絕,於是,天天喝得大醉,不省人事,一連醉了六十天。司馬昭知道他的心意,只好作罷。

司馬昭想當晉公,加封九錫之禮,公卿讓阮籍起草勸進書。阮籍徹夜飲酒,大醉不醒。第二天,公卿催要奏文,阮籍還在伏案大睡。衆人推醒他,阮籍取來紙筆,不加思索,一揮而就,言辭清正雄壯,衆人佩服不已。

阮籍常常酒後失德。有個開酒館的婦人,長得很美,阮籍常去她那裡喝酒,喝醉了,就躺在婦人身邊,一點也不避嫌。阮籍看上一個姑娘,患上了單相思,可姑娘並不認識他,也不知道他的心思。不久,姑娘得病死了,阮籍喝得醉醺醺的,跑去哭喪,竭盡悲哀,衆人都驚㤞不已。

阮籍不拘泥於禮教,行事怪誕。有一天,阮籍正同客人下棋,忽然有人報喪,說阮籍母親死了。客人趕緊起身告辭,阮籍卻不讓客人走,堅持把這盤棋下完,纔去處理母親喪事。母親下葬時,阮籍大吃大喝,吃了一隻蒸豬腿,又喝了兩斗酒。與母親靈柩告別時,阮籍一聲慟哭,吐血幾升,傷害了身體,幾乎喪了性命。阮籍的舉止,確實與衆不同,十分怪癖。阮籍活了五十四歲病逝。

《晉書》記載,阮籍的侄子阮咸,也是竹林七賢之一。阮咸文學出衆,精通音律,善彈琵琶,很有才華。但他爲人任性,不拘禮節,舉止輕浮,比起叔父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阮咸與朋友相聚飲酒,不是用杯子喝,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痛飲。有一次,一頭豬跑來,把嘴插到大甕裡。衆人大笑,並不把它趕走,而把豬也當作朋友,與它一道喝。

阮咸與一幫朋友,都認爲放蕩任性,就是開朗豁達,不去管什麼禮教。他們整日聚衆痛飲,鬧酒狂醉,甚至赤身裸體,到處亂跑。這種行爲,別說是在注重禮教的古代,就是如今社會,也是不被允許的。

阮咸常到姑母家去,時間一長,便與姑母家的婢女好上了。阮咸在爲母親守喪時,姑母帶着婢女,要搬到遠處去。阮咸聽說了,心中大急,借了頭驢,身穿重孝,騎驢去追。最後,阮咸和婢女同騎一驢而回。

阮咸起初在朝廷任散騎侍郎,司馬炎認爲他好酒虛浮,不肯重用他,後來把他貶爲始平太守。阮咸活了五十六歲病逝。

《晉書》記載,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官職最高的,是山濤。山濤是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一帶)人,早年喪親,家中貧困,但有志向和才能,喜歡《莊子》、《老子》,與嵇康、阮籍等人結爲竹林之交。

山濤的政治傾向與嵇康、阮籍不同,他的從祖姑是司馬懿的岳母,因而山濤一直受到司馬氏的信任和重用,先後在朝廷擔任侍中、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僕射等職,到晉武帝時期,升任司徒,位列三公,屬於晉朝重臣。

山濤處事公正,他任吏部尚書時,注意查訪賢人和隱逸之士,所選之人遍及京師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他當地方官時,愛護百姓,尊重士人,受到人們稱讚。山濤爲官清廉,不收受別人財物,以至於無法供養家人。晉武帝司馬炎聽說後,特別賜給他家膳食。山濤家裡僅有舊屋十間,而子孫衆多,容納不下,晉武帝又爲他建造了住宅。

山濤做事很有節制,與其他竹林之友大不相同。他的酒量很大,能喝八斗不醉,但從不過量。晉武帝想試試他的酒量,有一次,準備了八斗酒,暗地裡卻又增加了一些。山濤喝到八斗的時候,就再也不肯喝了。山濤活到七十九歲,壽終正寢。

《晉書》記載,竹林七賢之一的向秀,是河內郡懷縣人,與山濤是同鄉,比山濤小二十三歲。向秀少年時,就以文章俊秀聞名鄉里,研讀《莊子》頗有心得。他在爲鄉里講學時,被山濤所知,山濤認爲向秀所講高妙玄遠,見解超凡,二人遂成爲忘年之交。

向秀對《莊子》有很深的研究,曾對《莊子》加以註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開創了玄學的新思路。

