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失控

曹節年近七十,鬆馳的皮膚上佈滿了老人斑,一雙細長的眼睛總是半眯着,讓人猜不透他在想着才能。順帝初年就入宮做小黃門的曹節在宮裡已經生活了五十年,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在曹騰、侯覽等人先後故去之後,他已經當仁不讓的成爲宦官中的首魁,如今爵爲華容侯,邑七千六百戶,位大長秋,秩中二千石,主皇后宮中事務,兄弟曹破石爲越騎校尉,從子曹紹爲東郡太守,其他作太守縣令縣長的有十幾個,可謂是權傾朝野。從桓帝末年以來,宮中多次政變,都以曹節的完勝告終。

曾經名震天下的三君:竇武、陳蕃、劉淑,在曹節的面前,無一合之力;桓帝弟渤海王劉悝想耍賴不給錢,被誣謀反,夫妻自殺;不管是名士還是皇族,在曹節的面前都不堪一擊,其他的小事就更不值一提了。

何進的突然來訪,並不在曹節的意料之外。宋皇后的一舉一動,皆在曹節的耳目之中,他之所以沒有任何動作,只是覺得沒有必要,想看看宋家究竟要蹦躂到什麼地步,同時也想看看何家的反應。

何家和宦官走得很近,但是這些宦官裡面不包括曹節,宦官也不是鐵板一塊,做爲資格最老的曹節和晚一輩的張讓、趙忠之間面和心不和,各有各的算計,就算是和曹節走得最近的王甫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曹節雖然是個宦官,卻不是個普通的宦官,一般來說,宦官都出身貧寒,沒讀過幾天書,狠則狠矣,心計卻一般,而曹節出身大族,二千石的官吏出了好幾個,他本人也讀過很多書,對古今事知道得不少,是宦官中少有的智者,要不然也不會在宮中打拼五十年不倒。他知道,不到萬不得已,何家不會來找他。

曹節很客氣,降階下迎,讓何進有些受寵若驚。兩人在堂上說了一些閒話,最後就說到了太極道館,何進也不隱瞞,直接提醒曹節,劉修和曹家、宋家走得很近,他外朝不靠袁家,內朝不靠你老人家,他是想燒冷竈,求意外之富貴。當然了,他這是極大的失算,有你老人家在,他肯定會一敗塗地的。不過呢,最近他搞得很熱鬧,洛陽城的太學生對他很看重,而且他最近還要爲黨人說話,這黨禁可是你老人家的傑作啊。

一提到黨禁,曹節稀疏的眉毛抖了一下。如果說宋皇后他不放在眼裡的話,黨人卻不可小視。本來第一次黨禁在桓帝朝就已經結束,被關押的黨人也都赦免回家,就是曹節等人搞的第二次黨禁掀起了更大的風浪,李膺、杜密、範滂等百十餘黨人死在獄中,死徙廢禁的六七百人,被牽連的人數以千計,可謂是將天下的讀書人都得罪光了。

不用懷疑,一旦黨人重新回到朝堂之上,就算曹節提前死了,他也會被拉出來鞭屍。

曹鸞的請罪疏,張則的請拜張奐爲太尉疏,曹節都看到過,他早就聞到了其中蘊藏的危機,只是沒想到這後面有劉修的影子。劉修官拜侍中之後,一直沒有入宮,曹節並不知情,他一直以爲劉修就是個白身,到長安去也只是他個人的事,沒有和這兩件事聯想起來。

這一想,事態就有些嚴重了。宋家就是扶風人,莫非宋家和這件事也有關,宋家想借着黨人的事雄起,然後再向他復仇?

