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

六十八年皇帝生涯,已經磨光了朱祁鈺的所有感情。

他早就化身一臺機器。

如果不是機器,怎麼可能六十年如一日,按部就班的活着,不曾抱怨,沒有情緒,無論誰生誰死,他都冷眼旁觀。

他早就變成了一臺機器。

從景泰八年的時候,他就在成爲機器的路上狂奔,大概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他完美進化成了機器。

感情這東西,早就割斷了。

所以,長壽最大的秘訣,就是無情。

情深不壽。

朱祁鈺斬斷情絲,是從四龍降世開始的,他從未想過,在掌控如此嚴密的後宮之中,他的愛妃們居然來一招狸貓換太子,差點讓他皇位不穩。

他一直以爲,自己對嬪妃不錯呢,他亂納嬪妃,對誰都非常和善,忍受她們的缺點,自認爲自己做得非常好了。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他被騙了。

那些女人所謂的深情,對的不是他,而是對他的皇位,對他的權勢而已。

他才發現,這世界上沒有人真正的愛他,愛的無非是他手中的權力。

如果他只是一個凡夫俗子,可能連個老婆都討不到。

真是一往情深餵了狗。

那些後宮嬪妃,眼裡只有權力。

沒人在乎他的感受,沒人考慮過他的皇位多難座,沒人考慮過的歡樂與悲傷,她們只是通過他爭奪權力罷了。

從那時起,朱祁鈺揮劍斬斷情絲,永不爲情所困。

爲何朱祁鈺能斬斷情絲,歷史上那麼多皇帝都爲情所困,走不出情之一字,只因用情太深。

朱祁鈺確實投入了感情,但他投入的很少,他是極爲能剋制情感的人,他本就冷血。

所以斬斷的乾淨利落。

後來,後宮嬪妃一個又一個死去,他連看都不看,甚至她們給自己寫的信,他全部燒掉,一字不看,省着毀了自己的道心。

情絲好斷,親情難斬。

朱祁鈺不止斬斷了情絲,還斬斷了親情。

他看似疼兒子稀罕女兒,可女兒死了幾個了,他連眼睛都不動一下,外藩的兒子,死了三個了,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可他就當不知道,心無波瀾。

總說世界上沒有狠心的爹孃。

可狠心,恰恰是長壽的秘訣之一,自己活着,和惦記兒女,該選擇哪個呢?

不能選擇全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女兒都是前世的債,你越惦記他們越給你惹事,就沒個安心時候。

朱祁鈺選擇了自己長壽。

他已經將世界上無數權勢,賞賜給了自己的兒女,他們還想要什麼?要他老子這條命嗎?

惦記?惦記他們幹什麼,他們又不惦記朕!憑什麼惦記他們?

朕如此勞累的時候,誰能代朕幹一天?

朕如履薄冰的時候,誰能扶朕一程?

憑什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

當朕是老黃牛嗎?當朕是傻子嗎?

朱祁鈺從不覺得,自己哪裡虧欠了兒女,反而,所有兒女都虧欠他的,誰還了?

他養了六十來年的朱見淇,在他臨老之時,不照樣不孝嗎?

最喜歡的四兒子,回國繼太子位,對他不也是假裝關心嗎?喜歡的不就是他屁股底下那張椅子嗎!是他這個老得行將朽木的老頭子嗎?

我是你們爹呀!

我老了,伱們就跟外人一樣嫌棄我。

我爲什麼要將這天下至寶,給你們?

憑良心說,他自認是千古對兒女第二好的帝王了,第一是太祖,第二就是他了。

他不知道年老的時候,太祖皇帝是否覺得自己對兒女太好了,卻沒得到兒女的回報時,會不會感傷呢?

也許會吧,太祖皇帝是真心疼愛兒孫。

看看漢武帝、唐太宗,他們是怎樣對自己的兒女的?

可人就是不知足啊。

朱祁鈺在晚年這般剋制,一是爲大明發展,二是爲他這些兒女啊,可這些兒女誰理解過他?誰知道他心中的苦?

來要權力的,來要領土的,來要兵力的,來要錢財的。

都是要東西的!

都是伸手的!

誰來問問他們的爹,身體舒不舒服啊,誰能回來伺候他爹兩天!

誰能?