向秀酒量很小,不愛飲酒。他淡於仕途,不慕名利,長年過着隱居生活。後來,受朝廷威逼,不得已而出仕,先後任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四十六歲病逝。向秀屬於淡薄名利之人。

《晉書》記載,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是個的的道道的酒鬼。劉伶是沛國(今安徽淮北一帶)人,他身材矮小,容貌醜陋,社會地位不高,因而很少與人交往,對人情世故漠不關心,終日以酒爲伴。

劉伶嗜酒如命,縱情狂飲,有時喝醉了,就脫光衣服,赤身露體。劉伶整日醉醺醺的,他讓僕人扛着鍬跟在後面,說他死在哪裡,便就地埋在哪裡。

劉伶曾擔任過參軍,因無所作爲而被罷官。後來,朝廷派特使徵召他再次入朝做官,劉伶不願去,便喝得酩酊大醉,裸身奔走。特使認爲,這不過是個酒瘋子而已,於是不再徵召他。

劉伶著有《酒德頌》,被人戲稱爲“酒侯”。奇怪的是,劉伶終日酗酒,卻沒有傷害身體,活了近八十歲。

《晉書》記載,號稱七賢之一的王戎,卻是一個出名的貪財吝嗇鬼。王戎是琅邪(今山東臨沂)人,出身名門士族和官宦之家,父親和祖父都是大官。

王戎自幼聰明過人。有一次,他與小夥伴們在路邊玩耍,見道旁的李樹結滿李子,小夥伴們都爭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動,並說:“這麼多果實沒人摘,必定是苦的。”驗證之後,果然如此。

王戎最初襲承父親王渾的爵位,後來參加伐吳戰爭,官運亨通,先後任豫州刺史、建威將軍、吏部尚書、太子太傅,最後與山濤一樣,升任司徒,位列三公。

王戎並不酗酒,但卻十分愛財,家中聚集了鉅額財富。到了晚上,王戎和老婆一筆筆地計算家裡有多少錢,十分開心。他雖然有錢,卻很小氣,從不施捨給別人。竹林七賢中,有的嗜酒如命,而王戎是愛財如命。

王戎家中有棵李樹,品種很好,結了李子去賣,能賣個好價錢。王戎怕別人拿李核去種植,便將果核鑽破再出售。王戎的女兒出嫁時,借了家裡數萬錢,很久沒有歸還。女兒回家時,王戎便給她臉色看,直到女兒還清錢,王戎才高興起來。王戎的侄子結婚,王戎只送給他一件單衣,但完婚之後,又隨即索要回來。王戎天性鄙吝,爲世人所諷刺。

八王之亂的時候,王戎明哲保身,不理世事,以遊山玩水爲樂,活到七十二歲去世。

從《晉書》記載來看,竹林七賢,都崇尚老莊,熱衷玄學,對玄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他們的政治傾向、思想品德、爲人處事、經歷、性格並不相同,甚至差異很大。他們並非都是道德高尚之人,所以,他們只是當時的名士,而算不上賢士。

