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天兵

楊凌的大軍已經趕到了哈利莽來。

鼓角轟鳴着劃破長空,整齊的戰陣,寒光閃閃的兵刃刀槍,高高飄揚的各色旗幟,宏闊雄渾,不動如山。三萬大軍踏過金秋的草原,其徐如林。

佩刀掛盾,高執紅纓長漆槍的騎兵方陣殺氣騰騰,宣示着無盡的威嚴煞厲。鐵騎中央一輛四輪馬車,前後簇擁着鐵甲衛士,旗幡掩映,氣勢雄渾。

一名騎士飛馬馳來,肩頭紅色小旗獵獵生風。到得近前翻身下馬,那風塵僕僕的騎士嘴脣開裂,卻連氣兒都顧不上喘,就急匆匆掏出一封密函雙手逞遞過去。

侍衛遞過一隻水袋,同時接過信函急急走到車前低聲稟告幾句,車簾兒掀開,楊凌端然坐於車中,車子仍然搖搖晃晃地向前行駛着,楊凌啓開信件仔細閱讀了一遍,沉思片刻,說道:“來人,通知前隊,轉向撒裡怯兒,直取忽蘭忽失溫!”

傳令兵應聲而去,大軍陡然轉向,車馬轆轆折向西北方向。

楊凌展開地圖,仔細觀察一番,脣邊不禁露出一絲笑意。

忽蘭忽失溫是阿魯渾河、斡難河、圖拉河三水交匯之地,三面環水,最最險惡。同時忽蘭忽失溫附近多山,有利於騎兵部隊隱藏轉移,很顯然,伯顏猛可僅剩的籌碼已經經不起消耗了,唯在在此絕境,同時也易守不易攻的地帶,再做最後掙扎。

可是他卻忘了。就在這裡,就在一百多年前,瓦刺可汗馬哈木,以三萬鐵騎對抗大明皇帝朱棣。意圖利用騎兵優勢大敗明軍,結果是大敗而歸。自從之後,永樂大帝再做北征,連敵人的影子都找不到,一戰打散了他們地軍心,一戰就是幾十年的和平,那一戰,明朝大軍摧毀瓦刺鐵騎的秘密武器,就是神機營的火器。

一百多年前地明軍用火器大敗瓦刺,一百年後的今天。大明的火器對付不了韃靼人的鐵騎嗎?楊凌微微地笑了起來。

他已經收到了紅娘子的消息,知道了他們兩軍交戰的詳細情形。

伯顏猛可那幾只片刻不離身的‘海冬青’,盤旋在伯顏猛可軍營的上空。被紅娘子用望遠鏡無意間看到,就此暴露了他牛角陣的真正主力所在,紅娘子毫不猶豫,就在誰也不會相信她這麼快就孤注一擲全力突圍的時候,於當天夜間突襲實力空虛地左翼。殺出了重圍。

更叫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竟然根本不顧夜間突圍、陣容散亂,不易集中和溝通指揮的弱點。甫一殺出重圍立即兜轉戰馬實施反包圍,將伯顏猛可地大軍困在其中。

伯顏猛可費盡心機把朵顏軍逼到這個地方,就是知道這裡是一塊死地,他豈肯讓紅娘子如意,於是立即整合隊伍趁朵顏軍尚未合圍,再次反突圍。

兩軍都是亂軍,彼此混雜在一起一場混戰,這一戰伯顏猛可損失慘重,由於雙方人馬彼此裹脅。各種聲光訊號的命令全都失去作用,兩軍直殺到太陽升起眼能視物,這纔開始逐步用旗幟聚攏兵馬。

直至近午,伯顏猛可纔將所部全部集中,向西北突圍逃逸而去。朵顏軍也因傷亡慘重需要整合,這纔沒有追去。如今大明軍隊又自東北和南方馳援而來,重重大軍包圍之下,伯顏猛可已是日暮西山,只能垂死掙扎了。

三隻雪白的信鴿帶着暗語寫成的密信從楊凌的車頂飛起,箭一般插入雲宵,直向南方而去。它們捎去了楊凌地命令,要求許泰率領的外四家軍立即改變行軍方向,一同殺向忽蘭忽失溫。

爲了以防萬一,在信鴿之外,楊凌又派出了一隊信使。其實他本不必如此,這些信鴿都是精心挑選的異種,不畏雨雪沙塵天氣,善於高飛和夜間飛行,三隻信鴿齊出,必有一隻能夠把信送到許泰手中。