曹節心中吃驚,臉上卻不露出一絲異色,只是漫不經心的提了一句,說陛下最近經常到宋皇后的椒房殿去,看起來宋皇后頗有得寵的趨勢。

何進也吃了一驚,何家花了大代價,把妹妹送進宮去,爲的就是宋皇后不得寵,又一直沒有生育,何貴人早在三年前就生了一個皇子史侯,將來很有可能繼位,如果宋皇后得寵了,將來生個兒子,那史侯還有什麼機會?皇后之子是順理成章的太子啊。

何進的城府遠不及曹節,心裡想的什麼立刻形諸於色,曹節看在眼裡,冷冷一笑,心道你這個殺豬的想和我鬥,還是太嫩了一些。

“君侯,宋家一旦得勢,只怕當年渤海王的事情又會重提啊。”何進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曹節不以爲然的搖搖頭:“渤海王謀反,事實俱在,罪證確鑿,又是陛下自己下的詔書,難道皇后還能翻了案?我身爲大長秋,只能好好爲皇后服務,不敢有什麼異心,是福是禍,自有天定。”

何進冷笑不已,心道這老閹賊安心纔怪呢。兩人各有心思,互相試探了一番,最後誰也不肯先服軟,最後還是不了了之。送走了心神不寧的何進,曹節一個人坐在內室,手中撫着一柄玉如意,沉思了好久,最後讓人叫來了弟弟越騎校尉曹破石,兩人商量了好半天,最後決定由曹破石去試探一下劉修的心思。

劉修很快在太極道館召開了《長安志》的發佈會,十副對比鮮明的山水畫非常震撼,一方面是劉修的畫山水傳神,而且蔡邕所作的詩文也文采斐然,又沉痛的揭示了其中以史爲鑑的警惕意義,不管是從藝術性還是思想性上,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足以讓人在欣賞之餘又有深深的觸動。

五百冊《長安志》很快當天就銷售掉了一大半,在洛陽城引起了又一次轟動,和《洛陽志》引起的驕傲的不同,《長安志》帶來的更多是對未來的擔憂。從四面八方聚攏來的讀書人一到洛陽,最先感受到的便是這種憂國憂民的氣氛,大多數人談得最多的也是這兩本閒書中透出的危機意識。

劉修的名聲再一次在洛陽士子們口中傳播,雖然他還是一個商人,可是他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商人,太極道館也不僅僅是一個聚會的所在,越來越多的士子喜歡到太極道館來聽人辯論。在此期間,士林中的不少名士如劉表、張邈等人也相繼到太極道館與劉修見面。

緊接着,天子下詔拜張奐爲太尉。

一石激起千層浪,士子們從中聞到了天子要解黨禁的氣息,心情頓時激動起來,再聯想到十月份將要舉行的大考,他們對天子的印象一下子有了改觀,覺得天子並不是那麼昏庸,還是可以教誨的,於是紛紛上書,請求解除黨禁,重振朝綱,解決大漢目前的危機。

這其中自然不免有情緒激動,又開始口無遮攔的,劉修嚇出一身冷汗,生怕這些讀書人破壞了他苦心經營才得來的大好局面,特地在太極道館辦了一次論道會,重提曹鸞事件,希望給那些頭腦發熱的傢伙倒一盆冷水,讓他們冷靜冷靜,可惜效果不明顯,士子們上書的言辭還是越來越激烈,似乎不激動則不足以表忠心似的,動不動就上綱上線,真正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卻不多。

天子漸漸有些不耐煩了,劉弘帶出來的消息說,天子對這些士子非常不滿,希望劉修能從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把輿論引導到對大局有利的方向上去。以現在這個情況,如果真的赦免黨人,開了黨禁,事情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第三次黨錮不可避免。

劉修從中聽出了不和諧的音符,心急如焚,近乎崩潰,他對這些讀書人真的有些失望了。說話不能好好說嗎,非得夾槍夾棒的刺天子幾句,才顯得你有學問?

