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坦途

熱氣滾滾的假錢作坊中,假錢作坊負責人黃安壽熱情的爲前來視察的各級領導進行講解。

“大人,我等已做好錢模百副,母錢百個。”黃安壽說着遞過一個母錢,陳新接過看了,上面只寫着“壹文”這麼兩個字,沒有敢寫威海出品,失去了一個大好的廣告位。

陳新掂了一下,大概一錢左右,遞給宋聞賢和劉民有看,又問黃安壽:“一錢的?”

黃安壽點頭道:“回大人話,這母錢乃全銅所作,用母錢制模後做出的銅錢便是一錢重,銅七鉛三,比嘉靖金背錢略有不如,但比萬曆金背錢更佳。”

陳新點點頭,黃安壽拿起一個木框子一樣的東西,對幾人介紹道:“大人,這是空匡,一副是一對,每個空匡的空格共百個,裡面用土和細碳粉填滿,再灑上柳木炭灰,空格中放母錢百枚,兩個空匡合在一起,便印出了錢模,錢模中皆有空洞,將銅燒熔灌入其中,一次便可鑄百枚。”

劉民有對陳新道:“他們的工序我已看過,等銅冷卻後取出,一次就是一百問,再把連接的錢文折斷,每百文用竹枝穿起來挫邊,最後再把錢面磨光,這幾個工序無甚技術,包括做土範在內,打算安排一些農戶和女人來做,也給些工錢。黃先生他們這些工匠就只管熔銅和灌銅液的工序。”

陳新點點頭,又是流水線,原來的工坊做的東西太雜,又是冷兵器、鎧甲又是火槍,還有一些農具和木器,人才也不足,劉民有根本還達不到標準化,流水線也無從說起,倒是這假錢作坊產品單一,劉民有安排了張二會過來幫忙記錄操作過程,看來很快可以標準化。

陳新一副領導派頭,到工坊的各處場所都看了,劉民有給工坊留的地方頗大,現在也沒有什麼產業,主要就是假錢作坊和原來的工坊,技術工序在屋內,其他的就在外面空地,周圍用圍牆圍了一圈,以免被外人看到。

陳新看過場地後,問黃安壽:“那十二萬斤銅能提煉出多少銀兩?”

黃安壽恭敬的道:“不超過千兩,只要用鉛就可以把銀提出。大人買的銅料不錯,在京師每百斤能買到十兩到十二兩。”

宋聞賢兩眼放光,他們就算只賣銅出去,也可以賺一倍,也就是六七千兩銀子左右,李國助確實送了一個大人情,日本對銅料越管越嚴,如果不是李國助這樣的地頭蛇,很難買到如此多銅。

陳新吞一口口水,對黃安壽道:“黃先生辛苦一下,先做出第一批來,其他的今年內都要做完。”

黃安壽看看劉民有,答應道:“有劉先生安排的工序,應當是可以的,只是人手還請大人不要調去他處。”

陳新也看着劉民有,劉民有咳了兩聲才說道:“可人手只有這麼多,地裡也需要些人幹些除草之類的事情。”

黃安壽低着頭不說話,陳新也頭痛人力,雖然今年招來不少流民,有了三百多農戶,幾十戶匠戶,但唐作相的工坊用人很多,流民中又有一多半是單身漢,連女人都弄去種地了,一時確實找不到更多人力,不過此事是眼下最急切之事,得想出辦法。

陳新眼睛轉轉,打起了劉民有幾十個學生的主意,把劉民有拉到一邊,低聲對劉民有說:“劉兄,你看這人力如此緊張,要不讓那些小孩也來勤工儉學一下。”

劉民有瞪眼道:“那麼小的孩子也弄來做工?”

“七歲以下不要,大點的好了,你看,這灑柳木灰,還有銼邊完全可以做,多少給些工錢。”

劉民有頭搖得撥浪鼓一樣:“不行,太小了,還是讓他們學習。”

陳新疑惑道:“劉兄,不是說過小孩當大人用麼,你現在到底教他們什麼東西?需要整天的學習?”

