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0432【發明和教育】

鄧城縣令叫蒲尚,來自洋州,運用槓桿原理髮明園林剪。

朱銘把他推薦給宋徽宗,這位老兄被留在艮嶽,在一羣園丁當中做管事,屬於沒有品階的官員(不是吏員)。

做得不開心,便辭職不幹了。

朱家父子起兵之後,蒲尚猶豫了兩三個月,直至朱銘帶兵去打蜀中,他才跑到朱國祥那裡求官。

蒲尚跟着朱銘和魏泰進城,邊走邊介紹:“鄧城縣只在最西北邊,有三個墾荒村落,約安置一千二百個流民。今年風調雨順,第二季豆子正在收割。在下親往墾荒村看過,日子過得都還不錯,已經不用官府再借糧充飢。”

朱銘點頭說:“鄧城縣的墾荒村,我到襄陽之前,就四處探訪過了,你做得着實沒什麼遺漏。”

得到大元帥的誇獎,蒲尚非常高興,又說道:“鄧城雖屬望縣,但特產只有精品黃米。縣內又種水稻、麥子和桑麻,桑麻種得尤其多,在下欲造一種水轉大紡車,利用漢江水力來紡麻。可爲大元帥的軍隊,大量且快速的提供麻布。”

既是紡車,自然只能紡紗,織成麻布還得靠人工。

朱銘讚許道:“我記得你發明過園林剪,洋州的桑剪和茶剪,便是根據你那剪刀改的,如今已在四川各州縣傳開。若是再造出水力紡車,必能造福於萬民,道用之學便得小成。到時候,至少官升一級!”

“大元帥竟還記得俺的剪刀,”蒲尚欣喜道,“那只是小物件,比水轉大紡車簡單多了。”

朱銘問道:“我記得當時許多士子來大明村拜訪,還有個發明旱羅盤的叫……”

“叫楊昌言,”蒲尚說道,“他帶着自己的羅盤,奉昏君之命隨船出海尋仙去了。改進餾器做花露(香水)的文正同,卻沒有回漢中做官,去了洛陽開設花露作坊。”

跟在後面的石元公,立即上前耳語:“文正同的花露坊,是洛陽聯絡站,負責銜接東京和關中的細作活動。”

朱銘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

石元公現在已經擺正態度,他明白自己能力欠缺,乾脆認認真真搞諜報,不再去摻和別的事情。

蒲尚繼續說:“當初結伴到大明村拜訪的士子,還有一人名叫容遜。他如今在做比陽(泌陽)縣令,轄區內接收了六千多流民。在引導流民墾荒時,容縣令把踏犁從直柄改爲曲柄,獲得經略相公的大力讚賞,勒令以後造兩種踏犁來墾荒,地方官員根據實情自行選擇。”

踏犁是廣西少數民族的農具,在北宋中期引進到中原用於山區或耕牛不足的地區。

效率只有耕牛的幾分之一,但特別適合在山區犁地,以及雜石較多的土地開荒。

“曲柄耕地更快嗎?”朱銘記得大明村開荒,用的就是直柄踏犁,自家老爹咋就沒改爲曲柄?

蒲尚解釋說:“兩者各有優劣。直柄踏犁,刺土時更省力,容易翻開堅硬泥土。不但可以犁地和開荒,還能用來挖掘葛根、山藥等物。但翻土的時候,彎腰幅度大,耕作久了腰痠背痛。而曲柄踏犁剛好相反,刺土時更困難,不易翻開堅硬泥土。但彎腰幅度較小,耕作者沒那麼累,如果長久大量開荒,速度反而比直柄更快。”

朱銘聽明白了,大明村全是山區且硬土較多,墾荒面積又不怎麼大,所以朱院長才使用直柄踏犁。

而南襄盆地這邊,土地沒那麼硬,還須大面積開荒,採用曲柄踏犁更適合。

當然,如果耕牛足夠的話,什麼柄的踏犁都用不着,使用耕牛開荒纔是最快的。(山區除外)。

比陽縣令容遜發明曲柄踏犁,可以大大提升開荒速度,目前已被朱國祥連升兩級。但依舊在做比陽縣令,只是品級提升了,等有更高級的官缺再調任。

魏泰在旁邊說:“鄧城縣的踏犁,蒲縣令已讓工匠改爲曲柄。我親眼去見了,對農民有好處,勞作久了也不會累出腰病。”

朱銘突然問道:“明年初要恢復襄陽府學,不知老先生可願前往坐鎮?”

