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疑案

劉修帶着許禇、張飛和唐英子,一路穿州過縣,僅僅用了八天時間就趕回了涿縣。他們三個男子還好,唐英子在馬上顛了八天,着實受罪不少,整個臉都瘦了一圈。可是儘管如此,她還是不後悔,劉修不在洛陽,她是無論如何也不肯呆在洛陽的,倒不完全是張角的原因,而是她覺得除了劉修,沒什麼人能這麼寵着她。

站在殘餘的灰燼前,劉修臉色陰得快要滴水。他讓劉備回來接阿翁、阿母,哪知道劉備給他帶回一個噩耗:他們家走水了,整個院子燒成一片白地。阿翁還沒回來,下落不明,涿令公孫瓚在火場中發現了一具女人的屍骨,從服飾上看應該是他的阿母唐氏。

劉修聽到這個消息,頓時眼前一黑,差點暈過去。他只來得及到宮裡請了個假,又向王楚告了個別,就帶着張飛等人晝夜兼程的趕回涿縣。一路上,他一直在安慰自己,也許這只是個夢,但是看到這一片灰燼的時候,他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

他在這裡只生活了幾個月,遠不如在洛陽的時間長,可是他一聽到消息,還是立刻趕了回來,雖然他當初離開的時候,曾經打算再也不會回來,爲此他還特地給阿母磕了三個頭,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那次會是最後一次見到阿母,他本來打算在洛陽站住腳跟就把阿母接到洛陽的,他還寫了一封信給阿翁,讓他一回來就帶着阿母離開涿縣。

眼前這個結果,卻是他始料不及的。

劉修如同一頭暴怒的獅子,在火場中焦躁的來回翻弄着,希望能找到一點線索,可是除了一身灰,他什麼也沒有得到。劉備說公孫瓚已經帶人來查過,如果還能剩下一點什麼,也應該在公孫瓚的手上。

劉修二話不說,直奔縣寺,衝到門前,翻身下馬,將馬繮扔給張飛,人便衝進了縣寺門。看門的縣卒嚇了一跳,連忙上前攔截,劉修手一撥,就把他們推到一邊,直往裡面闖。

縣卒被他這一下推得不輕,卻連呼痛都不來,奔到建鼓前就掄起了鼓槌準備報警。張飛一伸手,搶過了他手中的鼓槌,搖搖頭道:“你不要緊張,我們是公孫大人的朋友,我是張家的張飛。”

那縣卒一看,這才發現眼前這個風塵僕僕的年輕人的確是本縣富戶張屠夫之子,這才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就在他們說話的功夫,劉修已經闖到了堂上,公孫瓚正在處理公務,一看有人闖了進來,臉一沉,剛要發火,卻發現是劉修,連忙起身相迎。

“伯珪,那具屍骨是不是我阿母?”劉修顧不得打招呼,急聲問道。

“德然,你別急。”公孫瓚擺擺手,示意堂的掾屬都退下,不顧劉修的反對,用力把他拉到了內室,順手關上了門,擡手打斷了劉修的話:“德然,你先坐下聽我說。”

劉修見他神情怪異,只好耐着性子坐下。公孫瓚讓讓人安排張飛等人休息,又拿來一壺酒,在劉修對面坐下,給劉修倒了一杯酒,然後才壓低了聲音說道:“德然,我讓你趕回來,是有些話只能當面對你說。”

劉修一驚:“什麼話?”

