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姚廣孝,你是朕的人還是他的人

“你二位怎麼來了?”

張異見到二人,忍不住出聲詢問。

宋濂看了張異一眼,那目光有些冰冷。

張異跟宋濂關係實在一般,自從後邊這貨跟自己翻臉之後,兩人的交情一直沒建立起來。

而劉基,跟張異的關係倒是不錯。

劉伯溫本應該洪武八年死了,不過張異提醒他沒事別上京城。

他大概也是預知到了什麼,所以面對胡惟庸在朝堂中的攻訐,他就縮在青田沒有出來。

所以在洪武十一年,他雖然很老,看起來身子骨也不太好。

可終究還是活了下來。

劉基要給張異打招呼,宋濂忍不住出聲:

“劉夫子,陛下的所作所爲,跟這個妖道逃不脫關係……”

張異見他開口,似乎明白了什麼?

他朝着劉伯溫使了一個眼色,然後轉身去御書房。

通報,皇帝允許之後,張異進入房間。

朱元璋奮筆疾書,整個人似乎被一種特殊的殺氣籠罩。

“說吧,你來這裡作甚?”

老朱頭也沒擡,只是詢問張異。

張異低下頭道:

“臣是來跟陛下辭行的……”

聽到這句話,朱元璋才猛然擡頭。

他本能想拒絕張異,但似乎明白什麼:

“你父親的身體……”

“陛下明鑑,人總要落葉歸根!”

皇帝陰沉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人性的變化。

“也是,當年見到張愛卿的時候,他還是意氣風發,誰想到,世事無常……”

“時也命也,面對便是!”

張異接過老朱的話,君臣二人竟然陷入了無話可說尷尬。

“給你看看!”

朱元璋似乎也感覺到,他和張異之間的氛圍有些微妙,主動將一道擬好的聖旨交給張異看。

“陛下想要取銷民間供奉,祭祀程朱的儀式……”

張異看到聖旨上的內容,神色微變。

他明白這一天遲早要來,卻沒想到老朱這次是鐵了心。

趁着手中的屠刀血未乾,順勢遷怒程朱,合情合理。

如果放過這個師出有名的機會,想要再動理學,那推行的阻力就大了許多。

張異也明白了,爲什麼劉伯溫和宋濂會跪在外邊。

宋濂是當世大儒。

劉基也是。

他們二人告老還鄉,本就不想摻和天下事,可皇帝要清算程朱和理學,等於要滅了他們的信仰。

這兩個老人上來,恐怕是抱着殉道的決心來的。

取消祭祀程朱,改革科舉,從官方層面上去否定程朱理學。

一旦朝廷走上這一步,明清佔據統治思想的程朱之學,應該會不復存在了。

程朱之學,哪怕是朱熹還在的南宋,其實也沒有真正流行起來。

讓它成爲主體思想的,還是蒙古人的放任和扶持。

官方能將它扶持起來,如果朱元璋真的捨得割肉,也能將它打壓下去。

劉基和宋濂也是看到了其中的趨勢,纔會不惜冒險前來求皇帝。

“朕讓人通知孔訥回來,希望他不負所望,承起責任!”

朱元璋用略微複雜的情緒,看了張異一眼。

張異見時機成熟,問:

“陛下,臣在外邊看到了劉夫子和宋先生……”

“不過是想爲程朱續命,勸朕網開一面罷了!

不過朕既然走到這一步,就沒有回頭路了。

退一步,朕也承受不起那種後果。

就如你說的,如果朕不能讓天下大儒爲朕辯經。

那未來,朕和朕的子孫們,還要承受那些人的覬覦!

這是,階級鬥爭!”

噗~

張異差點被一口水給噎死。

陛下,您從哪裡聽來的名詞?

他有些震驚地看着朱元璋,旋即明白肯定是姚廣孝那傢伙教的。

階級鬥爭不是這麼用的陛下,張異很想吐槽。

可是如果解釋清楚階級鬥爭,大概他的小命也就不保了。

不過朱元璋說得也有道理,從他對程朱之學動手的那一刻起,他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胡惟庸的這場造反,讓他明白了雙方不死不休的局面。

他必須推動這場改革,因爲如果此事不能在他活着的時候解決,朱標也好,還是未來的朱雄英,大概率都沒有能力去完成改革。

所以不管宋濂和劉基怎麼跪,都跪不回皇帝的回心轉意。

更何況張異本身,也不認同他們的看法。

他推動了朱元璋去改變這個世道,他也向往更加開放的思想環境。

“難怪臣進來的時候,宋夫子會對臣怒目而視,大概在他眼中,臣就是迷惑陛下的奸臣吧!”

