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出兵反擊

劉璟目光凌厲地注視着李孚,李孚的最後一句話露了馬腳,使劉璟忽然醒悟,此人千里迢迢跑來荊州,並不是爲了投靠新主,而是爲了千方百計復興袁氏。

誠然,劉璟承認他確實有眼力,看到了曹操東征的機會,但劉璟卻不喜歡成爲別人的嫁妝。

李孚臉色一變,就彷彿被一記悶棍打蒙,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他臉上慢慢露出一絲苦笑,嘆口氣道:“我承認我是有私心,希望袁氏能夠趁亂世復起,但這對使君一樣有助益,一旦曹操肅清後方壓力,下一步必然大舉南征,覆巢之下,江夏安有完卵?請使君三思!”

劉璟冷哼了一聲,“該怎麼做我自己心裡有數,但我劉璟不容被人欺騙和利用,來人!”

劉璟一聲厲喝,幾名親兵快步走進,這時劉璟剋制住了不滿,淡淡吩咐道:“贈李主薄黃金五十兩,送他出府!”

李孚深深看了劉璟一眼,最後嘆息道:“雖然在使君這裡獲得禮遇,卻不得前途,奈何!”

劉璟一言不發,陰沉着臉望着李孚被士兵請了出去,房間裡又剩下他一人,劉璟心中頗爲煩亂。

此時他心中有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焦慮,他並不是一個看客,可以坐在高樓上品茶欣賞暴風雨的壯麗,他是一個參與者,會在即將到來的暴風雨中博弈,就像一隻在悶熱氣流中焦急尋找棲息地的燕子。

在這場暴風雨中,他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彷彿一片極度乾涸的土地,暴風雨並不可怕,反而令人期待,當大雨傾盆,土地可以暢飲上蒼賜予的甘露。

劉璟閉目沉思,他到底要不要遠襲汝南和潁川?他負手站在牆上的地圖前,久久沉思不語。

這時,陶湛端着一碗熱騰騰的蔘湯快步走了進來,她沒有打擾丈夫,而是把蔘湯輕輕放在桌上,劉璟驚覺,回頭看了看妻子,歉然道:“事情太多,也沒有時間陪陪你。”

陶湛嫣然一笑,又把蔘湯送到丈夫面前,“你趁熱喝了,我再和你說話。”

劉璟接過蔘湯,咕嘟咕嘟一飲而盡,陶湛見他喝得爽快,心中歡喜,這才牽着他的手,還沒開口臉就紅了,劉璟會意,坐了下來,將她坐進自己懷中,摟着她的腰笑道:“說吧!什麼事?”

陶湛臉更加紅了,嘴湊在劉璟耳邊小聲道:“我算了日子,就這兩天。”

劉璟臉上的笑容變得曖昧起來,故意問道:“這兩天怎麼了?”

陶湛的貝齒輕輕咬一下嘴脣,在他胳膊掐了一下,“你明知故問!”

劉璟和妻子分離一個月,心中早熱了起來,尤其摟住妻子豐滿動人的身體,他如何能把持得住,劉璟抄了陶湛腿彎,將她橫抱了起來,笑道:“走!我們造人去。”

陶湛忽然想起這是外書房,會有丫鬟來打掃,會把他們這種不雅的模樣看去,又聽丈夫聲音太大,唯恐別人聽去,急得她小粉拳連敲劉璟肩頭,“別人會看見的,快放下我!”

劉璟哈哈一笑,放下了她,拉着她的手,快步向內宅奔去。

........

宜城縣位於襄陽以南,漢水西岸,緊靠江夏,是襄陽郡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同時它也是一座人口衆多的大縣,縣城周長二十餘里,人口四千餘戶,商貿繁盛,是漢江上僅次於樊城的第二大港口。

不過宜城對於荊州的重要,並不是因爲它的貿易或者農業,而是它是荊州北水軍的駐地,荊州一共有三支水軍,一支是位於宜城縣的北水軍,一支是位於江陵縣的南水軍,還有便是江夏水軍。

當南水軍被劉琦控制,江夏水軍屬於劉璟後,荊州北水軍就顯得格外重要,目前北水軍校尉正是張允,從建安八年底,他復出掌管水軍,至今已經三年多。

或許是因爲有過一次貶黜的經歷,使他吸取了教訓,他變得忠心耿耿,不折不扣地執行劉表的命令,三年前,劉表不准他攔截往來於江夏的船隻,他忠心地執行了命令。

三年來,無論是陶家的商船,還是江夏官船,在漢水上都暢通無阻,只有宜城遊繳所的船隻時不時攔截一下商船,照例檢查一番,勒索點油水,除此之外,經過宜城縣的商船都沒有遇到任何麻煩。

但隨着劉表病重,荊州局勢當即變得複雜起來,張允開始有了心思,他開始和蔡瑁密謀,準備全面控制襄陽軍權。

早在多年前,張允便因爲有着蒯越這個共同政敵,和蔡瑁關係密切,這種關係觸怒了劉表,張允因此被貶黜,但他復出後,又因爲劉璟的緣故,他和蔡瑁又結成了新的聯盟。

而在去年,張允更是在黃射的策反之下,秘密投降了曹操,被曹操許諾封爲亭侯,水軍大都督,有意思的是,張允並不知道蔡瑁也已投降曹操,而蔡瑁也不知道張允被黃射策反。

就在半個月前,張允前來襄陽探望劉表,其間,他和蔡瑁秘密商議,挑起劉璟和襄陽的新矛盾,逼劉璟出兵,以便抓住劉璟趁州牧病重叛亂的口實。

張允便在十天前攔截了陶家一支有江夏水軍護衛的陶家商船隊,這是蔡瑁的計策,因爲光攔截商船隊,還不足以激怒劉璟,只有擊沉他的軍船,劉璟纔會忍無可忍。

但張允卻很清楚,這種商船隊必然是運送重要物資,果然,他截獲十五匹極爲寶貴的西域種馬,這讓張允喜出望外,同時動了貪念,將這十五匹種馬私藏起來,佔爲了己有。

水軍軍衙內,蔡瑁派長子蔡逸趕來了宜城縣,蔡逸一臉凝重,向蔡瑁講述襄陽發生之事,劉璟的反擊已經開始。

“啓稟世叔,最近幾天,襄陽大街小巷都在流傳運送江夏軍糧的船隻被荊州水軍伏擊,數百江夏士兵被殺,不僅如此,蒯越也將一封劉璟的控訴信交給了州牧。”

