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

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

對於許攸、郭圖等人,荀諶再清楚不過了。

辛評、辛毗相對忠厚,或許還能記掛潁川同郡之情,許攸、郭圖、逢紀和審配就未必會念及舊日共舉袁紹之情了。

許攸性貪、郭圖性嫉、逢紀性直、審配性專,這可是荀諶給予四人的評價。

平日裡,荀諶就跟這幾人不怎麼和氣。

倘若真如荀攸說的一樣,此行不能功成,回去之後又該如何自辯?

邀荀攸入涿城本就引起了許攸、郭圖等人的嫉恨,結果袁紹將尚書一職虛位以待、荀諶親自去請卻沒能將荀攸請回。

不僅袁紹會對荀諶失望,許攸、郭圖等人更會對荀諶落井下石。

如文丑等被荀諶斷了立功機會的武將,亦會對荀諶冷嘲熱諷。

荀諶這走一趟青州回去,直接就裡外不是人了。

“公達,你真不願意去涿城嗎?”荀諶臉色極度難看,喃喃詢問。

見荀攸輕輕搖了搖頭,荀諶的心頓時如沉谷底,雙眸也多了死灰之色。

乘興而來,即將敗興而歸。

而這次遊說失敗,也會讓荀諶今後在袁紹麾下的地位十不存一,泯然衆人了。

“叔父,其實你也不必如此沮喪。”在荀諶心灰意冷時,荀攸再次開口。

荀諶不由苦笑:“公達不必如此安慰,此行是我顧慮不周,小覷了鄭顯謀。”

荀攸卻是靜靜的給荀諶斟酒,一邊斟酒一邊道:“叔父,你是身在局中,自陷迷茫之中了。”

“攸不去涿城當尚書,於叔父而言,反而是好事。”

“廟堂之爭,往往風起雲涌,殺機瀰漫,稍有不慎就會一步踏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之地。”

“然,攸不願叔父受此磨難,故而有一計相贈。”

荀諶的雙眸中頓時多了喜色,身體也不由前驅湊近:“公達有何良計,可助我脫離此難?”

荀攸將斟好的仙人釀遞給荀諶。

荀諶雖然無心飲酒,但聞着就酒香、看着這清澈如泉的美酒,也忍不住酒癮大動。

一樽清酒入肚,沁人心脾,讓人不由暗道爽快。

“果然是好酒!此酒可有名?”

“仙人釀。”

“仙人釀,好名字,可惜不能長飲。”

仙人釀下肚,荀諶的心緒也平靜了不少。

荀攸的語氣依舊不疾不徐:“叔父來青州,一爲邀請攸去涿城當尚書,二爲打探劉青州在平原六營立旗的真正目的。”

“攸雖然不能去涿城,但叔父卻已經打探到了六營立旗的目的。”

“倘若叔父有意,攸可助叔父拿下易京城,讓叔父在袁大將軍麾下立下大功。”

荀攸一提點,荀諶頓時理解了荀攸的用意,尋思道:“劉備要救公孫瓚,而大將軍要破易京城。若能勸得公孫瓚離開易京城,如劉虞一般抵達青州。”

“就可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拿下易京城。”

頓了頓,荀諶又有疑慮:“可公孫瓚又豈會輕易放棄易京城?即便公孫瓚有意,大將軍也未必會遵守諾言。”

“如今大將軍跟劉備,分屬兩國,兵不厭詐,即便大將軍反悔了,劉備也奈何不得。”

荀攸繼續斟酒:“以公孫瓚的傲氣,即便放棄了易京城,也不會來青州的。劉青州想救公孫瓚,註定是救不了的。”

“袁大將軍想兵不血刃拿下易京城,亦是不可能的。”

荀諶疑惑道:“既然大將軍不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易京城,劉備又救不了公孫瓚,我去勸降又有什麼意義?”

