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好差事

何騰蛟並不是個很容易應付的人,葉風想了一陣後,擺出一個很坦誠的姿態來,將自己對李自成的觀感說了出來,只是在此之前,他反問了何騰蛟一個自己眼下確實關心着的問題:“何大人,聖上未提張某賤名,實是君父的聖恩,張某不敢辜負,定當赴死報之。張某迷途十餘載,今日有此一喜,心中寬慰,實不下於彼時之宋公明。只是今歲以來,國朝之難,實亦是前朝未可比擬之艱。北有東虜爲禍,腹中又有闖逆,兼且向前之張某爲禍。體念君父,着實是舉步維艱。今歲又有舉國之大災,聞說河南赤地千里,張某一路西來,所見者王師如寇,天下民力物力皆盡,蹂躪無餘。神州之地,盡是蓬蒿滿路,雞犬無音。說來不怕大人笑話,張某一路縱橫,直至武昌之前,路上未嘗遇一耕者,如此世界,是何世界?如此土地,如何致治?至武昌後,亦嘗聽聞君父於宮闕中,亦常泣下。此,所以張某一至武昌,便痛心疾首一改前非,心向朝廷之固因也。所求者,非是張某一人之騰躍,非止張某一軍之苟安,無他,但求爲君父求一生養之地,惜存民力物力,以備將來而已。大人,張某有一言深心之語相問,以大人所見,闖逆授首之後,國朝會否有唐末之象?”

這番話,自然是要確認南京乃至朝廷方面對左良玉的態度了,因爲據葉風所知,南京北京對左良玉的態度有極大的偏差,特別是崇禎帝,向來認爲只要給左良玉足夠的嗯賞封爵,他自然會效命朝廷。但在身受其害的南京方面來看,自左良玉爲禍武昌,及至九江後視地方爲無物來看,他已經與賊寇毫無分別。

這也是葉風深心內不願將李自成徹底弄死的一個主因。因爲己方與南京的關係好轉的緣故,大西軍如今對左良玉同樣有着極大的威脅。從軍事上來說,自己眼下所佔據以及要吃下的湖廣一地,所倚仗的天險也就是一條大江罷了——這也是眼下能勉強與李自成弄成一個均勢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將來要面對的是東面的大敵的話,湖廣根本沒有據守的條件。而且左良玉的兵力增長速度之快,兵將之悍勇,是眼下的大西軍是根本無法匹敵的。如果讓他穩穩當當的吃掉李自成,那他的實力更將得到進一步的膨脹。到時候大西軍這枚南京用來制衡左良玉的棋子,會有什麼好下場?

後世記憶中南明百萬之師,左良玉麾下就有近九十萬。在沒有看得到確切的好處之前,葉風絕不願意冒這個險去協助朝廷將李自成徹底剿滅。甚至有可能還要幫助他老李把他的實力保存下來——這便是制衡了,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如果形勢需要的話,以前有再大的仇怨,也要暫且放下。

有李自成在,首先左良玉心中自己便不是首要目標,其次他的兵力也膨脹不到那麼快。加上從張國柱口中得知,他如今還在希冀着朝廷建爵封侯,不會很快就對眼下實力還不算十分能引起注意的大西軍動手。這就能給自己留下一個時間差來輾轉騰挪,把實力發展起來。

看着眼前似乎有些感動的何騰蛟,葉風意外的發現自己剛纔的這番話,似乎收到了另外的效果,只見何騰蛟很鄭重的站起身來肅容長揖道:“將軍請受何某一敬。若是向前何某尚對將軍的用意有所心疑的話,聽了將軍方纔這一番肺腑之語……將軍當得起何某這一拜。”

說完起身正色道:“將軍所言說惜存民力,留生養之地之說,實乃何某向來所想。想將軍未起之時,何嘗不是我大明之赤子?”說到這句話時,何騰蛟拱起雙手在胸前遙遙一祝,這是因爲他引用了崇禎帝的御言之故。接着道:“大災頻發,一個賑濟不到,民即嬗變爲賊。今歲河南大旱,聖上切辭促孫督師出兵,然賑濟不至,千里之赤地上,何某深恐民多已變爲賊。今日與將軍一言,何某所求者二。”

何騰蛟說的很動情,臉上盡是悲憫之意,只聽他道:“其一,請將軍分一偏師,撫略荊夔,斷闖逆寇蜀之路。其二,將軍可否敦促湖廣諸宗府,撥糧一二,孫督師有糧賑濟,王師才能是王師啊!”隨後嘆了一口長氣道:“只是如今南北漕路幾斷,這運路一途,亦要仰仗將軍的了。何某來前,南京史本兵有言,獻……敬軒將軍於南直英霍一帶頗有經營,咱們議定好的路線,便是出黃州入徽州境,經英霍入豫,輾轉赴孫督麾下……唉,希冀能有些用場。”