因爲大多數猛禽不在夜間出沒,即使有,比如貓頭鷹,也是低飛地猛禽,很難捕到展翅高飛的信鴿。信鴿從唐宋時期就已用於軍中傳訊,至明代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甚至一些豪門大族也養有信鴿用來傳訊。

正統年間,灘陰曾有一戶人家抓住一隻鴿子,正想殺掉時發現鴿足上有一封油紙封裹的信,打開一看,這信是從京師三天前寄出的,兩地空距七百多公里,可見這信鴿的速度。關外地廣人稀,不比關內驛站完善,從奴兒干都司到北京數千裡的距離,有時有極重要的軍情,所以軍鴿應用較多。

遣走了信使,楊凌陷入沉思當中。他對自已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是很信得過的,當然,這種戰鬥力是攻防之間地戰力,大草原上的長途奔襲、擾敵、迂迴包圍等事情,還需要朵顏軍的密切配合才行。

畢竟,軍隊的戰鬥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來的。騎兵的戰鬥力尤其如此。全民皆兵的韃靼人先天就佔有馬上的優勢,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楊凌這支由兩萬邊軍和一萬民團丁勇組成的軍人,大量使用了火器。

這些火器包括物美價廉的羣毆必殺器手雷,和多管火銃,而且多管火銃採用了燧發槍的設計原理,燧發加多管,對方的騎兵衝過來時,將會發現自已是陷入了一場惡夢。

這樣一來不但火力犀利,最重要的是易於訓煉,使彭小恙的民團軍迅速具體了強大戰力。大集團軍作戰,他們連射擊準確度都不必考慮,只要武器準備及時,簡直幾個月的密度訓煉,就能練出一支強悍的殺人機器。

然而。他們所用的火器並不是全部由關內運來地。其中一部分是楊凌家的兵工廠自已造的。成綺韻在松花江船廠附近,建了一個秘密的火器研製基地,除了從關內進口一部分鋼鐵,在鐵嶺衛附近還建造了一個屬於個人地小型練鋼廠給他們提供優質鋼鐵。至於火藥。則是按照楊凌優化後的火藥配方自已製造。

成綺韻利用朝廷放鬆工匠管制,可以以銀代役的機會,還重金從朝廷軍器局挖來了幾個火器專家,其中包括當年曾與楊凌議論過火器攻防的南京軍器局大使陸澤楷和程秉希。

這兩個火器迷正在研究陸用火炮,一個設計易於草原使用的火炮,另一個研究運載火炮在草原上快速移動並投入戰鬥的炮車。

儘管成綺韻派人秘密向楊凌交付這批武器時已經交待明白,這一來火器數量雖然和關內運來備戰的火器數量不符,但是她已經利用楊凌在軍政特各個領域的影響力,指使很可靠的人對火器從出廠一直到運送、頒發各個環節的文件、公函進行了修改,絕無破綻。這次投入這批武器一則是爲了保障楊凌所帶軍隊地火力。另一方面也是檢驗自家武器的實戰能力,但是楊凌知道後卻很是惱怒和不安。

私建兵甲作坊那也罷了,畢竟這樁生意他不去做。自有別的關外商賈充分利用關外皮貨充足而且便宜地條件,投資這一行業,那麼不如掌握在自已手中。但是自已建鋼廠、造火槍火炮,完全瞞着朝廷,這簡直是大逆不道。一旦傳出去那就是禍滅九族的大罪。

可是成綺韻居然也不甘寂寞跑上了戰場,他現在想發脾氣也找不到人。楊凌一肚子火,一方面不得不接受楊氏兵工廠提供的大量火器武裝自已的遠征軍。一方面還得絞盡腦汁想着入關後怎麼向皇帝交待,怎麼把這個燙手山芋再交回給朝廷。

“唉!”楊凌想着心事,不由重重地嘆了口氣:“崔鶯兒那個惹禍星剛剛擺青了,成綺韻又開始給他捅漏子,這種窟窿得替她們堵到什麼時候啊?”