公孫瓚示間他不要急,然後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他接到裡魁的報告之後,一聽說是劉修家走水,立刻就趕了過去,但是在檢查一番之後,他卻發現了一些疑點。當時他還沒有注意,只是讓人勘查了火場,把還能辨認的東西帶了回來,其實這些東西除了一些銅器、鐵器之外,大部分都已經沒有用了,根本查不出什麼東西來。

三天後,當他收到了太守府轉來的司徒府公文,要他追溯劉修家祖輩時,他發現了問題。

劉元啓不是涿縣人,他是二十年前從東郡範縣搬遷來的,而簽發准許遷移公文的人就是劉備的祖父劉雄。公孫瓚開始也沒在意,聽說李定和劉雄是老朋友,就向他提到了這事,李定聽了之後,也提到一件事:劉雄是死在東郡範令任上的,死因也是因爲一次走水事件,不過那次走水的是縣寺,劉雄憂懼成疾,沒幾天就死了。

公孫瓚上了心,特地趕到劉備家去,向劉備的阿母詢問了一下劉雄的死亡時間,發現剛好是簽署這份公文之後兩天。公孫瓚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又派親信趕到範郡去查證,發現果真如李定所說,劉雄的確是因爲縣寺走水死在任上,當時的戶籍檔案也全被燒了。

說到這裡,公孫瓚不吭聲了,怔怔的看着劉修。劉修屏住了呼吸,他品味到了公孫瓚沉默之後的意思,很明顯,這兩起走水事件之間很可能有某種聯繫,而老爹劉元起的身份也是個謎,範縣的檔案沒了,他究竟從哪兒搬到範縣的,又是什麼時候搬過去的,現在已經無法查證。要想查,只有一個辦法,就那是到範縣去一里一里的問,問他們在二十年前有沒有一個叫劉元起的人在這裡住過。

但是,如果劉元起原來不叫這個名字呢?他如果在搬家之前改過名字,而改名的檔案同樣被燒了,他原來叫什麼,現在也沒法查。就算沒改名,要查也不是件易事,同名同姓的太多了,這些年流民四起,戶籍與人對不上的比比皆是,誰能查得清楚。

不管他原來叫什麼,又是什麼地方的人,他的身份有問題卻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聯想到他每年都要外出幾個月,而去年這一次更是一年未歸,劉修幾乎不用懷疑這次走水事件肯定是因爲他要隱瞞什麼,而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他事先知道會有人來查他的戶籍。

這麼說,他前一段時間可能就在洛陽,既然在洛陽,他爲什麼不出現?

劉修百思不得其解。

“這件事,我沒在公文裡面寫,我只報了個意外走水,至於你父母的下落,我寫了個不明。”公孫瓚探身拍了拍劉修的手:“這件事我只告訴你一個人,其他人都不清楚,就連玄德我都沒有說。你在洛陽聲名雀起,正是仕途順暢之時,如果因爲這件事而受到了影響,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有這麼好的機會。”

劉修感激不盡,他當然知道這其中的要害。別的不說,如果現在公孫瓚確認火場中的那具屍體是他的阿母,那他就得回家服喪。而寫成失蹤,則是一個非常含糊的字眼,人沒了,但不是死亡,所以不用服喪,而且不會留下任何的隱患,什麼時候他們再出現了,都可以解釋得過去。這些年流民情況嚴重,不經過官府同意就擅自遷移的人非常多。

“你帶我去看看遺物。”

公孫瓚起身帶着他去證物房,劉修在其中好好的檢查了一番,他沒有看到那隻沉重的枕頭,這才放了心。那隻枕頭不像是能燒得壞的東西,就算燒壞了,也不可能一點殘留也沒有,既然這東西不在,那只有一個可能:這把火就是老爹放的,他帶走了阿母和那隻枕頭。

至於他爲什麼要放火,劉修暫時還不能確定,但想來無非是有什麼東西不能見人,所以乾脆一把火燒個精光。他奇怪的是,司徒府發文到涿縣來查他的戶籍這件事,他都不知道,那老爹是怎麼知道的?