“是不是奸臣朕不知道,但朕知道你小子還藏了一手。

既然新儒家是你鼓動孔訥搞出來的,在孔訥回來之前,你就承擔起這部分責任吧。

你人可以回去,但這件事別落下……”

張異:……

老朱這是逼他寫一本類似姚廣孝的《道餘錄》?

張異無聲點頭,他發現自己和老朱變得有些無話可說。

不過既然答應了朱標,他還是冒險說一句:

“陛下,關於胡惟庸案涉案的那些人……”

“怎麼,你還想吸收到春秋學院裡,成爲你的學生?”

朱元璋一句話脫口而出,卻讓張異心裡咯噔一下。

他笑起來:

“當然不是,不過臣在天書上看到一句話,臣覺得很有道理!”

“什麼話?”

“知識就是力量!”

張異見朱元璋不解,主動回答:

“這些人的家眷裡,很多人都是讀書識字的,他們就是大明的財富。

與其將他們殺了,流放到苦寒之地弄個九死一生,不人不鬼。

不如留下來,發揮更多的利用價值。

比如培訓成工匠,產業工人……

或者成爲教導和推廣文字的老師!

陛下您也知道,關於蒸汽機的應用,還有臣推動的關於北方工業化的計劃。

現在進展緩慢的原因是什麼?

就是因爲人才少呀,雖然慢慢培養,以後咱們大明的人才還是會逐步趕上來。

但這個時間,可以是十年,也可以是二十年。

您看眼下這些罪臣就不一樣,將他們勞動改造之後,

他們都能物盡其用。

所以臣認爲,與其殺了,不如勞動改造……”

張異一頓忽悠,老朱眼中的警戒逐漸放鬆下來,他開始低頭認真思考張異的回答。

“陛下,胡惟庸再有本事,他也不會真的牽扯出那麼多造反的人。

那些簇擁他的,無非就是因爲您和他們的立場站不到一塊,利益衝突。

可他們淪爲階下囚之後,這種立場本身已經改變了!

陛下擔心的主要有兩點,一是不用酷刑,不足以震懾其他人,

二是,怕這些人還有影響力,會繼續蔓延!”

朱元璋點頭,他確實有這方面的顧慮。

“所以勞動改造,思想改造……

其實陛下,那些已經垂垂老矣的道學先生,也許很難改變!

可那些年輕人,有幾個是真把程朱之學當回事的?

臣還是當年那句話,大部分人,都是凡人。

凡人的特點就是心思不定,受外物影響……

既然程朱之學能影響他們,陛下難道就沒信心,影響他們?

當然,這些人殺了也就殺了。

臣不想以仁義道德給陛下上價值,

只是覺得,可惜……”

張異對老朱的性格拿捏,還是非常準的。

跟朱元璋談什麼不忍,仁義,朱元璋只會覺得你想教我做事?

若是真的觸發他這種情緒,以老朱最近的情緒,他很有可能會將你記載小本子上。

可是你若說起利用價值,他性格的另外一個特點,也會表現出來。

實用性。

朱元璋一直是個務實的君王,他可以暴虐,也可以忍耐。

張異給那些人求情的方向,就是實用性。

老朱這陣子忙着殺人,但其實關於政務他也沒閒着。

利用張異的規劃,幾個資源型的工業城市,他也逐步落實下去。

因爲他看見了,張異說說的規劃落實的可能。

當初張異選擇的煤礦,經過他的經營。

一個一開始最多隻能算村子的地方,已經變成了擁有數萬人存在的城市。

數萬人,放在後世,可能連一個鄉鎮都比不上。

但放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南方的很多州府,經過洪武十年的休養生息,人口都不過如此。

更何況,那是一個北方的城市。

老朱看到了振興北方經濟的可能,也看到了規劃的好處!

