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

新年伊始,蕭瑀和楊師道兩位宰相先後被罷免,引的朝堂震動,一股暗流在涌動。

武懷玉今日上殿陛辭,

御座上的皇帝神色憔悴,皇帝平時精心修飾的鬍鬚此時也顯得有些潦草。

內侍捧出紫檀木盒,打開,裡面是一道明黃詔書。

詔書交給通事舍人宣讀,鄭國公魏徵拜侍中,進從一品左光祿大夫,賜物兩千段。

魏徵上前接旨,謝恩。

“陛下,臣有本啓奏。”

魏徵謝恩後並沒有退下,反而是要向天子進諫。皇帝如今的狀態,魏徵很不滿意,雖然大家覺得文德皇后病逝讓皇帝還沉浸在哀傷之中,可魏徵覺得皇帝身爲一國之君,不能總這樣。

“即位之初,陛下志在節儉,求諫不倦,從善如流,聞過必改,可如今遣責懲罰漸多,逞威發怒比過去嚴厲了。

由此可知富貴時不希望引來驕橫奢侈,而驕橫奢侈卻不期而至,這並非虛妄之言。

當年,隋朝府庫倉稟的仔褲和戶口的強盛,今日如何比的上?

然而隋朝自恃富強頻繁勞作大興土木以至國家危亡,我們自知貧弱與民清靜而使天下安定。安定與危亡的道理,昭然若揭。

從前隋朝未發生變亂時,自認爲必然不會發生變亂。未滅亡時,自認爲必然沒有滅亡的危險。故而不停的徵派賦稅勞役,不停東征西討,以致禍亂將及自身時還尚未知覺。

臣深望陛下能夠借鑑隋的覆亡,除掉奢侈立意儉約,親近忠良而遠離邪佞,以現在的平靜無事,繼續施行過去的勤勉節儉,才能盡善盡美······”

李世民坐在那,眉頭皺起。

武懷玉在跪坐在殿上,聽的也有些皺眉,魏徵反覆強調以隋爲戒,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如今長孫皇后剛病逝才個把月,皇帝還沒有從這悲傷中走出來,今天也是皇后走後李世民頭次上朝,

還剛剛給魏徵加官晉階,結果他就這麼不客氣。

不合時宜。

而且魏徵說的這些,也有點老生常談了,隋一統寰宇,甲兵強盛,三十餘年,風行萬里,威動殊俗,誰不知道啊。

而大業一朝土崩瓦解,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大家也都清楚。

安不思危,治不念亂,存不慮亡,之所以亡也。

魏徵還是有點急,再次拜侍中,又晉從一品,便馬上想把如今一些不好的苗頭給改過來。

但問題是你得看時機啊。

皇帝皺眉,

許多大臣都注意到了,

相信魏徵應當也注意到了,

可魏徵不但沒適可而止,還繼續是長篇大亂,等到皇帝實在不耐煩直接出聲打斷,

結果魏徵不再說那些了,而是又換了個話題。

“政事堂連罷二相,臣請求陛下再進宰相,”

“司空、太子太傅武懷玉,曾三任宰相,年輕有爲,出將入相,當初他一手製訂的兩稅法改革,於我大唐貞觀治世立有大功,

臣推舉武司空再入政事堂,兼領民部。”

魏徵這話一出,

皇帝的目光向他望來,

武懷玉覺得有點冤枉,他雖然前兩天去兄長家喝茶,回家時路過魏徵家門口遇到魏徵,被魏徵請進家吃了頓飯,還聊了會天,

但真沒有聊過半點他要重回政事堂的事,

魏徵也沒說要推舉他,

這簡直是突然襲擊,

但皇帝此時的眼神,很明顯就是知曉他前兩天在魏徵家做過客,懷疑他跟魏徵有過什麼交易,

所以纔會有今天魏徵推舉他復相。

這種事,李世民很警醒,

武懷玉雖跟魏徵是親戚,魏徵次子拜武懷玉爲師,還娶了武懷玉的妹妹,以前兩家還是鄰居,但以前在朝堂上,兩人政見卻多有不合,

關係並不算多好。

可現在魏徵推舉武懷玉爲相,李世民不得不懷疑這是武懷玉的意思,武懷玉想留京爲相,爲此還去拜訪魏徵並說動他出面推舉。

武懷玉無奈,

魏徵這是不以爲之,還是說故意的,故意來這麼一下,就是不讓他有機會留京?

如果真是這樣,魏徵這心機夠深,這招也夠厲害,

不管皇帝有沒有過讓武懷玉留京拜相的心思,他這麼一舉薦,皇帝肯定也不會再同意的。

這政事堂裡,中書令馬周是武懷玉姐夫,右僕射高士廉跟武懷玉的關係也很深,親家。

要是魏徵也跟武懷玉走到一起,李世民就得擔憂了。

此時,武懷玉只得站出來,

“陛下,臣請奏!”