不管怎麼說,老爹和阿母沒死,對於劉修來說,這就足夠了,至於他是殺人越禍的大盜,還是什麼十惡不赦的逃犯,他都不在乎。他記得的只是在他醒來的那幾個月,這對夫妻是如何的關心他,照顧他。他相信,他是他們唯一的兒子,只要老爹還活着,他們總會來找他的,現在沒來,那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既然如此,那我就等着便是了。

心思一了,劉修頓時輕鬆了下來,只是他不敢讓公孫瓚看出破綻,還得裝出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對公孫瓚的疑惑也沒有給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提示。公孫瓚也自覺,見劉修不說,便不再提這件事,轉而提到了涿縣現在的問題。

去年寧城一戰,劉修他們在樑渠山斬殺了槐縱,鮮卑人引以爲奇恥大辱,上半年幾乎是沒有停止過對上谷的侵攏。夏育和盧敏雖然全力以赴,跟隨盧敏上任的張郃、趙雲以及他們帶來的子弟兵戰鬥力也非常強,但是每次戰鬥的結果還是不理想,鮮卑人太快了,他們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盧敏和夏育根本就跟不上。

在這種情況下,上谷當然不可能屯田,那些流民就被安置到廣陽、涿郡一帶,有了人口本來是好事,但是糧食的壓力也非常大,涿郡雖然沒有洛陽那麼重的旱情,但是收成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今年這個冬天非常難熬,公孫瓚爲此急得快上火了。

劉修笑了,安慰他說,你不用擔心,我師兄已經和我說過這件事,我安排了一批糧食運過來,應該就在這幾天就到了。公孫瓚一聽大喜,和劉修商量無論如何截留一點下來給他救救急。劉修承了他這麼大一個人情,當然不能一點面子也不給。他答應了下來,並且趕到張家,請張屠夫出手支援,然後又趕到桃谷見毛欽,請他聯繫諸毛,幫公孫瓚解燃眉之急。

張屠夫一聽說自己的兒子在洛陽都做了官,雖然不發俸祿,但是一切都是劉修在後面打點,感激不已,衝着劉修的面子,他也要出手相助,至於毛欽,毛宗已經回過家,他早在之前就已經資助過一些糧食,只是當時他沒有想到劉修已經安排了糧食運過來,自家還有留點儲備,所以數量有限,現在知道即將有大量的糧食運到,便又籌備了一批給公孫瓚送去。

有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公孫瓚總算鬆了一口氣。

劉修沒有閒着,他一邊派人到海邊去待候交州來的貨船,一邊和張屠夫、毛欽商量,這些米到了之後,我不想讓這些船空着回去,你們看有什麼好的東西可以帶到洛陽去出售的,抓緊時間準備。張屠夫和毛欽大喜,立刻開始收集貨物,他們想來想去,覺得幽州最好的莫過於戰馬和貂皮之類,便找到了大商人蘇雙等人,雙方一拍即合,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好了各種貨物。

五天後,十艘滿載交州稻米的貨船抵達渤海灣,劉修隨即帶着人趕到海邊接貨。一個叫宋留的中年漢子迎接了他,他告訴劉修,這次宋奇到交州販米賺了不少,所以又多給了劉修一些紅利,這些紅利全部折成了米,一起給他運到幽州來了,加上他的本金,一共是一百二十萬石糧食,此外還有一些交州的珠寶和胡商帶來的夷貨,這些是順路跟來的,搭船的費用算是船上水師的紅利。

劉修知道宋奇這次肯定賺得不少,交州有很多夷商,珠寶之類的便宜得很,宋奇沒道理不撈一筆,要不然也不會多給他一千金的紅利。這些事他也不去問,運了二十萬石到涿郡交給公孫瓚、毛欽等人,剩下的一百萬石全部轉到小船上,入沽水,運往上谷沮陽和寧城。爲了防止萬一,他拿出侍中的印綬,找到幽州刺史,讓他派人全程護送。

說來也巧,現任幽州刺史正是被他打得鼻青眼腫的郭勳,看到他,郭勳非常尷尬,不過看看他的印綬,也沒敢多說什麼,雖然知道這樣不合法制,可是他也知道,如果這些糧被人搶了,他這個剛剛花了不少錢搞來的幽州刺史又要泡湯了。

