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半渡可擊(二)

驍騎軍是馬軍司中士兵素質最好,戰鬥力最強,裝配最精良的人馬。全軍不僅有兩千俱甲騎兵,同時還裝配了兩千張連射弩。隨着楊炎下令,宋軍士兵們一起催動戰馬,由俱甲騎兵居中,輕騎兵爲兩翼,橫向展開,衝下堤岸,殺向西夏軍,弓駑齊發,率先招呼西夏軍的就是一陣密集的箭雨。

隨着尖銳的箭矢破空聲,無數的西夏軍被漫天的箭雨射倒在地,整個河岸也都是慘叫聲一片。因爲西夏軍毫無準備,因此宋軍的騎軍衝進西夏軍人羣時,幾乎沒有受到多少像樣的抵抗,任宋軍肆意箭射,槍刺,刀砍,馬踏,盡情殺戳。轉眼之間,就倒下了無數人馬。

而這時在黃河南岸,尚未渡河向嵬名繼忠和沒藏安奐、衛慕延平、董明召、沒移達哥等等諸將都看得凊楚,但也毫無辦法。

沒移達哥道:“令公,我們快渡過黃河去,支援他們。”

嵬名繼忠這時才清醒了一些,苦笑了一聲,道:“沒有用了,現在我們過黃河去,也是白白送死。傳令下去,所有人馬都停止渡河。”

其實不用他說,其他衆將也明白,黃河上一共只有三座浮橋,一次渡河最多隻能送過去數百人,而且在河中的時候,幾乎毫無遮擋,因此在這個時候渡河過去,不但幫不了對岸的人馬,只能送掉自已的性命。只是對岸的西夏軍全都是自己的同伴,怎幺能夠坐視不管呢?

董明召道:“令公,那麼我們現在該怎麼般,難道就在這邊看着他們死在宋軍的刀下嗎?”

嵬名繼忠深吸了一口氣,道:“自然不能。”他轉回過身來,指着前方,道:“在我們背後,不是還有一支宋軍,現在我們就殺下去,和宋軍決一死戰,殺敗他們,爲對岸的兄弟們報仇。”

衆將這才醒悟過來,現在黃河北岸西夏軍以經是必敗無疑了,一但北岸的宋軍勝利,殺過南岸,自己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中,因此只有戰勝南岸的宋軍,這一戰纔有挽回敗局的餘地。

現在黃河南岸還有五萬多西夏軍,其中騎軍的數量超過兩萬人,還有一千五百“鐵鷂子”。而對面的宋人數絕不超過四萬,騎軍也不過只有四五千人,即使宋軍再逃,西夏軍也可以追得上宋軍。而且這一天快過完,宋軍一直沒有使用上一次的那種火器,看來不是沒有帶來,就是無法再用了,因此雙方決戰起來,西夏軍還是有很大勝算的。

於是衆將都齊聲允諾,要與宋軍決一死戰。而這時對面的宋軍顯然也以經預料到西夏軍會有此一招,這時也以經列好了陣式,嚴陣以侍。

雖然明知戰局這時以經進入宋軍最善長的陣後而戰的模似,但嵬名繼忠顯然也是隻能孤注一擲了,立刻下令,留下三千人馬,守住浮橋,以防止北岸宋軍殺過黃河南岸。然後令董明召、沒移達哥爲左右翼,各帶一萬人馬,從左右兩側包超宋軍的側翼,衛幕延平領“鐵鷂子”正面衝擊宋軍,在“鐵鷂子”後面,跟着三千騎軍,沒藏安煥率領步軍爲後隊。

因爲宋軍以經列好了陣式,因此嵬名繼忠一開始就將西夏軍最強的“鐵鷂子”派出場了,希望利用“鐵鷂子”的重甲和衝擊力,去衝擊宋軍以經列好陣式的步軍陣,爲後面突進的人馬衝開缺口,從而一舉擊敗宋軍。

馬蹄聲如雷鳴般的響起,西夏軍的騎士們催動戰馬,高舉着手裡的武器,衝下了堤壩,向宋軍的陣列殺去。因爲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一戰的重要性,開且對岸的友軍遭到宋軍的襲擊,卻無法救援的事實也激發起了他們心裡的鬥志,景宗李元昊時代勇武好戰的精神彷彿又回到了每一個人的身上,這時更是羣情激昂,充滿了一往無前的氣勢。

而楊昌鵬和曹勳也早己指揮宋軍,布好了陣列。騎軍分列兩翼,五千名重甲麻扎刀兵排列在陣前,刀鋒指向蜂擁而至的西夏騎兵,在夕陽的映照下,發出一片雪亮的光芒,靜侯着西夏軍殺近。

