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

魏國經濟重心,在裡海北岸,烏拉爾河沿線。

本來,烏拉爾山、烏拉爾河是魏國和商國界河,可魏國趁機吞併了喀什,把疆域推到了伏爾加河流域。

和商國的分界線,就變成了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完全屬於魏國。

魏國不缺水,但缺少良好的耕地,國土都是廣袤的大草原,前幾年挖掘凍土填充土層,把草原變成耕地,結果挖出來史前細菌,國家發生了瘟疫,害死了幾十萬人。

現在凍土沒人敢隨意挖掘了,全世界成立凍土保護協會。

保護個屁啊,就是單純的不許挖。

同時,也開始了對凍土,以及史前文明的研究之中。

魏國並沒放棄土壤填充計劃,而是轉而研究人造土壤方向。

魏王朱見濬被賞了十鞭子,此刻在宮中養傷,他爹用十鞭子告訴他,不要妄想覬覦皇位。

皇位是朕給誰,纔是誰的。

“憑什麼呀,孤纔是嫡子啊!”

朱見濬不服:“就因爲你偏心,所以才廢了老大,讓老四繼位嗎?憑什麼啊?他是庶子,我纔是嫡子!”

可很快,他就收到消息,皇帝追封胡妃爲皇后,朱見漭從庶子變成了嫡子,承嗣皇位無可指摘,擁有正統性。

“您是真偏心啊。”

“我娘和你同甘共苦,最大的榮耀就是這後位,可你卻剝奪了她的後位。”

“伱對得起我娘嗎?”

朱見濬神情癲狂:“你說過,不再立後的,你說過的話,都忘記了嗎?”

“你是皇帝呀,怎麼能出爾反爾呢!”

“你讓我娘怎麼辦?你讓我怎麼辦?”

誰不垂涎皇位呀?

他是唐皇后嫡次子,朱見淇被廢后,就應該由他來承嗣太子之位。

倘若他無能,他也不爭,可他卓爾有爲,允文允武,哪裡不如老四?

他一直想不通,他爹爲什麼選老四,不選他呢?

兒子和愛子,終究是有區別的。

朱見濬對老皇帝充滿怨恨。

視線往西。

商國皇帝朱佑榶聞聽老皇帝追封胡妃爲後之事,倏地冷笑:“您對黃奶奶真是殘忍啊。”

“她最大的榮耀,便是這後位。”

“您驅趕了我們父子,又奪走她的榮耀,您就這麼恨我們嗎?”

朱佑榶覺得胸口有些悶,喉嚨難受,他咳嗽兩聲,卻咳出一口血來,頓時面如金紙,但他眸光堅定:“爺爺,您真的好狠心啊。”

商國正在和隋國交戰。

隋國已經被趕到了比高加索南麓,商國疆域已經恢復大半,再驅逐魏國,將魏國趕回烏拉爾河去,商國就恢復全盛領土了。

可是,朱佑榶並沒有立刻和魏國撕破臉。

那時商魏聯合,反對老皇帝禪讓,現在呢,老皇帝確實不禪讓了,卻給了朱見漭正統性。

商魏不能在此時翻臉,現在翻臉,就是便宜了朱見漭。

所以,兩國對現在的國境線心照不宣。

兩國並不交戰,反而在國際外交上,站在一起。

趙王朱佑椆不管朝廷怎麼鬧,他現在正在攻略波蘭,把德國的臭爪子打回去,整個波蘭,他都要了!