正爲糧食焦頭爛額的盧敏開心得眉毛色舞,他帶着趙雲和張郃,親自趕到居庸關迎接劉修,見面之後,大家分外親熱。原來的居庸關都尉謝廣隆因爲作戰有功,已經調到寧城夏育手下,趙毅接任關都尉,也算是升了職。人逢喜事精神爽,酒逢知已千杯少,一別經年,自然要痛飲一番。張郃找了個機會把劉修拉到一旁,真心誠意的表示謝意,他剛剛接到消息,他的從兄張超已經外放爲永昌太守,正式跨入二千石的行列,算是他們河間張家這幾十年的第一個二千石。

劉修呵呵一笑,謙遜的笑道:“那是你從兄自己有能力,跟我沒什麼關係。儁乂,你的能力不亞於他,好好跟着我師兄,以後一定也會做到二千石的。”

張郃感激不盡,再次拜謝。

宴後,劉修和盧敏伏在居庸關的城垛上,看着延綿起伏的山巒,吹着冰涼的山風,卻一點也不覺得冷。盧敏有些興奮,他用力的拍着劉修的肩膀:“德然,我能有今天全是得力於你啊。”

劉修連忙謙虛。

盧敏自顧自的接着說,我能得官,是因爲你的那句天子門生;我能在沮陽太守的位置上坐得穩,是因爲你推薦的張郃和趙雲兩個干將,另外還有白山的烏桓人幫忙,上次寧城大戰之後,你把斬殺槐縱的功勞送給了樓麓,成功的分化了上谷烏桓和鮮卑人,現在難樓那老傢伙聽話得很,要多少兵有多少兵,絕不敢敷衍,否則沒了漢人的支持,他就會先成爲檀石槐報復的對象;最後一件事,當然是這一百萬石糧食了,說實話,我沒指望你真能搞到一百萬石糧,能有一半,我就謝天謝地了,沒曾想你真的做到了。

劉修哈哈一笑,我這可不是白給的,全部要算錢的,我這也是生意嘛。

盧敏也哈哈大笑,只要能解決他的問題,他不在乎劉修是不是生意,總不能讓劉修白給他糧食吧。盧敏隨即問起了劉修家裡的事,劉修輕描淡寫的說,走水是意外,不過阿翁和阿母可能已經去洛陽找他了,當時不在家裡,所以人沒什麼損失。盧敏聽了,這才放心。

盧敏最後又提到了北疆的戰事。夏育被鮮卑人騷擾得十分上火,他上書要求朝廷派兵討伐鮮卑,不過上書到了太尉府之後一直沒有答覆。現在夏育非常不爽,他好象有些輕敵了,你是不是去一趟寧城?

這件事劉修比盧敏清楚,他義不容辭,直接趕往寧城。

見到劉修和他押運而來的十萬石糧,夏育的臉上總算看到了一些笑容,不過一提到北疆的戰事,他的好心情就不翼而飛了。這一年被檀石槐欺負慘了,鮮卑人哪兒也不去,每次都要來上谷,特別是他的寧城,每個月都要打一場。不僅鮮卑人來,竇家的人也每次都來,好在他們吸引了上次的教訓,從不圍城,每次要麼是快速襲擾,一打就跑,要麼就是想誘夏育出城野戰。

可是這樣,更讓夏育上火。

“朝廷是怎麼回事?搞了個張奐做太尉,他書讀多了,動不動就要撫,他是說得漂亮,可是在洛陽說說有什麼用,怎麼不到這兒來撫?”夏育陰陽怪氣的說道:“他又不是沒在北疆呆過,難道還不知道鮮卑人是什麼貨色?”

劉修苦笑一聲,把洛陽的情況說了一遍。今年旱了近一年,顆粒無收,洛陽人都開始逃荒了,天子大雩都要向人借錢,哪還有錢打仗?上次寧城大捷的賞賜還是天子的私房錢,你不知道吧?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你敢出塞嗎?打勝了仗,沒有賞賜,你的手下會答應嗎?