蹄聲急促的起落,雙方一靜一動,距離在不斷的拉近。

“放箭。”

隨着一聲令下,就在西夏軍殺到離宋軍陣列還有兩百多步的時候,從宋軍陣中飛出無數的羽箭,帶出淒厲的呼嘯聲,飛向西夏軍。

經過改良以後的神臂弓果然不同凡響,發射箭矢的速度幾乎與普通弓箭無異,而射程卻被有絲毫的減少,宋軍陣中二千張神臂弓輪番發射,西夏軍還沒有靠近宋軍,就立刻被射得人仰馬翻。

箭矢穿透甲冑,射入了,中箭的士兵發出了慘叫,戰馬發出了悲鳴,到地的聲音接兩連三的響起。而在這樣萬馬奔馳的場面中,一但中箭倒地,不是接連絆倒後面的騎士,就是被飛馳而過的戰馬踏成肉泥,混合在泥土中,不分彼此。

不過中箭到地的幾乎都是普通騎兵,一千五百名“鐵鷂子”因爲有重甲保護,卻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傷,而且即使是騎士中箭身亡,只要戰馬不死,依然能固定在馬背上,向前衝去。而且每匹戰馬的馬腹兩側都固定着兩隻長刃,伸出馬身四尺多遠,就算騎士不能再戰鬥了,依然可以給敵軍造成傷害。

在連續三四輪箭射之後,西夏軍的損失接近了兩幹騎兵,但也將雙方的距離拉近到了一百步左右。

這時宋軍陣中“呼”的飛出數百個黑影,落到了西夏軍的陣中。還沒等西夏軍明白過來,“轟、轟”的爆炸聲連繼不斷的響起,又有無數的人馬被隨着爆炸飛淺而出的鐵皮蓤角所傷,也有不少戰馬被巨大的轟鳴聲所驚,將背上的騎士摔下,胡亂狂奔起來。而這一次即使是“鐵鷂子”也不能有所幸免,有幾十匹戰馬受驚倒地,而倒地的人馬又絆到不少後面的同伴,一下子也損失了兩百多騎。

想不到還沒等和宋軍接觸,就造成了這樣大的傷亡,在堤岸上觀戰的嵬名繼忠不禁一陣一陣心庝,這可都是西夏國中的精銳人馬啊,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戰死了疆場。不過嵬名繼忠心裡也在安慰自己,不管怎樣現在騎軍以經快衝到宋軍陣前了,宋軍馬上就可以嚐到被“鐵鷂子”衝擊踐踏的滋味了。因此嵬名繼忠立刻下今,讓沒藏安煥率領步軍也開始出擊,只等“鐵鷂子”衝動宋軍的陣腳,就立刻衝上去給宋軍第二波打擊。

就在這時,只見宋軍的中軍忽然變化了陣勢,門旗一收,衝出了無數形狀怪異,體形龐大的怪物。發出“昂、昂”的怪叫聲,迎向西夏軍的“鐵鷂子”衝了上來。

“這……這是什麼怪物?”嵬名繼忠也不禁大叫了一驚,“宋軍之中怎麼會有這樣的怪物呢?”

這正是宋軍的三百象軍。早在楊炎入川之時,早就聽說過西夏軍也有類似於“鐵浮圖”一樣的俱甲騎軍,叫做“鐵鷂子”,鐵甲之厚,比起“鐵浮圖”來,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才特意帶來三百象軍,就是爲了對付“鐵鷂子”。果然在這一戰中,就派上了用場。

雖然嵬名繼忠不清楚宋軍所動用的到底是什麼軍隊,但宋軍即然用他來迎戰“鐵鷂子”,自然不能輕視,而且就是從單兵個頭上看,就知道這支軍隊絕對不好對付。但現在“鐵鷂子”以經放出去了,收手也來不及了,只能聽天甴命了。

事實上這時西夏軍根本就沒有時間細想,連恐怖的感覺都來不及了,衝在最前面的幾騎“鐵鷂子”就以經一頭撞上了象軍。

戰馬的衝擊力再強,體形再大,也無法和大象相比,何況大象同樣也是被着重甲,而且不僅是前端也有利刃,甚至還有利刃向象身兩側橫展開三尺多長,因此只要是與大象相撞的“鐵鷂子”,要麼被利刃穿透重甲身亡,要麼就是被反震得連連後退好幾步,一頭裁到在地上。