葉風算是聽明白了,其實他何騰蛟也不希望自己去充當對李自成作戰的主力,只是要幫着捏一捏荊州夔州等地,協助後方朝廷的重慶形成對蜀地的扼守姿態,防止李自成西竄入蜀。而主力用兵的自然是兩路夾攻的孫傳庭部和左良玉部。而他所說的第二個條件,便是要請自己對這兩支主力形成後勤上的,從諸王府蒐集錢糧,去軍隊作戰,以及賑濟災民,一面災民就地爲賊。

這算盤打的的確是好,英霍一帶,便是張獻忠在安徽所經營過一段的南直隸廬州府英山霍山一帶,從那裡進河南,全是山路,難行不說,不知多少杆子,要運送着如今粒米貴如金的糧食……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所謂從諸王府蒐集錢糧,這也不是個好乾的差事,這是說的好聽的說法。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他朝廷官員不好意思幹也不敢幹的事情,叫自己來幹,不出事自然好,出了事全是你張某人的事。諸王府豪闊,哪個地方官不曉得?只是敢動腦筋的多,敢動手的卻沒有了。大明朝講究親親之意,哪怕是皇帝再不喜歡的宗藩,誰動了那都是隻有一條抄家殺頭滅門的路。

而賊就不同了。葉風苦笑一下,這個聽上去規模動靜都不小的計劃,應當是史可法想出來議定好交給他何騰蛟到武昌來執行的吧?只是算一算何騰蛟來的時間,和自己做親近朝廷姿態的時間,他做這麼個計劃所用的時日似乎也不多。

一方面這說明史可法的本事才智,再一個也是能看得出來,這些朝廷官兒眼下當然是在利用你。剛剛何騰蛟一時失語說了個獻字,隨後改口叫敬軒將軍,自己假裝沒聽到,其實心裡透亮,那史可法說話的時候,這個稱呼一定是個“獻賊”。

不過這也算不得什麼,如今這年頭誰不是你騙我我騙你。對這個葉風自然也不以爲意,大家互相算計着,也說不上誰對不住誰。

反思這個計劃,不得不說從現在來看如果能施行的好的話,李自成還真的是要玩完。別看他如今四五十萬人馬,但實際上誰都知道,一旦大難臨頭的時候,十之七八會各自跑路。他李自成只是個大盟主的概念罷了。而且農民軍說起來彪悍,但一旦碰上孫傳庭這種朝廷精銳兵力,戰鬥力根本無法比擬。所靠的,只是朝廷軍紀不好,賦稅太重,民心全失,而且天有大災,賑濟不到民立時爲賊的機緣罷了。若是當真有足夠的糧草給朝廷來用,這些農民軍能成事纔怪。

但這個計劃的實現度也太着實太低了。葉風心內不住的嘆息,這就是自己剛纔所說的民力物力已盡,連年災禍,歲歲用兵,朝廷民間的物力幾乎都要耗盡了,現在就算不算難度,自己能完全順利的從諸王府中徵來這些糧草,如何繞個大遠路運送到孫傳庭軍中也是個極大的問題。

看了看滿臉期盼的何騰蛟,葉風無言的嘆息了一聲。點了點頭道:“但能爲君父分尺寸之憂,張某也當盡萬全之力。”話雖說的漂亮,但語調卻是沒什麼力氣,何騰蛟是聰明人當然聽得出來一些意思。開口道:“何某曉得這事情難了些,但將軍放心,一旦做成了這個事情,何某以身家性命擔保,朝廷必有厚報!”

葉風苦笑了笑,你的身家性命能擔保些什麼?朝廷如今不肯給什麼官銜名號,便是留着咱老張做這個背黑鍋的事情的,難道還指望背了黑鍋之後,你來給老子平反?崇禎老子只會找黑鍋一腳踩死,可從來沒聽說他有這好品行。

不過這事情卻是非做不可。爲的當然不是什麼君父分憂。而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說,何騰蛟的這個提議,他孃的簡直來的太是時候了!不就是給點錢糧嘛,老子給!給了之後換來你默許的對湖廣諸王府的控制,這是多大的好處!

你們也就是不曉得崇禎快掛了,太子們全完蛋了。要是曉得的話,鬼才信你史可法會分派這麼個好差事過來!