別說什麼是一國皇帝,國內沒太子嗎?沒大臣嗎?你怎麼有時間玩女人,沒時間伺候伺候你親爹呢?

要東西的時候,怎麼知道給你爹寫信呢?

人老了,需要的是陪伴!

你們小的時候,朕陪着你們長大,朕老了,誰陪朕變老啊!

那些女兒就更別說了,一個入宮伺候親爹的都沒有,因爲他不肯給女兒藩國,所以女兒都恨他。

沒有一個記得小時候,他爹多麼疼她們了。

都忘了!都是白眼狼!

我憑什麼還想着你們?

你們就跟滿朝臣子一樣,都是我朱祁鈺的工具,我想殺就殺,我想給誰權力,誰就有權力,我不給誰,誰就永遠被踩在腳底下,世代翻不了身。

我是皇帝,年老尚且如此難過!

普通百姓呢?

爲何現在年年都有老人自殺,以前朱祁鈺不懂,認爲是制度不行,是社會保障不行,是朝廷有問題。

現在懂了,就是兒女不孝。

天下間,父母對兒女的愛,兒女能回報萬分之一嗎?

不能!

別說年老被嫌棄了,沒錢也被嫌棄,長得醜也被嫌棄,做飯不好吃也被嫌棄,什麼都被嫌棄。

說來說去,就不該生這個孽障。

朱祁鈺執掌世界權柄,是世界的皇帝啊,不照樣被人嫌棄嗎。

老四伺候他十天,就生病了,誰還能伺候他呀。

換了哪個兒子能行?

宮外的女兒,誰能來進宮伺候他們老爹幾天啊?進宮就是要東西,不給就生氣,沒一個知道孝順的。

朱祁鈺算了算,他大概有八年沒見到女兒了。

是景泰六十年,他那六公主在宮外無法無天,他說了幾次也不聽,最後被人狀告到奉天殿上去。

他震怒之下,把女婿和外孫帶來,鞭死女婿和三個外孫,把她押解中都圈禁,從那之後,所有女兒都不敢入宮了。

從那之後,他嚴格限制公主的規制,恢復洪武朝的舊制,並嚴禁外戚從政從軍從商。

其實從永樂朝之後,大明法制對公主是比較寬泛的,到了景泰朝,甚至一定程度上允許公主參政。

因爲朱祁鈺需要公主勢力來平衡文官勢力。

唐朝爲什麼那麼多亂政公主,就因爲唐朝需要公主勢力平衡世家勢力,並且需要公主和世家聯姻,這就造成了公主成爲皇家和世家的代表,也就擁有了政治權利的先提條件。

景泰朝,朱祁鈺想用公主和外戚組成一股新勢力,和勳貴、文官形成三權分立的局面。

可最終失敗了。

主要是公主勢力,爛泥扶不上牆,公主和文官和勳貴後代組建的家庭,搞得不倫不類,她們有的倒向了勳貴,有的倒向了文官,就沒人願意幫助她爹的。

外戚方面,朱祁鈺並不是特別重視,他本意是打算等公主勢力成型之後,再行扶持外戚。

捏合兩股勢力。

主要是,這些公主外嫁後,心裡不平衡,她們的兄弟全都外藩,當了一國皇帝,她們也有皇家血統,憑什麼不能也擁有一個藩國?

女權思潮之後,公主們都是極端女權者,她們認爲男女平等,老皇帝嘴上說男女平等,其實並沒有做到平等,因爲她們就沒有封國。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們都在和皇權作鬥爭,鬥她們的爹。