“教伱的那些東西?”魏泰沒有立即答應,而是開口反問。

朱銘笑道:“我的學問,老先生若是認可,自然可以親授。若是不認可,讓別的學究授課便是。”

“容老朽想想。”魏泰說道。

魏泰畢竟是跟王安石兄弟、曾布兄弟、米芾等人來往的老一輩,他去襄陽府學做校長就算啥都不幹也足夠了。

自從朱家父子起兵以來,地盤內部的官方學校就廢了。

既沒有科舉,又不能升學,哪個學生還願意留下來讀書?而且,校長和老師都是大宋官員,能跑的早就已經逃之夭夭。

父子倆有太多事情要處理,辦學反而是最不着急的。

主要還是沒想到,到底該怎樣辦理官學。

王安石和蔡京的三舍法,已經跟現代升學制度非常近似。但財政開支太大了,除了外舍生得出錢,其他學生全部免費,還特麼要提供伙食。

就算要這樣搞,也只能小規模搞,明清兩代便是如此。

可小規模搞起來,等於失去其意義,成爲一種彰顯文教的象徵。

父子倆討論的結果,竟然跟蔡京罷相前的最終改革一模一樣!

即消減官學規模,保留升學制度,官學生可以參加科舉。太學畢業生,能夠獲賜進士出身,但要減少每年的畢業名額——正常情況,每年太學畢業十到十五人,必須減少到十人以下。

同時,小學、縣學不再費用全免,用自費生的學費來養官費生。

蔡京在改革後期也是這麼做的,外舍生全都得交學費,而且人數比例超過70%。一旦升到內舍,立即學費和住宿費全免。至於更高級的上舍生,佔比大約爲5%。

這是一種畸形的升學制度,就拿小學舉例,一共有五個年級。一二年級需要交學費,佔比70%;三四五年級不交學費,佔比30%。不說畢業了,升年級都困難,大部分屬於留級生。

而從小學升入縣學、州學、太學,每次升學不光要比成績,還要比學生家裡的人脈關係。

漏洞太多,父子倆需要補齊。

首先是嚴格升級升學考試,減少作弊現象和裙帶關係。蔡京也是這樣做的,但他根本做不到,因爲他的黨羽,帶頭破壞他的規矩。太學的徇私舞弊現象,甚至一度驚動宋徽宗,一口氣貶了五個蔡黨核心成員。

其次是通過正常科舉,給那些無法畢業的官學生一條出路。蔡京同樣這麼做了,剛開始改革就被罷相。

朱家父子跟蔡京不同的是,偏遠州縣的官方學校,他們也會予以保留,只不過學生人數更少而已。蔡京爲了省經費卻是一刀切,對偏遠州縣不管不顧,直接將那些學校廢除。

那麼,每年只能畢業幾人,並獲得進士身份的太學,以及其配套的小學、縣學和州學,辦來又有什麼用處呢?

當然是爲了掌控教育方向,發放標準的各科教材。

同時,皇帝和州縣官員,通過官方學校,可以控制引導輿論風氣。

一旦佔領新的領土,立即可以調派師資力量,前往那些蠻夷之地進行教化。

父子倆還決定搞一種太學肄業生,即無法畢業的太學生內舍上等及以上學生,可以申請肄業,並派往地方做老師。一邊做老師,一邊還能繼續考科舉。

爲了不影響教學,老師在教職所在地參加考試,由一省主官親自監考。並且,每個府每屆科舉,只有一個老師的舉人名額。

科舉制度,會採用明清兩朝的形式,但待遇則跟宋朝一樣。

即舉人沒有特殊優待但不必重複再考。

這勢必會造成應考舉人越來越多,因此父子倆又予以修改,連續三屆考不上進士的舉人,必須重新回去從舉人考起。這等於逼着舉人放棄科舉,三屆考不過,九年就過去了,再加上他們之前考舉人的時間,極有可能已經超過四十歲。

同樣的,秀才連續三屆考不上舉人,須得回爐重造去考秀才。

舉人和秀才,雖然沒有優待,但這個身份就已能獲得社會地位。

朱銘來到縣衙,跟縣令和魏泰單獨講解新規則。

“今後會設置行省,”朱銘說道,“一個府考出來的是秀才,秀才身份可以保留九年。一個省考出來的是舉人,舉人身份同樣可以保留九年。”

魏泰驚訝道:“新朝的秀才,豈非比大宋的舉人還難考?”