第四十二章 驚荊州第四章 李闖有信第七十三章 攻山第三十五章 黃州之失第六十五章 刺蝟第六十七章 誓言有用?第五十六章 擇日再死第六十二章 赤壁第七章 強渡鴨蛋洲第四章 李闖有信第十五章 只爲求財?第十七章 老子來做十五第二十七章 營聲造勢第三十八章 恃寵生驕第七十一章 決心第五十四章 收禮第一十九章 黑吃黑關於“舒憤懣”第三十四章 一堆假話第三十九章 展露強勢第六十七章 誓言有用?第二十二章 臥龍鳳雛第八章 嫁禍有計第六十章 好差事第六十二章 赤壁第十七章 老子來做十五第三十一章 捷報正是當時第四章 李闖有信第二十一章 金枝玉葉第五十二章 窩邊草第五十三章 做交易第十四章 一朝坐楚府第二十一章 金枝玉葉第二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章 暫且廣積德第三十二章 計中有計第七十一章 決心第二十章 正是天命所歸第九章 武昌微亂第十六章 需防備第五十四章 收禮第六十五章 刺蝟第七十一章 決心第五十六章 擇日再死第六十七章 誓言有用?第六十一章 打他孃的!第三章 騎虎之難第六十九章 四路經略第二十三章 且自歸帳下第十六章 需防備第十五章 只爲求財?第四章 李闖有信第六十五章 刺蝟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二十八章 將欲攬民心第二十四章 五個條件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八章 嫁禍有計第四十二章 驚荊州第五十七章 大決定第三十五章 黃州之失第十八章 諸事艱難第六十四章 渡江第六十六章 李自成第二十五章 兩路同傳佳訊第三十七章 冒險應變第四十七章 當出擊第四十一章 士紳納糧第二十八章 將欲攬民心第二十章 正是天命所歸第十四章 一朝坐楚府萬曆年僞楚王案第三十八章 恃寵生驕第四十一章 士紳納糧第二十五章 兩路同傳佳訊第五十九章 拉攏第五十八章 閱兵第二十一章 金枝玉葉第六十四章 渡江第四十八章 傷兄弟第四十章 士子請願第五十三章 做交易第四十三章 襄京亂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三十七章 冒險應變第五十九章 拉攏第二十七章 營聲造勢第十三章 書生造天命第二十九章 帝王有別第四十五章 有使至第七十二章 傾巢而出第九章 武昌微亂第六十一章 打他孃的!第二章 驚悉我爲誰第七十章 步步爲營第十二章 且爲稻樑謀第五十二章 窩邊草第七十一章 決心
第四十二章 驚荊州第四章 李闖有信第七十三章 攻山第三十五章 黃州之失第六十五章 刺蝟第六十七章 誓言有用?第五十六章 擇日再死第六十二章 赤壁第七章 強渡鴨蛋洲第四章 李闖有信第十五章 只爲求財?第十七章 老子來做十五第二十七章 營聲造勢第三十八章 恃寵生驕第七十一章 決心第五十四章 收禮第一十九章 黑吃黑關於“舒憤懣”第三十四章 一堆假話第三十九章 展露強勢第六十七章 誓言有用?第二十二章 臥龍鳳雛第八章 嫁禍有計第六十章 好差事第六十二章 赤壁第十七章 老子來做十五第三十一章 捷報正是當時第四章 李闖有信第二十一章 金枝玉葉第五十二章 窩邊草第五十三章 做交易第十四章 一朝坐楚府第二十一章 金枝玉葉第二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章 暫且廣積德第三十二章 計中有計第七十一章 決心第二十章 正是天命所歸第九章 武昌微亂第十六章 需防備第五十四章 收禮第六十五章 刺蝟第七十一章 決心第五十六章 擇日再死第六十七章 誓言有用?第六十一章 打他孃的!第三章 騎虎之難第六十九章 四路經略第二十三章 且自歸帳下第十六章 需防備第十五章 只爲求財?第四章 李闖有信第六十五章 刺蝟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二十八章 將欲攬民心第二十四章 五個條件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八章 嫁禍有計第四十二章 驚荊州第五十七章 大決定第三十五章 黃州之失第十八章 諸事艱難第六十四章 渡江第六十六章 李自成第二十五章 兩路同傳佳訊第三十七章 冒險應變第四十七章 當出擊第四十一章 士紳納糧第二十八章 將欲攬民心第二十章 正是天命所歸第十四章 一朝坐楚府萬曆年僞楚王案第三十八章 恃寵生驕第四十一章 士紳納糧第二十五章 兩路同傳佳訊第五十九章 拉攏第五十八章 閱兵第二十一章 金枝玉葉第六十四章 渡江第四十八章 傷兄弟第四十章 士子請願第五十三章 做交易第四十三章 襄京亂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三十章 終要戰第三十七章 冒險應變第五十九章 拉攏第二十七章 營聲造勢第十三章 書生造天命第二十九章 帝王有別第四十五章 有使至第七十二章 傾巢而出第九章 武昌微亂第六十一章 打他孃的!第二章 驚悉我爲誰第七十章 步步爲營第十二章 且爲稻樑謀第五十二章 窩邊草第七十一章 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