讓老皇帝的佈置成了空。

之後老皇帝也不提扶持外戚的事了,就導致公主勢力和外戚勢力一蹶不振,最終還是文官、勳貴、太監三權分立。

公主不靠譜,朱祁鈺索性就慢慢收回政治權力。

可這些女兒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那個,封國得不到,就可勁刮老皇帝的油水。

老皇帝不給,就從民間搜刮。

她們倒是不敢搜刮老百姓,不能說是不敢,主要是太少了看不上,她們專門搜刮資本家。

可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老百姓買單。

朱祁鈺也沒辦法,偶爾給偶爾罵,父女關係差到了極致。

近些年,女兒不入宮,他也不想見,反正相看兩厭。

不過,公主的權柄越來越小,他已經在限制整個宗室的權柄了。

他有十七個女兒,活到今天的有十一個,有一個是被駙馬虐待死的,他將駙馬給凌遲了,兒孫也一起送葬了。

其他五個算壽終正寢。

至於葬禮,他也不知道,因爲朝臣沒有告訴他。

但是,公主死了,駙馬要殉葬,這是景泰朝的規定,且公主和駙馬必須是一夫一妻無妾制,非公主子女,也要殉葬。

這種子女,都是偷幹生的,所以殉葬沒毛病。

固安死的時候,方涵還活着,但也自縊身亡了,沒有特例,必須殉葬。

剩下的十一個,現在有兩個躺在牀上,病重了,估計熬不到年底了。

他都知道。

沒人報他,他就當不知道。

他自認爲對女兒已經仁至義盡了,十七個女兒,沒一個孝順的,還讓她們安享富貴,他這個爹已經當得太合格了。

女兒死了,女婿下去陪着,他這個爹當的還不夠好嗎?

作爲父親,他並不是非要求回報的,但老父親也需要被關心啊,被一味索取,他會生氣的。

當朱祁鈺不再把兒女債,放在心上的時候,他才徹底變成一個無情的機器,從那一刻開始,這世間沒有任何事他能阻攔他的腳步,也沒有任何人,能阻攔他長壽的步伐。

就說談妃,後宮之中碩果僅存的妃嬪,他倆看似報團取暖,其實朱祁鈺卻時時刻刻拿捏談妃。

談妃在他眼裡,也是讓他舒服的高級工具人而已。

一個伺候他的工具而已,但談妃是一個高級工具人,能夠近他的身,且不被他懷疑的工具人。

之所以信任她,可不是因爲感情,而是因爲極深的利益捆綁,他在談妃就活得舒服,他在談妃的兒子們就能得到大明的好處,還有談妃的母族,都能活得滋潤。

看看其他妃嬪的母族,隨着宮中貴人的病逝,陸陸續續都失去了富貴,有的甚至家裡都出去要飯了。

因爲公主勢力扶持不起來,外戚自然也一蹶不振,全靠自己,宮中不會給什麼依仗的。

宮裡宮外的關係,促使談妃必須妥善照顧好老皇帝。

朱祁鈺早就不信什麼感情了。

他只信利益。

皇帝長壽,是世間最難的一件事,皇帝的平均壽命,不足四十歲。

大明就鮮有活過四十歲的皇帝。

朱祁鈺卻活到了九十歲。

排除陰謀論,必須嚴格控制自己,飲食、運動、慾望、情緒、心態,而這些都是長壽的基礎。

朱祁鈺的登基時間並不早。

秦始皇13歲登基,漢文帝24歲登基,漢景帝32歲登基,漢武帝16歲登基,唐太宗21歲登基,唐高宗22歲登基,唐玄宗27歲登基,宋仁宗13歲登基,元世祖45歲登基。

明太宗43歲登基,明仁宗37歲登基,明宣宗26歲登基,正統皇帝7歲登基,朱祁鈺22歲登基。

從平均壽命來看,朱祁鈺也就當個十幾年的皇帝,也就壽終正寢了。

可朱祁鈺就是能苟。

和所有千古一帝比起來,朱祁鈺最是能苟。

文治武功,方方面面都比不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太祖。

“陛下。”太監喚了一聲,因爲老皇帝愣神太久了。

朱祁鈺纔回過神來:“扶朕回殿吧。”

等晚間時候,朱佑梐入養心殿請安的時候,他忽然問:“太孫,若將千古皇帝排名,朕能排在第幾?”

朱佑梐心裡一驚,老爺子在考校他?

“孫兒以爲,皇爺爺穩居前三。”朱佑梐給他一個很高的評價。

可朱祁鈺並沒說話,難道第一是朕自己想的?其他人不覺得朕是第一嗎?

“你說說你心中的前三。”朱祁鈺笑着問。

朱佑梐打量他一眼,小心道:“孫兒以爲,太祖皇帝肯定要排進去的,唐太宗也該有一席之地。”

這樣一下子前三名額全了。

這小子打個馬虎眼,意思是太祖第一,朱祁鈺第二,李世民第三。

擺明了是假話。

“說真話。”朱祁鈺不高興了,這不擺明吹捧朕的功績嗎,朕的功績是實打實的,還需要吹捧嗎?