劉修氣不過,只好一面苦口婆心的勸那些名士端正態度,不要那麼激動,一面奏請天子,既然儒生們氣焰太囂張,不如把火燒得再大一些,徵召範圍擴大到儒生以外,只要有一技之長的都可以參加。

正對儒生們惱火之極的天子沒有多想,很快就同意了劉修的意見,徵召天下有道之士入京論道。

邸報一出,洛陽沸騰,原本對劉修印象還不錯的儒生們立刻翻了臉,破口大罵,說劉修胡搞,這麼重大的事情能讓那些方技之士參與嗎?不過還沒等劉修來反駁他們,那些剛剛被張鳴吸收進太平道的人就反脣相譏,憑什麼天下事只有你們儒生能置喙,別人就不說吭聲?再說了,懂方術的人在儒學上的造詣未必就比你們差,現在五經通行天下,你們讀的書別人也能讀,說不定讀得還比你們好。

洛陽城隨處可見開罵的,有儒生和太平道信衆對罵,也有儒生與儒生對罵,因爲儒生各家都有矛盾,所以反不如太平道的信衆心齊,一時反倒落了下風。

就在太平道威信大增的時候,終於來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天師道邙山治治頭大祭酒王英找到了劉修,開門見山的說要在太極道館和太平道論道,較量道術。

“較量道術?”劉修一時沒反應過來,看着眼前這個頗有仙風道骨的道士,考慮他究竟是來踢館的還是來論道的。我這兒論的是治國之道,你來比武?

王英見劉修不解,也不吭聲,直接放下五十金說,我知道張鳴和你關係不錯,他在洛陽傳道都是你幫忙安排的。我沒別的要求,你給我也安排一場傳道,我要向張鳴挑戰,他如果不敢來,以後就退出洛陽城。天師道在洛陽設治已經二十年了,他憑什麼跑到洛陽來傳道?

劉修聽出來了,這是針對太平道來的,太平道最近在洛陽傳道的勢頭很猛,可能天師道看着眼熱,也想來分一杯羹。這些年天災**不斷,大家對前途都沒什麼信心,能給人幻想的宗教正是大行其道的時候。天師道雖然開宗立派要早得多,但是他們主要信徒集中在巴蜀一帶,洛陽有邙山治,但宣傳力度一直不大,所以才被張鳴後來居上。他們來找太極道館,大概是覺得太極道館有足夠的影響力,在這裡向張鳴挑戰,更能造成轟動效應。

劉修收了五十金,找到了正忙得熱火朝天的張鳴。張鳴一聽,當時臉色就有些難看,半天沒說話。

“怎麼,你怕他?要是沒把握,我就把這錢退了。”劉修假惺惺的說道:“唉,現在的糧價真是瘋了,一千三百錢一石啊,我都快揭不開鍋了。”

張鳴掃了他一眼,沉默了片刻:“我倒不是怕他,只是大賢良師關照過,不能和天師道的人發生正面衝突,特別是這個邙山治治頭大祭酒王英,凡事要讓三分。”

劉修非常好奇:“爲什麼?”

“不知道。”張鳴欲言又止,“我要和大賢良師聯繫一下,他如果同意比試,那我再和他比。”

劉修答應了,傳話給王英,王英也不勉強,約在十月中旬,不管太平道應不應戰,我都會在太極道館開始傳道。張鳴不敢怠慢,他知道王英之所以選在十月中旬,是因爲大考在十月上旬,正是天下士子集中於洛陽的時候,這個時候太平道一敗,天下皆知,以後再想找這樣的機會可不容易。

僅從這個時機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天師道必勝的信心。

張鳴起身離開,走到門口的時候又停住了腳步,回過頭看了看唐英子,猶豫了一下:“小姑娘,我們以前見過嗎?”