他開始隱隱覺的,消滅了伯顏猛可,怕是也不能高枕無憂,自已討了這麼一堆漂亮能幹會惹禍地老婆,今後……怕是需要他操心的事多着呢。

——————————

“嗚……嗚嗚”。號角長嗚。

伴隨着雄渾悠長的號角,草原遠端,無數小黑點從四面八方密集地彙集起來,逐漸形成猶如惡濤狂潮般地一線洶涌,惡狠狠地翻涌着向着楊凌的大軍急馳撲來。

伯顏猛可的大軍向立足未穩的楊凌軍隊撲過來了。

他的軍隊在忽蘭忽失溫與紅娘子的大軍已經交戰多次,雙方互有勝負,但是隨着明朝大軍的來援,他已經無法在此立足了。所以一矣得到奴兒干都司援軍到達的消息,伯顏猛可立即揮軍出山,佯攻紅娘子的軍隊,然後忽然轉向,恍若一口鋒利無匹地彎刀,劃出一條圓滑勁疾的弧度狠狠地劈嚮明軍戰陣,狂野無比,鋒芒畢露。

望着越來越近,聲勢驚人的蒙古勁騎,楊凌這邊卻保持着詭異的冷靜,完全沒有兩軍對壘相對衝鋒的奮勇和豪邁。面對着已經將速度和力量發揮到極致,千軍萬馬奔跑時逞現出驚人力道的蒙古鐵騎,楊凌的大軍卻站在原地不動,甚至有許多士兵下了馬,架起了很古怪的兩腳,三腳支架,上邊架着很古怪的東西,大多數張開一個圓盤,就象一柄朝前張開的大傘。

一方靜默無聲!

一方山呼海嘯!

這是一次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科技與力量的較量。

孰勝?

孰敗?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沉寂的一方突然爆發出了火吼,那吼聲是真正的天雷震震。立即壓倒了急馳而來的韃靼軍地馬嘶聲、吶喊聲。

槍林,射出的是彈雨,輪盤式多管火銃噴吐着烈焰濃煙,彈雨匯聚。劃空厲嘯,震人心魄,兇猛的韃靼勇士們連對方兵器的影子都看不到,就被彈雨激射地波分浪裂,人仰馬翻,瀕死者發出短促而淒厲的慘叫,迅速被根本止不住衝鋒陣勢的已方鐵騎踩的稀爛,變成了草原中的一塊肥料。

鐵騎行雲流水,攻如斧鋮鑿穿。然而如果對方比你更犀利百倍,那就變成了拿着一塊快爛掉的木板。狠狠地向一叢鐵釘砸下去了,不砸的自已頭破血流纔怪。

楊凌仍然穩穩地端坐在車中,四下是顧盼如狼。兇悍至極的邊軍精銳,雙方還未有實質性接觸,那些令人聞風喪膽的草原英雄就在一片彈雨打擊下人仰馬翻,楊凌清晰地看到有人高舉的馬刀突兀從中折斷,看到有人胸前炸起一蓬血雨。看到戰馬一聲長嘶,猛地仆倒在地,把來不及從馬蹬中抽身地主人壓的粉身碎骨。他不由微微閉上了眼睛。

微微地一擺手,手下的侍衛放下了車簾。

沒有什麼好看地了,更沒有得意和炫耀,用一種先進的科技去摧毀一股原始的力量,對一個來自先進文明的人來說,那絕對不是較技得勝的喜悅。然而眼前這股落後地力量,卻一直以爲他纔是世界的主人,視掠奪爲常事,以力量決道義。那就唯有以暴制暴,讓他安份下來。

近了,更近了,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韃靼鐵騎衝近了,繼火槍收割了大批生命之後,手雷、榴彈炮開始製造大批殘廢。對方的箭雨已經很稀落了,稀稀落落地落在明軍地盾牌上、火槍的傘形擋板上…,

這個時候,明軍的陣營還紋絲不動,沒有受到一點衝擊。

隨即,彭小恙拔出了兩柄鋼叉,猛地一捅馬屁股,哇呀呀地怪叫着,領着長槍大矛巨斧的邊軍戰隊撲了上去。他的馬術已經相當不錯了,武藝的高強和火器打擊給對方造成的心理威懾克服了彼此馬術上還存在着的差異。

雙叉揮舞,盪開兩柄馬刀,鋒利雪亮的鋼叉一吞一吐,鋒利地尖刃就變成了流淌着濃稠鮮血的兇器,對面的蒙古騎士胸前搠出三個血洞,翻滾着摔下馬去。

更多的韃靼勇士悲憤地吶喊着衝了過來,恍如困獸猶鬥的狼羣一般拼死搏殺,雙方犬牙交錯地糾纏到了一起,刀光劍影,鮮血紛飛。

一朵厚重的白雲忽地遮住了陽光,廝殺的草原上變得陰暗起來,遠遠的,紅娘子的大軍追殺了過來,號角和吶喊聲驚天動地。

那是一片山坡高原,雲層移動着,陽光移動着,陽光與陰影的邊緣就在白衣軍奔跑的前鋒線上,迅速地向這邊移動着,那些英勇的戰士,就象追逐太陽的追風戰士。

明亮的光線從此從雲層中跳脫出來映照在雙方廝殺的戰場上時,那些緊追而來的戰士們也融入了這刀光劍影的戰場,兵刃撞擊聲更猛烈了,大地承載的亡魂,也越來越多…….