魯國變成一個小國之後,東歐大地上能稱霸的,就只有商國、趙國和齊國了。

而齊王有自知之明,不敢參與爭霸。

而商國已經是霸主了,治理比擴張更重要。

趙國要將波蘭吞進去,然後再打德國,將整個德國也吞入腹中,變成歐洲霸主。

德國徵兵很難,只能押着人往戰場上送。

趙波戰爭中,德國一敗塗地。

而在德國國內,卻在宣揚戰爭勝利,德軍經過艱難的華沙保衛戰,保住了波蘭,擊退了趙國侵略軍。

國內媒體則是一片歌頌讚揚的聲音。

民間跟着歌頌,卻誕生了很多熱梗,反正不明白這個梗深意的,一聽就是好話,知道深意的,就會捧腹大笑。

波蘭丟了,國內卻歌舞昇平,德皇看見報紙上的報道,心情極佳,只要封鎖消息,他就能看見自己想要的世界,邏輯完美。

什麼華沙保衛戰,趙軍就用了四十一天,就消滅華沙守軍,佔領華沙。

德國從華沙沿線,構建了上百萬大軍的戰略防禦體系,號稱世界上最強大的防守體系,能擋住世界任何國家的軍隊。

結果,最重要的防禦樞紐,被趙軍用41天攻克,整個防禦體系崩潰。

趙軍長驅直入,打進了波蘭腹地。

僅一個月時間,整個東波投降,趙王駐軍法蘭克福,兵鋒直指柏林。

德皇不慌,華沙防禦體系,一共有三道,趙軍只不過攻克了第一道而已,只要有大軍填補空缺,他一定能守住德國本土。

可是。

景泰六十八年,八月十七,趙軍居然迂迴過所有防禦體系,一支萬人騎兵直插柏林。

居住在柏林的百姓,早晨是被炮擊聲驚醒的,這才發現,趙軍居然兵臨城下了。

報紙上不是說,趙軍被擊退了嗎?

一些不懂梗的百姓,忽然間就懂了。

最懵逼的是德皇,從法蘭克福到柏林,還有兩道防禦體系呢?趙軍是怎麼穿插過來的?

從頭頂的波羅的海上過來的?

也不可能的,北面也有對應的防禦體系,除非趙軍會飛!

不過,德皇有點回過味兒來了,肯定有人叛亂投降了,不然趙軍不可能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柏林。

當務之急必須將叛軍揪出來。

趙軍剛出現在柏林城,就開始攻城了。

趙王朱佑椆站在指揮台上:“德國?進入歷史垃圾堆吧,這裡以後叫趙國!”

他親自親率穿插斡旋,冒着巨大的風險。

這是蒙古人的戰術。

蒙古人打一個國家,一般都由最高統帥親自率兵斡旋於腹心之地,讓他們內部先亂。

趙王朱佑椆十三歲和他爹上戰場,最危險的事永遠他第一個上。

他享受這種感覺,越刺激越興奮。

柏林守備森嚴,小德皇確實不是個傻子,饒是防禦體系完備的情況下,還能守好柏林,足以說明德皇的本事。

憑藉趙軍一萬人,拿不下防守森嚴的柏林。

可是,趙軍能進來一萬人,就說明他的防禦體系癱瘓了,斡旋的真諦,不是滅亡柏林,而是讓防禦體系亂起來,自亂陣腳後圍點打援。

所以,趙軍聲勢浩大。

就是威脅德皇快點調軍回來,不然城破人亡。

同時在抓捕附近的人,驅使他們攻城。

德軍的主力在防禦體系裡,德皇如果不希望柏林被困守,就一定要從防禦體系裡面調人,調着調着德國就沒了。

朱佑椆並不在意,他用這樣的方式滅亡很多國家了。

他打仗酷似蒙古人,做事也酷似蒙古人。

他將征服者的角色扮演得十分成功。

他喜歡那些有權勢的女人,比如德皇的皇后、妃嬪,都是他的戰利品!

而且,他還不濫殺,佔領後就開始懷柔地區百姓,最多驅使百姓攻城,倒不會搞屠殺。

因爲他自信能夠統治這裡。

幾日之後,德國皇宮裡。

德皇有點慌了,趙軍在附近村子裡抓人,並鼓動一個個城池反叛,柏林城無時無刻面臨着城破人亡的下場。

柏林能守十年,糧食多得吃不完,城牆守備森嚴,叛軍都攻不進來。

可調兵來攻擊叛軍,反而德國會亡國。

這一點德皇非常明白,趙國最擅長打這樣的戰爭,攻城先攻心,現在趙國圍城,也不斷散播假消息,鼓動城中德國人投降,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德皇明白,趙國的戰術並不高明,只要比拼耐心,德國必勝。

可當朝權貴心亂了,他們的莊園都在城外啊,現在都淪爲趙軍的營地了,他們心疼啊。

趙軍攻城不兇,但散播謠言厲害,搞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

所以他們需要兵馬拱衛京師。

趙軍圍困柏林的消息,在歐洲不脛而走,各國皇帝都爲之一振。

最恐懼的是法國。

現在,整個天下,只有三個非漢人建立的國家,且沒有被攻打的,德法捷三國而已。

奧斯曼現在都快被打跪了,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英荷就別說了,早就去了國家,變成大明直屬殖民地。