張鳴除了開始在太極道館傳了三天道之後,一直忙於四處傳道,很少到太極道館來,和唐英子還是第一次見面。今天從一開始看到唐英子,他的神色便有些奇怪。

“見過。”唐英子一邊舔着劉修特地給她做的棒棒糖,一邊漫不經心的點頭道:“在寧城的時候,我見過你,還見過好幾次呢,不過你沒注意我。”

張鳴哦了一聲,這才釋然,點了點頭,轉身走了。

劉修看看張鳴,又看看唐英子,覺得有些不對勁,唐英子說她在沮陽看到自己的,現在又說在寧城看到張鳴,可是他在寧城從來沒有看過唐英子,一點印象也沒有,而且唐英子之前也一直沒有提到去過寧城。

這小丫頭究竟是誰,難道拐她的人就是張鳴或者太平道中的人?

唐英子看到劉修狐疑的目光,爬起身一溜煙的跑了。

事情的發展越來越不利,劉修很快又聽到一個壞消息。

太尉張奐、司徒袁隗、司空許訓等人上書,請天子下詔遣返天下流民,以免引起暴亂。天子下詔朝議遣返方案,本來在朝堂上說得挺好,大家都認爲讓流民再這麼流竄下去遲早有一天會出事,應該把他們遣返各州郡,可是在究竟怎麼遣返,特別是遣返的相關費用怎麼解決時,大家又吵了起來,歸根到底一個問題:錢。

遣返流民要錢,把他們送回本地也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要想讓他們安分守已,就得讓他們能活下去,要給他們土地,可是哪來的土地?大量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如果強行剝奪,恐怕那些流民還沒出事,那些地主豪強就要先起來鬧事了。

不要以爲這是危言聳聽,光武帝當年要度田就差點惹出大禍來,最後只能不了了之。當時天下戶口稀少,土地問題還不嚴重,所以矛盾暫時還能遮掩一時,等到了肅宗末年,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戶口大幅度增長,土地問題就再次尖銳起來。

要解決流民的安置問題,土地問題首當其衝,可要解決土地問題,除了從那些佔了大量土地的豪強們手中奪之外,沒有第二條辦法。經過近三百年的開發,大漢疆域以內能開墾的土地基本上都開墾得差不多了,沒有什麼騰挪空間。

問題是朝堂上的三公九卿,有幾個不是大地主?要奪田,他們是首當其衝。

天子看着慢慢沉寂下來的朝堂,火熱的心一點點的涼了。他沒有心情再議,估計這些人也議不出什麼好辦法來,直接進入下一個議程,最近有很多人上書要求赦免黨人,解黨禁,天子要三公九卿們議一議,究竟能不能解黨禁。

接下來,又是冷場,誰也不肯率先打破僵局,雖然天子已經任命被禁錮的張奐爲太尉,露出瞭解黨禁的意思,而且前段時間也從輕發落了爲黨人上書的曹鸞,最近洛陽的清議也十分風行,可是天子究竟能鬆到哪一步,這個尺度很難掌握,誰也不敢做這個出頭鳥。

最後,光祿大夫楊賜打破了沉默,請求天子下詔解除黨禁。天子不置可否,留下一句再議,讓中常侍趙忠、張讓在一旁監聽,自己揚長而去。

袁隗、楊賜等人互相看看,都有些摸不清底細,看天子這態度,他好象對解黨禁並不熱心啊。可是既然天子讓他們再議,他們也不好一鬨而散,只能在朝堂上議論,問題是誰也不知道天子在想什麼,又怎麼能議出一個結果來。

相反,他們倒是議起了最近洛陽的糧價。

大旱一直在持續着,洛陽的糧價已經瘋了,由平時的百錢一石左右一路漲到了一千三百錢,而且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三公九卿大部分都有地有俸祿,他們不愁沒糧吃,可是這不代表他們就不用關心糧價,特別是司徒袁隗、河南尹何進、洛陽令周異三個最緊張,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最直接的責任人就是他們三個,袁隗是最直接的責任人,周異卻可能是第一個要倒黴的。周異官職太低,沒資格列席這種會議,但是他已經到袁隗府上叫過苦了,請袁隗無論如何不能見死不救,甚至把他推出去當替罪羊。

