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0269【朱大學】

第274章 0269【朱大學】

延福宮。

宋徽宗正在閱讀《大學章句疏義》,嘉王趙楷在旁邊坐着,蔡京亦被皇帝賜座。

而王黼、李邦彥、樑師成等人,則靜靜站於周圍。

樑師成造海船的任務已完成,前陣子回京覆命。宋徽宗本想讓他駕船出海尋仙,樑師成直接裝病不起。

皇帝知其害怕,也懶得拆穿,改派別的心腹太監,率領道士、禁軍、童男童女前往杭州登船。

十多分鐘就把書看完了,宋徽宗問道:“有何不對之處?”

蔡京說道:“此洛學也,頗多二程之言,譬如格物致知。”

宋徽宗卻說:“格物致知,乃孔夫子遺言,怎成了二程說法?”

蔡京說道:“我朝儒士,對此衆說紛紜。便連二程也有分歧,朱銘的格物致知,分明是引自程頤。”

蔡京不僅帶來了《大學章句疏義》,還帶來一本《道用策》。

宋徽宗不置可否,轉而閱讀《道用策》。數學、農學、物理等內容,他全部跳過不看,只讀書中的理論文章,半個小時不到便已讀完。

讀着讀着,宋徽宗就笑起來:“這個朱銘做學問,就像煮雜粥一般,他不止引用洛學,還引用了許多新學。洛學爲本,新學爲用,能揉在一起也算難得。”

宋徽宗可不止會搞藝術,他本身是有儒學根基的,居然能一眼看穿朱銘的底細。

事實上,除了王安石故意牽強附會、歪曲經義的部分,新學和洛學在學術上並沒有太大沖突。

就拿格物致知來說,新學和洛學是大致相通的。

分歧當然也有,就連程顥、程頤兄弟之間都互有分歧。

王安石的格物理論,反而更接近程頤。

程頤認爲,格物有外物和性分的區別。

外物,即人對事物現象的固有認識。比如看到冰就知道是寒冷的,看到父子就聯想到孝順。(事物的表象特徵。)

性分,即事物現象所蘊含的深層次道理。比如冰是水受到陰氣影響所化,陰氣鬱積所以很寒冷。孩子孝順父親,有更多人倫道理等等。(事物的內在規律。)

程頤的觀點是,格萬物而窮萬理,萬理相通是大道。更注重理論總結。

王安石雖然沒有明說,但也在格萬物而窮萬理,只是各種道理沒有串聯起來。更注重實踐效果。

程頤還對此進行吐槽,大概意思是說:“王安石年輕時牛逼轟轟說自己能格物窮理而歸一,後來做學問卻自我否定,晚年的學術成果更是支離破碎。”

朱銘啓發陳淵撰寫的《格物論》,既注重理論總結,又注重實踐效果,等於把程頤和王安石相結合。

所以,宋徽宗說朱銘在熬雜粥,洛學取一點,新學取一點,扔在鍋裡一起煮。

蔡京坐在椅子上沒動,右手擡了擡。

蔡攸立即捧出別的罪證,正是朱銘在金州州學的講學內容摘抄。

宋徽宗仔細看完,臉色終於變得不悅。

王安石注有《禮記要義》、《禮記發明》兩本書,朝廷推廣的是前者,蔡京故意雪藏後者。因爲後者多有“妄言”,好些觀點極爲激進,甚至可以稱得上忤逆。

宋徽宗沒讀過《禮記發明》,即便讀過,看了朱銘的講學內容也會生氣。

因爲王安石再忤逆,也不敢直接說出來,只是啓發讀者去想。類似戳破了窗戶紙,讓讀者可以窺探。

朱銘則明明白白講出來,等於一腳踹開大門。

“好個君贈無祿之臣曰獻,好大的膽子!”宋徽宗是被觸到逆鱗了。

他瘋狂推崇道教和道家,除了自己確實喜歡之外,更是要構建自己的法統權威。

他承認朱銘講得有道理,且《禮記》的本義,多半就是朱銘講的那樣。但是,絕對不能說出來,更不能講給士子們聽!

正因爲講得有道理,宋徽宗才確信是朱銘講的,並非蔡京父子胡亂誣陷。

按照傳統的註解,那句話給出了花石綱的合理性。即無祿之臣,有好東西也該獻給君主,官員百姓進獻花石綱是應該的。

而朱銘把經義解釋一改,花石綱就背離了仁政,官員進獻花石綱就成了殘民!