荀攸目光變得炯炯有神:“救不了公孫瓚,卻能救公孫瓚的妻兒。”

“若袁大將軍同意,青州六營的白袍營,會親往易京城護送公孫瓚妻兒離開。”

“當公孫瓚的妻兒抵達青州之日,便是公孫瓚棄守易京城的死戰之日。”

“屆時,如何佈局擒殺公孫瓚,便要看叔父你的本事了。”

易京城難以攻克,就因爲公孫瓚在易京樓當縮頭王八。

若公孫瓚棄守易京城,想要敗公孫瓚,那就容易多了。

荀諶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這也是鄭顯謀的謀劃嗎?他就不怕大將軍反悔滅了這支青州的兵馬?”

荀攸目光復雜似有疑惑:“攸亦如此詢問過,但鄭顯謀卻言,倘若袁紹有膽,可以試試。”

荀諶凜然:“敢說這話,必然有後手。連公達也看不透鄭顯謀的謀劃嗎?”

荀攸搖頭:“鄭顯謀向來善詭計,能讓你看到的,往往只是鄭顯謀想讓你看到的。”

“此人詭術,變化莫測,常人很難猜中他的真正心思。”

“就比如曹操奉孝殺戮,興兵討伐陶謙。”

“這本是曹操跟陶謙的私仇,結果,先是演變成劉備以假節號令關羽和曹操一同征討袁術,之後又演變成太史慈入揚州,兵不血刃定揚州四郡。”

“鄭顯謀彷彿早就料到陶謙會死於曹操之手一般,不僅趁此機會定鼎徐揚,還借孫堅之手將豫州牧曹操打了個半殘。”

“而孫堅,如今卻又是青州六營中的破軍營主將!”

“曹操忙前忙後,除了殺了陶謙、損兵折將外,幾乎沒得到什麼好處,反倒全讓劉青州得了利。”

“這樣的結局,誰又能猜得到?”

“叔父,攸善意奉勸你一句:千萬別去打白袍營的主意,公孫瓚家眷到青州,袁大將軍破易京城,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即便有人要獻策攻殺白袍營,叔父你也決不可附議。一定要以信義二字反駁,記住,只論信義,不論其他,否則會引禍上身!”

荀諶愕然:“公達,你就如此斷定,攻殺了白袍營,大將軍就會吃大虧?”

荀攸輕嘆:“叔父,攸只是不想你被引禍上身,鄭顯謀行事,向來詭異莫測,不可不防。”

荀諶細思一陣,但沒有將荀攸的忠告當回事。

此時的荀諶,只想回去破了公孫瓚的易京城,立下讓許攸、郭圖、逢紀、審配等人不得不仰視的定幽大功!

荀攸暗暗搖頭,沒有繼續勸諫,而是將一封書信遞給荀諶:“這是劉青州的親筆書信,本想尋個信使送往易京城。”

“既然叔父來了,就勞煩叔父送一程了。”

“書信沒有封口,叔父或袁大將軍若想看書信內容,可任意觀之。”

荀諶更是吃驚,當着荀攸的面,取出了劉備寫給公孫瓚的書信。

書信的內容很簡單。

劉備追憶往事,述說跟公孫瓚昔日一同拜入盧植麾下等種種。

希望公孫瓚能放下執念,帶着家眷來臨淄城。

而劉備也會派遣白袍營的五百騎兵,來易京城迎接公孫瓚及其家眷返回青州。

幾乎沒有多餘的廢話。

袁紹若是同意,就可以將書信送去易京城。

若袁紹不同意,就將這封信當廢紙扔了。

“我會將此信,儘快回遞給大將軍的。”荀諶眼神複雜。

書信的內容越是簡單,荀諶心中就越是疑惑。

就這樣一封信,真的能讓公孫瓚送出家眷、棄守死戰?