但正如張異所言,當這樣的城市發展起來之後,管理的成本也提上去了。

以前一個府,也不過萬把人,下放到縣城,人就更少了。

一個縣令下去,管理幾千人的縣城自然好官。

可是,一個縣令,想要管住幾萬人的城市,那是太難了。

人口的聚集,生化業態的改變。

其實都在默默改變着大明的社會構成。

這些東西就如老朱這些年的改革一樣,老百姓並沒有深刻的體會到世道的改變。

可一旦胡惟庸廢除了皇帝的政策,馬上有人明白洪武皇帝的好。

張異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也利用了這樣的民心綁定朱元璋。

皇權和工業化,其實是有矛盾的。

他本人也並不希望社會發展得太快,當社會結構發生劇烈的改變的時候,其實對於皇權而言,也是會有限制的。

老朱這種強勢的皇帝在世的時候,這種變革的出現,很有可能會讓他開歷史的倒車。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當社會結構徹底改變的時候,

任誰都無法去開歷史的倒車。

朱元璋對張異的提議似乎有了一些鬆動,但最終只是留下一句:

“朕考慮一下……”

有這句話,張異知道事情已經成了一半。

他起身,告別!

出了門去,宋濂和劉基還是跪着,

張異知道他們不會搭理自己,於是給劉基一個眼神示意之後,就回去了。

……“劉夫子和宋夫子,昏倒在御書房門口,終歸還是沒有見到皇帝!”

一日後。

張異已經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龍虎山。

這一次,他不但自己走,也拖家帶口,將三個妻子都帶走。

但作爲一個有事實上的權力的人,他想要離開,也要交接很多東西。

當然最多的,還是和姚廣孝交接。

他雖然沒有入中書省,卻事實上成爲了大明的宰相。

歷史的慣性十分可怕,張異在很多時候都一直感慨這個現象。

胡惟庸造反案,兩個宰相都被皇帝送去見閻王,

老朱恢復了京城的運轉機制,新的六部尚書都就位了。

可中書省的兩個宰相之位,卻事實上空缺下來。

當初朱元璋說用姚廣孝爲宰相,但事實上也沒有冊封。

但姚廣孝卻又承擔了類似宰相的工作。

六部尚書,是儒教的人。

而他們的領頭上司,卻是一個道士。

朱元璋雖然要開始對儒教下手,卻也不會徹底忘記制衡二字。

姚廣孝對這種事,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跟平常人不同,還樂得朱元璋防備他。

所以如今依然心態良好。

“陛下其實也沒有完全下定決心,咱們春秋學位代表的春秋派,算得上是改革派……

如今,陛下依然想要留下保守派來制衡!

所以徒兒估摸着,他不會太過爲難劉夫子!”

“也是,不過貧道跟夫子也是故人了,貧道去看一看他……”

張異深知自己滿足不了劉基的要求,不過兩人畢竟相識一場,而且他此去龍虎山,劉基回青田的話,大概率自己更這位歷史名人要成永別。

“師父你不怕惹麻煩?”

姚廣孝說了一句。

張異搖頭笑道:

“不會,我此去,估計至少三年不會回來,所以……”

姚廣孝無聲點頭。

張異交給姚廣孝一份資料,這是他寫下來的關於蒸汽機的發展和應用,還有其他一些東西的資料。

“麻煩先生了!”

他起身,朝着姚廣孝拜下。

兩人分開之後,張異便是打聽劉基的住處。

只是他去的時候,又是撲了一個空。

等找老僕人打聽,劉基和宋濂又過去跪了。

張異默然。

野史中的劉夫子,何曾如此卑微?

可落在現實中,大家都是大時代變遷的犧牲者,他和那位老人曾經是朋友,

可如今,立場大概已經不同了吧?

這大概也就是所謂的道不同不相爲謀。

他本來想要轉身離開,只是這時,有另一人匆匆走來。

“不好了,老爺被人抓進去了……”

“嗯?”

張異的腳步猛然停住,一把拉過那個報信的僕人,問道:

“怎麼回事?”

僕人上氣不接下氣,結結巴巴。

張異見他也問不出什麼來,直接離開,他去的地方,是錦衣衛的鎮撫司衙門。

“周大人,這是怎麼回事?”