甴於被身上的重甲所累,只要是倒地的“鐵鷂子”,如果沒有從雜的幫扶,連人帶馬都根本無法再站得起來。只能看睜睜看着大象的巨掌從自己的身上踐踏而過,或者就是等着跟在大象身側士兵上來,結果自己的性命。

曾經在宋金戰場上,讓金國的“鐵浮圖”頭疼不已的象軍,這一次又讓西夏的“鐵鷂子”吃盡了苦頭。這還是“鐵鷂子”第一次遇到了能夠和自己正面硬憾的對手,而在對手的龐大身軀和壓到性的力量面前,“鐵鷂子”昔日曾經引以爲豪的衝擊力以經不值一提了,而沉重的甲俱又限制了戰馬的速度和靈活性,因此可以說面對着象軍,“鐵鷂子”幾乎是毫無優勢可言,只能被象軍打得人馬紛紛倒地。

而憑藉着強壯的力量,和巨大的體形,加上兩側還有步兵保護,大象們卻可以肆意的在敵軍陣中橫衝直撞,完全是用一付蠻不講理的打法。就像一個巨大的磨盤,無情的在戰場上碾過一樣,只殺得“鐵鷂子”人仰馬翻,一敗塗地。不到一刻鐘的時間,“鐵鷂子”的前隊就被象軍衝得七零八落了。

面對着這樣的怪物,剩餘的“鐵鷂子”那裡還有鬥志,就連主將衛慕延平也喪失了再戰下去的勇氣,和士兵們一起紛紛拔轉馬頭,四散奔逃。而象軍排列着整齊的隊列,在步兵的掩護下,跟着向後面跟上來的西夏步軍殺去。

西夏軍本是以騎軍爲主力,步軍只是在戰場只是付責一些輔助性的戰鬥工作,戰鬥力本來就不強,而且一見連“鐵鷂子”都不敵宋軍的怪物,何況是自己那裡還敢接戰。因此兩軍剛一接觸,西夏軍就被宋軍殺得大敗,紛紛轉頭逃走。

其實“鐵鷂子”雖然敗了,但宋軍的象軍畢竟只有三百頭,隨後的西夏步軍卻有近三萬,如果拼死一戰,並非是沒有機會,只是西夏軍以有數十年沒有打過什麼像樣的大仗,雖然還保留着幾分党項族的尚武之氣,但缺乏應對各種戰爭局面的經驗,由其缺少在不利的局勢中堅持下去的意志,只是憑着一時的血氣之勇,如果是打勝了,自然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一但受挫,就立刻軍心渙散。

而且現在又是第一次與象軍作戰,甚至不知宋軍使用的這怪物叫什麼名字,本來見了這樣的龐樣大物就有三分懼色,又見“鐵鷂子”被打得大敗,頓時就都被大象給嚇住了,只覺得自己跟本就不可能獲勝,立刻就兵無鬥志,將無戰心,人馬立刻潰敗下來。

而宋軍中大部份士兵都是參加去兩年之前的宋金之戰,雖然還算不上身經百戰,但也確實具有相當的戰鬥經驗,由其是曹勳帶來的三衙禁軍,大部份都打過不少硬仗、惡仗,因此這一仗打到現在的時候,兩軍的差異高下便立時可見了。

楊昌鵬以前雖然也聽說過楊炎曾經使用大象作戰,大敗了金軍的“鐵浮圖”,但畢竟沒有親眼見到,對象軍的實力還有些半信半疑,這一回算是真的開了眼界,象軍的力量果然是厲害,競然能夠把“鐵鷂子”打得這麼狼狽不堪,心裡也不禁大喜,知道這一戰勝利在望了。連忙命令曹勳率領中軍衝殺上去。

中路宋軍大勝在即,而在兩翼,宋軍雖然沒有象軍這樣壓倒性的優勢,但局勢同樣也不錯。面對着宋軍佈下的重甲麻扎刀陣,西夏軍的騎軍就如同撞上了一面銅牆鐵壁一樣,在數千柄雪亮的大刀一齊劈砍下之後,連人帶馬,都被宋軍砍得血肉橫飛,不斷倒下。轉眼之間,就有數千騎軍喪命。

而宋軍的騎軍也開始從兩翼進攻上去。在重甲麻扎刀陣面前受到重創的西夏騎軍士氣以經消耗殆盡,而且這時也都看到擁有“鐵鷂子”的中路軍都以經被宋軍殺得大敗,因此那裡還再戰下去的勇氣,立刻潰敗了下去。兩翼的騎軍趁機追擊,只殺得西夏軍屍橫遍野。

