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土炕

薛禮的人生,可謂是跟開掛了一樣。

不到三十歲的他,已經是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負責人。

雖然這是一個新的機構,但是至少也是相當於一州刺史的級別。

剛剛在遼東城外選定了生產建設兵團的首批開發區域,薛禮就安排人去長安城把李雪雁跟兒子給接了過來。

畢竟,他在遼東至少要待個幾年,總不能一直過着兩地分居的日子吧。

出征的將士不允許攜帶家眷,但是已經轉爲生產建設兵團的薛禮,卻是完全不受此限制了。

“都督,前天下了一場大雪,看這個樣子,似乎今晚還會有大雪啊。往年遼東的冬天,下雪也沒有下的那麼早的啊。今年不知道怎麼回事,才十月份,就已經大雪紛飛了,兄弟們完全就沒有做好準備啊。”

宋堅被封爲宣節校尉之後,沒有選擇駐守遼東道的哪座城池,而是主動請纓的要跟薛禮去生產建設兵團了。

正好薛禮也需要一些熟悉遼東情況的人手,就讓宋堅當了自己的副手。

“雖然各處的木屋都已經修建好了,兵團的兄弟們不至於露宿野外。但是這麼大的雪,晚上冷的都要睡不着。哪怕是已經有商家制作出來了蜂窩煤爐子取暖,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啊。”

薛禮滿臉憂愁的在房間裡轉來轉去。

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還什麼功勞都沒有建立,如果就遭遇了重大損失,那他的臉就太難看了。

“這還不是遼東最冷的時候呢,再說了,那些木屋雖然也能抵擋風雪,但是畢竟容易透風,只是依靠一個蜂窩煤爐子,根本就不足以保持房間內的暖和呢。”

“宋堅,以前的高句麗人冬天是怎麼過的?”

薛禮原本覺得高句麗人能夠在遼東生存下來,唐人也可以。

但是現在只是剛入冬,他的信心就受到打擊了。

“都督,說來也簡單。基本上每家每戶都在冬天來臨前準備好過冬的物資,然後天氣冷了就儘量不出門,躺在牀上睡覺。當然了,如果家裡太窮,那就沒辦法了。每年冬天,都是老人去世最多的時候,基本上在高句麗,普通百姓能夠活到五十歲,就已經算是健康長壽了。”

宋堅的這話,讓薛禮覺得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前景蒙生了一層陰影。

“夫君,我們的信鴿已經出發了兩天了,算算時間,二哥應該已經收到我們的消息了。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得住他的,到時候肯定能夠解決遼東冬天禦寒的問題。要知道當年長安城的寒冬,也是二哥想出了蜂窩煤爐子和蜂窩煤,才讓長安城的百姓過上了舒服的日子呢。”

李雪雁看到薛禮那麼煩惱的樣子,忍不住插話道。

“楚王殿下再厲害,他也在長安城,遠水救不了近火啊。眼看着遼東的大雪還要繼續下下去,到時候就不是死傷幾十人的問題了。我就怕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猛地遭遇到這樣的情況,許多關中子弟適應不了,到時候影響王爺開發遼東的大局啊。”

薛仁貴急的嘴裡面都長滿了泡。

這個時候,他才感受到獨當一面需要面臨的壓力。

權利越大,責任就越大。

“聽說朔州那邊今年的棉花再次迎來了豐收,這些採摘下來的棉花,目前都在快速的加工成棉布、棉被和棉衣,到時候這些棉衣棉被運輸到遼東,也能夠大大的緩解將士們的禦寒問題。”

李雪雁對遼東的極寒天氣也是充滿了意外。

按理說,大軍就地轉爲生產建設兵團的時候,可是給每人都留下了一件棉衣,不至於面對寒冬就束手無策。

現在卻發現這些棉衣在極寒天氣面前,遠遠不夠。

“這雪下的那麼大,道路肯定都被繼續堵塞了。哪怕是朔州那邊有大量物資,也運輸不到遼東來。我覺得還是要再想一想辦法,實在不行就把一伍一伍的人員集中在一間房間裡,大家抱團取暖。”

