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往中州

陳新的大軍一直拖着沒有出發。第五營在一個月時間內就完成兵員補充,從第一和第三營各抽調了一個鴛鴦陣司,合編爲第五營第一總,作爲第五營的戰鬥核心。新建的兩個千總部動用了兩個動員司令部,再加強了部分基層軍官和士官。

這個第五營也是混編營,有加強的騎兵和炮兵,陳新從金州抽調了兩個騎兵局,又把速成騎兵科的第二批學員全部補充進去,拉了一個千總部的架子,實際上只有三百多人,他希望能在這個長期戰鬥中慢慢繳獲馬騾,擴充騎兵和龍騎兵,形成一個具有高度機動力的營,這樣纔能有效的對付流寇,他抽調鍾老四的原因,便是因爲鍾老四熟悉所有步兵和龍騎兵科目,也喜歡研究新東西,再鍛鍊一下,也是營官的材料。

兵部原來的札付上是要求團練總兵領軍,陳新當然不會讓劉民有去幹這事,請王廷試給兵部發了塘報,主動請纓去保衛京師,並且給劉民有編造了一個生病的原因。

樑廷棟一看是陳新的申請,馬上便同意了,他認爲陳新是要掙表現拿好處,自然不會在這種小事上和陳新扯皮。

此時的流寇形勢又有所變動,三月有部分陝西流賊在四川肆虐,破了百丈關,官軍又吃了敗仗。山西的三十六營從漫長的山區往北直隸蔓延,特別武安一戰後,昌平軍大敗,井徑關人馬大敗。河南本地兵馬連續大潰,原有的七千河南本地官兵所餘無幾。毫無戰心。流寇則乘着這個打開的口子,大批從涉縣進入武安,紫金樑和闖王等部則攻克王屋山以北的澤州,往南進入濟源等地,太行山和王屋山都形成了突破,遼闊的華北平原就在流寇的眼前。

北直隸周圍的剩餘人馬都在往沿山地區調動,各地也開始組織團練民勇,準備對抗流寇。催促登州兵的急令幾天又是一道。看到陳新四月十日還沒有走,連王廷試也有點着急了,畢竟兵部首先是催到王廷試的頭上。

他就只好去不停的催陳新,陳新就乘機要好處,幾乎把登州武庫的鎖子甲都撈光了,陳新自己的庫存加上樑廷棟送來的幾百件,讓鍾老四那個千總部成了第一個全部裝備鎖子甲的千總部。陳新打算讓讓他們以機動性爲主。鎖子甲對付流寇應當也夠了。

陳新拖這麼久,也是要完成那些動員兵的強化訓練科目,行軍那部分的內容可以在路途上訓練,但陣戰和步炮協同是不方便練的。

雖然大軍未動,但情報、外務、商社和特勤隊已經提前出發,他們的集結地在大名府。會從臨清帶一批糧食過去。

大名府屬於北直隸,就挨在武安的旁邊,那裡有一個去年建立的商社分號,陳新本來還有點猶豫,是否要在大名府存足夠糧食。生怕流寇一個突擊把大名府佔了,後來看了一下情報司報來的當地情況。馬上便同意了吧大名府作爲一個臨清和河南之間的中繼站,並不擔心大名府會被攻克,因爲大明兵備道的名字叫,盧象升。

他目前已領着當地一支民勇去了武安,不過陳新是知道盧象升的,在明末是個牛人,他是既當文官又當武官,進士出身偏偏還敢揮刀子砍人,而且砍得很好,至少比很多將軍還猛。

盧象升和熊廷弼這樣的,都是明末讀書人中的異類,有文官的身份,又動練兵和運籌,自己還能身先士卒,不過數量卻是太少了。

盧象升幾年之間就從大名府知府升到了鄖陽巡撫,如果連老窩大名府都會被攻克,那盧象升肯定升不了官,所以陳新按照這個邏輯推斷,大名府應該是沒事的,足可以作爲前進基地使用。

到陳新出發之前,樑廷棟已經把陳新的報到地點改成了真定府,陳新一時還不知道爲何有這個調整,不過以他的歷史知識知道,流寇現在遠遠沒有成氣候,還沒有實力直入北直隸。沒準自己走到半路的時候,樑廷棟還會把他的目的地繼續往南調整。