“孫兒真是這樣認爲的,之所以皇祖父不能排到第一去,因爲您是太祖皇帝的子孫,豈能越過祖宗?”朱佑梐明顯言不由衷。

“排名看什麼祖宗,那照你這麼說,太宗皇帝應該排在朕的前頭啊!”朱祁鈺生氣了。

“孫兒知錯!”

朱佑梐知道糊弄不過去了,咬咬牙道:“孫兒以爲,秦始皇當排第一,唐太宗排第二,皇爺爺排第三,太祖皇帝排第四,漢光武帝排第五。”

“成吉思汗和太祖皇帝誰厲害?”朱祁鈺問。

“肯定是太祖皇帝更厲害呀,成吉思汗固然打下的領土多,那是因爲他的兒孫更加優秀,騎兵更加厲害,而且蒙古善於打仗卻不善於治國,我朝太祖皇帝善於打仗善於用人善於治國,乃軍政全才。”

“孫兒認爲,漢光武帝也比成吉思汗要厲害,如果給漢光武帝一張世界地圖,漢光武帝也能打通世界。”

朱佑梐這個想法有點意思呀。

“你說太祖皇帝厲害,太祖皇帝也知道這廣袤的世界,爲何太祖皇帝沒有去打下世界呢?甚至將鄰國,都設爲不徵之國,爲什麼呢?”朱祁鈺意味深長地問他。

有人說朱元璋小家子氣,農民出身的他,只能看到一畝三分地。

也有人,明亡就亡於洪武朝。

洪武朝的制度,就註定了大明會亡國。

“回祖父。”

朱佑梐認真道:“國恆強好戰必亡,大明建立之初,國家窮困凋敝到了極致,蒙古人在這片土地上大肆掠奪,又經過元末大戰爭,大饑荒,餓殍遍地。”

“若太祖皇帝,興兵再戰,必然能打下更加廣袤的疆土。”

“卻會丟了大明國祚。”

“大明必然是二世而亡。”

“孫兒一直以爲,秦朝二世而亡,就是因爲秦始皇窮兵黷武,秦兵之強,歷史罕見,歸根結底是軍功制。”

“可是,隨着秦滅六國之後,秦國的軍功制已經土崩瓦解了,民間已經無地可分了。”

“而舊貴族還在大肆吞併土地,導致爲國征戰的將士,食不果腹,都別提封地了,吃飽肚子都難。”

“所以,秦必然會滅亡。”

“如果大秦滅亡六國,不是一世做的,是循序漸進,一點點吃掉的,大秦說不定也會擁有二百年國祚。”

“或者說,商鞅變法最後的餘暉,就是滅亡六國。”

“如果秦始皇手裡不滅六國,大秦也沒有機會滅亡六國了。”

朱祁鈺微微點頭,這番見解是對的。

秦朝到了秦始皇末期,連老秦人都拋棄了秦國,因爲軍功制度下,無土可分,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確實滅亡了六國,卻收穫了六國刻骨的仇恨。

恰恰說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沒什麼好下場。

這也是朱祁鈺的軍功制,要放眼整個世界的,只有全世界的土地纔夠分,而且適當時候要放棄軍功制,不然早晚有一天引火燒身。

也是他將土地分封出去,自己並不直管的原因。

秦滅六國,和朱祁鈺吞併世界,一模一樣。

以秦國的國力,吃不下這麼多疆土的,所以秦始皇滅亡六國之後,就要修馳道,就要大興土木,不做就沒法統治六國呀。

太着急了。

可不着急吧,秦始皇在當時已經算長壽了的,就看他後世之君那個德性,如果秦始皇不做,後代秦國能不能保住都難說,都別談統一六國了。

所以,這是歷史的難題。

連秦始皇那樣偉大的人都發現無解,何況別人了。

千萬別以爲,秦始皇不知道,那樣震古爍今的大帝,可以把他想象成神,神一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連這麼低端的問題都看不到呢。

大漢繼承了大秦基業,也是用了一百多年休養生息,才讓天下恢復生機,才讓天下認同漢,認同統一。

幸虧,大漢早期奉行無爲而治,不然江山早就崩盤了。

從後世眼光看發現正確,恰恰證明先人的牛叉。

要不咋說,歷史上成名的人物,全是頂尖人傑,你能看到的事情,人家比你還門清呢,千萬別低估那個時代的智慧呀,甚至說,任何一個燦爛的大時代,政治智慧都是極高的,乃至比現在還要高。

就說秦始皇修的大馳道,是不是今天的高鐵?

