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天師法旨

話說一日清晨, 慈恩寺內的沙彌早起灑掃庭院時,赫然發現有八位前輩長老齊齊跪在殿門口,每人面前一隻木魚,邊敲邊振振有辭的唸誦着什麼.

似是經文,卻和平日裡寺院中所持誦的經文不同.

沙彌們平日裡見到這些長老們都是遠遠的不敢細瞧,此時卻哪裡敢上前詢問,只敢恭身卻立.

半晌過後,見八位長老的聲調竟似越來越高,且時而拉長音,時而齊齊叩首,場面竟是十分詭異.

因而便急忙回去稟報給當班的師傅.

當班師傅一聽哪敢怠慢,匆匆忙忙跑到殿角觀看了一會,便又急忙向監院彙報.

監院又彙報至方丈.

待到方丈前來時,八位長老已經唸誦完畢,正自作揖起身.

所行之禮也由平日裡的合十掌,變成了拱手禮.

方丈前去呼喚幾人法號時,幾人並不迴應。而是直通通地向內裡走去。

這八人平日裡極爲識禮,對方丈更是禮敬有加。

今日幾人的行爲實在是大出方丈的意料。

爾後幾日,幾人行爲更是怪誕。

整日裡滿口皆是些之乎者也,口頭語也由阿彌陀佛變成了無量天尊。

每日早晚,八人準時到殿前唸誦些大家都聽不懂的經文。

幾日下來,寺內已是沸沸揚揚,各種說法衆說紛紜。

有人說是中了妖邪,有人說他們是衝撞了佛祖受了懲罰,更有人說幾人已經時日不多,被勾走了魂魄。且有越傳越恐怖的勢頭。

一時間消息不徑而走,竟至前來上香的香客亦不敢進殿,香火一時裡減少了十之七八。

方丈到底是見多識廣,幾次之後,便聽出來幾人所持誦的乃是道家的《八大神咒》!

奈何幾人從不與其他人答話,要問出點什麼來,更是無從問起。

方丈設法從幾處道觀找來幾本不同門派的道家早晚課經,循着幾人的唸誦一一對照。最終確定下來,幾人所持誦的,正是《龍虎山正一早晚課經》!

道家大的門派各有各自的早晚課經,除去開頭的八大神咒相同以外,每一派的早晚課內容又各不相同。因各門各派修持法門不同,故而供奉的神靈也不相同。早晚課的內容則是各種神靈的寶誥及經文,是以各有千秋。

佛門中也有早晚課經,只是內容皆爲佛教各佛菩薩的寶誥,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晚課的意義,一在於可以讓弟子們可以習慣成自然,對教內寶誥熟記熟誦,同時亦能誠其心敬其意,令其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教派文化的核心理論及內容。

對於提升意識及修爲,有極爲重要的意義。

根源既已找到,便立即聯繫龍虎山天師府。事關兩教之間的關係,天師府聞聽此事後極爲重視。便迅速派高功前去。

臨行前,天師鄭重交代三位高功,若是道門弟子魂魄作祟,則將其收伏或勸退。若爲妖邪,則立即誅除,不得有絲毫猶豫!

三人領命,便火速趕往浙江天台山。

龍虎山到天台山,其間隔僅365公里。 五個小時後,三人便趕到了慈恩寺。

慈恩寺的方丈親自到山門迎接,爾後接入殿內詳細說明了情況。

三位高功此次前來因是天師所派,所以片刻不敢停留。待方丈說完,便由方丈引着直接前往了八人所在的禪房。

到得房門前,卻並不推門入內。三人略整隊形,按品字形前一後二站好。爲首的高功羅水道長雙手端奉天師令牌,朗聲道:“天師敕令! 八位速接法旨!”

只聽得禪房內一陣響動後,房門吱呀一聲打開。

開門後,仔細端詳了一番門前身着漢袍的三人,繼而便看到了天師令牌。

驚恐之餘,幾人互相對望了一下,開門的那位向後面幾位一點頭,只見八人齊整整跪下,齊聲道:“弟子恭聆法旨!”

此時門外圍着的和尚們皆是目瞪口呆。不想多日來高冷無比我行我素的八位長老,對天師的號令竟是如此恭敬。

羅水正色道:“奉天師法旨,向你們問話,你們要據實回奏,不得欺瞞!”

開門的那人回道:“是!”

“你們從何處而來,到此是所爲何事?”

“我們自辯論大會上來,這幫禿驢欺人太甚,只會狡辯混淆視聽,忽必烈那廝也在暗中操縱,我等實在是意難平,所以便到他們佛教寺院,且看看是誰強誰弱!”