維京人被趕進凍土森林了了,退化成了野人。

本來德法捷尚且報團取暖。

誰能想到,自以爲防守無雙的德國,首都居然被圍困。

法國是真慌了。

他可是被大明藩國圍着的國家呀。

這兩年,他見德國實行管制,法國也開始管了。

法國人浪漫啊。

他們不像德國人幽默,喜歡玩梗,他們喜歡下三路,還喜歡開些特殊的玩笑,肯定離不開下三濫。

法國不像德國,德國直接實行管制,法國屬於是既當又立,我還得宣傳自由,但我還得管制。

不容辯駁,誰敢質疑我的自由,我就吼給你看。

所以,法國是半管制,只管制政軍方面,決不許任何人談論。

法國人憋得沒招了,就開始用極端皇堡的語言,來給上面的人起代號,然後講顏色笑話。

本來法國報紙就不正經,這回鬧得,大明都沒法轉載,這也太噁心了吧,全是那種。

要不咋說法國是浪漫之都呢,明明文章什麼都沒寫,可是對應着人頭來讀,那就讀明白了,就發現這文章裡面暗藏深意呀。

讀個文章,跟特務接頭似的。

從屎裡找字。

人嘛,不管什麼樣子都會習慣的,只要給韭菜留一口氣,韭菜就不會造反的,這是全世界韭菜的宣言。

法國人就聰明,報紙看得津津有味。

法皇也經常看報紙,可是,隨着大力管制之後,他發現報紙沒眼看了,每次看完血脈賁張的,關鍵歲數大了,力不從心。

但不看吧,還心癢癢。

都是一篇文章,有的人走腦,有的人走腰。

法皇屬於是想走腦,走不明白,想走腰,腰子不行,最後只走一走神經,那也不錯。

天天報紙都這些,他天天看得難受。

戒了吧,還忍不住。

法皇實在有意思,自己看不了,乾脆來一波掃磺,大家都別看了。

很多報紙大面積整改。

昨天還能刊登的文章,立刻全都刊登不了了。

他的理由很簡單,法國報紙的主要銷售地點是大明,而大明以法國報紙皇堡爲名,下架了法國報紙,讓法國報紙業雪上加霜,所以法國要對應整改,和大明接軌。

反正他這番說辭,報紙業大佬是不信的。

因爲報紙業大佬就是明人。

法國報紙確實無法正常登陸大明,但可以適當刪改後,也可以正式刊登的。

大明是分級審覈,有明確的條例,按照條例修改便是。

也千萬別把明人想的多麼高大上。

對於這種大尺度文章,明人是非常喜歡看的,所以銷量非常喜人,尤其原版報紙,在大明賣得非常好。

這樣禁止,擺明了有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法國報紙改了。

法國文人出現短暫不適應後,又開始適應新規了。

可法皇看着卻沒有原來的意思了,想走神經都走不了了。

不過,聰明的法皇發現問題了,看完一百份報紙,會發現報紙上有重合的詞語,這些詞語聽着像是形容誰的,細琢磨像代號。

我曹!

這不是說我嗎?

法皇看了三個月報紙,才發現那個被YY的對象是他,那種噁心就別提了。

說實話,他也膈應這個人。

這個人被寫得超級壞。

所以被戴綠帽被虐待,他還覺得挺爽的。

當知道這個人是他的時候,那種酸爽就別提了。

“殺了他們!統統抓起來,殺掉!”

法皇發瘋了。

法國文字獄開始了,很多寫手被抓,被砍了腦袋,報紙業全部歇菜,連大佬都連夜跑路了。

從那之後,法國所有官員都盯着每一個出版的文字,每一句百姓說的話。

誰再敢罵他,就誅他九族!

別的事情什麼都不做,就盯着下面,看誰敢亂說話!

每天都在抓人、殺人,國家政務完全癱瘓。

法皇也不管經濟不經濟的了,就盯着所有法國人,看看你們誰敢罵我!

不止不能罵我,不能罵法國,不能罵法國所有皇帝,誰也不能罵,歌頌也不行,鬼知道你們歌頌還是反諷啊!

反正你們就別說話!

而盯着的官員,心裡也在想,不止不能罵皇帝,我們你們也不能罵!誰敢罵就乾死誰!

這是我們的法國!

爾等屁民老老實實當韭菜!

一時之間,民間集體失聲。

誰說話誰挨抓,不分原因直接抓,那些官員都抓人抓魔障了,只要說一個字,就能曲解出一百種意思來,直接抓。

法國清淨了。

法皇舒服了,這個世界上,只能有一個聲音!

同一個聲音同一個夢想,沒毛病。

直到柏林被圍,法皇才懵逼,趙國是怎麼打進德國的呀?

可這幾年,法國軍備廢弛,政經混亂,除了在報紙上吹噓自己之外,別的什麼都沒有。

法國立刻向大元求救,願意交納歲幣,尋求大元保護。

法皇甚至降爲王爵,只求大元願意庇護法國。

朱佑樘也在懵逼,趙軍是怎麼打進柏林的?