雲貴的要道,全是秦始皇開的,一直用到現在。 這種歷史頂級人才,政治眼光可怕到了極致,青藏線,是明太宗第一個修的。

秦始皇時代留下多少制度啊,一直用到了現在,就這套制度,拿到後世都是遙遙領先。

“所以孫兒認爲,太祖皇帝停止征戰,是爲了讓百姓休養生息,讓天下恢復繁榮。”

“這恰恰說明太祖皇帝政治眼光卓越。”

“蒙古人確實能徵善戰,可蒙古人是不治理地方的,漠北、西北的嚴重沙化,就是蒙古人作惡的結果!”

“他們不治理,在哪裡待一段時間,把土地水土都玩廢了之後就走,他們一路西遷,自然就需要一路打仗。”

“所以蒙人善征戰,因爲不征戰就沒飯吃。”

“而咱們漢人的家,卻在這裡的,永遠在這裡。”

“他們能走,咱們不能走。”

“所以,太祖皇帝沒有繼續擴大地盤,而是選擇積蓄國力,慢慢恢復漢人的繁榮。”

明初時期,很多省都荒無人煙,千里無人煙,連個人都沒有。

洪武朝多次強制移民,才讓很多省份重新豐盈起來。

繼往開來的任務,要交給後世皇帝了。

可太祖皇帝也沒想到,後世皇帝這麼不靠譜。

建文帝上位就削藩,太宗皇帝又開始靖難,把國家差點打崩盤,大明的繁榮非但沒有延續,反而短暫的中斷了。

整個永樂朝,一直都在對外征戰中。

北方設奴兒干都司,拿下貴州幾個府,又拿下安南,鄭和下西洋,戰績太多了。

可給大明帶來的是什麼,百姓困苦,生不如死。

若非仁宗皇帝在中樞極力支撐朝政,恐怕永樂朝的戰爭就支撐不住了,大明也是二世而亡。

可是,仁宗所謂的支撐,不也是從民間索取嘛。

等於說,從民間借債,後世來還。

所謂的仁宣之治,哪有書上寫的那麼好。

爲什麼宣宗皇帝不再征伐了,以宣宗之能,完全能再收安南,因爲沒錢了,因爲沒實際價值呀。

在沒有耐寒種子之前,整個遼東都沒用,就別說整個東北了。

沒有玉米、地瓜、土豆之前,整個北方都想遺棄。

紅河大平原沒形成之前,安南就是一塊徹頭徹尾的爛地。

就別說朝鮮了,誰要誰倒黴。

所以,從實際角度出發,這些地方都沒用啊,打仗就會增加百姓的負擔,因爲大明收賦稅是從百姓頭上收的,收的是農業稅。

種地的一年到頭能賺幾個錢?

還得剝削他們。

所以,宣宗皇帝一直在開海,一直在下西洋,正因爲有西洋的錢,朝廷才度過了永樂朝不停徵戰的困境。

宣宗皇帝一直在還永樂朝的欠債,到了正統朝才基本還清。

可是,宣宗皇帝忽然就死了。

年僅九歲的正統帝登基了,然後下西洋就停止了。

就是因爲,張太皇太后秉政,所謂明朝最賢名的三位閣老,三楊執政。

他們瘋狂竊取皇權,停止下西洋,斷了皇家的財源。

可西洋沒人下了嗎?

不,變成了士紳集團瘋狂下。

朝廷一說開海,倭寇就瘋狂扣邊,整個明朝東南沿海就沒消停一天。

爲什麼清朝就消停了?

因爲清朝把江南士紳殺絕了,所以消停了。

這是太宗皇帝的鍋。

他得位不正,和士紳做的利益交換,也就形成了士紳集團。

正統朝也開過一次海。

船都沒回來,人是從海上漂回來的。

誰信啊?