——————————

紅娘子只來得及看了楊凌一眼,一眼萬言,驚喜無限,隨即就錯馬而過,策騎追着伯顏猛可的逃兵下去了。

楊凌暫時成了忽蘭忽失溫的主人,指揮士兵們駐留原地,清理戰場、埋葬屍體、清點戰利品和馬匹、關押戰俘等等。

成綺韻興沖沖地趕了來,本想一頭撲進楊凌的懷裡去,卻被楊凌的一個眼神止住了步子,訕訕的跟了一陣兒,便悄悄吩咐人佔領附近的制高點和進出要道,派出多層警戒哨,斥候探馬遠出十里,以防意外。

直至一切料理停當。中軍大帳已經支起,楊凌回到了帥帳,成綺韻才硬着頭皮又趕了過來。這一陣兒她也想明白了,估計楊凌那責備的眼神不外有四:

一是擅自出兵。但是事實證明她主動出兵是對的,楊凌並非自大自傲、擅權專斷之人,十有八九不是因此怪她。

第二件事,就該是責怪她膽子太大,竟然假戲真做,在他啓程趕回衛所地時候,慫恿紅娘子答應銀琦女王的婚事,依着她的瞭解,這位大人十有八九又是正義感發作了。不過這件事他應該也會先聽聽自已的意見,不會在久別之後以那麼嚴厲地眼神譴責自已。

第三件事就是她一介弱質女流隨軍出征。那應該是擔心的意味多些,縱然生氣也不會那麼嚴厲。

那麼……,就只剩下最後一件事了:從來沒有對楊凌提到過的火器!屬於楊家的秘密火器製造廠。而這件事其實就是爲了楊凌有所憑仗、能夠建立足夠強大的自已的實力。要解釋這件事就要現在攤牌,現在是不是最恰當的時機呢?

成綺韻猶豫起來。

伯顏猛可一敗塗地了,是不是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他不知道。他只能本能地揮舞着寶刀,帶領忠心耿耿的侍衛們砍下去、衝出去。

到處都是大明的軍隊和白衣軍地追兵。伯顏猛可已經無力和他們的精銳硬拼下去了,他被迫帶領僅餘的數千人向西佯動,在吸引了追兵之後。突然又向南走,在重重包圍中穿插迂迴,發揮輕騎輕快剽疾、機動靈活地特性,混水摸魚,跳出了明軍和白衣軍的圍追堵截。

然而人倒黴時真是喝口涼水都塞牙,在白衣軍的追擊下,伯顏猛可苦苦掙扎,好不容易把狗皮膏藥似的窮追不捨的白衣軍擺脫掉,迎面巧巧地就撞上了千里奔襲而來的許泰大軍。

兩下里都是渾身臭汗。跑的盔歪甲斜,可許泰地軍隊畢竟沒有經過連番大戰,馬上的騎士精神頭兒比他強多啦。結果伯顏猛可剛剛甩開紅娘子,又被許多追着屁股狠打,跟吊死鬼兒似的陰魂不散。

這場窩囊仗是伯顏猛可這一輩子打的最狼狽的一仗,每當他以爲已經擺脫了明軍追擊,剛剛停下來準備弄口吃的時候,黑壓壓的明朝大軍就掩殺過來了。伯顏猛可只得跳上戰馬繼續逃命。

軍心、士氣、戰鬥的意志,在這場追逐戰中一點點消彌,因爲戰死和逃跑而減員的情況越來越多。從西到東,從南到北,伯顏猛可已經不知道該往哪兒去了,他只是本能地逃跑,直被許泰大軍死死咬住追擊了三天,他纔在一場秋雨中徹底擺脫了明軍的追擊,因爲這場大雨,把他們的行軍痕跡全都沖掉了。

次日上午,大雨方停,當天際掛上一彎彩虹的時候,一碧如洗的天空下出現了一大片蒙古包。鬍子拉茬、雙眼赤紅的伯顏猛可身邊只剩下三百多騎了,他還沒弄明白那是哪個部落的營帳,要不要過去弄點兒吃的,那部落中就有上千的戰士揮舞着刀槍衝殺過來。