“司空請講。”

“臣今日上殿是爲陛辭,明日便要離京返回嶺南,繼續代天巡撫嶺南,經略四府,魏相的推舉,臣實在受寵若驚,也有些措手不及,但臣不能接受這份推舉。”

皇帝目光直視武懷玉,

殿中一時安靜,

魏徵這兩棒子,砸的人有些暈頭轉向的。

“魏相的推舉很好,懷玉於朝有大功,如今政事堂少了兩位宰相,也是要再進人,懷玉便留下,再入政事堂吧。”皇帝此言一出,

百官們也迷茫了,難道今天這事是皇帝之意,魏徵不過是秉承旨意?

反應最大的是司徒長孫無忌,眼睛都有些發紅了,他這些年一直想重返政事堂再拜宰相,但皇帝卻連個尚書都不讓他兼,

以前還有個武懷玉做伴,可現在武懷玉要復相了?

憑什麼就壓他一人?

肥胖的長孫國舅心裡很憋屈很憤怒,又不敢表露出來,只能低着頭,籠在袖中的雙手死死的捏成拳頭。

ωωω◆ttКan◆¢O

武懷玉再次出聲,

拒絕。

他很清楚皇帝的心意,自給他晉司空起,他就知道自己怕是再無緣入政事堂拜相了。

官階越高,無形的天花板也越高,

武懷玉再三拒絕,

長孫無忌跪坐在那,反而是最緊張的那人,他很不希望武懷玉真的再拜相,雖然他跟武懷玉這些年暗裡結盟,關係不錯,還是兒女親家,可他卻絕不願意武懷玉再拜相。

武懷玉真拒絕了,

皇帝也不再提了,

長孫無忌鬆口氣同時,又升起無限期待來,

蕭瑀和楊師道兩相罷免,現在政事堂肯定是要再添人的,武懷玉既然不進政事堂,長孫無忌覺得自己足夠資格,

也該他再拜相了。

但皇帝卻看都沒看他一眼。

當皇帝宣佈結束朝會的時候,長孫無忌還在發愣,

李世民走出朝堂的時候,心情很壞,他直接去了龍首原上,爲遠望皇后昭陵的層觀,還在趕建當中,

皇帝有些茫然的在宮中亂轉,

今天朝堂上魏徵突然進諫,只是讓他有些不太高興,倒是他舉薦武懷玉拜相,讓皇帝升起一些警覺,

一直以來,皇帝很重用魏徵,甚至不管他如何進諫,哪怕是當面噴他一臉口水,皇帝也能容忍,最關鍵就是魏徵雖曾是建成的太子冼馬,但在貞觀朝魏徵從沒有結過黨,

哪怕曾經收過侯君集爲學生,但後來兩人也算是分道揚鑣。

魏徵是個諫臣,更是個孤臣,皇帝才能一直信任他,重用他,貞觀朝魏徵是政事堂裡呆的時間僅次於房玄齡的宰相。

可如果魏徵也開始結黨,那他就要好好審視魏徵了。

這事是武懷玉幕後操作的嗎,魏徵跟武懷玉聯合了嗎?