拖到四月之後,陳新也覺得差不多了,這個拖延只是一種叫苦的方式,拿好處是一方面,另外也是要告訴朝廷,登州鎮確實也很困難,湊這點人馬都是九牛二虎之力。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面,金州恢復了對復州的攻勢,又開始騷擾復州沿線的春小麥播種,砍了二十多個建奴腦袋,包衣則殺了上百,雙方在復州以東的山地又開始殘酷的斥候戰,不過後金沒有往遼南增兵的跡象。

到了四月初,登州鎮應援人馬在平度州集結完畢,除了第五營之外,還有加強的近衛營第三總、近衛營營炮隊、中軍偵騎、特勤隊、總輜重隊等直屬部隊。陳新這次帶的是一個簡化版的登州鎮,連民政也有百餘人隨行,主要是熟悉屯務的官員和一些工匠。

陳新也覺得差不多該出發了,否則朝廷一急,就該調關寧軍回保京師了,這樣無疑會增加關寧軍的話語權,以關寧軍的裝備和機動力,打打流寇還是小菜一碟。

另外一個焦急的人,便是呂直了,這次打流寇風險不大,但是政治收益很大,特別是有個保衛京師的噱頭在裡面,可以跟皇帝好好表一次忠心,這對他們這樣的監軍很有用。

崇禎在對付魏忠賢的時候召回了各地的監督太監,但是這不代表他不用太監,從崇禎二年開始便頻頻派遣內臣監軍。

文官們的表現讓他越來越失望,連那些監督文官的科道御史,崇禎也是滿心的懷疑,滿朝之中反倒是身邊的太監更讓他放心,他通過這些放出去的太監,多少能得到一些消息。

大淩河之時他便一力堅持。派出三個太監赴關寧監軍,此次流寇突破太行山。他給了銀子勞軍,也派了太監,曹文詔、左良玉、張應昌、鄧玘這四部中都有一名監軍,無形中也給了呂直一些競爭壓力,所以他迫切需要到河南戰場去掙表現。

呂直自己帶的人,有他親兵兩百,還有便是耿仲明的人馬。

四月十二日,登萊所有出征大軍從平度州出發。王廷試親自到平度州壯行,他專門找人算了一下吉時,定下了午時一刻出發。

在第三營的大校場上,出征人馬全體肅立,作爲主力的登州兵寂靜無聲,五千士兵以登州鎮獨特的軍姿微微昂首,自有一股傲氣。連旁邊的耿仲明所部也受了感染,雖然他們依然不脫明軍的習氣,但這一年來軍餉比往年充足,耿仲明照樣喝兵血吃空餉,但是對普通營兵的剋扣減少了,士氣比一般的明軍高得多。

平度州城的民戶和周圍屯堡屯戶自發來送別。這批動員兵大多數都來自平度的屯堡,都是抽調的各堡訓練突出者,因爲人口基礎很大,所以從兵源質量上講,超過了前面的幾批。每當那些屯戶看到隊列中的子弟。便發出陣陣喝彩聲。

這次行軍陳新放棄了在天津登岸的計劃,原來軍令司做的計劃是由登州和文登水營運送到天津。屆時若是兵部沒有新的調令,便經白洋澱和豬龍和赴真定府,若是兵部改變地點,需要前往武安等地,便在天津經大運河到臨清或德州登陸,再經衛河沿岸行軍到大名府,糧草皆可從水路運輸,能減少大量損耗。

不過陳新希望走陸路橫穿山東,一是完成動員兵的行軍訓練科目,演練營級單位的長途行軍,爲以後的大範圍作戰提供經驗,二來則是向山東官場展示登州鎮的戰力。出乎他意料的是,徐從治居然主動派人聯絡,表示會在濟南爲登萊軍提供糧草,同時也給治下各府傳令,要求各地爲登萊兵提供方便,還希望登州鎮能儘快出發。

後來陳新一想也明白了,徐從治手下沒有多少能戰知兵,眼下東昌府和武安之間就隔着一個長條形的大名府,東昌府沿途都是富庶地區,對流寇自然十分抗拒,聽聞流寇要來,已是一片風聲鶴唳,各地縉紳都在出錢招募民壯。