倘若趙國和大元接壤,朱佑樘自忖不是趙王的對手,到時候頭疼的就不是德法,而是他的大元了。

中間需要緩衝國,德法都不能滅亡。

必須用德法捷來消耗趙國。

他決定接受保護法國的承諾。

可是。

壽國卻忽然揮師攻打法國,在此之前毫無徵兆,連朱佑樘都不知道。

朱佑杬一直在觀察法國,這幾年,法國大興文字獄,抓捕了很多有能力的官員,自斷臂膀。

壽國換封地之後,一直在整飭新土。

壽國並沒有實行滅亡政策,而是懷柔法國人,畢竟現在的法國人,除了長相之外,都在說漢語,很多人說的還是陝西方言。

壽國的法國人,就自動變成了明人。

隨着法國大興文字獄,有很多法國人往壽國跑,壽國敬謝不敏。

和丹麥還不一樣,丹麥需要經過漢語考試,壽國則是照單全收。

法國人已經把壽國當成自己的祖國了,至於那個狗屁法皇,讓他去死吧。

這次,壽國發動戰爭,主要是看到法國積貧積弱,還好大喜功,他要試一試法國的成色。

結果轉眼之間,奪取法國西部沿海大面積土地。

壽國一下子就將法國的虛弱給戳破了。

朱佑杬很聰明,沒有威脅巴黎,而是一路往南打,和陳國接壤,主要擔心陳國翻越比利牛斯山,侵佔法國領土。

這可把陳國得罪了,陳國當然想擴張了,就是沒想到朱佑杬這小子這麼鬼精。

事後打聽才知道,狗頭軍師是朱厚熜那個臭小子。

十二歲的朱厚熜,帶着哼哈二將,麥哲倫和哥倫布,親率大軍,打到了比利牛斯山脈,壽國的領土得到顯著的擴張。

往東打到了羅訥河,剛要繼續揮師往西,全據法國領土,卻被大元軍隊逼退,羅訥河往東地區,則落入大元口袋。

盧瓦爾河以南,整個法國大平原,全都落入壽國囊中。

壽國打得這麼順利,主要是法國欺壓百姓太甚,有的人家都幾年不敢說話了,而壽國一直在接收法國移民,壽國把法國人當人。

僅這兩點,就望風而降。

朱厚熜沒打什麼打仗,就拿下了法國最精華的領土。

盧瓦爾河以北,就是巴黎,他現在不打巴黎,給法國緩衝的時間。

同一時間,朱佑杬向朝廷上疏,請求改國名爲法,從此之後,壽國就是法國,原法國就去死吧。

改名,改得讓法國無路可走。

法皇還在懵逼的時候,廣袤的國土就丟了,巴黎也發生了叛亂,法國尚且控制的地區,統治都不太穩定。

好在大元派兵鎮壓叛亂,幫助法國控制僅剩的疆域。

朱佑樘是一個眼光很長遠的人,他並沒有真的吞併法國那些領土,而是原璧歸趙,他要法國的錢。

大元最後一塊拼圖是希臘,有了希臘,大元就是西歐霸主,多佔一塊地,少佔一塊地,在未來戰略博弈中用途不大。

法國給他的保護費,足以支撐大元快速恢復元氣。

他對壽王十分不滿。

沒有跟他商量,就擅自攻打法國,亂了他全盤規劃。

不過,他也明白了,壽王肯定和趙王搭上線了。 看得出來,趙王野心太大了,他想統一歐洲,德國領土都滿足不了他呀。

那麼,德國就更不能滅亡了。

他這邊安撫法國,要求法國和壽國簽訂協議,壽國要麼退回去,要麼給法國足夠的補償。

朱佑杬肯定不退還領土嘍。

法皇只能哭泣。

法國百姓卻敲鑼打鼓,變成明人實在太幸福了,以後說話不用被管制了吧!

誰再當法國人誰就是狗!

壽國改爲法國了,汪汪汪!

法皇獅子大開口,跟壽國索要大批好處,朱佑杬肯定不同意呀,剩下的就是兩國扯皮。

與此同時,大元再次主持會議,切分德國的會議。

德國應該屬於大家的,而非趙王自己的。

朱佑椆氣得跳腳。

德國是我一國在打,憑什麼讓你們進來分口湯喝?想得美!