薛禮的這個主意聽起來很不靠譜。

但是,在這種環境下,其實卻是一個比較實用的主意。

至於一幫人擠在一起,居住體驗很差,這就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都督,其實凍死的主意是那些奴僕,只要熬過這一波,其實就問題不大了。您多寬寬心,可別愁懷了身子,那就不值當了。”

一旁的宋堅顯然沒有把那些奴僕當人看。

雖然這些奴僕基本上都是他的同胞,但是對於這些投靠了大唐的高句麗人來說,他們對付起高句麗人來,纔是最狠的。

“建設兵團開發了那麼多土地,如果奴僕都死光了的話,明年開春後誰來種這些地啊?再說了,王爺讓我坐在這個位置上,不是來享福的。高句麗的那些奴僕,這段時間都還算老實,幹活很是賣力。我要讓大家看到,只要踏踏實實給大唐做事,就能夠得到回報。但是現在關鍵的就是缺少一種簡單、便宜、有效的禦寒措施,讓大家能夠安穩的渡過冬天。”

薛禮跟了李寬那麼多年,對於生命的態度跟這個時代很多的人都有所不同。

像是宋堅這樣的觀點,其實算是這個時代勳貴們的主流觀點。

奴僕算什麼人?

就在薛禮在那裡發愁的時候,楚王府別院,李寬看着王玄策遞過來的紙條,吃了一驚。

“現在纔剛剛入冬,就已經凍死了幾十號人?”

雖然李寬知道遼東要比長安城寒冷,但是十月初就開始凍死人,還是提前做了準備的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人,由不得他不吃驚。

“王爺,這紙條是仁貴親筆說書,他做事一向是踏實細心,想來是真的碰到了問題,纔會使用飛鴿傳書來求救。”

王玄策自然知道李寬對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期待有多高。

如今看到薛仁貴的紙條,心中也是擔憂不已。

“不是,我就不懂了。冬天哪怕是下雪,冷是很冷,但是躲在房間裡,躺在炕上睡覺都還能被凍死嗎?不是說生產建設兵團已經修建了一大批木屋,解決了大家的居住問題了嗎?”

“炕?”

王玄策敏銳的抓住了李寬口中的關鍵詞。

隱隱之中,他覺得這個東西應該非常重要。

“對啊,搞個火炕,按照爐竈、炕體和煙囪三部分來建設,爐竈可以用來煮吃的,炕體上面鋪上被子睡覺,煙霧通過煙囪排到室外,既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又解決了睡覺的問題,多簡單的事情啊。建設這麼一個土炕,只要材料齊全,一天功夫就完成了。怎麼也不至於被凍死啊。”

李寬並不知道土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但是前世有東北農村的同學,對於土炕的情況,卻是瞭解一些。

“土炕?王爺您說的這個東西,沒有人用過啊。這是高句麗人那邊使用的嗎?”

王玄策好奇的問道。

“我也好像沒有聽過呢。這個土炕真的這麼神奇?如果這麼簡單就能解決遼東的冬日禦寒問題,那麼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就再也不用擔心冬天會凍死人了。哪怕是下人,也可以給他們集中建設幾個土炕,用以冬天使用。”

一旁的王富貴也是跟着李寬出征高句麗回來的,自然希望遼東生產建設兵團能夠站穩腳跟。

“這樣,一會我畫一個示意圖,富貴你隨便從哪個作坊叫幾個泥瓦匠人過來,然後試一試這個土炕的效果到底怎麼樣。然後我們再飛鴿傳書,給薛禮送過去,讓他立馬組織人手,趁着遼東的冬天還沒有進入到最冷的模式,趕緊修建一批土炕應急。”

對於遼東道來說,土炕是一個比蜂窩煤爐子更加實用的東西。

在那裡,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三月,氣溫都不算高。

晚上的時候要是沒有土炕,還真是很難睡個好覺。

那種蓋了好幾牀被子也不管用的寒冷,絕對不是憑藉意志力就能抵抗的。

再說了,遼東道也沒有多少人家能夠富裕到有幾牀被子一起用。

“王爺,遼東現在已經下雪,哪怕是有水泥也沒有辦法施工了吧?”

