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新勢力

許繼愣住了,旋即大喜,以頭杵地,道:“伯父常常說,欽佩侯爺不世之材,只可惜地位卑賤,無緣能見上一面。若伯父得知侯爺相召,不知會多高興!”

李牧笑道:“也沒有這麼誇張,好吧,就明日晌午,在天上人間,我等他。”

“怎敢讓侯爺等,伯父必早到,備下酒宴靜候。”

李牧擺了擺手,道:“行啦,一頓飯而已,誰等誰都一樣。這份章程十分不錯,署上工商局的名頭,呈給陛下御覽,若陛下那兒沒有意見,就拿着去見突厥人,把條款與他說明白,三個月內需要交貨的訂單,也一件件說清楚。突厥人看似魯莽,實則奸詐,一定要痛陳利弊,告訴他們,現在的政策,乃是大唐不計前嫌,幫助突厥部族,爭取到這些機會殊爲不易,讓他們好生珍惜着。若訂單出了差錯,休怪內務府無情了。”

“下官明白!”

李牧皺眉道:“許繼啊,我怎麼看你這麼不順眼啊!”

許繼嚇得話都說不明白了,哆哆嗦嗦問道:“侯爺,下官哪裡做錯了,還是說錯了什麼?”

李牧指了指長孫衝,道:“回頭教教他,內務府的人,該怎麼跟外人打交道。氣質這一塊,小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趕緊滾吧,看着就煩!”

長孫衝連忙應聲,拽着仍不知發生什麼的許繼往外走。秦懷道也想跟着溜出去,被李牧一鞭子抽清醒了,老老實實地站迴圈裡,繼續揹他的之乎者也了。

……

翌日,卯時,兩儀殿前。排隊等着進殿的百官,都被眼前透亮的琉璃窗給震撼了。

有資格上朝的,至少也是五品。不是沒有見識的人,家裡都有那麼一兩塊琉璃,但都是當寶石收藏,輕易不示人的。乍見一人來高的巨大琉璃,如此透亮,甚至能看到自己的倒影,都禁不住嘖嘖稱奇。在李牧宣佈他掌握了煉製琉璃的技術之前,上哪兒能看到這麼大塊的琉璃去?

實物就在眼前,想不承認也不可能。看着這座在朝陽下熠熠生輝的大殿,不可否認的是,衆人都隱隱約約地產生了一種‘與有榮焉’的感受。這就是大唐的議政所在啊,追溯古今,也沒有這麼‘金碧輝煌’的了。

看着看着,便有人動了心思。坊間早就有人議論了,說是這琉璃的價格,已經沒有從前那麼貴了。經過李牧的幾次改良,現在他製作出的透明琉璃價格,已經與白銀差不多少了。

要知道,原來的琉璃,分五彩,七彩等等,最貴的價值與黃金相若。但即便這樣,仍有價無市,所以誰得了一塊琉璃,都當成寶貝一樣。李牧最開始展示琉璃的時候,也說過這琉璃的造價不便宜,卻沒有說價格,而如今坊間的價格,顯然不可能是空穴來風。

若是真的與白銀等價,似乎也不是那麼完全不可接受。就算不能像眼前這座宮殿一樣,整個都換成琉璃的窗戶,但若只是改造一個書房,或者改造一個大堂,萬把貫錢應該也就差不多了。

萬貫錢雖然不少,但是若能有一個琉璃窗的書房,待人接客那是什麼面子啊!

不少大臣都在心裡頭盤算着,忽然,高公公一聲喝,殿門緩緩打開,衆人才收攏了心思,邁步進了大殿。分文武兩班站定,李世民也坐到了龍椅之上,偷着打了個哈欠,正襟危坐,輕咳一聲,高公公尖聲道:“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關於土地新政事宜,臣有本奏。”魏徵第一個站出來,高舉笏板。李世民‘嗯’了一聲,示意魏徵可以說了。

“臣詳細查閱過了晉、魏、隋等朝代關於土地的制度,歷朝歷代開國之時,皆以求穩爲主,對地方門閥世家……”

魏徵顯然是做了一定的準備,滔滔不絕地講着,主旨只有一個,爲了保障地方的穩定,應給予當地門閥大族等一定的優渥政策,即便肯定四海之內皆王土,也應保留其原有的土地,以防產生動亂。今日李牧沒有來上朝,給魏徵以極大的自信,因爲沒人是他的對手了,若李牧在場,他即便說,也不敢如此誇誇其談。

魏徵足足說了半個時辰,痛陳利弊,直到李世民拄着胳膊都睡了個回籠覺了,他才抿了抿乾裂的嘴脣,道了一聲‘臣說完了’。

李世民壓根也沒聽他說什麼,因爲他主意已定,改制勢在必行。就算失敗,他也要試一把。所以在魏徵說了第三局話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啓了過濾模式。

但當皇帝就是這點不好,不能隨心所欲,該有的流程必須得有,李世民見魏徵說完了,習慣性地說道:“魏愛卿的意見已經很明確了,有哪位愛卿,還有不同的意見啊?”

“臣啓奏。”

“哪位?”李世民放眼望去,沒看到聲音來源,仔細瞅了眼,纔看到門口站着的一個綠袍,笑道:“衝兒,今天又是你替李牧來上朝了啊?你的恩師又幹什麼去了?”

長孫衝站出來,恭敬道:“恩師在讀書,備考春闈。關於土地之事,恩師說,他該說的已經都說過了,剩下的事情不想再管。臣在內務府皇產局任職,這是臣的分內之事,所以今天臣來了。”

“哦。”李世民心道,昨天李牧果然是生氣了,這小子還真敢跟朕甩臉子。不過此時也不是計較的時候,他看了看長孫衝,滿懷擔憂地問道:“衝兒,你有信心麼?”