朱佑椆不理大元。

他沒想到,德皇這麼能忍,愣是不調兵回來,不管趙國佔領多少個城市,如何燒殺擄掠,他都不管,當做不知道。

趙軍補給是沒有問題的,打下來的地區能給他提供足夠的補給。

可他畢竟是趙國皇帝,國內是需要他坐鎮的,他長時間孤軍深入,會讓國內民衆疑心的,當初魯王就是這樣沒的,他可不能重蹈覆轍。

本以爲此戰速戰速決,最多三個月內,就能取得戰爭勝利。

奈何德皇不上鉤。

得換個辦法了。

趙王頭疼的同時,德皇更頭疼,壞消息天天都有,整個德國腹地,都是趙軍的跑馬場。

而趙軍並不搞屠殺,反而在招募移民,吸納士兵,趙軍從萬人隊,軍力擴張到了十萬人。

不過,戰鬥力直線下降。

軍力未必越多越好。

這一點朱佑椆非常明白,可人在異國他鄉,每日都有德國人來投奔,如果他非要拒絕,恐怕死的就是他了。

現在比的是耐心,看誰先忍不住。

視線返回國內。

禪讓風波已經過去,朱見漭還是太子,他爹還是皇帝。

時間卻已經步入景泰六十八年尾聲。

十月初八。

有蒙人來京師獻寶,自稱是元順帝的後代,傳國玉璽就在他手裡。

傳國玉璽現世,傳得滿城風雨。

朝廷也震動了。

傳國玉璽的消息是先從蒙古省傳出來的,又從寧夏傳出來的,中樞派了幾波人去接玉璽。

朝廷也在討論,玉璽真假,衆說紛紜。

不過,已經派人去查驗了。

今日,是獻玉璽的日子。

久不露面的朱祁鈺,今日穿得極爲正式,坐在奉天殿之上。

他內心也比較激動,那是傳國玉璽呀。

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很多,有的說是隨後唐李從珂自焚沒了,有的說是被擄去金國了,有的說在大元朝手裡,當初也先繼大汗位的時候,據傳言說傳國玉璽在他手上。

可朝廷派人去問了,也先也展示自己的璽,並沒有傳國玉璽。

這五十多年來,大明拿下了整個漠北,一直苦苦尋覓傳國玉璽的蹤跡。

卻在今天,一個牧民卻說傳國玉璽在他手上,朝廷派人去保護,想要查驗,卻遭到拒絕。

他只說必須親手獻給陛下。

當然了,這是官面說辭,他不讓查就不查嘍?真當皇帝命大,不怕荊軻刺秦王嗎?

根據禮部官員回稟,確實是玉璽,但真假暫時難以確定。

見過玉璽的老人都死了。

只能從古文獻當中尋找線索,中樞臨時組建了玉璽研究協會,還原了傳國玉璽。

朝廷派三萬大軍,拱衛這人入京。

入京之後,傳國玉璽就經過多番鑑定,已經確定,這就是失傳已久的傳國玉璽!

朱祁鈺卻覺得,這傳國玉璽非彼傳國玉璽。

因爲傳國玉璽的故事十分跌宕起伏。

傳國玉璽,起源於和氏璧,秦始皇將其雕刻爲傳國玉璽,劉邦建立西漢,才正式確立傳國玉璽的歷史地位,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

新莽時期,王政君摔玉璽,摔斷了一個角,用黃金補齊的。

從劉玄傳到劉秀手裡,在東漢皇帝手中代代相傳,直到東漢末年,董卓焚燬洛陽,孫堅得到了傳國玉璽,後來這枚傳國玉璽到了袁術手裡,袁術憑此稱帝。

而袁術死後,這枚玉璽就回到了漢獻帝手裡,也就回到了曹魏手裡。

曹魏到西晉,八王之亂後,西晉被前趙所滅,玉璽也就到了前趙皇帝劉聰手裡。

前趙分裂,玉璽就到了石勒手裡,石勒在玉璽上加了‘天命石氏’這四個字。

石勒被冉閔所滅,玉璽就到了冉閔手裡。

冉閔爲得到東晉幫助,被東晉官員騙走,玉璽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東晉皇帝手裡。

東晉滅亡後,就到了劉裕手裡,南朝宋齊樑陳,玉璽一直在南朝傳。

楊堅滅陳後,也就得到了傳國玉璽。

隋朝二代而亡,隋煬帝死在江都,傳國玉璽就到了宇文化及手裡,而宇文化及被瓦崗軍打敗後北逃,被竇建德得到,竇建德爲了得到突厥人支持,就將傳國玉璽送給了突厥人。

直到李靖掃北,唐太宗時期,纔將傳國玉璽迎了回來。

直到唐末,朱溫滅唐,玉璽到了朱溫手裡,李存勖滅後梁,玉璽就又到了李存勖的手裡。

後唐滅亡的時候,後唐末帝李從珂,直接帶着玉璽,在皇城當中自焚而死。

就這樣,傳國玉璽就消失了。

至於傳國玉璽到底是葬身火海了,還是被人偷着藏起來了,此事就不得而知了。

直到北宋哲宗當權期間,知道從哪冒出來一個農夫,忽然拿着一枚傳國玉璽前來獻寶,說是在自己家農田裡發現的。

傳國玉璽,又忽然出現了。

從後唐滅亡到宋哲宗時代,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所以當時也沒人見過真正的玉璽長什麼樣。最後還是所謂的十三位大學士,根據各種古籍進行考古,確定這枚玉璽就是傳國玉璽。