“嗯,算數和識字,還有些童話和名人故事。”

“還有名人故事?就是那些櫻桃樹、蘋果樹之類的東西?要不劉老師,咱們把這些課程放到後面慢慢講,只教些算數和識字就行。就象王帶喜和張大會這樣,夠用就行了。”

劉民有不情願的道:“什麼夠用就行,沒有品德養成怎行,又不是生產工具。”

陳新沉吟一會,勸說道:“你看你每天也不過講一個時辰的課,縮減到半個時辰,他們再自己學習半個時辰,其他時間就到工坊做工。只要七歲以上的,再小的,你就自己留着。”

劉民有皺眉不語,他很反感這種童工,雖然陳新冠上了勤工儉學的名義,但劉民有知道這工坊的體力活有多辛苦。

陳新繼續引誘他:“他們拿了工錢回去,你就跟家長說是學校讀書才能做工,那些個把孩子放家裡餵雞煮飯的,還不趕快把小孩送來?”

劉民有又考慮半天,好多新來的流民還沒有住處,就在墩堡邊緣搭的窩棚,外邊沒有清潔要求,也就放養些雞鴨之類,這些流民便讓家中小孩幹這些事情,不願意弄去讀書,陳新說的法子倒是能多弄些學生來。

他最後稍稍讓步道:“最多十歲以上的,每日來做半天。”

陳新看劉民有態度堅決,好在解決了部分勞動力缺口,只得對劉民有勸道:“劉老師,我建議學校得先培養老師,你最好別親自教那些太小的孩子,就得找十七八的,教一批老師出來,他們再教小孩,內容就只學識字和算數,不然你哪裡忙得過來。”

“嗯,這倒是可以考慮,不過教小孩挺有意思的。”

--------------------------------------------------------------------------------------

七月陳新便開始帶着軍隊訓練,合練旗幟號鼓,第二批招來的五百新兵已經到位,其中包括五月從登州買來的一批遼民苦力,開始下一輪新兵訓練,剛剛在打土匪戰鬥中表現突出的人又提升起來一批,單獨成立了專門的訓練隊,祝代春爲訓練隊隊長,以後的新兵訓練和招募都由訓練隊獨立進行,完成基礎訓練後直接分派到戰兵隊,戰兵隊的主官沒有了招募的權力。

一個月後徐管事果然送來了整整一船武器,都是按陳新要求的,足夠裝備五百人的冷兵器、五百套鐵鱗甲和十門虎蹲炮,宋聞賢的兒子和老婆也同船過來,他們以爲宋聞賢已經葬身大海,一路哭得淚人一般。

陳新如約交上了一萬兩白銀,又給了徐管事承諾的另外五百兩銀子。徐管事收了銀子心情不錯,告訴陳新報功文冊已經做好,馬上就上報到兵部去,讓他儘快去湊集剩下八千兩。

見過老婆孩子的宋聞賢悄悄帶着第一批銅錢和俵物去了天津,順便還要接回趙香,準備結婚。

宋聞賢八月從天津回來,先說了鄭芝龍的事,朝堂上五月開始在討論招安鄭芝龍的可能性,陳新估計還是會和原本歷史一樣發展,後面的就看許心素幹得如何了。

另外帶來一些登萊附近的消息,戶部欠了關寧三月軍餉,薊鎮也欠餉,七月間都鬧起兵變,薊鎮還稍好一點,拿了點銀子就消停了,關寧兵鬧餉就鬧得不像話,把遼東巡撫畢自肅侮辱之後,畢自肅不堪忍受而絕食自殺了,袁崇煥一到寧遠就跟崇禎請來糧餉,又殺了幾個脅從,算是鎮壓下去,既然畢自肅死了,袁崇煥就跟皇帝上奏說不再設遼東巡撫,反正沒啥用,皇帝也同意了。但是一月之間薊遼這兩處最重要的邊關重鎮同時鬧餉,可見大明財政已經窮到啥份上。

已經任命到浙江當總兵的楊國棟,居然又不知如何打通了關係,孫國楨上了個奏摺,說登萊比浙江重要十倍,楊國棟不能走,結果報上去就準了,他仍然回府管兵事。但五月的時候崇禎任命了新的登萊海防總兵張可大,陳新不知道他們兩人會怎麼分工,只好兩邊都打點了一番。

遼東的後金還算消停,除了派出三千人把明軍放棄的錦州、杏山、高橋夷爲平地之外,沒再去遼西搞大的動靜,錦州這個所謂的戰略要地也沒有佔,搞完拆遷就回了遼東。

察哈爾的虎墩兔(林丹汗)對後金越來越懼怕,開始西遷,並攻打喀喇沁和土默特等部落,妄圖統一附近的蒙古各部,但他顯然與原來的成吉思汗有着能力上的巨大差距,與各部聯軍在土默特趙城大戰一場,沒有統一各部,反而使得喀喇沁的許多部落紛紛投靠了後金。