夏育沉着臉,有些煩躁的說道:“那我這護烏桓校尉還怎麼做?”

“別急嘛,這不是正在想辦法解決問題嘛。”劉修安慰道:“你放心好了,只要把洛陽的關係理順了,這幾年的天災緩解了,有了一定的積儲,天子肯定會讓你們發兵的。爲什麼讓張奐做太尉,而不是讓段公做太尉,是因爲現在沒有實力打,就是段公做太尉,他也不能空手打仗是不是?當初他打東羌,孝桓皇帝可是給他準備了足夠的錢才動手的。

夏育許久才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這些世家表面上是道德君子,其實比閹賊更可惡。”

劉修笑道:“不急不急,天子還年輕,還有魄力,現在洛陽的情況也在一步步的好轉,應該用不了幾年,你就可以橫掃漠北了。”

夏育勉強擠出了一絲笑容,卻並不因爲劉修的安慰而喜悅,他憂心沖沖,長吁短嘆,也不知道是暫時不能開戰而不快,還是覺得劉修描繪的美好願景實現的機會不大。

安撫了夏育之後,劉修這才返回沮陽。該辦的事情都已經辦完了,他也不急着回洛陽,實際上他覺得自己離開洛陽一段時間可能更好一點,一來他自己需要考慮一下接下來向哪個方向走,二來也想看看洛陽的形勢會怎麼發展。他能做的都已經做了,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但是他最大的疑問還沒有解決,他要看看天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這種專制時代,天子雖然不可能一個人治理好國家,但是他要想敗壞國家卻是輕而易舉的。就像在危險的環境中,一個人要想活下去自然不容易,可是他要自殺卻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他也知道離不開士人,沒有士人的幫助,僅靠那些宦官,他是治理不好這麼龐大的帝國的,可是他還是發起了黨錮,如果說上一次是因爲他還小,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那現在他已經成年了,有了判斷是非的能力,在面對士人洶涌的民議時,他能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緒嗎?

從劉修的角度來說,他並不想把士人都變成順民,相反,他覺得士人應該有批評的自覺和能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知識分子纔是民族希望之所在,如果每個知識分子都變成政府的應聲蟲、粉飾太平的御用文人,那才叫可悲呢。劉修反對的只是士人那種出於義憤或者不理智的批評,那樣的批評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

辦大公報,就是想把士人的批評擺到檯面上來,讓他們在白紙黑字面前更冷靜一些,不要不負責任的信口開河。這麼做有兩種結果,一種就是大公報變成天子的喉舌,那就失去了辦報的意義,一種是堅持作爲輿情表達的陣地。劉修讓盧植作爲太公報的主筆,就是希望能有第二個結果,但是他清楚的知道,這第二條路遲早會和天子發生衝突。

到了那個時候,天子是什麼態度就非常重要。他能不能容忍不同的聲音存在,能不能理智的接受批評,甚至在一定層次上容忍士人,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劉修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邁步。