王玄策突然想到了這一點,心中不由得有點着急。

這個火炕要是早一個月修建就好了。

“不用水泥也行,先用黃土和青磚或者石板,不管是什麼材料,反正先把土炕搭建起來,應付了今年冬天再說。來年等農閒時候,再重新修建一下。”

李寬自然知道冬天沒法施工的問題,但是這個土炕,之所以有個“土”字,可不僅僅是因爲它的修建需要使用泥土,而是因爲它的修建非常簡單和靈活,怎麼來都行,只要搞出了那個意思就成。

遼東道不缺少木材,土炕修建的好跟壞,無非就是保暖效果的差異。

大不了多燒一點木柴咯。

……

遼東城外,楊家村。

如是一片白雪皚皚,幾乎看不到人跡。

這個時候,除了一些餓壞了的野獸出來覓食,基本上找不到活物。

呼嘯的北風帶着陣陣雪花,漫天飛舞。

要是放在後世,絕對是一副唯美的畫面,就衝這個場景,也能吸引無數遊客。

但是,對於楊洋來說,卻是一點不美。

“伍長,村子裡昨天又凍死了一個下人,在這麼下去,估計有些人就要鬧事了。”

鄭華作爲楊洋曾經的下屬,如今正擠在楊洋的房間裡頭。

不管是爲了安全還是爲了保暖,遼東生產建設兵團下屬的各個村落,許多人家都聚在一起共同抵禦今年的第一撥寒流侵襲。

“再熬一熬,都督一定有辦法的。楚王殿下既然讓我們留在遼東,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就一定有相關的考慮。只是今年冬天的低溫天氣來的比往年更快,導致朔州那邊的棉衣棉被沒有辦法按計劃送過來。一旦積雪融化之後,情況就會變好的。”

楊洋只能說着一些自己心中都有點懷疑的話來安慰大家,要不然就徹底亂套了。

好在高句麗的這幫奴僕,倒是非常有韌性,至今爲止沒有出現什麼反抗的跡象。

要不然楊洋還真要擔心楊家村能不能存活到明年了。

“聽那些高句麗人說,到了冬天最寒冷的時候,積雪可以達到半個人厚,一天到晚基本上都沒有辦法出門。這棉衣棉被要是一直沒有辦法送過來,那可就麻煩了。”

鄭華緊了緊身上的狗屁襖子,渾身忍不住打了一個冷顫。

“楊洋,楊洋,出來一下,趕緊出來一下!”

就在這時,屋子外面居然傳來了呼喊聲。

“伍長,好像是來指導過我們怎麼搭建房屋的茅升?”鄭華的聽力和記性都不錯,一下就聽出來外面的是誰,“這大冷天的,他過來幹什麼?”

“走!出去看看!”

楊洋深呼吸一口氣。

不是因爲緊張,更不是因爲害怕,而是隻要一開門,寒風就會吹進來,他得先做好心理準備。

“茅師傅,什麼風把你給吹過來了?要不要進屋子裡烤一烤火?”

楊洋雙手抱胸,緊縮着脖子的出了門。

“烤什麼火,好事來了,趕緊叫大家都過來,我告訴你們怎麼修建土炕,反正有什麼材料就用什麼材料。實在沒有合適的,那你們就辛苦一點,在外面土地上燒一把火,然後挖一堆黃泥回去搭建了。”

茅升顯然是一會還要趕着去下一個村子,一分鐘都不願意浪費的在那說着話。

“土炕?什麼土炕?”

楊洋顯然還沒有明白茅升在說什麼。

大冷天的,還要安排大家幹活嗎?

這是要逼反那些高句麗僕人嗎?