“那倒不至於。”朱銘微笑點頭。

大宋的舉人,是一個州或者一個府考出來的。

宋代不論州府,都比明清的府規模偏小。與此同時,宋代州府的舉人名額,也比明清的秀才更少。

因此,兩宋時期的舉人,考取難度高於明清秀才,又遠遠低於明清舉人。

“爲何如此改革?”魏泰問道。

朱銘說道:“大宋動輒上萬舉人進京,靡費錢財,耽誤時間,對朝廷和士子都沒好處。改革之後,舉人名額大減,每次頂多四五千人進京趕考。”

“也對,”魏泰點頭說,“舉人能保留九年身份,雖然額度變少了,卻也讓考上的士子,連續三屆不用再重考。”

朱銘又說:“老先生若願去襄陽府學做一年教諭,熟悉新的考試內容之後,就能前往漢中主持議禮廳。”

“議禮廳?”魏泰動了心思。

朱銘說道:“就是禮部,三年後負責組織考試。”

這是直接做禮部尚書啊,魏泰再怎麼視功名如糞土,也被如此職位搞得呼吸急促。

這老頭兒連忙平復情緒,卻依舊心神激盪,起身作揖道:“明公如此賞識,老朽敢不從命?”

朱國祥讓朱銘來請人,是把禮部也扔給兒子。

(上一章沒說清楚,已改。糧食運到燕京,是由燕山知府處理的,還會拿一些來救濟百姓。但郭藥師通過強硬手段,直接把糧食扣了。)