將流寇阻擋於東昌府之外,也就能阻止流寇進入山東,而且東昌府還有個更要命的東西,便是大運河,大運河從南往北橫穿東昌府,任何一個點被流寇攻佔,都會使得大運河整個癱瘓,京師的漕糧和商品全靠這條運河,所以徐從治絕不敢掉以輕心,他手下的撫標營也調往了東昌府,不過登州鎮顯然更讓他放心。

午時一刻一到,王廷試在將臺升起大旗,出征的參將以上將官按序在臺前跪拜,各部旗牌手也分列臺前,王廷試待衆將跪罷,心中十分滿意,雖然士兵仍然沒有跪,但總比熊明遇來的時候好,他大聲對臺下將官道:“世人目我登萊,已爲天下第一雄鎮,出天下第一之雄兵,今日各位領兵剿寇,還需更加用心,以報吾皇厚望。萬不可存有臨陣逃脫之心,夫武職兩手握着便益,成功則顯親揚名,加官進祿,是一手握着便益也;陣亡則蔭子立廟,血食百世,是又一手握着便宜也。是生得便益,死亦得便益。。。”

“這話怎地這麼熟?”陳新在腦中細細回味,好半天才想起來是《練兵實紀》裡面戚繼光的原話,是鼓勵武官的,不過戚大帥說出來還有點味道,王廷試這文官一說倒像是種諷刺。

王廷試沒講一會便結束,擂鼓三通後大軍開拔,五千多人全副武裝,還有大批的輜重車輛隨行,隊列十分漫長。

王廷試等文官下臺來,與陳新呂直等人一一道別,陳新看不到他一點擔心的意思,這已是王廷試第四次送他出徵,第一次是在己巳之時,當時王廷試還是登萊道,可謂踩着陳新的軍功一步步上去,如果朝中再有變動,他可能會成爲督師或尚書一級。

陳新暗暗罵了一句,臉上帶着笑,和文官們敷衍着。

營門外的大道兩側擠滿了民衆,還有不少童軍和學生在敲鑼打鼓,每當有平日少見的火炮或騎兵走過,他們就爆發出熱烈的喝彩和掌聲。

三個和尚也混在人羣中,仔細的打量着那些經過的軍隊。

“兩千總旗之間,小炮兩門。”李永芳在心中默記,旁邊又一陣喧譁,他一看卻是幾門大號的銅炮,應當便是復州出現的那種,這次一共有四門,身管比那種小炮的大,但是輪子是一樣的,李永芳也記在心頭,等到回去後和幾個手下覈對。

這批登州兵中的騎兵不多,但步兵都顯得強壯年輕,似乎很多是新兵,因爲李永芳旁邊就有很多屯戶,他們的鄰居中有幾個是剛剛被徵召的。但這些新兵都很氣勢,讓李永芳暗自心驚。他們各千總部的軍旗都稍有差別,但都有一個飛虎的標記。

等到登州兵全部走完,李永芳也不知道到底過了多少人,他大致估計在四五千人。最後是陳新的總兵紅旗,上面寫着登州鎮總兵官平遼將軍陳幾個大字,一名穿山文甲的武官在一羣騎兵護衛下很快通過。

李永芳是第一次看到陳新,只見他身形高大,滿臉的英氣,眉目似乎還比較清秀,心中暗暗驚奇,以前收集到的情報差別很大,有說陳新是個莽漢武夫的,也有說陳新是個小白臉的,今日親眼看到後,似乎兩者都不像。

一名手下湊過來用蚊子般的聲音道,“長老,咱們要不要趕到前面去,把這陳新擊殺。”

李永芳猶豫一下後搖搖頭,“行軍都穿着山文甲,周圍護衛如雲,咱們又沒有弓弩,殺不了他。咱們有其他事情做,你去尋那江國城,把登州兵出征之事傳回遼東。”

那手下有些不甘,狠狠的看了遠去的總兵紅旗一眼,這個總兵至今已斬殺後金兵數千,每次雖然殺得不多,但他從無妥協,也從來不消停。手下一幫人根本不懼怕後金兵的威名,冬天打了還不夠,只休息了最冷的兩個月,二月就又開始突擊復州,他們的軍報上還進行了報道。