孟子說,民貴君輕,社稷次之。雖然對孟子有非常深的研究的趙歧說,這句話並不是劉修理解的那樣,但是劉修不管孟子是怎麼說的,他只按自己認爲的那樣去做。

如果這個天子不合格,那就換一個吧。

第59章 太原溫恢第423章 玄陽子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414章 交易的資本第745章 陣前歡(上)第677章 薑是老的辣第43章 行氣訣第673章 帝王術第578章 君子之過第343章 麴義第657章 奪路而逃第20章 高手風範第590章 用人不疑第98章 惡人第57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67章 移風易俗第132章 投鼠忌器第211章 你知道我是誰?第549章 山雨欲來第513章 趁着年輕要瘋狂第214章 拜師第149章 我爲你報仇第392章 如意與不如意第532章 白馬義從(中)第297章 侵掠如火第180章 殃及池魚第658章 爭渡第273章 斬馬劍第397章 天下大勢第696章 狡兔第522章第241章 挑撥第743章 攻其必救第720章 人間煙火第514章 雪下的溫泉水第3章 此路是我開第290章 小手段第341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363章 士氣第299章 因人善用第398章 敲山震虎第713章 神醫華佗第234章 神譴第409章 君子脫光光第440章 天才幼稚園第45章 畫美人,我最牛第187章 打的就是你第94章 弄巧成拙第166章 反客爲主第337章 龐德第608章 當仁不讓第461章 決勝千里之外(下)第462章 英雄末路第680章 退路第401章 焉支山下第29章 公孫瓚的雄心第191章 以史爲鑑第271章 契約第360章 天子要西巡第407章 不白之冤第546章 墨子機關術第60章 名將是怎麼練成的第166章 反客爲主第572章 打虎記(十)第550章 孫策第649章 黃忠與魏延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97章 漏網之魚第671章 守株待兔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176章 陽翟長公主第294章 關羽戰呂布第622章 初戰第398章 敲山震虎第607章 真相(下)第758章 侵掠如蠶第543章 海船第52章 你收了我吧第90章 虎落平陽第265章 雙喜臨門第138章 激將第393章 又見聖姑第594章 自亂陣腳第212章 唱唸做打第766章 圖窮匕現第599章 進步喜人第129章 失落第101章 挑火第239章 右賢王第20章 高手風範第97章 漏網之魚第185章 袁術的三斧頭第479章 張任第138章 激將第276章 又見鄉音第719章 真醜第513章 趁着年輕要瘋狂第294章 關羽戰呂布第478章 殺神第6章 共逐鹿第495章 兵不血刃
第59章 太原溫恢第423章 玄陽子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414章 交易的資本第745章 陣前歡(上)第677章 薑是老的辣第43章 行氣訣第673章 帝王術第578章 君子之過第343章 麴義第657章 奪路而逃第20章 高手風範第590章 用人不疑第98章 惡人第57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67章 移風易俗第132章 投鼠忌器第211章 你知道我是誰?第549章 山雨欲來第513章 趁着年輕要瘋狂第214章 拜師第149章 我爲你報仇第392章 如意與不如意第532章 白馬義從(中)第297章 侵掠如火第180章 殃及池魚第658章 爭渡第273章 斬馬劍第397章 天下大勢第696章 狡兔第522章第241章 挑撥第743章 攻其必救第720章 人間煙火第514章 雪下的溫泉水第3章 此路是我開第290章 小手段第341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363章 士氣第299章 因人善用第398章 敲山震虎第713章 神醫華佗第234章 神譴第409章 君子脫光光第440章 天才幼稚園第45章 畫美人,我最牛第187章 打的就是你第94章 弄巧成拙第166章 反客爲主第337章 龐德第608章 當仁不讓第461章 決勝千里之外(下)第462章 英雄末路第680章 退路第401章 焉支山下第29章 公孫瓚的雄心第191章 以史爲鑑第271章 契約第360章 天子要西巡第407章 不白之冤第546章 墨子機關術第60章 名將是怎麼練成的第166章 反客爲主第572章 打虎記(十)第550章 孫策第649章 黃忠與魏延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97章 漏網之魚第671章 守株待兔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176章 陽翟長公主第294章 關羽戰呂布第622章 初戰第398章 敲山震虎第607章 真相(下)第758章 侵掠如蠶第543章 海船第52章 你收了我吧第90章 虎落平陽第265章 雙喜臨門第138章 激將第393章 又見聖姑第594章 自亂陣腳第212章 唱唸做打第766章 圖窮匕現第599章 進步喜人第129章 失落第101章 挑火第239章 右賢王第20章 高手風範第97章 漏網之魚第185章 袁術的三斧頭第479章 張任第138章 激將第276章 又見鄉音第719章 真醜第513章 趁着年輕要瘋狂第294章 關羽戰呂布第478章 殺神第6章 共逐鹿第495章 兵不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