張允嘴角撇了撇,露出一絲不屑的笑意,他舅父已經神智不清,信給他又有什麼用?他用一種嘲諷的語氣笑道:“州牧一定很重視吧!一定大發雷霆,要將我解職,是不是?”

蔡逸搖了搖頭,“州牧當然什麼都不會知道,但蒯越意不在此,他發起了官員請願,譴責世叔攔截江夏商船,殺死江夏士兵數十名蒯黨成員紛紛簽名,這件事在襄陽官場內影響很大,幾乎人人都在議論是我父親和世叔向劉璟下手了。”

張允這才明白過來,這樣一來,就是自己理虧在先,如果劉璟出兵反擊,那也是在報復他劫船,和趁州牧病重造反沒有任何關係了,他和蔡瑁商議的計策也就等於失敗,這個劉璟倒是很有手段。

“那你父親是什麼態度?”張允眉頭一皺問道。

“父親很擔心劉璟的報復只是藉口,實際上是趁機攻打襄陽。”

張允一怔,“你的意思是說,這件事我們反而弄巧成拙,給了劉璟一個出兵的藉口。”

蔡逸臉上露出尷尬之色,點了點頭,“正是這樣,父親擔心荊州水軍的安危,特命侄兒趕來送信,請世叔務必小心。”

張允冷笑一聲道:“我看你父親是被劉璟打怕了,他出兵很好,我正等着他呢!”

張允話音剛落,有士兵疾奔而來,急聲稟報道:“啓稟校尉,大江之上發現了江夏水軍戰船,有數百艘之多,正向宜城縣殺來!”

張允霍地站起身,劉璟果然來了。

........

大江之上,三百艘江夏戰船三字排開,戰帆如雲,千桅如林,殺氣騰騰駛向宜城縣,主船船頭,劉璟身着盔甲,手執溫侯戟,威風凜凜,他目光凌厲地注視北方江面,等待着即將出現了荊州水軍戰船。

這一戰,他已不是爲了要回種馬那麼簡單,他要借這個機會擊敗荊州水軍,佔領宜城縣。

在他身旁是水軍別部司馬李俊,當年在遊繳所便跟隨着他,至今已有五六年,現掌管武昌水軍,是劉璟的得力干將。

李俊身材高大魁梧,臉龐瘦長,左臉頰有一道長長的傷疤,這是當年柴桑大戰中留下的紀念。

他掌軍嚴厲正大,士兵一旦觸犯軍規,他絕不寬容,甚至劉璟說情也沒有用,士兵們無人不怕他,再加上他從來不見笑容的冷峻臉龐,士卒們背後都叫他冷麪虎。

李俊也並非天生冷峻,而是他心中有一個沉甸甸的包袱,儘管已經多年沒有觸動那個包袱,但他知道,遲早有一天,那個包袱會被揭開。

“李司馬,你說我們此戰,勝負各有幾成?”劉璟在一旁淡淡地問道。

李俊沉思片刻道:“啓稟太守,根據這幾年對荊州水軍的觀察,這一戰我們勝負五五開,張允此人操練水軍不錯,頗有章法。

而且對方有兩萬水軍,兵力遠超我們,如果硬拼,我們除了火油優勢嗎?其他都居劣勢。

但張允一向寡恩薄情,苛待將士,他的士卒們未必肯替他賣命,屬下覺得這一點是我們取勝的關鍵。”

劉璟笑着點點頭,“兵者,詭道也!硬拼作戰,那是迫不得已才所爲,我辛辛苦苦練出的軍隊,也不是爲了荊州內訌。”

就在這時,桅杆上眺望兵忽然大喊:“前方發現敵船!”

劉璟極目遠眺,果然發現在江面出現了一片密集的小黑點,荊州水軍出來了。

他冷笑了起來,回頭對李俊道:“按照我的計劃行事!”

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385章 最終決定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50章 新官上任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661章 血戰木門(上)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45章 矛盾激化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903章 合肥條件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92章 脣槍舌箭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964章 落網大魚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863章 匈奴奇兵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666章 虛城以待第505章 司馬懿遇刺第74章 意外來信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493章 諸葛平南策第324章 附加條件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503章 兄弟鬩牆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895章 劉璟教子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966章 王者之謀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50章 新官上任第1109章 中原大戰(八)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1093章 腹地插樁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834章 特殊同盟
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385章 最終決定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50章 新官上任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661章 血戰木門(上)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45章 矛盾激化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903章 合肥條件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92章 脣槍舌箭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964章 落網大魚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863章 匈奴奇兵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666章 虛城以待第505章 司馬懿遇刺第74章 意外來信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493章 諸葛平南策第324章 附加條件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503章 兄弟鬩牆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895章 劉璟教子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966章 王者之謀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50章 新官上任第1109章 中原大戰(八)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1093章 腹地插樁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834章 特殊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