袁隗也沒辦法,他家是有糧,可是他能拿自家的糧出來平市嗎?且不說他們家的糧有沒有這麼多,就說有,他也不能這麼幹啊,誰知道這大旱還要持續多久。萬一再旱個一個半載的,他袁家也吃緊。

河南尹何進和洛陽令周異感到了極大的壓力,何進甚至沒時間來找劉修的麻煩了,一旦洛陽發生動亂,他這個河南尹可是直接負責人。他絞盡腦汁的想找些糧食來救濟,可是哪裡有糧,有糧的人家他不敢碰,敢碰的人家沒糧,他只能跳腳。

司徒袁隗也非常緊張,十月上計再加上大考已經夠讓他頭疼了,現在又多上了一個論道,可想而知十月的洛陽將會是一個什麼景像。他覺得自己這個司徒真的做不長了,一旦到洛陽的士子吃不上飯,肯定要罵他這個主管天下財賦的司徒。被劉修罵,他不怕,可是要被天下的讀書人罵,他也吃不消。

這可是袁家真正的倚仗啊,幾十年才積累下來的資本,豈能一朝盡失。

這個問題同樣沒能議出個結果。其實只要這些人願意出手,大家都拿出一部分糧來,僅以朝堂上這些人的實力,就算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危機,也不至於讓危機失控,問題在於誰也不肯這麼做。一方面他們不肯主動做這個善人,另一方面就算要拿,他們也希望別人先拿,自己再等等,等到糧價更高的時候再賣。

也不能說沒有思想高尚的,比如楊賜,比如橋玄,他們就主動提出拿出一部分糧食來平市,可是願意出手的都是一些實力不強的,真正的大鱷如袁氏根本無動於衷,杯水車薪,於事無補。

朝議再一次陷入僵局。

回到司徒府,袁隗越想越生氣,他覺得造成目前這個局面的罪魁禍首就是劉修,明知道饑荒已經很嚴重了,劉修居然還提出徵召天下有道之士入京論道的提議,這個提議讓洛陽的饑荒雪上加霜,糧價飛漲,事態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百姓們都恐慌不已,千方百計的囤糧,實在買不起糧的人乾脆出去逃荒了。大戶人家不缺糧,可是也不敢賣糧,誰都知道糧食漲價纔剛剛開始,等到大量的遊士集中到洛陽,那纔是真正考驗人的時候。

頓時出離的憤怒了,他知道請劉修來司徒府是不可能的,只好親自趕到太極道館質問劉修:你在搞什麼鬼,不知道洛陽的饑荒已經迫在眉睫了,你還召全國的賢良文學、有道之士入京,到時候哪有飯給他們吃,餓死人你負責?

面對袁隗的質問,劉修很淡定,他嬉皮笑臉的對袁隗說,你別找我啊,那是你司徒大人還有河南尹、洛陽令的事,還有大司農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只是建議而已,天子準了,那就是天子的事,你怎麼不去問天子?你要是覺得這個擔子太重,你上疏自免讓賢就是了。