“哎呀,我一時半刻沒有那麼多時間跟你多說,等各個村子都修好了土炕,我再找你好好的聊一聊天。反正你只要知道這土炕是薛都督專門飛鴿傳書到長安向楚王殿下求救,楚王殿下親自設計的一種簡單有效的取暖設施就可以了。”

茅升一邊說,一邊往楊洋的屋子裡走去。

他已經接連指導了好幾個村落要怎麼修剪土炕,現在也是目標鮮明的來到屋子裡頭,快速的鎖定了土炕的位置。

“從這裡開始,一直到這個位置,然後在這個旁邊開一個煙囪通到外面。楊洋,你可得聽清楚,要是沒有搞好,到時候受凍的可就是你自己了。都督已經親自試過了楚王殿下的那個土炕效果,哪怕是外面的雪在下大幾倍,也不用擔心土炕上面不暖和。”

爲了提升自己講話的效果,茅升開始給楊洋施加壓力。

只要楊洋這個村正能夠搞清楚土炕的修建方法,茅升就可以去下一個村子忙活了。

遼東生產建設兵團有幾萬人,根本就不可能安排人員一家家的去指導修建。

真要是這麼幹,估計等到積雪封路,也完不成一半的任務。

“茅師傅,你說的土炕,就是你這塊木板上畫的東西嗎?看上去好像很簡單的樣子啊。”

楊洋聽到土炕是楚王殿下爲了解決大家的禦寒問題專門設計的,根本就沒有任何懷疑這土炕的效果,而是開始聚精會神的研究了起來。

“沒錯,這模板可是對着圖紙刻印出來的,我只分到了一塊,你們可以好好的看一看,一會我再結合這個木板,跟你們說一說這個土炕要怎麼修剪。只要材料齊全,不用一個時辰就可以把你屋中的這個土炕給修好,到時候效果怎麼樣,你就一清二楚了。”

茅升知道大家雖然嘴裡沒有說什麼,但是肯定有些人心中是有疑問的。

但是他並不擔心,因爲他已經親自體驗過土炕的效果了。

“正好我們上個月修築了一個小小的磚窯,準備留着明年使用。就是這麼冷的天,根本就沒法用水去攪拌東西,這些青磚沒有辦法粘結在一起啊。”

楊洋腦中飛速的在思考,要怎麼才能把木板上的土炕給修建出來。

至於這個土炕的原理,根本就不用茅升具體介紹,只要看着模型就一清二楚了。

土炕土炕,那麼土的炕,自然是要讓所有百姓都能快速瞭解和接受。

“沒關係,你趕緊安排人去搬青磚過來,我們就用青磚累出土炕的形狀,然後你們後續使用的時候稍微小心一點,等到明年再重新修建一下。”

聽到楊家村居然有個小磚窯,茅升臉上露出了笑容。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土炕再好,也得先把它搭建出來纔有用。

很快的,楊洋家中的幾個下人就開始忙活起來,迅速的搬來一批青磚。

而茅升也難得的親自動手,幫忙砌了幾塊磚。

人多力量大,不過是半個小時後,一個簡陋的土炕就出現在衆人面前。

“考慮到你們人多,我在這裡設計了兩個爐子,一個爐子上面可以煮水,另外一個煮東西。這麼一來,不管是什麼時候,你們都有熱乎乎的開水和吃食可以享用。如果運氣好,還能在雪地裡打到幾隻野豬來加餐呢。”

這個年代的遼東,木頭不缺,野味更加不缺。

一路上,茅升就看到過不少覓食的動物。

“啪!”

楊洋從懷中掏出一個打火機,點燃了竈臺下面的松枝。

作爲非常實用的點火工具,打火機一經推出,就在軍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這一次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自然給每個伍都配備了一個打火機。

作爲伍長,楊洋如今自然是想有打火機的使用權。

“好在這裡木材足夠,我們這些天就靠着篝火取暖了呢。”

楊洋一邊忙活着,一邊說着話。

很快的,竈臺裡頭就點起了熊熊大火。

“材料有限,睡覺的那部分現在是鋪設的大模板,你燒柴火的時候不要塞得太過裡頭,可別到時候把你那木板給燒沒了。”

看着只是使用簡單的青磚、木板搭建起來的建議土炕,茅升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現在這種情況,是怎麼將就怎麼來,先解決睡覺保暖的問題,其他的都要靠邊站。

“伍長,這木板很快就已經熱乎乎的了。坐在靠近竈臺這邊的木板上,都有點燙屁股呢。”