58、古今書聖王羲之23、王與馬,共天下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69、鮮卑慕容勢力崛起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12、賈充諂諛得寵幸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49、王衍清談誤國家44、劉裕崛起控制朝廷20、永嘉之亂西晉滅亡8、晉武帝先明後暗27、晉成帝聰慧也短命44、劉裕崛起控制朝廷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66、石勒的謀主是漢人20、永嘉之亂西晉滅亡15、賈女控制傻皇帝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70、氐族前秦統一北方新視角讀晉書 序言和目錄13、賈女進宮埋禍根73、羌人建立後秦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36、謝安撐起東晉江山73、羌人建立後秦55、“洛陽紙貴”的左思44、劉裕崛起控制朝廷50、胡威清廉傳美名30、出身低微的名將陶侃8、晉武帝先明後暗43、桓氏勢力東山再起69、鮮卑慕容勢力崛起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51、吳隱之敢喝貪泉水56、“囊蟲照讀”的車胤6、杜預滅吳立大功9、西晉大興奢靡之風38、淝水之戰決定歷史走向20、永嘉之亂西晉滅亡61、北方形成十六國新視角讀晉書 序言和目錄新視角讀晉書 序言和目錄30、出身低微的名將陶侃35、簡文帝只當八個月37、一代名將謝玄54、美男子潘安37、一代名將謝玄7、王濬順江擊建康64、羯人滅匈建後趙9、西晉大興奢靡之風39、孝武帝死於宮女之手58、古今書聖王羲之19、五胡趁亂佔據中原39、孝武帝死於宮女之手精選1、晉朝是個畸形朝代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72、漢人王猛助前秦精選3、 皇后是個醜八怪47、竹林七賢非賢士25、聞雞起舞祖逖北伐57、鍼灸鼻祖皇甫謐12、賈充諂諛得寵幸43、桓氏勢力東山再起6、杜預滅吳立大功48、王祥兄弟皆孝賢新視角讀晉書 序言和目錄48、王祥兄弟皆孝賢56、“囊蟲照讀”的車胤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25、聞雞起舞祖逖北伐1、晉朝的興衰歷程74、傳奇英雄慕容垂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51、吳隱之敢喝貪泉水8、晉武帝先明後暗23、王與馬,共天下48、王祥兄弟皆孝賢64、羯人滅匈建後趙30、出身低微的名將陶侃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55、“洛陽紙貴”的左思23、王與馬,共天下71、苻堅推崇漢文化43、桓氏勢力東山再起9、西晉大興奢靡之風67、兇殘暴虐的石虎44、劉裕崛起控制朝廷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62、五胡亂華並不準確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42、孫恩起義動搖根基15、賈女控制傻皇帝54、美男子潘安24、王敦之亂東晉動盪精選4、罕見的石崇鬥富72、漢人王猛助前秦
58、古今書聖王羲之23、王與馬,共天下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69、鮮卑慕容勢力崛起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12、賈充諂諛得寵幸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49、王衍清談誤國家44、劉裕崛起控制朝廷20、永嘉之亂西晉滅亡8、晉武帝先明後暗27、晉成帝聰慧也短命44、劉裕崛起控制朝廷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66、石勒的謀主是漢人20、永嘉之亂西晉滅亡15、賈女控制傻皇帝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70、氐族前秦統一北方新視角讀晉書 序言和目錄13、賈女進宮埋禍根73、羌人建立後秦18、八王之亂皇族大廝殺36、謝安撐起東晉江山73、羌人建立後秦55、“洛陽紙貴”的左思44、劉裕崛起控制朝廷50、胡威清廉傳美名30、出身低微的名將陶侃8、晉武帝先明後暗43、桓氏勢力東山再起69、鮮卑慕容勢力崛起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51、吳隱之敢喝貪泉水56、“囊蟲照讀”的車胤6、杜預滅吳立大功9、西晉大興奢靡之風38、淝水之戰決定歷史走向20、永嘉之亂西晉滅亡61、北方形成十六國新視角讀晉書 序言和目錄新視角讀晉書 序言和目錄30、出身低微的名將陶侃35、簡文帝只當八個月37、一代名將謝玄54、美男子潘安37、一代名將謝玄7、王濬順江擊建康64、羯人滅匈建後趙9、西晉大興奢靡之風39、孝武帝死於宮女之手58、古今書聖王羲之19、五胡趁亂佔據中原39、孝武帝死於宮女之手精選1、晉朝是個畸形朝代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72、漢人王猛助前秦精選3、 皇后是個醜八怪47、竹林七賢非賢士25、聞雞起舞祖逖北伐57、鍼灸鼻祖皇甫謐12、賈充諂諛得寵幸43、桓氏勢力東山再起6、杜預滅吳立大功48、王祥兄弟皆孝賢新視角讀晉書 序言和目錄48、王祥兄弟皆孝賢56、“囊蟲照讀”的車胤3、司馬父子開創晉朝基業25、聞雞起舞祖逖北伐1、晉朝的興衰歷程74、傳奇英雄慕容垂21、西晉兩個“奴僕皇帝”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51、吳隱之敢喝貪泉水8、晉武帝先明後暗23、王與馬,共天下48、王祥兄弟皆孝賢64、羯人滅匈建後趙30、出身低微的名將陶侃精選9、五胡亂華並不準確55、“洛陽紙貴”的左思23、王與馬,共天下71、苻堅推崇漢文化43、桓氏勢力東山再起9、西晉大興奢靡之風67、兇殘暴虐的石虎44、劉裕崛起控制朝廷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62、五胡亂華並不準確26、晉明帝賢明卻早逝42、孫恩起義動搖根基15、賈女控制傻皇帝54、美男子潘安24、王敦之亂東晉動盪精選4、罕見的石崇鬥富72、漢人王猛助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