李永芳不用想就知道,南四衛是打也不是,撤也不是,而且他們這樣折騰下去,東江鎮也會乘火打劫,更麻煩的是會提升明軍的信心。

望着那杆紅旗上的“平遼將軍”幾個字,李永芳輕輕嘆口氣,“原來那個平遼將軍是文官殺的,這個平遼將軍不知誰來殺,死在流寇手上纔是最好。”

第212章 獨坐第203章 任重道遠第66章 行進第22章 消費第17章 文藝隊第25章 宋聞賢第39章 投靠第1章 新營第47章 爭取第37章 兵額第72章 萬馬第88章 殺人放火第19章 推舉第88章 下馬威第140章 揣度第164章 變通第58章 擒獲第173章 宣大第77章 忠誠?第51章 長矛森林第3章 錢莊總部第25章 宋聞賢第44章 水源第60章 八磅炮第8章 買書第91章 價值第35章 葬禮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37章 四城戰役(三)第97章 英烈傳第74章 女人心第51章 坦途第2章 技術人才第69章 烏真超哈第49章 希望第70章 散兵線第115章 折磨第70章 變化第29章 多事之秋第7章 南京第55章 信使第11章 柳敬亭說書第114章 前鋒第39章 四城之戰(五)第45章 遼餉第34章 你爲何不當官第40章 四城之戰(六)第178章 東路第27章 接舷血戰(一)第37章 四城戰役(三)第60章 舊都第83章 吳橋第82章 副營官第64章 觸角第57章 追擊∥第181章 夾擊第193章 廠公第31章 五島列島第14章 萊陽第140章 揣度第40章 改個號娶個小第136章 角落第69章 烏真超哈第48章 放血第42章 關大弟第21章 血道第207章 送別第102章 黎明第49章 希望第20章 誤殺第35章 農兵第31章 道義第32章 逆轉第138章 俘虜營第15章 新的開始第39章 權錢交易第51章 長矛森林第47章 互相夾擊第48章 放血第128章 攻心戰第5章 殺才第64章 雪停第2章 逃兵第28章 吳總兵第56章 亂戰第32章 混亂的庭審第130章 手雷戰第21章 二十四橋風月第14章 白領第28章 時機第108章 戰後登州第28章 化解第131章 後方第42章 回家第22章 新漢軍第10章 金州第29章 特務第126章 鼴鼠第90章 開價第24章 熱愛
第212章 獨坐第203章 任重道遠第66章 行進第22章 消費第17章 文藝隊第25章 宋聞賢第39章 投靠第1章 新營第47章 爭取第37章 兵額第72章 萬馬第88章 殺人放火第19章 推舉第88章 下馬威第140章 揣度第164章 變通第58章 擒獲第173章 宣大第77章 忠誠?第51章 長矛森林第3章 錢莊總部第25章 宋聞賢第44章 水源第60章 八磅炮第8章 買書第91章 價值第35章 葬禮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37章 四城戰役(三)第97章 英烈傳第74章 女人心第51章 坦途第2章 技術人才第69章 烏真超哈第49章 希望第70章 散兵線第115章 折磨第70章 變化第29章 多事之秋第7章 南京第55章 信使第11章 柳敬亭說書第114章 前鋒第39章 四城之戰(五)第45章 遼餉第34章 你爲何不當官第40章 四城之戰(六)第178章 東路第27章 接舷血戰(一)第37章 四城戰役(三)第60章 舊都第83章 吳橋第82章 副營官第64章 觸角第57章 追擊∥第181章 夾擊第193章 廠公第31章 五島列島第14章 萊陽第140章 揣度第40章 改個號娶個小第136章 角落第69章 烏真超哈第48章 放血第42章 關大弟第21章 血道第207章 送別第102章 黎明第49章 希望第20章 誤殺第35章 農兵第31章 道義第32章 逆轉第138章 俘虜營第15章 新的開始第39章 權錢交易第51章 長矛森林第47章 互相夾擊第48章 放血第128章 攻心戰第5章 殺才第64章 雪停第2章 逃兵第28章 吳總兵第56章 亂戰第32章 混亂的庭審第130章 手雷戰第21章 二十四橋風月第14章 白領第28章 時機第108章 戰後登州第28章 化解第131章 後方第42章 回家第22章 新漢軍第10章 金州第29章 特務第126章 鼴鼠第90章 開價第24章 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