張異找到周通打聽情報,周通滿臉無奈:

“是宋濂宋先生……”

張異在他一番解釋之下,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簡而言之,老朱還是不忍兩位老臣受苦,接見了劉基和宋濂。

二人在御書房聊什麼,周通不知道,但大家也不難想象得到。

宋濂和劉基是爲了程朱一脈的延續而來,而朱元璋卻已經不可能會走回頭路。

這是道爭,也是利益之爭。

劉基也好,宋濂也罷,二人的努力註定會無疾而終。

本來就算如此,君臣雙方最多也就鬧個不歡而散,老朱也不至於暴怒。

但問題在於,宋濂確定皇帝已經鐵了心要改革之後,就如當初李善長和朱元璋爲“君王與士大夫公天下”的問題吵起來一樣,

宋濂和皇帝的交流,也充滿了火藥味。

但就算如此,也不至於讓朱元璋撕破臉。

“宋夫子見後來還是勸不動皇上,以死相逼,撞在了御書房的柱子上,人沒撞死……

卻撞出來了陛下的怒火,所以將他們二人全部打入詔獄……”

張異聽到這,直接給沉默了。

宋濂此人,若論學問,算得上明初文人之首。

可爲人處世,終歸太過書生氣。

他這一撞,他倒是爽了。

可是他死在御書房,等於將朱元璋的名聲全部給撞壞了。

讓皇帝承受千古罵名,可能是他身爲一個文人爲了守護信仰最後的決斷。

也許,他也期望用自己的死,能喚醒皇帝的一絲改變。

只可惜他雖然跟了老朱多年,卻絕對不瞭解朱元璋。

他這一撞,不但不會撞出希望,而且是將程朱之學往死亡的道路,繼續推上一推。

而作爲當事人的宋濂和劉伯溫,被皇帝打入死牢,也是情理之中。

張異沉默了。

“周大人,貧道能不能見見劉先生?”

周通猶豫了一下,道:

“國師爺,不是咱們交情不到,我不給你方便,您也知道陛下……”

張異瞬間秒懂,周通如今雖然爲錦衣衛指揮使,看似威風八面。

可背叛過一次的錦衣衛,同樣是老朱心中不可觸碰的刺。

如果周通將張異放進去,他自己也會被皇帝盯上。

張異無聲點頭,表示理解。

他轉身去了太子府,卻被告知太子已經進宮。

張異找到朱棡,才進了宮。

御書房。

太子朱標悻悻而出,他爲劉基和宋濂求情,反而被朱元璋給轟出來。

朱標知道老朱動了殺意,乾脆也有樣學樣,跪在御書房門口。

他這一跪,老朱火更大了。

張異就是這個時候過來,朱標見了他,也如見了救命稻草。

他給張異一個眼神,張異:……

他雖然也想救劉伯溫,也明白朱標的心思!

宋濂是朱標真正的恩師,他想要救宋濂,也是人之常情。

張異對宋濂的死活,倒是沒多上心。

他只是不想劉基死在牢中。

“陛下,微臣求見!”

面對朱標的祈求,張異只能硬着頭皮上……

御書房內,朱元璋怒氣未消,只是張異求見,他也默認讓他進來。

“陛下,您也別放在心上,太子殿下也是感念師恩……”

張異進來,第一時間爲朱標求情。

可是老朱沒買賬,他冷冷問道:

“那你呢,你又爲誰求情而來?”

張異低下頭,他知道自己在朱元璋面前,沒有說謊的餘地,於是老實回答:

“臣爲劉夫子求情……

陛下,雖然臣和父子道見不同,但也有情分在。

雖然人微言輕,卻也只能祈求不下……”

這一次,他沒有用其他理由忽悠朱元璋,因爲皇帝不是傻子。

很多時候,許多冠冕堂皇理由,不如坦誠。

老朱的火氣一下子上來,只是冷笑地盯着張異:

“你是不是覺得,只要你開口,就一定能拿捏朕?”

張異瞬間,汗毛炸裂。

他猛然看着老朱,卻見老朱眼滿是殺意。

此時此刻,他忽然有了明悟。

他嘆了一口氣,只是無聲拜下。

有些東西,似乎在這一刻斷了,皇帝看他的態度,越發生氣。

“你不是想見劉基,跟他關係好的話,自己去詔獄找他說話去!來人……”

朱元璋讓人進來,直接將張異拖走。

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讓跪在外邊的朱標也措手不及。

皇帝動誰,都不可能動張異。

可他如今偏偏動了……

朱標望向御書房中,對於皇帝的狀態,越發擔心。

只是他也明白老朱的狀態,此時說也沒用,

他乾脆起來,朝着御書房拜了一下,回太子府去。

……

“你怎麼不爲你師父求情?”