“這鄭顯謀,到底在玩什麼詭計!”荀諶內心亦是疑惑不已。

待荀諶離開。

鄭平卻是自內屋而出。

“公達兄,你這可不地道。”鄭平一邊搖扇一邊輕笑:“你都提醒荀諶提防我了,我還如何用計啊。”

“倘若白袍營因此遭遇危難,公達兄你可得擔責。”

荀攸亦是笑道:“別駕語氣如此輕快,想必早已預料到了攸會提醒叔父。”

“攸只是不想叔父摻和此事,避免遭受別駕的算計。”

鄭平搖扇而道:“公達兄,不必如此見外!你既然肯奉令行計,必然也有了效力劉使君之心。即將成爲同僚,這私下裡呼我表字即可。”

荀攸這些日子裡,一直都留在青州考察劉備的德行。

對於荀攸而言,道聽途說終究會有誇大胡說之處,若不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是不能讓荀攸下定決心的。

劉備也知曉荀攸是不可多得的大才,除了以禮延請外,不會去幹涉荀攸在青州的言行。

對於如何延請賢士,如何讓賢士對自己有好感,劉備是這方面的翹楚。

不同的賢士,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結善。

荀攸沒有客套,這稱呼也隨之一變:“聽聞劉使君上書請天子遷都回洛陽。”

“天子東歸,劉使君是準備繼續當一外臣,還是如張邈、陳宮一般,於廟堂之上執掌權柄?”

鄭平不答反問:“公達兄問的是使君之志,爲何卻要從我這裡尋答案?”

荀攸目光灼灼,多了幾分正色:“劉使君有匡扶漢室的大志,但當外臣還是朝臣,必然要採納顯謀你的意見。”

“顯謀又何必瞞攸?”

鄭平見荀攸鄭重詢問,輕笑而道:“天下未定,若將精力耗費在廟堂之上的蚊蠅苟且,豈不是讓袁紹徒增笑料?”

“天子東歸,劉使君依舊只是外臣,鎮守青州以防袁紹,何必去跟張邈等人爭權?”

荀攸凝視鄭平,又問道:“攸又聽聞,豫州牧曹操也曾上書請天子遷都。”

“倘若天子東歸,以洛陽如今的殘破,必然難以再當帝都,曹操很可能會邀請天子遷都許縣。”

“曹操此人,比張邈、陳宮更諳權謀之術,又有叔父荀文若輔佐,必然會雜以王道和霸道執掌朝中權柄。”

“明奉天子,暗令天下。”

“屆時,顯謀又會如何應對?”

鄭平不假思索,笑而答道:“潁川荀氏子弟,大抵繼承了先祖荀卿學說,禮法並施,王霸兼行,而荀文若又是個中翹楚。”

“故而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主張,欲讓曹操注重禮法尊卑,以王道撫士,霸道御民,進而定鼎天下。”

“只可惜,荀文若雖有其略,卻不得其時。”

“若是在兩帝同天之前,曹操以此略號令不臣,我還可能會覺得棘手。”

“可如今,曹操迎奉天子遷都許縣,又能如何?”

“一不能制呂布、張邈、陳宮,二不能撫天子舊臣,三不能御豫州之民,四不能令青、兗、徐、揚、荊、益六州之兵,五不能討伐僞帝袁逆,六不能得天子信任。”

“有此六弊,曹操自顧不暇,哪還有精力來尋劉使君的麻煩?”

“我還未出手,曹操就已經倒下了,何須應對?”

荀攸細細的打量鄭平的表情,卻見鄭平雙眸之中,盡顯篤信之意,絲毫未將曹操迎天子入許都當回事。

荀攸並不知道,暗中推動曹操迎奉天子入許都的人,就是鄭平本人!

弈棋的棋手,會在意一顆入了棋局的棋子嗎?