那是大海,你漂一個我看看。

在海邊一個浪打身上,都起不來呢,還從大海里游回來,寫童話呢?魯濱孫漂流記啊。

景泰朝爲何能開海。

一是朱祁鈺夠狠,他殺了多少江南士紳,遷走多少;二是他肯讓渡利益,開海不是朝廷開海,而是全民開海,朝廷吃大頭,百姓吃小頭,朝廷派兵還保護海商。

配套提出的政策,允許經商,允許官員經商。

這才能開海。

劃重點,允許官員經商。

沒有這條,誰也開不了海,誰開誰死,太祖來了也沒用。

就算朱祁鈺能炮製十大案,也開不了海,他也得死。

朱祁鈺不止允許官員經商,還將江南士紳的家族企業,賞賜給了官員,不止允許,還鼓勵你們幹。

所以,景泰朝纔開海了。

可能有人忘記了,江南第一撥移民,可是不論死活,一艘船上往死裡裝,不論死活,到交趾多少人算多少人。

後來卻忽然變得極爲溫柔,對待江南移民跟對待祖宗似的。

爲什麼?

因爲朱祁鈺遭到了警告。

如果任由他這般粗暴移民,江南士紳估計活不下來幾個,所以有些人瘋了,警告朱祁鈺。

那年,河北大災,河南洪水,京畿之地震盪。

所以朱祁鈺才捏着鼻子認慫,改變了移民方式。

別以爲朱祁鈺是個仁君。

他選擇那樣移民,就是讓那些人去死。

可,那些人也讓皇帝去死呀,所以朱祁鈺選擇了妥協,從粗暴移民,變成了溫柔移民。

移過去的江南士紳,從罪犯變成了人上人,過去是作威作福的。

朱祁鈺給了他們那麼多福利。

不是白給的。

是因爲他皇位受到了威脅。

也從那時開始,朱祁鈺就不再是一個暴君了。

從那之後,他做事深思熟慮,掛上了僞善的面龐,開始叫什麼天下都是一個漢,華夏苗裔都是我明人,移民是重中之重,移民過程中不能讓我明人死去一個!

等等等。

他怕了。

他不是皇位受到了威脅,而是生命受到了威脅。

所以,從那之後他就開始妥協了,當起了聖人,當起了好人,也不再爛殺人了,不再當什麼暴君了。

再暴下去,就暴到自己了。

想求活,就得學會配合,學會演戲,你好我好大家好。

話說回來。

大明的脊樑,是從土木堡打斷的。

皇帝成了俘虜,成爲天下笑柄,皇權丟了,積攢幾十年的家底兒丟了,邊疆關隘丟了,養了幾十年的強軍丟了,什麼都丟了。

在土木堡之前,大明對外戰爭中,一直是勝利狀態的。

甚至,可以說,漠北諸族被大明打得聞風喪膽,連明軍都不見,聞訊就跑,威震大漠。

大明騎兵橫掃漠北,約有七八十年的光景。

土木堡之敗,連也先都懵逼了,他都沒想到,明軍這麼不堪一擊。

從那之後,大明對外戰爭就變得保守,就是捱揍,一直沒站起來過。

所以說。

不是太祖不行,而是他後世兒孫不行。

也是天不佑大明。

大明這個期間,屬於處處點背,處處不順,處處趕上強敵,大明碰上了最強的蒙古諸部,碰上了最強的倭國,又碰上最強的女真,還天災不斷,處處倒黴。

皇帝咋樣就不說了,其實歷朝歷代皇帝都差不多,昏君遍地都是,可王朝興衰決定的不是一個皇帝,有大環境,有朝臣,有壟斷階級,共同決定的一個王朝興衰。

也不能說是大明倒黴吧,只能說倒黴事總能趕一起去。

厄運專挑苦命人。

大明每次倒黴,都是一窩蜂似的集體倒黴,什麼事都往一塊趕。

“你認爲,太祖皇帝的國策,是正確的?”