張異被皇帝打入詔獄的消息,在京城中引發不小的波瀾。

作爲春秋派的核心人物,大明的國師,他的入獄引發了不少的猜想。

而在別人擔心,驚恐,或者想辦法給張異求情的時候。

姚廣孝的態度是,該吃吃,該喝喝……

就算在老朱面前,他也絲毫不提張異的事。

人說他冷血無情,乃是天生反骨之人。

幾日後,就連朱元璋也忍不住詢問,姚廣孝爲什麼不幫張異求情?

姚廣孝一臉疑惑:

“陛下是需要臣給你一個臺階下,如果是的話,臣現在就給師傅求情……”

他一句話,把老朱氣得半死。

這師徒倆就沒有一個人是省心的。

他心裡也明白,當初一怒之下將張異打入詔獄,這事確實衝動了。

不過有心敲打張異,也是老朱的計劃之一。

“師父教過我,不去想沒有意義的事!

既然臣答應了師父,也答應了陛下。

做好我分內的事,就算是報答師恩!

至於師父和陛下的恩怨,貧道管不了,也不想管……

如果陛下想給貧道挖坑,可千萬別……”

朱元璋沉默了許久,終於問出一句話:

“姚廣孝,那你算張異的人,還是朕的人?” 

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426章 目標,是蒙古郡主第93章 你對我未婚妻做什麼第184章 投資皇帝,當爲國師第414章 朱樉的接盤俠,這傢伙可以利用第547章 曝光真相,燕王變寧王第320章 工業和商業,政策試點第138章 還好準備周全,劉伯溫比不過我第496章 建造一座新都城,常茂失蹤第207章 反正不得好死,當奸細?第228章 針鋒相對,徐丫頭的鬼點子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435章 貧道帶你,看看這盛世第19章 仙人洞府,無字天書第573章 問你,朕可是千古一帝?(大結局)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124章 未來國策,輸出朱家人第503章 道衍拜師,命運的相會第438章 理想的推動者,爲遷都鋪路第283章 勝利陰影下,是血淋淋的罪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338章 朕的兒子,都沒好下場第265章 是你把皇帝給帶過來的?第262章 僧道納稅,你小子有種嗎第98章 老朱的背刺,還是插手了第534章 他就不怕天下造反?(二合一)第403章 歸來,貧道房間裡的女人是誰?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507章 春秋學院,宰相制度第511章 所謂和解,丐版常遇春第492章 皇帝車上下來的道士第531章 大明國祭,國師之名第487章 殺常茂,皇帝負責毀屍滅跡第366章 土法注射液,給世界多一點選擇第497章 執子之手,不求淨土第417章 胡惟庸時代,軍校雛形第170章 搬起石頭砸腳,朱元璋的爲難第404章 非禮觀音奴?皇帝釣魚第41章 父子之間最好的狀態第9章 朕能當好一個皇帝嗎?第567章 另一條密道,朱元璋的殺心第322章 稅收本質,在劫富濟貧第127章 這不是朕想要的答案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506章 人是我殺的,屍體是皇帝埋的第4章 圖窮匕見,皇帝好狠呀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560章 人性考驗,另一場靖難第467章 神機營誕生,上交發明不死第14章 從今日起,我爲自己而活第192章 糞丹,大明金坷垃第470章 勸降徐達,咱們也當列強第37章 張異的報復來了第400章 小心眼的皇帝,仙山宴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達之地第546章 師徒皆瘋子,造反這件小事第60章 借君王之勢,修世功德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148章 他出事,你們都要死第195章 友誼小船翻了,徐丫頭你莫挨老子第378章 你不怕氣死胡惟庸,離別第322章 稅收本質,在劫富濟貧第198章 故意刁難?楊憲又作妖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480章 怒摔藍玉,情人還是仇人?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517章 爭奪話語權,神性和人性第496章 建造一座新都城,常茂失蹤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221章 徐達攤牌,決勝在戰場之外第243章 張異的陷阱,請陛下封神第89章 原來我會死,推演自己死因第85章 這次不用給常府面子了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43章 餓狗看糧倉,憑什麼當忠犬?第268章 沈萬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142章 天下儒生,顏面掃地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國門第409章 見故人,姐夫姐夫第364章 戰略定力,帶太子過來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113章 藏在史書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羣衆第316章 家與國的選擇,沽名釣譽第540章 情分就斷了,蒸汽機第437章 祈求,你想要我身子也行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145章 訥訥,哥什麼時候坑過你?第533章 改革深水區,政務官和事務官(二合第143章 少走一百年彎路,爲什麼會輸第169章 是福是禍?歷史的劇變第440章 只有我能救哥哥,心細如絲第110章 又設套騙人了第236章 龍虎山的功,你佛門想摘桃子第60章 借君王之勢,修世功德第14章 從今日起,我爲自己而活第233章 所謂妖道,佛度有錢人第426章 目標,是蒙古郡主第181章 大明存在的意義,天下怎麼亡的第363章 滴血認親和血型,輸血的可能性第223章 工具人張異,妙雲想修道