宋聞賢對那些部落名字不太清楚,但是陳新知道的是,皇太極自從去年攻打朝鮮,削弱了東江力量之後,東邊的牽制小了許多,現在蒙古方面的牽制也在漸漸變弱,總體來看,他的戰略形勢大爲好轉。

小冰河同樣影響着後金,遼東糧價騰貴,漢民的大量死亡也使得人力資源更趨緊張,從大明打劫物資和人口,便成了滿足後金人民物質文化需求唯一可選的答案。

大明與後金戰略形勢的轉變,不因兩隻小小蝴蝶而有所改變,陳新人微言輕,也沒拿遼餉,管不了那麼遠的事情。威海對面的毛文龍倒是想管,還是在沿海和後金打游擊,並連上幾道奏疏,主要意思是東江很重要,糧餉太少,給新皇複習了東江鎮的功績和辛苦,同時警告後金極可能從喜峰附近寇略燕地。(注1)

宋聞賢同船帶來了趙香一家,跟着又裝上新的銅錢去了天津。按他和嚴掌櫃談的價格,銅錢的利潤能到兩倍多,陳新在日本買的十二萬斤銅花去六七千兩銀子,全部賣出後能賺到一萬二三千兩,雖然田弘遇佔去了最多的終端利潤,但這種方式出貨很快。陳新也能接受這個利潤。

這一趟日本之行,陳新吞掉了鍾道臺的三萬多兩,鍾大人的家人還來要過,陳新推到了徐管事的身上。那些家人無法,也不知去找了徐管事沒有。

吞的加上自己賺的,手上總共有了九萬兩多銀子。宋聞賢同樣賺了一萬多兩,他也入股了銅錢生意,今年收入很好。唯一不好的是,因爲陳新的忽悠,他作爲海難失蹤者,一時不能回登州。

陳新八月因剿滅倭寇有功,調任文登營哨官,署威海衛同知,他把剩下的八千兩交給了孫國楨。不爽的是肖家花也被送了回來。

同月和趙香成親,用紅綢彩轎把趙香娶進了門,當日威海衛城的各位上官都來祝賀,連登州的周來福、老蔡和鄧柯山等人也搭過路糧船來喝喜酒。楊雲濃自告奮勇當主婚人,媒人實在沒有,只好讓與趙家比較親近的老蔡擔當,他們兩人先在婚書上簽字,然後陳新和趙香也簽字之後,他與趙香便成了合法夫妻。

陳新給墩堡所有人都發了銀子,滿墩堡的人都來大吃了一天。成親後陳新便搬出軍營,住進了劉民有興建的面朝大海的三進大院,趙夫人聽說陳新又升了官,高興的同時,還是一如既往的提醒陳新打仗要躲在後面。

到了九月,孫國楨大人剛剛收到陳新的八千兩,就等來了免職閒住的聖旨,這位好歹幹過荷蘭人的進士還算結局不壞,得了個全身而退。陳新讓宋聞賢派人給張大會送去信件和銀票,盯緊誰來當登萊巡撫,若是京官,便提前去打點。但是據重返登州的宋聞賢打探,山東布政使司的登萊道道臣王廷試是登萊巡撫的最有力競爭者,宋聞賢正在託一些原來的同僚活動,準備又找個新工作,繼續當陳新的代理人。

欽定逆案還在京師慢慢進行,崇禎天子親自抓的一把手工程也沒體現出多高的效率。後金的一把手工程倒是有聲有色,九月皇太極親征察哈爾,又獲全勝,不斷有小的蒙古部落投靠後金。

同樣在九月,陳新過完新婚,終於要去文登營上任,兩地相距不過百里,跟威海衛城的一衆同僚辭行之後,定在九月中旬出發。

九月十二日,兩個局的戰兵靜靜站立在墩堡前,戰兵身後的麥田中麥浪陣陣,一羣羣農戶正在地裡收割秋糧。

帶領戰兵的是新任試百戶盧傳宗,這兩個局將跟隨陳新同去文登營就任哨官,劉民有也帶了幾個民政的助手隨行。

陳新看着眼前的田地和士兵,意氣風發,對劉民有道:“終於要去文登營了。”

“不就是文登營麼,有什麼好神氣的,上輩子就聽過了。”

陳新驚訝的道:“你上輩子聽過文登營?”