三位高功皆是道教中的頂尖高手,通天徹地之人,學識也俱是學富五車。幾個關鍵詞一出,羅水道長便立即想到了幾百年前那場佛道辯論,便問道:“爾等可知如今是何年月?”

“今年戊午,寶祐六年,哥汗八年”

按:寶祐六年,正是蒙哥汗八年(1258戊午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他親率主力征四川,次年,在攻打合州時(今重慶合川區)被南宋釣魚城守城武器矢石擊中而重傷(見《馬可波羅遊記》和明萬曆 《合州志》),於農歷七月二十七日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上。

看來此事不虛。古人沒有公曆紀年,皆是用國號紀年,熟悉的如康熙四十年,乾隆五年等等年號。

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纔開始用公元紀年法。

羅水道長說道:“你們的魂魄被久封於體內,竟不知年月。如今距離寶祐六年已經過去了770年!”

此言一出,幾人皆是一臉驚愕,對他們來說彷彿就在昨天的事情,不想已經過去了七百多年。

“爾等衛道之心尤嘉。只是當今佛道一家,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早已隨着時光冰銷雪融。老子云:夫物芸芸,復歸其根。此事早已成了過往雲煙。”

“爾等可速速離去,不可再起風波。”

八人聞言後,沉吟了許久,爲首那人慾有所言,卻又欲言以止。

良久,爲首之人向其身後七人說道:“既然天師法旨,我等亦只得遵命,我們去吧。”

言語間語境頗爲淒涼,其餘幾人亦無多話,點頭稱是。

幾人向羅水道長等三位高功一拱手,八位長老便一下子癱倒在了地上。

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一章 帥氣師兄第二十二章 異軍突起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七十五章 局面反轉第三章 正反四象陣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六十五章 終是莊周夢了蝶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六十七章 佛道辯論第八十七章 一頭霧水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六十五章 終是莊周夢了蝶第二十八章 三魂七魄第三十六章 福地洞天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四十九章 惡龍傳說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六章 大變活人第七十四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九十章 晦暗不明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二十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七十章 天師法旨第五十二章 太公脈訣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八十三章 大破蛇陣第二章 養屍地第二十二章 異軍突起引子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七十七章 有口難辯第五十章 用亨西山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五十二章 太公脈訣第八十七章 一頭霧水第四十三章 洞中神仙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七十四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十三章 鬼烤火第七十七章 有口難辯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六十五章 終是莊周夢了蝶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七十三章 方丈暴斃第四十九章 惡龍傳說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四十五章 夾竹桃毒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五十七章 坐看風雲起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十章 受生債第三十四章 母豬產後護理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八十章 天山遁第十七章 梅老爺子第三十六章 福地洞天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引子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五十章 用亨西山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一章 帥氣師兄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三章 正反四象陣第二十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十五章 巫蠱第五十八章 牛頭馬面
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一章 帥氣師兄第二十二章 異軍突起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七十五章 局面反轉第三章 正反四象陣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六十五章 終是莊周夢了蝶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六十七章 佛道辯論第八十七章 一頭霧水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六十五章 終是莊周夢了蝶第二十八章 三魂七魄第三十六章 福地洞天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四十九章 惡龍傳說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六章 大變活人第七十四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九十章 晦暗不明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二十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四十六章 神醫妙手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七十章 天師法旨第五十二章 太公脈訣第六十四章 金光神咒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八十三章 大破蛇陣第二章 養屍地第二十二章 異軍突起引子第八十五章 別有洞天第五十九章 雙魚玉佩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二十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十四章 塵囂寶劍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七十七章 有口難辯第五十章 用亨西山第四十四章 九黎族後裔第十二章 風水困局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五十二章 太公脈訣第八十七章 一頭霧水第四十三章 洞中神仙第四十章 大戰殭屍第七十四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十三章 鬼烤火第七十七章 有口難辯第八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六十五章 終是莊周夢了蝶第三十八章 弔唁第五十一章 商山四皓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七十九章 心頭怨第七十三章 方丈暴斃第四十九章 惡龍傳說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四十五章 夾竹桃毒第二十六章 御劍之術第五十七章 坐看風雲起第三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八十八章 天師印第七章 死亡病牀第六十二章 兵來將擋第六十六章 天師嘉獎第十章 受生債第三十四章 母豬產後護理第九十一章 舟山斗法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八十章 天山遁第十七章 梅老爺子第三十六章 福地洞天第二十七章 臧卜天引子第七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三十九章 食屍犬第五十章 用亨西山第五十六章 先甲三日第一章 帥氣師兄第三十一章 定海珠第三章 正反四象陣第二十五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十五章 巫蠱第五十八章 牛頭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