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

按照李氏來信的要求,沈溪要及早回寧化縣備考歲試,正月中旬,沈溪剛跟家裡人一起過了上元節,就得跟沈明鈞一起動身回寧化。

這一年上元節放燈,藥鋪裡外老老少少,都把願望寫成希望沈溪能鄉試高中。

沈溪知道這是老孃和惠娘“強迫”家裡人這麼做的,一家婦孺會寫字的少,反正都讓沈溪來代勞,當着周氏和惠孃的面,她們敢說希望來年能找個好相公嫁了?

以前惠娘還總把身邊五個丫鬟的婚事掛在嘴上,可現在藥鋪裡外事忙,她兼顧不過來,就算秀兒她們都已經十七八歲甚至逼近二十歲了,她還是沒依照承諾嫁她們出去。

小玉和秀兒尚能忍受寂寞,綠兒和紅兒小兩歲,也不覺得怎樣,唯獨寧兒,從心底裡帶着一股不甘,總想找機會飛上枝頭變鳳凰。

沈溪帶着三家人的殷殷期盼,踏上回寧化的歸程,這條路沈溪走了幾次,已經很熟悉了。一同回鄉的還有宋小城夫婦和幾個車馬幫弟兄。

絮蓮剛生了兒子,宋小城難得年初車馬行和船行不忙,就帶着老婆兒子回鄉省親,算得上是富貴還鄉,“榮歸故里”。

等回到寧化縣城,沈溪馬上成爲一家人矚目的焦點。

頭年裡,沈溪還是以童生的身份回來,這才一年時間,沈溪就成了秀才公,而沈溪過了年也不過十二歲,就算以前沈家的頂樑柱沈明文,在十二歲時尚無資格考縣試,現在沈溪不但過了縣試,還是縣、府、院三試連考連過,汀州府府試得案首,院試第二。

無論在誰看來,沈溪未來的前途都不在沈明文之下。

“七郎,回來以後要好好讀書,這歲試看起來容易,但也不可懈怠,最好一次就能增補增生,那一年後你就能進補廩生。”老太太李氏在來拜訪送賀的鄰里面前,笑得合不攏嘴,但不忘提醒沈溪。

就算沈溪中秀才時她也沒像今天這麼得意,能把寶貝孫子帶回來在鄰里面前顯擺,纔是老太太一直期盼的事情。

這讓沈明文的妻子王氏看了很不爽:“娘,瞧您這話說的,可能七郎還想一次增補廩生,秋闈考個舉人公回來呢?”

這話聽起來是好話,但以王氏那陰陽怪氣的口吻說出,讓誰聽了都知道她心裡彆扭。她這兩年,有丈夫但守活寡,本來心裡怨氣就多,現在老太太喜歡這個寶貝孫子比他丈夫還多,她哪裡氣得過?她心想:“我男人好歹考了幾次鄉試,而且現在廩生也穩了,豈是你這個剛考中秀才的小屁孩能比的?”

但想到沈溪要跟她丈夫一起考歲考,心裡就不是個滋味兒。

李氏板起臉:“好好說話,七郎能一次中舉人自然最好,中不了,以後有的是機會。婦道人家,嚼什麼舌根子?”

王氏倒也識相,趕緊行禮:“娘,我錯了。”

李氏並未見怪,繼續對沈溪道:“你大哥成婚,你爹你娘都回來了,但你學業繁忙無暇兼顧,現在回來快到裡面去見過你大哥大嫂。”

沈溪這纔想起來家裡其實多了個女人,就是沈永卓剛迎娶不到一年的夫人,也就是以前的呂家小姐。

沈溪到中院的東廂房見過這位“大嫂”,要說姿色其實也就那麼回事,臉圓乎乎的,鼻樑不高,好在皮膚白皙,按照當下的審美標準算是個美人。

如今沈永卓已二十歲,只是過了縣試,家裡人對他抱的希望依然很大。畢竟跟他父親相比,沈永卓並不遜色,只是比起沈溪相形見絀,但誰也不是神童不是?

“回來後,跟你大哥一起讀書,少出來走動,過兩天,讓你大伯出來教你們學問。”

李氏很自豪,沈家兩個秀才,以後不用只指望沈明文一人中舉,沈家中興希望大增,但她對長子的溺愛終歸多一些。

畢竟長子是李氏一把培養出來的,培養小孫子的功勞,她雖然想記在自己身上,卻覺得有些愧疚,當初要不是沈明鈞夫婦揹着她送沈溪上學,沈溪到現在可能跟他的兄長一樣去大戶人家做工了。

不夠,在李氏看來,就算沈溪中了秀才,那也只是得到主考官的賞識,在才學上必定遠遠落後於進學多年的沈明文,讓沈明文出來教授沈溪學問正合適。

……

……

沈溪回到寧化,最想見到的人其實是王陵之,但他回來後就被關進院子,“閉門苦讀”,一直沒有找到溜出去的機會。

去年年底,即將滿十四歲的王陵之寫信到府城給沈溪,除了跟他討要“武林秘籍”,還告訴他準備參加今年的武舉鄉試。

沈溪知道,這小子鐵了心從武,對此,沈溪還是很支持的,沈溪把他所知道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等兵書按照武林秘籍的方式一一默寫出來,讓人送給王陵之備考。

沈溪希望將來若自己躋身朝堂,身邊能多王陵之這樣一個好兄弟,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正月底時,歲考時間正式公佈。