袁隗啞口無言,拿劉修沒辦法,只好又去找盧植。找盧植就不用屈尊登門了,他讓馬倫寫了一封請柬,請盧植到袁府敘敘舊情,盧植雖然知道這是個鴻門宴,也只好應了。

劉修作爲盧植的弟子,也在邀請之列。盧植不好意思親自對劉修說,讓盧慎去傳話。盧慎一見到劉修,還沒說話,臉就紅了,臊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409章 君子脫光光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542章 黃承彥第263章 翻盤第557章 西陵之戰(四)第686章 黑鍋第749章 誤會第711章 風險與機遇共存第351章 黃巾與世家的聯盟第424章 合血秘術第274章 反客爲主第271章 契約第740章 天佑袁氏第195章 大公報第306章 玄武營第446章 抉擇第486章 郭嘉的養成第55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25章 殺氣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147章 蹋頓的陰謀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566章 打虎記(四)第255章 取捨之間第671章 守株待兔第554章 西陵之戰(一)第450章 虎帳夜談兵(下)第410章 暗訪第92章 挑撥生事第287章 相由心生第199章 聖女第105章 生死之間第141章 突襲第764章 郭嘉的手段第67章 太平道第587章 心事第536章 逆轉第278章 蠢事第400章 水渾了第480章 以利誘之第720章 人間煙火第198章 道術之源第656章 窮途末路第366章 孟佗的計劃第477章 錦帆賊甘寧(下)第664章 壁上觀第765章 放飛第628章 痼疾第94章 弄巧成拙第57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43章 行氣訣第692章 人後教妻第650章 最後一擊第345章 趁虛而入第291章 六月債,還得快第214章 拜師第498章 劉表的擔心第59章 太原溫恢第664章 壁上觀第23章 政見不同第33章 十三刀第381章 遇仙第110章 山雨欲來第631章 蹋頓和彌加第484章 陷阱第751章 再戰葛城(上)第58章 我就是那隻蝴蝶第18章 算術題第342章 第一神將第630章 意外第34章 以牙還牙第575章 危機第454章 巡邊(上)第695章 天子借錢第294章 關羽戰呂布第214章 拜師第301章 一身是膽第340章 飛將軍第531章 白馬義從(上)第507章 楚王府的大生意第402章 緊俏物資第278章 蠢事第139章 炮灰?第331章 暫時的盟友第16章 戲水美人第322章 小郭嘉第492章 錦衣衛第522章第542章 黃承彥第450章 虎帳夜談兵(下)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553章 未老的黃忠第57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79章 勸降第310章 分身乏術第609章 污衊第87章 大丈夫刀法
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409章 君子脫光光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102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542章 黃承彥第263章 翻盤第557章 西陵之戰(四)第686章 黑鍋第749章 誤會第711章 風險與機遇共存第351章 黃巾與世家的聯盟第424章 合血秘術第274章 反客爲主第271章 契約第740章 天佑袁氏第195章 大公報第306章 玄武營第446章 抉擇第486章 郭嘉的養成第55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25章 殺氣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147章 蹋頓的陰謀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566章 打虎記(四)第255章 取捨之間第671章 守株待兔第554章 西陵之戰(一)第450章 虎帳夜談兵(下)第410章 暗訪第92章 挑撥生事第287章 相由心生第199章 聖女第105章 生死之間第141章 突襲第764章 郭嘉的手段第67章 太平道第587章 心事第536章 逆轉第278章 蠢事第400章 水渾了第480章 以利誘之第720章 人間煙火第198章 道術之源第656章 窮途末路第366章 孟佗的計劃第477章 錦帆賊甘寧(下)第664章 壁上觀第765章 放飛第628章 痼疾第94章 弄巧成拙第57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43章 行氣訣第692章 人後教妻第650章 最後一擊第345章 趁虛而入第291章 六月債,還得快第214章 拜師第498章 劉表的擔心第59章 太原溫恢第664章 壁上觀第23章 政見不同第33章 十三刀第381章 遇仙第110章 山雨欲來第631章 蹋頓和彌加第484章 陷阱第751章 再戰葛城(上)第58章 我就是那隻蝴蝶第18章 算術題第342章 第一神將第630章 意外第34章 以牙還牙第575章 危機第454章 巡邊(上)第695章 天子借錢第294章 關羽戰呂布第214章 拜師第301章 一身是膽第340章 飛將軍第531章 白馬義從(上)第507章 楚王府的大生意第402章 緊俏物資第278章 蠢事第139章 炮灰?第331章 暫時的盟友第16章 戲水美人第322章 小郭嘉第492章 錦衣衛第522章第542章 黃承彥第450章 虎帳夜談兵(下)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553章 未老的黃忠第57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79章 勸降第310章 分身乏術第609章 污衊第87章 大丈夫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