皇帝知道武懷玉這些年跟國舅走的近,但兩人雖爲三公,可都沒在中樞任要職,皇帝也就默許他們的關係,也算是對朝堂政事堂的一個平衡。

可假如司空武懷玉、司徒長孫無忌、侍中魏徵結盟,再加上右僕射高士廉、中書令馬周,這可就非常駭人了。

這幾股力量凝結起來,甚至能夠改天換日,

直覺告訴皇帝,這或許只是個巧合,魏徵不可能跟武懷玉結黨,但就怕萬一。

長孫國舅,應當讓他去地方上了。

回到武德殿,皇帝拿起筆,沉思許久,最後在紙上寫下洛州都督長孫無忌一行字。

皇帝又提筆寫下魏徵二字,

但許久都沒有再落筆,

皇帝想罷魏徵宰相,可思來想去,因爲一個懷疑就罷相,尤其是今天才剛下加封詔書,這未免就過於輕率,且影響不好。

皇帝把魏徵二字又劃去,

然後寫上武懷玉,

許久後,再落筆,廣州都督。

武懷玉本來是嶺南道觀察使、廣州、邕府、桂州、容州四都督府經略使,還有諸如營田使、鹽鐵使等一些使職,

那些其實都是非經制的使職差遣,

都是臨時性的派出差事,

現在皇帝決定改一下,

結束這差遣,改任正式的地方官,廣州都督、刺史。

從原本觀察一道,經略四府,改成只都督廣州諸軍事,這職權可就少了許多許多,原本的承製拜封特權自然也沒,節制嶺南兵馬大權也沒了。

原廣州都督劉德威,召回朝拜刑部尚書。

刑部尚書李道宗改任工部尚書,工部尚書段綸改民部尚書。

皇帝讓小黃門把中書令馬周和侍中魏徵都請來,

待中書門下兩位宰相到了,李世民直接說了自己的安排,讓馬周立即草詔,然後魏徵審覈,要求今天聖旨就通過中書門下,然後發出。

司徒、太子太師、趙國公長孫無忌任洛州都督、刺史,

司空、太子太傅、晉國公武懷玉,免去嶺南觀察使、經略使等差使,改任廣州都督、刺史,改封宋國公。

廣州都督、刺史劉德威任刑部尚書······

兩人匆匆趕來,還以爲皇帝是要宣麻拜相,任命新宰相了,結果並不是。

兩位三公出任都督,

馬周聽完,面色有些凝重,

小舅子懷玉這次變動很大,使職沒了,改任地方官了,不再是朝廷欽差,職權也小了許多。

而晉國公改封宋國公,這就更不用說了,晉國可是大國。

想到先前朝堂上魏徵舉薦懷玉爲相之事,馬周覺得跟這有很大關係。

“擬旨吧。”皇帝催促。

第692章 銀花第574章 聖旨第873章 我,李世民,有資格封禪泰山第741章 火槍隊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437章 長孫無忌的密謀第121章 猛龍過江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852章 楚女腰肢越女腮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851章 九王出京第956章 進京第516章 北巡出塞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852章 楚女腰肢越女腮第79章 戰前約定第776章 熬鷹第1094章 交易第546章 將功贖罪突利汗第668章 你好大的膽子第702章 少倜儻有大志第277章 借刀殺人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405章 學生李泰第283章 大官人第326章 段婉第571章 不好,中計了第36章 長安居第947章 將死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831章 心疼阿郎第752章 珍珠第633章 天可汗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1069章 詔停世封第54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88章 樊川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912章 安平堡第350章 義結金蘭第342章 榆林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9章 棄籍投附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338章 豪強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衆怒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588章 樊川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53章 古仙一脈第838章 雪中送炭十萬貫第251章 楊家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955章 多事之秋第728章 南巡第293章 爲奴十三載第51章 忽冷忽熱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311章 你是個懦夫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565章 第九個義子第618章 三尺白綾縊陰山第310章 曹太公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97章 隴西會師第43章 長街刺殺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第654章 百媼第309章 投名狀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864章 世子第406章 太上皇第1093章 皇帝話裡有話第774章 前軍夜戰左江東第778章 一份名單第429章 不當宰相去養豬第670章 武青天第904章 血與火第894章 他鄉遇故知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第221章 逼債第996章 武氏十三義子第941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578章 不羨鴛鴦不羨仙第844章 樊樓第984章 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第967章 你別插手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652章 開張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
第692章 銀花第574章 聖旨第873章 我,李世民,有資格封禪泰山第741章 火槍隊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437章 長孫無忌的密謀第121章 猛龍過江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852章 楚女腰肢越女腮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851章 九王出京第956章 進京第516章 北巡出塞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852章 楚女腰肢越女腮第79章 戰前約定第776章 熬鷹第1094章 交易第546章 將功贖罪突利汗第668章 你好大的膽子第702章 少倜儻有大志第277章 借刀殺人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405章 學生李泰第283章 大官人第326章 段婉第571章 不好,中計了第36章 長安居第947章 將死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831章 心疼阿郎第752章 珍珠第633章 天可汗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1069章 詔停世封第54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88章 樊川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912章 安平堡第350章 義結金蘭第342章 榆林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9章 棄籍投附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338章 豪強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衆怒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588章 樊川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53章 古仙一脈第838章 雪中送炭十萬貫第251章 楊家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955章 多事之秋第728章 南巡第293章 爲奴十三載第51章 忽冷忽熱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311章 你是個懦夫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565章 第九個義子第618章 三尺白綾縊陰山第310章 曹太公第441章 狗脊嶺黃金寶藏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97章 隴西會師第43章 長街刺殺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第654章 百媼第309章 投名狀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864章 世子第406章 太上皇第1093章 皇帝話裡有話第774章 前軍夜戰左江東第778章 一份名單第429章 不當宰相去養豬第670章 武青天第904章 血與火第894章 他鄉遇故知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第221章 逼債第996章 武氏十三義子第941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578章 不羨鴛鴦不羨仙第844章 樊樓第984章 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第967章 你別插手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652章 開張第335章 聖天子指腹爲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