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40章 0038【貫通三經與圖窮匕見】第693章 0688【恐怖的軍費】第556章 0551【剃髮易服令】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與朝堂爭鬥】第462章 0457【大救星朱元帥】第185章 0180【還是家花香】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475章 0470【成熟的文官武將,知道自己打第386章 0381【西軍分裂】第571章 0566【連夜追擊】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442章 0437【吳乞買的決定】第244章 0239【忽悠老年人】第666章 0661【朱太子攻城】第96章 0091【豐收】第434章 0429【月餅的故事】第694章 0689【新首相沒威望啊】第182章 0177【園丁也可封侯】第127章 0122【地仙】第219章 0214【面子裡子都有】第770章 0765【罪官的用途】第682章 0677【封你做大理王】第846章 0841【按流程走】第684章 0679【銀川公主更好聽】第846章 0841【按流程走】第797章 0792【此盛唐耶?】第695章 0690【五星連珠】第327章 0322【消息暴露】第420章 0415【具裝騎兵】第517章 0512【平叛中的南方】第392章 0387【韓世忠遇到伯樂】第656章 0651【向死而生】第780章 0775【在開封搞交易所?】第223章 0218【訓練有素】第836章 0831【亂打一通】第625章 0620【尋仙使回來了】第164章 0159【升職加薪】第746章 0741【明風入倭】(等待更新)第259章 0254【索地要人】第411章 0406【爆米花】第276章 0271【安排金州後事】第431章 0426【夫君,且吃妾身一槍!】第715章 0710【金國真想議和?】第478章 0473【賣糧亂敵】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408章 0403【宣和六年春】第516章 0511【嚴打】第683章 0678【大理西夏互吹牛逼】第800章 0795【處處碰瓷的大明將領們】第255章 0250【治大國如種地】第864章 0859【英明且昏庸的大越皇帝】第661章 0656【稿城之圍】第892章 0887【本科與專科】第877章 0872【掃黃打非】第166章 0161【造船尋仙】第859章 0854【兒子,你想做國王嗎?】第401章 0396【已報君恩】第555章 0550【耶律大石的人】第560章 0555【李寶又在發神經】第470章 0465【姚平仲的暢想】第404章 0399【鐘相建國大楚】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354章 0349【困獸之鬥】第411章 0406【爆米花】第883章 0878【義門陳氏】第307章 0302【追毀出身以來文字】第583章 0578【一個比一個激進】第553章 0548【棉花樹竟有兩三米高?】第47章 0045【義氣值幾個錢?】第543章 0538【露布報捷】第773章 0768【火樹銀花不夜天】第326章 0321【鐘相楊幺】第53章 0050【利令智昏】第741章 0736【三百年租借地】第749章 0744【四川鐵錢問題】第343章 0338【城樓飄蕩的腦袋】第665章 0660【貼臉紮營】第23章 0022【釣魚佬】第187章 0182【進獻大補丸的蠢道士】第642章 0637【都在備戰】第26章 0025【公私】第861章 0856【武人閣臣與尚書】第179章 0174【君臣相得】第277章 0272【最後一課】第92章 0087【朱天王】第554章 0549【開封醫學院】第331章 0326【殺官造反】第900章 0895【皇帝的日常生活】第842章 0837【還能繼續談】第304章 0299【太子闇弱】第32章 0031【身上有味兒】第95章 0090【昏禮】第443章 0438【春社首演】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煉丹】第73章 0069【朱院長的科學種田】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470章 0465【姚平仲的暢想】第746章 0741【明風入倭】(等待更新)第212章 0207【深深的無力感】
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40章 0038【貫通三經與圖窮匕見】第693章 0688【恐怖的軍費】第556章 0551【剃髮易服令】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與朝堂爭鬥】第462章 0457【大救星朱元帥】第185章 0180【還是家花香】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475章 0470【成熟的文官武將,知道自己打第386章 0381【西軍分裂】第571章 0566【連夜追擊】第451章 0446【天駟監】(爲盟主龍翔升騰加第442章 0437【吳乞買的決定】第244章 0239【忽悠老年人】第666章 0661【朱太子攻城】第96章 0091【豐收】第434章 0429【月餅的故事】第694章 0689【新首相沒威望啊】第182章 0177【園丁也可封侯】第127章 0122【地仙】第219章 0214【面子裡子都有】第770章 0765【罪官的用途】第682章 0677【封你做大理王】第846章 0841【按流程走】第684章 0679【銀川公主更好聽】第846章 0841【按流程走】第797章 0792【此盛唐耶?】第695章 0690【五星連珠】第327章 0322【消息暴露】第420章 0415【具裝騎兵】第517章 0512【平叛中的南方】第392章 0387【韓世忠遇到伯樂】第656章 0651【向死而生】第780章 0775【在開封搞交易所?】第223章 0218【訓練有素】第836章 0831【亂打一通】第625章 0620【尋仙使回來了】第164章 0159【升職加薪】第746章 0741【明風入倭】(等待更新)第259章 0254【索地要人】第411章 0406【爆米花】第276章 0271【安排金州後事】第431章 0426【夫君,且吃妾身一槍!】第715章 0710【金國真想議和?】第478章 0473【賣糧亂敵】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408章 0403【宣和六年春】第516章 0511【嚴打】第683章 0678【大理西夏互吹牛逼】第800章 0795【處處碰瓷的大明將領們】第255章 0250【治大國如種地】第864章 0859【英明且昏庸的大越皇帝】第661章 0656【稿城之圍】第892章 0887【本科與專科】第877章 0872【掃黃打非】第166章 0161【造船尋仙】第859章 0854【兒子,你想做國王嗎?】第401章 0396【已報君恩】第555章 0550【耶律大石的人】第560章 0555【李寶又在發神經】第470章 0465【姚平仲的暢想】第404章 0399【鐘相建國大楚】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354章 0349【困獸之鬥】第411章 0406【爆米花】第883章 0878【義門陳氏】第307章 0302【追毀出身以來文字】第583章 0578【一個比一個激進】第553章 0548【棉花樹竟有兩三米高?】第47章 0045【義氣值幾個錢?】第543章 0538【露布報捷】第773章 0768【火樹銀花不夜天】第326章 0321【鐘相楊幺】第53章 0050【利令智昏】第741章 0736【三百年租借地】第749章 0744【四川鐵錢問題】第343章 0338【城樓飄蕩的腦袋】第665章 0660【貼臉紮營】第23章 0022【釣魚佬】第187章 0182【進獻大補丸的蠢道士】第642章 0637【都在備戰】第26章 0025【公私】第861章 0856【武人閣臣與尚書】第179章 0174【君臣相得】第277章 0272【最後一課】第92章 0087【朱天王】第554章 0549【開封醫學院】第331章 0326【殺官造反】第900章 0895【皇帝的日常生活】第842章 0837【還能繼續談】第304章 0299【太子闇弱】第32章 0031【身上有味兒】第95章 0090【昏禮】第443章 0438【春社首演】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煉丹】第73章 0069【朱院長的科學種田】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470章 0465【姚平仲的暢想】第746章 0741【明風入倭】(等待更新)第212章 0207【深深的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