“無比正確。”朱佑梐回稟。

“那朕卻常年征戰,並沒有延續太祖國策,那朕錯了?”朱祁鈺在考校他。

“皇爺爺此言差矣。”

“明初之時,和現在截然不同。”

“明初之時,國弱家貧,最該休養生息,絕非打仗。”

“而現在,國富民強,戰爭也是在萬里之外的戰爭,並不波及本土,本土尚且安居樂業。”

“還有一點,就是大明建國之初,賦稅全靠農業稅維持。”

“而現如今,大明靠工商業支撐財政,現在的財政,是明初是上億倍,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點,則是大明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完畢,正是對外開拓的好時機,以原始積累來換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孫兒以爲,國家不能承平日久,便軍力廢弛,而是應該常年征戰,保持軍隊戰鬥力。”

“以前我國缺錢缺糧,所以不能支撐久戰。”

“現在我國兵精糧足,不止不缺,還富裕得很,恰恰應該多戰,多練強兵,讓世界永遠臣服在我大明腳下。”

朱佑梐的見解還可以。

朱祁鈺點點頭:“那說回來,朕哪裡不如秦始皇和唐太宗呢?”

“孫兒以爲,皇爺爺不如唐太宗之處,主要因爲唐太宗在軍事天賦方面的極致才華,再加上貞觀盛世,所以唐太宗是歷代皇帝的榜樣。”

“那朕問你,貞觀盛世和景泰盛世,哪個盛世更大?”朱祁鈺眼神促狹。

“皇爺爺,這個沒法比呀。”

朱佑梐無語道:“貞觀盛世之盛,在於破敗之中崛起,而我景泰盛世,乃是延續輝煌。”

“哈哈哈。”朱祁鈺大笑,立刻收斂:“別耍滑頭,說實話。”

“若論繁華程度,貞觀盛世遠遠不如景泰盛世的。”

這倒是實話。

“軍事天賦朕遠不如唐太宗,但用人治政方面,朕不比他強?”朱祁鈺又問。

這可把朱佑梐整不會了。

您這也太會比了吧?比一比別人好不好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連三歲小兒都知道,您的紫薇閣一百五十功臣,可就沒幾個人知道了。

要說最會用人的皇帝,首推漢高祖,其次就是唐太宗。

再次是太祖皇帝呀,然後纔是您吧。

“呵,照你這麼說,變廢爲寶,讓一羣廢物變成了名臣名將,那不是朕的功勞嗎?”朱祁鈺問他。

這也行啊?

您這也太不要臉了吧。

朱佑梐想吹捧吧,人家老皇帝還不讓吹捧,不吹捧吧,這話沒法聊了。

“皇爺爺,孫兒若以積分來算的話,唐太宗99分,您是98.99分,就差那麼一丁點。”

“就差0.01?”

“就差一根頭髮絲。”朱佑梐苦笑。

“那這一根頭髮絲,怎麼能追上呢?”朱祁鈺就刨根問底。

“孫兒以爲,皇爺爺再活兩年,就能縮短兩根頭髮絲的距離,順便超過秦始皇。”

朱祁鈺驚異一聲:“按照你的意思,秦始皇99.01分?”

“對。”

“那秦始皇爲什麼要比唐太宗高呢?”朱祁鈺問。

“孫兒以爲,始皇帝高在統一六國,一統華夏上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不對吧,夏商周時期,華夏本就是一統的,無非是春秋戰國時期,四百年亂世,秦始皇最多是終結四百年亂世,就跟隋文帝差不多,終結了亂世而已。”

朱祁鈺辯駁道:“照你這個邏輯,隋文帝也應該是千古一帝呀,他爲什麼不是呢?”

“祖父,並不是這樣的,皇帝是從始皇帝開始的。”

“沒錯,皇帝這個稱號是從他開始的,不過換了一個稱號而已,周天子難道不是皇帝嗎?禹不是皇帝嗎?成湯不是皇帝嗎?”

朱祁鈺問:“不過一個稱呼而已,太孫,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人云亦云。”

“皇祖父,始皇帝的時代,和夏商周是不一樣的。”

“夏商周時代是奴隸制,是分封制,周天子確實是天子,卻不是皇帝,地方諸侯的權柄和天子是一樣大的。”

“始皇帝是廢分封設郡縣,天下間有且只有他一個皇帝,這纔是真正的皇帝。”

“這裡面有着本質的區別。”

“所以,始皇帝是當之無愧的劃時代第一人。”

“好吧,朕不跟你辯解這個,既然你說他是劃時代第一人,那朕不是劃時代的第一人嗎?”