不過,這枚玉璽,史學界普遍認爲是假的,是宋哲宗僞造的,因爲北宋皇帝是趙光義的後代,不具備正統性,所以製造的假玉璽出來,證明正統性。

之所以確定是假的,也是有依據的。

這枚玉璽在北宋只傳了二十多年之後,便趕上了那場著名的靖康恥。靖康之變結束後,這枚傳國玉璽,也隨着徽欽二帝一起,被金國帶去了北方。

有意思的是,後來金國人並沒有對這枚玉璽大肆宣揚。有這枚玉璽在手,金國完全可以以此來聲稱,自己纔是中原正統,但奇怪的是,金國從來沒這麼幹過。

而後來的歷史上,這枚玉璽在金國這邊,也完全失蹤了。反倒是南宋這邊,還是時常有點消息。

金國可一直以中華正朔自居,如果真的玉璽,他們早就拿出來用了,並沒有用,而是徹底消失了。

南宋也有這枚玉璽的消息,有這樣的記載:趙構建立南宋之後,這枚玉璽也就隨着南宋的皇位,一直往下傳。直到南宋末年,崖山海戰的時候,陸秀夫揹着小皇帝趙昺一起跳海的時候,也把傳國玉璽帶在了身上。所以,這枚傳國玉璽,便和小皇帝一起掉到海里了。

按理說,傳國玉璽到此應該結束了。

並沒有。

到了元朝,據說忽必烈去世的時候,元大都的市場上,忽然出現了一枚傳國玉璽。此後,當時的權臣伯顏,便將其買了回來。

後來,伯顏把之前元朝滅掉的所有國家所得的玉璽,都集中在一起,將其全部磨平,重新制成私人印章,發給了當時的元朝大臣。

這就比較扯淡了,元朝可是正朔啊,怎麼可能毀掉了傳國玉璽呢,就算毀掉,也能佐證是一枚假玉璽,所以毀掉就毀掉了。

到了大明朝,朝廷經常會去漠北索要傳國玉璽,對方只說沒有,景泰朝佔領了整個漠北領土,照樣沒找到傳國玉璽。

所以,朱祁鈺才認爲,此玉璽非彼玉璽。

最大的可能,這是元朝權臣伯顏僞造的那枚,連宋哲宗僞造的都不是。

看看歷史背景就知道了,忽必烈晚年,伯顏買下傳國玉璽,並且毀掉了,不就說明元朝正朔有問題嗎,這是一場權力鬥爭,核心根本就不在玉璽。

所以說,伯顏一定是僞造了一枚傳國玉璽,元朝到底用沒用過真的傳國玉璽都兩說。

牧民獻上來的,估計就是這枚。

至於朝廷官員所謂的佐證,無非是拍皇帝馬屁而已,反正沒人見過真玉璽。

連宋哲宗都能僞造,景泰朝爲什麼不能僞造出來一枚?

可千萬不能僞造啊。

因爲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用科技就能鑑定玉石年份,到時候鑑定玉璽才三百年,到時候他朱祁鈺豈不被笑掉大牙?

所以,他寧願不要,要就要真的。

他丟不起那個人!

在獻禮儀式之前,他可告訴過協會官員,千萬別戲耍朕,朕要的是後唐丟掉的那顆玉璽,不是僞造的玉璽。

可禮部官員認爲這就是真玉璽。

傳國玉璽現世,朱見漭也十分激動,那顆存在於歷史長河之中,擁有最特殊含義的東西,如今現世,證明皇權無上正統。

獻禮儀式開始。

蒙古牧民捧着個木匣子,走進奉天殿,有畫師和照相師全程拍照。

朱見漭代接。

盒子半開,露出玉璽半個頭,捧上龍案之上。

朱祁鈺親手捧出來。

最近幾天,他也做足了功課,看着這玉璽,壞了一個角,用黃金修補,曹丕、石勒都在傳國玉璽上刻過字。

一般無二。

他需要一個手電筒和放大鏡,看看是不是嘎嘎開門。

“你獻寶有功,朕本該賜你爵位的,可大明的爵位,非戰功不可輕授,而你又非進士出身,朕就此你一世富貴吧。”

朱祁鈺讓人鑑定,看看這玉璽,究竟有沒有兩千年!