“當然,在下不才,戚繼光的過文登營卻是聽過的。”

“這麼有文化?有這個詩麼,能否念來聽聽看。”

“冉冉雙幡度海涯,曉煙低護野人家。

誰將春色來殘堞,獨有天風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來不見漢時楂。

。。。。。。”

-----------------------------------------------------------------

注1:見於《東江疏揭塘報》,崇禎元年五月二十四日塘報、六月初三日塘報、九月初五日塘報。警告建奴可能由喜峰入寇,算得滿準。

第72章 萬馬第49章 複雜第67章 人氣第18章 防禦體系第51章 長矛森林第70章 畿南第86章 掙扎第97章 英烈傳第19章 大明之光第12章 佯動第32章 後金紅夷炮第54章 動搖第65章 畏懼第192章 搜捕第78章 正途第53章 矛陣接敵第20章 狹路相逢第88章 殺人放火第69章 烏真超哈第171章 天份第20章 軍棍與敵人第178章 東路第181章 夾擊第79章 雷霆第31章 戰場初哥第11章 看房(一)第99章 引蛇出洞第68章 還鄉團第96章 發動第71章 泰州學派第114章 前鋒第81章 昂揚第159章 家事第93章 決斷第209章 新兵第9章 騎陣摧鋒第42章 四城之戰(九)第49章 需求第17章 考驗第23章 防線第53章 巡撫沒了第178章 東路第133章 調整第47章 戰役第127章 巢穴第14章 告別第40章 四城之戰(六)第93章 伏擊第6章 運河縴夫第21章 血道第76章 右勾拳第169章 西廂記第7章 輕騎狗鬥第74章 戰機第4章 紅海第147章 真正的利益第192章 搜捕第66章 言商第34章 爭地第100章 登場第35章 農兵第168章 泰安州客棧第98章 青化鎮第1章 新營第94章 河濱大勝第75章 矚目第34章 比苦分贓第54章 已巳年第120章 螻蟻第40章 王徵第5章 旅順第68章 開局第84章 提成第52章 觀摩第43章 暗流第100章 登場第74章 戰機第209章 新兵第49章 渡口第150章 躡蹤第18章 待機第51章 往北第82章 英雄(上)第93章 決斷第77章 忠誠?第101章 夜行第59章 南來第49章 複雜第81章 昂揚第53章 巡撫沒了第8章 買書第43章 四城之戰(十)第112章 下風第182章 逃竄第173章 宣大第124章 誰爲之犧牲第104章 殺戮第101章 兵王第179章 走馬驛
第72章 萬馬第49章 複雜第67章 人氣第18章 防禦體系第51章 長矛森林第70章 畿南第86章 掙扎第97章 英烈傳第19章 大明之光第12章 佯動第32章 後金紅夷炮第54章 動搖第65章 畏懼第192章 搜捕第78章 正途第53章 矛陣接敵第20章 狹路相逢第88章 殺人放火第69章 烏真超哈第171章 天份第20章 軍棍與敵人第178章 東路第181章 夾擊第79章 雷霆第31章 戰場初哥第11章 看房(一)第99章 引蛇出洞第68章 還鄉團第96章 發動第71章 泰州學派第114章 前鋒第81章 昂揚第159章 家事第93章 決斷第209章 新兵第9章 騎陣摧鋒第42章 四城之戰(九)第49章 需求第17章 考驗第23章 防線第53章 巡撫沒了第178章 東路第133章 調整第47章 戰役第127章 巢穴第14章 告別第40章 四城之戰(六)第93章 伏擊第6章 運河縴夫第21章 血道第76章 右勾拳第169章 西廂記第7章 輕騎狗鬥第74章 戰機第4章 紅海第147章 真正的利益第192章 搜捕第66章 言商第34章 爭地第100章 登場第35章 農兵第168章 泰安州客棧第98章 青化鎮第1章 新營第94章 河濱大勝第75章 矚目第34章 比苦分贓第54章 已巳年第120章 螻蟻第40章 王徵第5章 旅順第68章 開局第84章 提成第52章 觀摩第43章 暗流第100章 登場第74章 戰機第209章 新兵第49章 渡口第150章 躡蹤第18章 待機第51章 往北第82章 英雄(上)第93章 決斷第77章 忠誠?第101章 夜行第59章 南來第49章 複雜第81章 昂揚第53章 巡撫沒了第8章 買書第43章 四城之戰(十)第112章 下風第182章 逃竄第173章 宣大第124章 誰爲之犧牲第104章 殺戮第101章 兵王第179章 走馬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