朱祁鈺問:“在朕之前,誰能掌控世界?在朕之前,華夏疆土多少?現在多少!在朕之前,可有工業革命?”

“皇祖父,並非如此。”

朱佑梐認真道:“皇祖父所說的掌控世界,漢唐時期,我華夏就掌控世界,在我大明前朝,也是世界中心,也是世界霸主,只是當時沒有這個詞彙罷了。”

“現在大明的確是世界霸主,可我大明也沒有實控這些地盤,本質上來看,景泰朝和之前的大明是一樣的。”

“我大明依舊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的霸主,這一點,我中原王朝有史以來便是。”

朱佑梐十分驕傲:“您統治下的大明領土確實達到了歷史之最。”

“可是祖父。”

“您掌控的領土,多是我大明的都司、宣慰司,在早期咱們就掌握了。”

“而在漢唐時期,我中原王朝也是這些領土。”

“今日咱們討論的是劃時代意義,明承蒙制,蒙古帝國領土不比您少多少,說明在您之前,就有人完成過。”

“蒙古,以屬華夏,說明我們的先人,已經達成了這個成就。”

“所以孫兒認爲,算不得劃時代成就。”

“工業革命的成功,確實意義深遠,可是祖父,工業革命到底具不具備劃時代的意義,目前還不好說,孫兒以爲最起碼需要三十年時間,才能看到結果。”

朱祁鈺有點生氣了,感情我就是排不上第一唄?

“皇爺爺,孫兒都說了,您要是再活兩年,那準是第一了。”

“爲什麼?”朱祁鈺被氣樂了。

“因爲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在位七十年,且絲毫不昏聵,也沒有一位大帝,能夠帶領一個王朝走到這般極致地位。”

朱佑梐說來說去,是不希望朱祁鈺禪讓。

他覺得現在和老皇帝配合,過得不錯,不想朱見漭登基,他仰人鼻息生活。

朱祁鈺裝作聽不懂:“那你繼續排名。”

朱佑梐略微失望:“孫兒以爲,漢武帝能排在第六……”

“你把漢武帝排在漢光武帝的後面?”朱祁鈺才發現,漢武帝變第六了,漢武帝坐住前五肯定沒問題的呀。

“孫兒以爲,漢光武帝的成就,確實比漢武帝高。”

這就奇了怪了。

史學界包括朱祁鈺都一致認爲,漢武帝更高的,怎麼到他嘴裡,光武帝更高了呢?

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38章 撩開紗巾讓朕瞧瞧(三千字求收藏!)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82章 那東西留着沒用了,切了就切了,送去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327章 氣運大男主,倭靈王,朱祁鎮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80章 殺陳狗!解陳黨!奪皇權!任何人阻止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261章 溺殺女嬰,滅絕人倫,臉上刺字,全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339章 地獄之門和天堂之路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329章第257章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92章 這光頭,摸着上癮!血濺奉天殿,先殺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141章 啪!廢物!你朱祁鎮就是個廢物!
第290章 二十四天滅一國,火焰山上遇阻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205章 不遵聖旨的後果,就是殺無赦!築京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28章 賜姓彘,革除玉牒!賜他瓦罐雞!(三第60章 修撰奸臣錄不如修撰昏君錄!敬妃娘娘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38章 撩開紗巾讓朕瞧瞧(三千字求收藏!)第324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第102章 胡濙,你來決定,朱軫是死是活!要第82章 那東西留着沒用了,切了就切了,送去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49章 給皇太后送去!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327章 氣運大男主,倭靈王,朱祁鎮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80章 殺陳狗!解陳黨!奪皇權!任何人阻止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261章 溺殺女嬰,滅絕人倫,臉上刺字,全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339章 地獄之門和天堂之路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272章 請天子劍殺官!請胡家主動認罪,莫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385章 打造大明花瓣式產業結構,地區間平第134章 撿起來,呈上來,朕拿金印砸死你!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329章第257章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92章 這光頭,摸着上癮!血濺奉天殿,先殺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343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爾喀什湖第462章 大戰起:鬨堂大笑和大將軍正德(四第124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歲!你們端起飯碗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208章 強吞禿巴思部,那個令世界聞風喪膽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141章 啪!廢物!你朱祁鎮就是個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