萬一,在玉璽上發現電動打磨的痕跡,那可就有意思了,就是上週的。

朝臣爲了修補和他的關係,搞出來一個傳國玉璽哄他開心,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他真懷疑這玩意是上週的。

那獻寶就不是獻寶了,而是獻命了。

儀式舉行得很盛大,獻寶人存在感卻很低,壓根也不聽他說出他的故事。

朱祁鈺其實反對大操大辦,辦來辦去最後出醜的是他。

鑑定八百次了,確實是真的傳國玉璽,是後唐李從珂丟的那枚,不是宋哲宗的,也就是說是這枚玉璽是和氏璧!

儀式結束後,朱祁鈺還是不信。

讓朱見漭去宮外找幾個鑑定玉石的老行家,傳他們入宮,看看這傳國玉璽到底是不是真的。

“爹呀,都請老師傅看了,是真的,兒子就在現場。”

朱見漭都不理解老皇帝,多麼盛大的儀式啊,老皇帝並沒有說什麼,辦得挺轟動,卻草草收場。

“再請幾個來看。”

“爹呀,這麼大的事誰敢怠慢呀,都用腦袋保的,年份一定是對的!已經請了很多玉石專家了,都看過是真的了。”朱見漭覺得老爺子太犟。

能不犟嗎,以後的技術是能分辨出玉石年代的,刻字的年代都能檢測出來,丟臉的是他好不?

經過幾輪鑑定,一百多名玉石專家鑑定,確定是老字,三排刻字,時間都不一樣。

雖然無法確定是不是傳國玉璽,但從刻字的年份可以推斷出來。

基本能夠確定,這就是隨李從珂陪葬的傳國玉璽。

那怎麼能出現在蒙古呢?

牧民只說是元順帝的後代,在他家裡發現的。

邏輯說不通啊。

如果元順帝有玉璽,太祖時代就找到了,那後來應該出現在也先的汗庭裡呀,瓦剌和韃靼的汗庭,也沒找到玉璽,這就說明,傳國玉璽並不在蒙古人手裡。

現在冒出個元順帝后人,弄出一樁獻寶來,獻的卻是真玉璽,這裡面就有鬼了。

再說了,李從珂死在洛陽,應該在河南發現的呀。

獻寶人也說不清楚咋回事。

“老四,你說和氏璧是不是有兩塊?”朱祁鈺還是不信。

“爹,您是不是魔障了呀,和氏璧只有一塊,真的傳國玉璽只有一個!就在您的手上啊!”

朱見漭道:“那獻寶人確實詭異,兒子派人去查了,他生性好賭,家徒四壁,說是他家祖傳的可能性不大,更像是有人借他的手來獻寶。”

“藉手獻寶?”朱祁鈺悚然一驚:“有毒?”

“沒毒!”

朱見漭搖搖頭:“兒子和您都摸了,沒怎麼樣。”

“是慢性毒藥?拿出交泰殿,送……送去哪好呢?”

看他爹怕死的樣子,朱見漭苦笑:“爹,進京的路上就經過幾十道查驗了,若有毒,誰敢送到宮中來呀!”

他還想說,要毒就毒死我,我不怕。

朱祁鈺也迷糊了:“那爲什麼要借別人的手呢,他自己親自送上來不行嗎?哪裡見不得人呢?”

“兒子會繼續查的,反正真的傳國玉璽出現在大明,是天佑大明。”朱見漭每日都要看那傳國玉璽。

若非不能住在交泰殿裡,他恨不得抱着睡。

反倒朱祁鈺對一塊石頭沒什麼感覺,只是剛拿到手的短暫激動而已。

終究是一塊石頭而已。

他反而在想,這石頭的背後隱藏着什麼?

找了這麼多年,突如其來的獻寶,獻得十分詭異。

他不信兩宋皇帝沒找過傳國玉璽,肯定是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不然宋哲宗也不會僞造一枚,南宋更是僞造歷史,還什麼沉海了,假的可不沉海了。

找到傳國玉璽,執念最重的是太宗皇帝,他需要傳國玉璽佐證他的得位之正。

朱祁鈺尋找,單純是好奇。

他一直以爲,能找到宋哲宗僞造的那枚,已經是天命之幸了。

卻沒想到,老了老了,來一顆重磅炸彈,找到了李從珂丟掉的那枚傳國玉璽,李斯雕刻的那枚真傳國玉璽。

朱祁鈺卻愈發覺得此事詭異,內心放心不下。

景泰六十八年,十月初一,大明第一道聖旨蓋上了傳國玉璽!