鄭華忍不住先過去體驗了一把。

這一坐,倒是坐出了驚喜。

“你再往這炕上鋪設一些東西,茅草、狼皮什麼的都可以,然後試着躺下看一看,效果怎麼樣。”

茅升每次看到這些人滿臉驚喜的樣子,心中都是充滿了成就感。

“舒服!真舒服!這麼大一個土炕,完全可以解決七八個人的睡覺問題。只要家家戶戶修建兩個火炕,就解決了全家的睡覺問題了。”

爲了保持主人的特殊地位,楊洋自然是不會跟下人去擠在一張土炕上面的。

再說了,他可有兩個朝廷賞賜的女人呢。

“哈哈!你們覺得好就行!做法都已經知道了,楊洋你儘快指導其他家也把火炕給建了,我還得去隔壁的林家村,給他們再來一個示範。聽幾個在遼東生活了二十幾年的老人說,今年的冬天很可能比往年要冷很多。”

茅升的指導任務很重,根本就連口水都沒有留下來喝,就開始往下一站而去。

遼東生產建設兵團裡頭,跟茅升一樣忙着指導大家修建土炕的還有不少。

只不過短短的十來天,遼東生產建設兵團下屬的將士們,家家戶戶都修起了土炕,一舉解決了冬天的禦寒問題。

“呼!”

生產建設兵團的駐地,薛禮聽宋堅彙報完情況之後,鬆了一口氣,道:“朔州的棉衣運輸不過來,現在看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有這些土炕,只要別出門,就不怕遼東的冬天有多冷。至於吃食,大部分人家都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想來不會有太大的缺口。實在沒吃的了,大家會拿起弓箭去狩獵的。”

“沒錯!只要有弓箭,就不用擔心在遼東會餓死。如今有了土炕,輕而易舉的解決了遼東的大難題,我們生產建設兵團算是徹底站穩了腳跟。接下來就只要等開春播種就行了。”

宋堅選擇了追隨遼東生產建設兵團,自然就希望兵團能夠發展的紅紅火火,他的前途纔有保障。

“嗯,明天我親自去各處巡視一下,再次確認大家的情況。”