楊昌鵬一見,知道戰局己定,立刻下令擂鼓,命令全軍出擊,一鼓作氣打敗西夏軍。

十大破西夏軍4八十六繼續隱忍九十三紅柳林之戰(四)三新婚蜜月4十棄守建康府4十七擁立新君4二海上突襲4一一三北征蒙古二海上突襲1四十一力排衆議七十六史彌遠的野心四 全線崩潰4八十四叛亂終止(二)二十八塔塔兒姊妺(下)六十九又一次遠征(上)十六掃平海盜3一二三宋蒙分裂十六弒君6七出兵大理4五 形勢突變 下六摩尼教的滅亡3十四十三翼之戰5十棄守建康府4三十一西夏潰敗八十五小商河之戰(三)十五徐海心服4九十三紅柳林之戰(四)四十四了結(二)九楊炎歸來1五十八勸降(一)一百奇襲黑林(上)八 橫生變故1十七擁立新君6十一 追上宋軍 下四十六血戰(二)四十四了結(三)五十五議和(二)十四任氏密謀(上)七十五戰或退(下)二十四宋朝的憤怒十六經略安西(上)五十九皇城之戰(四)六十四和談(下)十二反戰十二突襲廣州1十嚴蕊受刑1三十四向楊炎問計四十七決定撤軍六摩尼教的滅亡4十二逆鱗7七夜襲成都5五 信王府3十四十三翼之戰2五十六議和(三)九兵敗如山1一雙懸日月1十二闊亦田大戰5十一交趾臣服2四十一轉攻建康(下)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十金國的陰謀(四)四征戰山東3二楊炎大婚4四十四了結(二)十收復大理城3二 徐州大戰 上六十六再勝西夏(上)一新朝氣像一一二遺命(上)十八收復淮西十二大金太子1二十二和談破裂(上)十二突襲廣州7三 再見嚴蕊2十二反戰三十一安西兵變(上)七鬥智鬥力2一下旨南征1三十八蒙古內亂九戰象2十五脫困7二海上突襲7十八臨安的流言5十一聖旨2十一結案3六摩尼教的滅亡1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三新婚蜜月7十一新君登基2十二大金太子4三廣東之行3二十八塔塔兒姊妺(下)九金國的陰謀(三)三十二安西兵變(下)三臨危受命3六十三萬全平戎大陣五逃亡4六十七德安府之戰(二)六十九結局(三)
十大破西夏軍4八十六繼續隱忍九十三紅柳林之戰(四)三新婚蜜月4十棄守建康府4十七擁立新君4二海上突襲4一一三北征蒙古二海上突襲1四十一力排衆議七十六史彌遠的野心四 全線崩潰4八十四叛亂終止(二)二十八塔塔兒姊妺(下)六十九又一次遠征(上)十六掃平海盜3一二三宋蒙分裂十六弒君6七出兵大理4五 形勢突變 下六摩尼教的滅亡3十四十三翼之戰5十棄守建康府4三十一西夏潰敗八十五小商河之戰(三)十五徐海心服4九十三紅柳林之戰(四)四十四了結(二)九楊炎歸來1五十八勸降(一)一百奇襲黑林(上)八 橫生變故1十七擁立新君6十一 追上宋軍 下四十六血戰(二)四十四了結(三)五十五議和(二)十四任氏密謀(上)七十五戰或退(下)二十四宋朝的憤怒十六經略安西(上)五十九皇城之戰(四)六十四和談(下)十二反戰十二突襲廣州1十嚴蕊受刑1三十四向楊炎問計四十七決定撤軍六摩尼教的滅亡4十二逆鱗7七夜襲成都5五 信王府3十四十三翼之戰2五十六議和(三)九兵敗如山1一雙懸日月1十二闊亦田大戰5十一交趾臣服2四十一轉攻建康(下)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十金國的陰謀(四)四征戰山東3二楊炎大婚4四十四了結(二)十收復大理城3二 徐州大戰 上六十六再勝西夏(上)一新朝氣像一一二遺命(上)十八收復淮西十二大金太子1二十二和談破裂(上)十二突襲廣州7三 再見嚴蕊2十二反戰三十一安西兵變(上)七鬥智鬥力2一下旨南征1三十八蒙古內亂九戰象2十五脫困7二海上突襲7十八臨安的流言5十一聖旨2十一結案3六摩尼教的滅亡1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三新婚蜜月7十一新君登基2十二大金太子4三廣東之行3二十八塔塔兒姊妺(下)九金國的陰謀(三)三十二安西兵變(下)三臨危受命3六十三萬全平戎大陣五逃亡4六十七德安府之戰(二)六十九結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