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426章 目標,是蒙古郡主第93章 你對我未婚妻做什麼第184章 投資皇帝,當爲國師第414章 朱樉的接盤俠,這傢伙可以利用第547章 曝光真相,燕王變寧王第320章 工業和商業,政策試點第138章 還好準備周全,劉伯溫比不過我第496章 建造一座新都城,常茂失蹤第207章 反正不得好死,當奸細?第228章 針鋒相對,徐丫頭的鬼點子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435章 貧道帶你,看看這盛世第19章 仙人洞府,無字天書第573章 問你,朕可是千古一帝?(大結局)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124章 未來國策,輸出朱家人第503章 道衍拜師,命運的相會第438章 理想的推動者,爲遷都鋪路第283章 勝利陰影下,是血淋淋的罪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338章 朕的兒子,都沒好下場第265章 是你把皇帝給帶過來的?第262章 僧道納稅,你小子有種嗎第98章 老朱的背刺,還是插手了第534章 他就不怕天下造反?(二合一)第403章 歸來,貧道房間裡的女人是誰?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507章 春秋學院,宰相制度第511章 所謂和解,丐版常遇春第492章 皇帝車上下來的道士第531章 大明國祭,國師之名第487章 殺常茂,皇帝負責毀屍滅跡第366章 土法注射液,給世界多一點選擇第497章 執子之手,不求淨土第417章 胡惟庸時代,軍校雛形第170章 搬起石頭砸腳,朱元璋的爲難第404章 非禮觀音奴?皇帝釣魚第41章 父子之間最好的狀態第9章 朕能當好一個皇帝嗎?第567章 另一條密道,朱元璋的殺心第322章 稅收本質,在劫富濟貧第127章 這不是朕想要的答案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506章 人是我殺的,屍體是皇帝埋的第4章 圖窮匕見,皇帝好狠呀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560章 人性考驗,另一場靖難第467章 神機營誕生,上交發明不死第14章 從今日起,我爲自己而活第192章 糞丹,大明金坷垃第470章 勸降徐達,咱們也當列強第37章 張異的報復來了第400章 小心眼的皇帝,仙山宴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達之地第546章 師徒皆瘋子,造反這件小事第60章 借君王之勢,修世功德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148章 他出事,你們都要死第195章 友誼小船翻了,徐丫頭你莫挨老子第378章 你不怕氣死胡惟庸,離別第322章 稅收本質,在劫富濟貧第198章 故意刁難?楊憲又作妖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480章 怒摔藍玉,情人還是仇人?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517章 爭奪話語權,神性和人性第496章 建造一座新都城,常茂失蹤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221章 徐達攤牌,決勝在戰場之外第243章 張異的陷阱,請陛下封神第89章 原來我會死,推演自己死因第85章 這次不用給常府面子了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43章 餓狗看糧倉,憑什麼當忠犬?第268章 沈萬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142章 天下儒生,顏面掃地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國門第409章 見故人,姐夫姐夫第364章 戰略定力,帶太子過來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113章 藏在史書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羣衆第316章 家與國的選擇,沽名釣譽第540章 情分就斷了,蒸汽機第437章 祈求,你想要我身子也行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145章 訥訥,哥什麼時候坑過你?第533章 改革深水區,政務官和事務官(二合第143章 少走一百年彎路,爲什麼會輸第169章 是福是禍?歷史的劇變第440章 只有我能救哥哥,心細如絲第110章 又設套騙人了第236章 龍虎山的功,你佛門想摘桃子第60章 借君王之勢,修世功德第14章 從今日起,我爲自己而活第233章 所謂妖道,佛度有錢人第426章 目標,是蒙古郡主第181章 大明存在的意義,天下怎麼亡的第363章 滴血認親和血型,輸血的可能性第223章 工具人張異,妙雲想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