薛禮是個閒不住的人,這漫長的冬天,他自然不會都宅在房間裡頭。

第60章 被人陰了第955章 瘋狂的夜晚(爲催更圈催更邀請函活動加更)第135章 渾身是寶第82章 衣食住行,衣是第一第1598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再大章,求訂閱)第124章 數不勝數第1168章 出軌了第118章 完全沒想到第553章 守城,我們是專業的第1428章 把目光對準了小玉米第1388章 長期投資第426章 走,我們去看一看第834章 楚王府的人也有吃癟的時候?第964章 李世民籠絡人心的特殊手法第561章 無知者無畏?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第769章 三國聯軍第356章 年輕的松贊干布第685章 金榜題名(求個票)第271章 不服來幹第365章 房遺愛想出名,怎麼辦?(求訂閱)第100章 長安城四害第88章 還能這樣賣東西?第75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510章 再小點,還可以再小一點第1393章 詭異的氣氛第537章 熱鬧的渭水碼頭第918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1147章 何去何從第1375章 雙管齊下第488章 一心向往大唐的小田切第209章 三日內查明真相第1018章 王有才的絕殺之行第500章 廣州的這個冬天有點不一樣第1562章 江南道大開發第1387章 殃及池魚第1255章 乾脆你也去排一排隊吧第23章 是個高手第794章 韋杜聯手第607章 來者不善啊第739章 唐軍來了第106章 心都涼了第295章 聰明人哪都有第40章 突然就火了第1288章 不一樣的捐款第923章 發現之旅第1506章 新的治理體系第521章 父憑子貴第306章 出海的熱潮第702章 留下了後遺症?第711章 利好齊出第1621章 和談第1024章 騎虎難下第853章 大唐版的醫患糾紛(上)第270章 榜單被撕了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636章 不是一個境界第1058章 對付吐蕃國的新招數第399章 中二少年的逆反心理第1361章 不一樣的攻城略地第336章 船隊遇險第137章 遍地開花第1323章 繁忙的函館港第845章 一句話的威力第724章 巨大的需求第848章 李治:父皇,大哥給我送了一封信第1075章 衝着你來的(求月票哦)第1022章 上至勳貴,下至百姓第634章 運用場景越來越多第57章 你們一起上吧第903章 君要你死,你不得不死第371章 給大唐增加點娛樂第26章 李寬眼中的國與國第1133章 簡單粗暴的解決第1177章 對付吐蕃國的方法第626章 表忠心是很重要的第372章 長安城的勳貴百姓完全沒有一點抵抗力(三合一大章,繼續求訂閱)第369章 過年前放個衛星第38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973章 匪夷所思的設想第1464章 能收回成本嗎?第30章 造船業第545章 倒黴的侯君集第1397章 優劣第161章 人手不足第1461章 火車站的價值發掘第1506章 新的治理體系第148章 新式海船第780章 秋風掃落葉第1530章 扔一把火第815章 開年不吉第195章 東方平在行動第498章 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們第246章 任務完成第686章 借鑑第919章 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第134章 有點慘烈第927章 金山銀山不是夢第527章 推波助瀾的對手們第1148章 土豆宴
第60章 被人陰了第955章 瘋狂的夜晚(爲催更圈催更邀請函活動加更)第135章 渾身是寶第82章 衣食住行,衣是第一第1598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再大章,求訂閱)第124章 數不勝數第1168章 出軌了第118章 完全沒想到第553章 守城,我們是專業的第1428章 把目光對準了小玉米第1388章 長期投資第426章 走,我們去看一看第834章 楚王府的人也有吃癟的時候?第964章 李世民籠絡人心的特殊手法第561章 無知者無畏?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第769章 三國聯軍第356章 年輕的松贊干布第685章 金榜題名(求個票)第271章 不服來幹第365章 房遺愛想出名,怎麼辦?(求訂閱)第100章 長安城四害第88章 還能這樣賣東西?第75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510章 再小點,還可以再小一點第1393章 詭異的氣氛第537章 熱鬧的渭水碼頭第918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1147章 何去何從第1375章 雙管齊下第488章 一心向往大唐的小田切第209章 三日內查明真相第1018章 王有才的絕殺之行第500章 廣州的這個冬天有點不一樣第1562章 江南道大開發第1387章 殃及池魚第1255章 乾脆你也去排一排隊吧第23章 是個高手第794章 韋杜聯手第607章 來者不善啊第739章 唐軍來了第106章 心都涼了第295章 聰明人哪都有第40章 突然就火了第1288章 不一樣的捐款第923章 發現之旅第1506章 新的治理體系第521章 父憑子貴第306章 出海的熱潮第702章 留下了後遺症?第711章 利好齊出第1621章 和談第1024章 騎虎難下第853章 大唐版的醫患糾紛(上)第270章 榜單被撕了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636章 不是一個境界第1058章 對付吐蕃國的新招數第399章 中二少年的逆反心理第1361章 不一樣的攻城略地第336章 船隊遇險第137章 遍地開花第1323章 繁忙的函館港第845章 一句話的威力第724章 巨大的需求第848章 李治:父皇,大哥給我送了一封信第1075章 衝着你來的(求月票哦)第1022章 上至勳貴,下至百姓第634章 運用場景越來越多第57章 你們一起上吧第903章 君要你死,你不得不死第371章 給大唐增加點娛樂第26章 李寬眼中的國與國第1133章 簡單粗暴的解決第1177章 對付吐蕃國的方法第626章 表忠心是很重要的第372章 長安城的勳貴百姓完全沒有一點抵抗力(三合一大章,繼續求訂閱)第369章 過年前放個衛星第38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973章 匪夷所思的設想第1464章 能收回成本嗎?第30章 造船業第545章 倒黴的侯君集第1397章 優劣第161章 人手不足第1461章 火車站的價值發掘第1506章 新的治理體系第148章 新式海船第780章 秋風掃落葉第1530章 扔一把火第815章 開年不吉第195章 東方平在行動第498章 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們第246章 任務完成第686章 借鑑第919章 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第134章 有點慘烈第927章 金山銀山不是夢第527章 推波助瀾的對手們第1148章 土豆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