天下臣民都想看看,時隔七百年時光,重現天日的傳國玉璽,究竟長得是什麼樣子。

朝廷也公佈了傳國玉璽的照片。

並沒有立刻確定傳國玉璽就是真的,也沒鼓吹得玉璽者得天下之類的話。

而是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入宮鑑定傳國玉璽的真僞。

這一看就是老皇帝做的事情。

他很少鼓吹一件事,不屑於那樣做,他也不需要任何東西來佐證他的皇權。

在他手裡,皇權是看得見摸得着的。

他的功績,世所罕見,無需用一個死物來挽救他的皇權,更不用證明他的正統性。

大明,從太祖建立之初,就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

歷朝歷代,得位之正,莫過於大明。

沒有第二個。

哪怕太宗謀反登基,朱祁鈺是羣臣推舉登基,那又如何?

太宗皇帝五徵漠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南並交趾,全並華夏版圖,鄭和七下西洋,威震天下。

他朱祁鈺的功績就不用說了,太多太多了。

需要用一塊石頭來證明自己嗎?

反而,這塊傳國玉璽,需要朱祁鈺來證明它的真假。

朱祁鈺說是假的,那麼是真的也是假的。

他可不是宋哲宗、宋高宗那樣的小丑,需要用一塊破石頭來證明正統性,可笑至極。

所以,老皇帝召集能工巧匠入京,共同參詳這塊石頭,反而引起民間一片喝彩,這一看就是老皇帝的行事風格,光明磊落,以正壓邪。

民間也羣起響應,很多專家主動入京。

按理說,傳國玉璽這種重器,應該只有皇帝和太子才能摸。

結果,景泰朝,這些專家都摸過了。

給朱見漭搞噁心了。

只有皇帝才能用的東西,現在被輪流摸了之後,好似皇權遭到了侵犯,頓時不香了。

還真不如交泰殿天子二十四寶,朱祁鈺有二十五寶。

可很快他就明白過來。

他爹在告訴他,天子重器被人摸過又如何,誰能動搖得了朕的皇權?就算將天子二十四寶放到內閣,誰能奪走皇權?

你若沒有皇權,抱住一塊破石頭,就能掌控天下了?

要搞清楚主次順序!

一塊破石頭而已,拿出來讓天下人觀摩,反而證明帝王胸襟。

可換做漢獻帝拿出來,那就是連最後的遮羞布都沒了,被天下人罵死。

宋真宗泰山封禪,反而把自己封成了一個小丑。

明太祖從來沒去過封禪,卻是千古一帝。

宋哲宗、宋高宗僞造傳國玉璽,被後世人恥笑。

朱祁鈺把真玉璽拿出來給天下人看,天下人反而讚揚皇帝胸襟寬廣,千古一帝。

只要你夠強,做什麼都有道理。

你如果是弱者,做什麼都是錯的。

弱,纔是原罪。

要搞清楚主次。

一塊破石頭改變不了誰的江山,也改不了你的皇位的。

想通此節後,朱見漭才發現他爹的水平之高,他爹向來走仁道走霸道,而這些卻匯聚成了正道,向來堂堂正正,邪不壓正。

這就是他爹最大的治政經驗。

變強,變得更強,纔是做皇帝的信條。

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188章 大明變冷,疆域南推!朕被缺糧搞怕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339章 地獄之門和天堂之路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38章 皇太后,朕踩着你,也踩着整個大明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177章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372章 朕是老了,不是提不動刀了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268章 景泰九年的大明,把安南王變成傻子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36章 封爵換兵權,朕要斬破這牢籠!(求收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
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51章 三江感言—致我最可愛的讀者朋友們!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188章 大明變冷,疆域南推!朕被缺糧搞怕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5章 皇帝,該吃藥了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285章 朝鮮事,風波惡:靖難皇帝,朝世祖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339章 地獄之門和天堂之路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310章 鹽商爭着搶着閹割自己,明中六大奇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38章 皇太后,朕踩着你,也踩着整個大明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177章第452章 至暗時刻:不得不說的朱祁鎮(五)第71章 俞士悅,朕給你做狗的機會,別不珍惜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87章 你敢欺(輕)辱(bo)哀家?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27章 吃這麼多,都把自己吃吐了,還在吃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33章 朕賞你的,你得接着,朕不給你,你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372章 朕是老了,不是提不動刀了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225章 真假銀案,引蛇出洞!皇帝薅羊毛!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172章 朕不殺人,心裡難受,去把和張瑾有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166章 看于謙將計就計,送韃靼軍上西天!第305章 抵達南京,快刀斬亂麻,引蛇出洞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103章 捧殺,助陛下成爲太祖皇帝!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214章 朱祁鎮:該死的老東西,這回完蛋了第268章 景泰九年的大明,把安南王變成傻子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395章 谷國徐國鄫國篇:龍生九子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240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36章 封爵換兵權,朕要斬破這牢籠!(求收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168章 飢腸轆轆的韃靼兵,去大寧城吃飯!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