曹操迎奉天子入許縣,只會讓本就複雜的廟堂勢力,變得更復雜。

劉協與皇甫嵩、馬日磾、楊彪等公卿,以及呂布、張邈、陳宮,盡皆不是久居人下之輩。

這羣人若是到了青州,連鄭平都會頭疼,即便有荀彧幫助,曹操也難以平衡這諸多勢力。

曹操想要真正執掌權柄,就只有一個選擇:效仿董卓,挾天子,殺不服!

而這樣的局面,纔是鄭平想要看到的!

只有曹操失了大義,劉備才能擁有大義。

“鄭顯謀果然善詐,讓劉青州上書請天子遷都,便是爲了將這六弊施加給曹操。”

“曹操自顧不暇,不僅不敢招惹劉青州,還得利用劉青州來震懾朝中的不服。”

“鄭顯謀不慮曹操,反而開始佈局北伐,圖謀袁紹。”

“料敵機先,掌天下大勢;最有可能定鼎天下者,唯有劉青州了。”

荀攸心中豁然開朗,這長久以來對劉備的考察也接近了尾聲。

雖然是荀氏人,但荀攸跟荀彧的主張向來不同,荀彧走的是皇帝和士族共治路線,因此荀氏一族必然要處於核心地位。

荀攸更側重於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荀攸敢效仿刺客之流密謀刺殺董卓。

而如今,荀攸的想法同樣如此!

選擇一個最有希望定鼎天下的勢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平定紛亂的天下。

“顯謀,劉使君近日可在臨淄城?”荀攸斟酒問道。

鄭平輕搖羽扇,大笑而道:“使君曾以桃花泡酒,密封七七四十九日,以待天下賢士。公達兄若有意,可往臨淄城桃園。”

今日停電一天,嚇得我連夜趕了一章存稿。今天就一更了。(還差200月票,能賞給小作者嗎?)

(本章完)

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129章 以仁驅武,亦知先登之勇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紹又悲劇了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30章 高唐華家,鄭平的小迷弟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310章 暗掌東平,鄭平謀算呂布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328章 鄭平設伏,文丑丟盔棄袍第5章 立志青州,何懼天時不在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302章 破曹之計,鄭平遊說臧洪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327章 踏冰借道,劉備雪夜破袁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66章 破賊殺敵,關羽初顯帥才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305章 智說呂布,曹家有子曹昂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268章 策瑜雙壁,公孫瓚的決意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27章 欲承其重,劉備鏡心通明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298章 劉備長子,夢日月故名昭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291章 金印紫綬,大漢皇叔劉備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請假一天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請假一天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101章 剛毅大節,關羽拜師盧植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306章 鄭平之謀,命世英才劉備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14章 才兼文武,鄭平初見孔融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
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47章 孫堅歸降,曹操又頭疼了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129章 以仁驅武,亦知先登之勇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紹又悲劇了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266章 荀彧發狠,鄭平部署河北第30章 高唐華家,鄭平的小迷弟第179章 治亂之別,曹以暴吾以仁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310章 暗掌東平,鄭平謀算呂布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328章 鄭平設伏,文丑丟盔棄袍第5章 立志青州,何懼天時不在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302章 破曹之計,鄭平遊說臧洪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133章 鬼才布計,劉岱袁紹聯姻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327章 踏冰借道,劉備雪夜破袁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66章 破賊殺敵,關羽初顯帥才第290章 大漢忠臣,劉備獻禮玉璽第305章 智說呂布,曹家有子曹昂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268章 策瑜雙壁,公孫瓚的決意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27章 欲承其重,劉備鏡心通明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第89章 借刀殺人,焦和欲誅劉備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144章 與民共苦,青州牧劉玄德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298章 劉備長子,夢日月故名昭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291章 金印紫綬,大漢皇叔劉備第106章 收之東隅,中山甄氏淵源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請假一天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請假一天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第101章 剛毅大節,關羽拜師盧植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306章 鄭平之謀,命世英才劉備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50章 胡昭堂妹,張飛心有所屬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14章 才兼文武,鄭平初見孔融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