“臣沒有信心,但臣會竭盡全力,執行恩師的意志。”

“好吧、”看着長孫衝目光灼灼的眼神,李世民點了點頭,道:“那你說吧,有什麼不同的見解。”

長孫衝行了個禮,然後轉向魏徵,冷哼一聲,道:“魏公所言,臣沒有見解,恩師說過,順昌逆亡,沒有討價還價!”

第311章 改革教坊司的野心第72章 馬蹄鐵第656章 信使第345章 刨墳掘墓第60章 日進斗金第253章 還是太‘年輕’第949章 李佑的改變第992章 財神駕到第526章 帝后夜談第371章 幸福的苦惱第990章 大權獨攬第331章 備極哀榮第849章 荒唐劇情第354章 原來如此!第903章 一網打盡第284章 修仙之人第720章 長安票第575章 系統升級第504章 畢業考覈第392章 九局一衛第940章 李重義的心事第558章 許敬宗的豪賭第59章 氣煞我也!第326章 逆風翻盤第855章 戰前分析第847章 造反!第280章 倔老頭第8章 牽線搭橋(1000首訂加更)第491章 尋常百姓家第64章 初到長安第733章 人嘴兩扇皮第743章 誘之以利第805章 抗旨拒婚第616章 情牽一線第49章 鏖戰第210章 誅心第101章 實力不允許低調(月票加更)第78章 約法三章第595章 殿試第746章 決意西行第350章 以德報怨第356章 抵足而眠第717章 牢籠商賈第200章 金殿對質(大封推)第74章 怒髮衝冠第268章 精準定位第13章 夜半第754章 兵貴精第296章 練兵的門道第86章 知恩重義第102章 敢給皇帝戴綠帽!第141章 混不吝第626章 感懷第223章 說到做到(“頑主小王”打賞加更)第138章 舌戰(1)第894章 打破壁壘第294章 心憂第870章 風眼第1章 穿越成俘虜第150章 大唐日報第188章 愛心高利貸第931章 補償方案第157章 削鐵如泥(“頑主小王”打賞加更)第754章 兵貴精第403章 舞姬第626章 感懷第361章 話不投機春節七天樂結束,紅包已經發!第646章 戰前準備第39章 老婦第60章 日進斗金第846章 一些安排第50章 當年情第950章 坦言第42章 李思文的決斷第644章 內憂外患第365章 拉下水第785章 弄假成真本章說裡罵戰的傻逼,請滾出我的書評區!第656章 信使第1190章 死戰第278章 走後門第347章 漂亮的迴旋踢!第314章 演技達人第9章 意外相見第89章 意外立功第355章 渣男李世民的前塵往事第92章 貓膩第1016章 窮追不捨第326章 逆風翻盤第152章 橫行霸道第848章 頹廢中年李世民第84章 宮中隱相第40章 不歡而散第514章 任人唯親第305章 投名狀第396章 用你的錢辦你的事第616章 情牽一線第975章 定海印
第311章 改革教坊司的野心第72章 馬蹄鐵第656章 信使第345章 刨墳掘墓第60章 日進斗金第253章 還是太‘年輕’第949章 李佑的改變第992章 財神駕到第526章 帝后夜談第371章 幸福的苦惱第990章 大權獨攬第331章 備極哀榮第849章 荒唐劇情第354章 原來如此!第903章 一網打盡第284章 修仙之人第720章 長安票第575章 系統升級第504章 畢業考覈第392章 九局一衛第940章 李重義的心事第558章 許敬宗的豪賭第59章 氣煞我也!第326章 逆風翻盤第855章 戰前分析第847章 造反!第280章 倔老頭第8章 牽線搭橋(1000首訂加更)第491章 尋常百姓家第64章 初到長安第733章 人嘴兩扇皮第743章 誘之以利第805章 抗旨拒婚第616章 情牽一線第49章 鏖戰第210章 誅心第101章 實力不允許低調(月票加更)第78章 約法三章第595章 殿試第746章 決意西行第350章 以德報怨第356章 抵足而眠第717章 牢籠商賈第200章 金殿對質(大封推)第74章 怒髮衝冠第268章 精準定位第13章 夜半第754章 兵貴精第296章 練兵的門道第86章 知恩重義第102章 敢給皇帝戴綠帽!第141章 混不吝第626章 感懷第223章 說到做到(“頑主小王”打賞加更)第138章 舌戰(1)第894章 打破壁壘第294章 心憂第870章 風眼第1章 穿越成俘虜第150章 大唐日報第188章 愛心高利貸第931章 補償方案第157章 削鐵如泥(“頑主小王”打賞加更)第754章 兵貴精第403章 舞姬第626章 感懷第361章 話不投機春節七天樂結束,紅包已經發!第646章 戰前準備第39章 老婦第60章 日進斗金第846章 一些安排第50章 當年情第950章 坦言第42章 李思文的決斷第644章 內憂外患第365章 拉下水第785章 弄假成真本章說裡罵戰的傻逼,請滾出我的書評區!第656章 信使第1190章 死戰第278章 走後門第347章 漂亮的迴旋踢!第314章 演技達人第9章 意外相見第89章 意外立功第355章 渣男李世民的前塵往事第92章 貓膩第1016章 窮追不捨第326章 逆風翻盤第152章 橫行霸道第848章 頹廢中年李世民第84章 宮中隱相第40章 不歡而散第514章 任人唯親第305章 投名狀第396章 用你的錢辦你的事第616章 情牽一線第975章 定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