寧化縣的歲考定在二月初四和初五,雖然考期是兩天,但其實一天就能結束,發案的時間爲二月初六。

時間顯得很緊,這也是福建提學蘇葵要忙着到各府縣歲考,還要儘早回去準備秋天的鄉試,通常鄉試年遇歲考,一切都會從簡從速。

正月三十,沈溪終於見到兩年多沒見過的大伯沈明文。

沈溪本以爲沈明文關在後院讀書,兩年下來必定骨瘦如柴,憔悴不堪,但當他見到沈明文一臉富態,好像肚滿腸肥的贓官模樣般走到他面前時,簡直不敢相認這就是當初那個志在跟家裡鬧翻,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大伯。

沈家家境轉好,李氏對於膳食方面並未做太大的改善,主要是老太太堅持“成由勤儉敗由奢”,就算手裡有了閒錢吃穿也要保持樸素,但她對沈明文這個寶貝兒子卻持的是截然不同的態度,好吃好喝把沈明文供着,連筆墨紙硯都買最好的,連帶大房那邊母子生活也很好,跟其他幾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此一來,吃得好還不活動的沈明文,被老太太活生生養成個胖子,李氏對此很滿意,認爲沈明文這是“富貴相”,前途不可限量。

連王氏也在私下裡說:“看看小幺子,尖嘴猴腮的一點富貴氣沒有。”反過來的意思卻是她的丈夫“富貴逼人”。

在這兩年多時間裡,沈明文只有科試和歲考這幾天能從房間裡出來,以前從鄉下到縣城,加上旅途奔波,他還能在外面多呼吸幾天新鮮空氣,但現在沈家搬到縣城裡,剛考完試就要關回房裡讀書。

不過在考試前後幾天,房門不會上鎖,若老太太開恩,還會讓沈明文夫妻團聚,但必須要在房間裡,不得越雷池一步。

沈明文跟王氏好像牛郎織女一樣,只有等特定的日子才能團聚,沈溪想到一個胖乎乎的牛郎跟市儈的織女在幽暗的房間裡“鵲橋相會”,那強烈的畫面感讓沈溪感覺一陣惡寒。

“……這個歲考,是考四書文和五經文,你知道嗎?”

沈明文奉了老太太的旨意,要爲沈溪輔導功課,不過說出來的話,怎麼聽,都好像認定沈溪是不懂事的小孩子。

沈溪老實點頭:“知道了。”

沈明文“哦”了一聲,好像奇怪沈溪爲何會知道這麼重大的機密,他思索了一下,又問道:“你本經是什麼?”

“《春秋》。”沈溪再答。

沈明文聽了有些不耐煩:“好端端學《春秋》作何?要學的書太多,什麼《左傳》啊,《公羊傳》啊……這些你都讀過?”

沈溪心說這不是廢話嗎?我他孃的都考取生員回來了,要是連這些基本的書都沒讀過,你當我秀才的功名是大風颳來的?但他還是一臉認真地點頭:“嗯。”

“哎呀,小小年歲學得真不少,這個用八股做文章……你也學了?”

沈溪再點頭。

沈明文皺皺眉頭:“既然都學會了,你自己溫書,我去院子裡走走……”

沈明文顯得很敷衍,沈溪往院裡瞥了一眼,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原來王氏趁着老太太不注意,過來給沈明文送吃食,二人一同進了隔壁房間,然後傳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完了,完了……牛郎和織女又趁着王母娘娘不留神,偷偷私會……

連跟沈溪一同讀書的沈永卓聽了都有些面紅耳赤。

好在時間不長,沈明文便衣衫不整地回得房來,王氏也匆忙收拾好衣服出了院子。沈溪不由咋舌:好快!

沈明文回來,正襟危坐,喝杯茶就好像個蒞臨視察的官員一樣:“小七,聽說你院試考得不錯,我出篇文章,你和大郎一起做如何?”

沈溪道:“請大伯賜題。”

沈明文沉吟:“我想想,就這道題吧,‘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裡面的句子,你讀過吧?”

見沈溪點頭,他又看了兒子一眼,“大郎你呢?”

沈溪實在不知爲何沈明文會迂腐和木訥到這種程度,《論語》裡這麼簡單的句子,開蒙沒幾天的稚童都背過,沈永卓都過了縣試,豈能不知道?而且這題目,一想就沒甚營養,想想當初高明城府試的出題“學而時習之,有匪君子”,僅僅四字之差,題目的難度何止增加了數倍?

沈溪和沈永卓對這題目都不陌生,畢竟二人在府試中同時做過這道題,於是二人開始答題。

沈明文坐在那兒,顯得有些疲累,竟然靠着椅背沉沉睡了過去。

沈溪正在寫,沈永卓那邊對於破題和承題上有不解的地方,不由探過頭來看沈溪的答卷。沈溪也沒遮掩,過了半個時辰,沈明文才醒來,這時候沈溪和沈永卓的文章都寫好了。

“哎呀?文筆不錯,呃……湊合吧。”沈明文先看了沈溪的文章,留下簡單的評語。再看過沈永卓的文章,卻是大加讚賞:“大郎啊,你的文章很好,很好。”

沈溪不由探頭看了一眼,不由一嘆,沈永卓破題的句子還是抄他的呢。要讓沈明文當了學官,那一定是“舉賢不避親”啊!

************

ps:第三更了!

今天過了就要下新書榜了,天子弱弱地求一下自動訂閱!麼麼噠!

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五七〇章 才女說情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一三九四章 習慣就好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八章 啓程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一二六章 一失一得(第一更)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〇七八章 帶皇帝交友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戰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五四六章 輪到給你出難題(第三更)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四四七章 定論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讀書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第六十八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
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五七〇章 才女說情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一三九四章 習慣就好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八章 啓程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職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一一二六章 一失一得(第一更)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變鳳凰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〇七八章 帶皇帝交友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戰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五四六章 輪到給你出難題(第三更)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四四七章 定論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讀書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第六十八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