這是一個瓦刺人的部落,伯顏猛可被白衣軍追殺到忽蘭忽失溫的消息已經在草原上傳開,看到這支狼狽不堪的韃靼騎兵,部落中的人本能的以爲是潰散的韃靼戰士,落水狗誰不想打?族長立即點齊了勇士,向他們猛衝過來。

事實上,如果伯顏猛可的狼頭大旗沒有在突圍中丟失,只要亮出那面大旗來,就憑着他伯顏可汗的名號,雖然只有三百人,這個部落族長也未必敢出兵征伐。現在他卻只能虎落平時遭犬欺了。

伯顏猛可振奮起精神,舉起捲了刃的寶刀,領着最後的三百壯士,似若擇人而噬的虎狼一般,與這個部落的戰士們大戰起來。每個戰士都身上帶傷、疲弱不堪,一身血跡斑斑,宛如凶神惡煞一般。這段逃亡路已經把他們的意志和體力全都消磨光了。

英雄末路,伯顏猛可竟然敗在了這個平時他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小部落手中,僅僅幾十騎得以逃生。隨後,他們遇到了一夥因爲草原戰亂不休,毀家滅門被迫淪落的馬賊……

第157章 開門見山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462章 天兵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54章 緣在佛門第96章 帝陵金井第97章 鎯鐺入獄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308章 以腳還腳0115章 各有隱私第49章 緣訂三年第53章 錦衣提督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396章 靜夜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第14章 貞操之辯第15章 珍珠之誤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223章 表兄風流第206章 緊跟大帥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46章 閨房之樂第189章 君行塞上第333章 公主修緣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398章 將軍情事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82章 老孃當家第459 混戰第150章 我攻你受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322章 一身乾淨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392章 歸路第167章 花開堪折第5章 相濡以沫第352章 誰欲傾天?第149章 斬首奪營第86章 弘治大行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51章 五箭連珠0100章 刀下留人第89章 劉瑾議政第69章 智鬥權侯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65章 釣魚0109章 帝王家事第23章 壯士解腕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231章 明爭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28章 代理驛丞第1章 九世善人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44章 明月難圓第171章 暗起殺機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36章 奪路而逃0102章 陽明瞞天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445章 萬鬆書院第421章 調虎第406章 一世英名第6章 走出山坳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401章 埋恨第249章 鐵甲戰艦第218章 求醫第417章 泡虎妞兒第413章 志願軍第23章 壯士解腕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85章 率軍入宮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392章 歸路
第157章 開門見山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98章 同牀異夢第462章 天兵第441章 駕幸姑蘇第111章 景隆逃獄第233章 釜底抽薪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312章 楊氏青天第255章 勃然大怒第54章 緣在佛門第96章 帝陵金井第97章 鎯鐺入獄第166章 兵出正奇第308章 以腳還腳0115章 各有隱私第49章 緣訂三年第53章 錦衣提督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296章 謁見蜀王第396章 靜夜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第14章 貞操之辯第15章 珍珠之誤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223章 表兄風流第206章 緊跟大帥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67 這個大騙子第46章 閨房之樂第189章 君行塞上第333章 公主修緣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147章 場外之戰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398章 將軍情事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282章 老孃當家第459 混戰第150章 我攻你受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第322章 一身乾淨第152章 伯爺回府第392章 歸路第167章 花開堪折第5章 相濡以沫第352章 誰欲傾天?第149章 斬首奪營第86章 弘治大行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51章 五箭連珠0100章 刀下留人第89章 劉瑾議政第69章 智鬥權侯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465章 釣魚0109章 帝王家事第23章 壯士解腕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第231章 明爭第334章 一定有鬼第162章 改耕風波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203章 欲加之罪第28章 代理驛丞第1章 九世善人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44章 明月難圓第171章 暗起殺機第368章 緊鑼密鼓第375章 十面埋伏第36章 奪路而逃0102章 陽明瞞天第330章 爲淵驅魚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第428章 三個女人第445章 萬鬆書院第421章 調虎第406章 一世英名第6章 走出山坳第188章 各有所思第401章 埋恨第249章 鐵甲戰艦第218章 求醫第417章 泡虎妞兒第413章 志願軍第23章 壯士解腕第246章 鎮江金山第85章 率軍入宮第456章 戰端初現第392章 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