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還都 親王 公主

廣州,羣臣束手無策,只因監國殿下不肯啓程去南都。』而在此之前,監國的態度卻不是這樣。

南都光復後,周士相第一時間就命人快馬加急露布報捷於行在,監國殿下和輔郭之奇等聞南京恢復喜極而泣,跣足跑進太廟告祭祖宗。同時周士相奏報稱江北揚州一帶清兵大營聚兵二十萬,日夜造船意欲南犯。故請監國儘快北上還都,以安定江南人心,使復明士紳踊躍來投,早定江山社稷。

監國召內閣討論還都之事,次輔連城璧以清大兵就在江北,此時監國往南都恐有危險,不若待周士相擊退江北大軍後再行遷都爲由反對。

大學士洪育鰲傾向監國遷都,但考慮江北的確有清廷大軍,並且江南、閩浙還未平定,南都雖是雄城,大明兩京,但總不及廣州來得安全,所以在監國詢問他的意見時,他給出了稍侯的意見。

洪育鰲也反對立即遷都,讓連城壁頓時來了精神。自“行宮衝擊案”後,連城壁這些時日都是夾着尾巴做人,沒辦法,他的親信手下張孝起、程邦俊、秦榮等人都被下在獄中,雖他幾次請求監國特旨赦還,監國也下了旨意,可都被軍帥府內主持所謂肅反的汪士榮給駁了回來,稱案情還未察明,不能放人。

連城壁大怒,找到主管刑部的丁之相,問他這審案的事到底是刑部管,還是軍帥府管。丁之相兩手一攤,說是眼下國事艱危,一切從權,刑部也好,軍帥府也好,事涉朝廷安危的都能管。

連城壁聞言便道既然你刑部能管,那就放人。丁之相答應了,說既是監國殿下的旨意,那他肯定會放人,不過卻須將此事報請粵國公知曉。結果這一報就是一個多月,現如今張孝起他們還被關在大牢中,是生是死都不知。

此事讓連城壁對周士相及其黨羽愈憎惡,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加上行宮案後,往常都奉他爲的永曆朝臣們都不再上他的門,自是難有聲勢,難得安定了些日子。月前有永曆朝廷的大學士扶綱、吏部尚書張佐宸、兵部尚書孫順、禮部尚書程源、戶部侍郎萬年策等一衆官員隨長樂大長公主自安南迴到廣州。

大長公主乃是紹武之女,雖說唐監國已爲其兄平反,諡號“文宗”,供奉太廟,但在連城壁這些永曆朝官看來,紹武仍就是逆犯,此事一日沒有得到天子認可,便一日做不得數。故連帶着對大長公主也是有些敵意,加上大長公主已經由天子許與周士相爲妻,這就更加讓連城壁無法對這位欽定逆犯之女有什麼好感。

大長公主回到廣州後,便被監國殿下接入行宮,郭之奇、宋襄公等人都去拜見過大長公主,唯連城壁始終沒有去。他一門心思的將扶綱等人看作有力奧援,欲將他們引入朝堂之上作爲抗衡周黨的幫手。哪曾想,扶綱他們卻根本不搭理於他,反而和周黨成員徐應元、郭紹等人打的火熱,更集體作證大長公主帶回來的那份冊封周士相爲齊王的旨意,確是天子在逃出昆明後在滇西冊擬,做不得假。

撫綱更言當日天子冊此詔時,曾後悔道:“悔不及在昆明時未納郭之奇言,早封周士相爲王,以致今日之流離。”

撫綱等人的證明及那封確加蓋有天子玉璽的齊王冊書讓監國殿下也不再懷疑,命內閣操辦齊王晉爵禮,但輔郭之奇和大學士宋襄公等人上建言,粵國公眼下帶兵北伐,分身不得,不若待大軍光復南都之後再行冊封。監國同意,若取南都再封周士相爲齊王,也能顯朝廷酬爵之功有多厚,更能借此向天下宣示朱家對有功之臣的厚待。

周士相馬上就要被封齊王,扶綱、孫順那幫天子信重的大臣又不肯協助自己,連城壁是既惱又急,卻不想向來順着周黨意思的洪育鰲竟然會出言支持自己,不由大喜。再想對方身後是湖北的忠貞營,雖不及太平軍,但也擁兵十多萬,不禁起了拉攏洪育鰲之心。

連城壁、洪育鰲反對立即遷都,宋襄公、袁廓宇、丁之相三人則竭力請求監國立即啓程奔赴南都,事態僵持下來,最後還是郭之奇說監國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定人心更重要,爾今將士們浴血拼殺,終是光復南都,正是監國親至南都犒賞三軍,坐鎮禦敵,宣示進取之心,如何能不去。

郭之奇此言大合監國之意,於是當場拍板輕裝簡從還都,不必排場。又命閣臣宋襄公留守廣州,其餘內閣、司禮太監、九卿官員,由錦衣衛指揮使周保國和第八鎮鎮將朱統扈衛下儘快起身,過韶關後坐船沿贛江直下九江,改走6路官道直趨南京。

此還都路線相較走武昌順江下游要艱難許多,耗時也久,但考慮到湖廣新降,長江水師是由清廷的洞庭湖水師和武昌水營改建而來,若是監國上了他們的船,萬一有變就是天大禍事。故而宋襄公他們建議走6路,從江西奔南京,這樣穩妥安全。

監國納了此路線,命各官作準備。宮中大長公主聞聽叔父要還都,便請同去。監國考慮到路上有危險,要公主與王妃留在廣州,等南京太平了再去也不遲。

長樂卻道:“侄女身爲宗親,國臨危不逃是忠;又得天子許於周士相爲妻,夫有難相隨是爲義。叔父難道要淑儀做一不忠不義之人麼?”

監國感慨,知坳不過這個侄女,便同意長樂隨車駕同行。哪曾想外朝正在準備遷都時,禮部侍郎洪士銘卻收到其父洪承疇來的家信,信上言稱永曆皇帝朱由榔已經歸國。

天子歸國事關重大,洪士銘未作多想,便將信送入內閣,原是想給輔郭之奇或宋襄公看,不想內閣當值的卻是連城壁。信中所說讓連城壁驚喜萬分,拿信便入了行宮見監國,結果監國一聽天子已經回國,便怎麼也不肯去南都。宋襄公和郭之奇等聞知此消息時,廣州城中已經傳遍了。(未完待續。)

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陽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七章 知縣開單章 求訂閱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朝人制朝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八百四十章 眼球 泥牆 血如泉涌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鼓捶響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會反對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四十五章 好字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一千零六 滿蒙援軍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肉吃,俺賣命!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九百五十九章 親軍辦案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九章 土匪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禮服人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官辦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滿城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五百零九章 梧州城破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
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陽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七章 知縣開單章 求訂閱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朝人制朝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帥做天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八百四十章 眼球 泥牆 血如泉涌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鼓捶響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會反對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四十五章 好字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一千零六 滿蒙援軍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營救不得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封家信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肉吃,俺賣命!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九百五十九章 親軍辦案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九章 土匪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禮服人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官辦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滿城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五百零九章 梧州城破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