蔡攸默不作聲,把朱銘的幾首詩詞獻上。

配合着講學內容,再看朱銘的後續三首詩詞,宋徽宗瞬間明白是啥意思。他欽點的探花郎,他重用提拔的臣子,居然寫詩暗諷自己,把他比喻成晚年昏聵的齊桓公,甚至使用“在牀屍”這種詞句。

寫給李師師那首詞,還在暗示繼續亂政,大宋有可能會亡國。

“朕是在牀屍啊!”宋徽宗已經怒極。

嘉王趙楷已經看完《大學章句疏義》,此刻正在讀《道用策》。他雖然天資聰慧但對洛學不瞭解,實在看不明白其中關竅。

乾脆不讀了,從皇帝手裡接過講學摘抄內容。

掃視幾行文字,趙楷義憤填膺道:“臣贈君曰獻,君贈臣怎能是獻?此人目無君上,該當重重責罰!”

宋徽宗對隨侍太監說:“擬旨,禁燬《大學章句疏義》、《道用策》,膽敢私藏、傳播此二書者,終身不得參與科舉。已有官身者,降官貶職。金州知州朱銘……”

李邦彥等人屏氣凝神,等着聽皇帝發落。

朱銘是文官,而且是朝官,宋室優待士人,不能一杆子將朝官打死。

特別是以言獲罪者,在處罰的時候要留有餘地。

思慮許久,宋徽宗說道:“金州知州朱銘,特降六官,貶爲知縣!”

特降六官,朱銘的寄祿官就降爲承務郎,從朝官變成最低級的京官。

好歹還保住了京官的官身,沒有直接變成選人。

蔡攸心情愉悅的離開皇宮,中途派人去找吏部侍郎孟揆。

皇帝只說把朱銘貶爲知縣,卻沒有講明貶到哪裡。而且,朱國祥並未受牽連,朱銘還有起復的機會,得弄個好地方讓朱銘待着。

傍晚,孟揆到蔡攸府上拜見。

孟揆是《東京夢華錄》作者孟元老的親大哥,再過兩年還會主持修建艮嶽。

他爹孟昌齡,是蔡京的得力干將。

孟昌齡雖屬奸黨,卻也是一個能臣。其建造永久性浮橋,解決了東京黃河兩岸,漲水期的商旅來往問題。另外還督建了幾條運河——雖然都是爲了收稅和運送花石綱,但確實也方便了交通。

孟揆問道:“尋個偏遠小縣如何?”

蔡攸說道:“最好是又窮又偏,還容易生事的小縣。”

孟揆計上心來,笑道:“可爲黎州漢源知縣。”

“着啊!”

蔡攸拍手大讚:“君堪大用也!”

黎州屬於上州,並非戶口有很多,而是邊疆戰略位置重要。

但是,黎州僅有一縣,即漢源縣。下縣,很窮。

黎州境內,漢人不足3000戶,約16000人左右。又有熟夷3000戶,約18000人左右。

剩下的全是生夷,總數三四十萬人。

生夷部落,動輒互相攻打,甚至跑來劫掠漢民。

也即是說,朱銘去了之後,屬於附郭知縣。整個州就那一個縣他啥事兒都不能做主。漢人和熟夷加起來就三四萬,卻要面對周邊三四十萬生夷。

油水都是知州的,跟朱銘沒半毛錢關係,出了事情卻要共同擔責。

蔡攸說道:“李道衝辦事得力,給他尋個好差遣,我擇日便讓人舉薦。”

對於朱銘的處罰,很快就傳遍京城。

之所以傳得那麼快,純粹是因爲學禁。

“道用”之學被斥爲禁學,《道用策》、《大學章句疏義》被列爲禁書。

這種事情,已經十多年不曾發生,上次出現還是禁止洛學和蜀學。

太惹眼了!

朝廷絕大多數官員,東京絕大多數士子,正是因爲朝廷的禁令,才知道還有什麼道用之學。

所有的讀書人,都感覺不可思議。

這名不見經傳的道用學,居然能夠引起皇帝重視,居然能夠獲得與洛學、蜀學同等的待遇。

於是,官員和士子們互相打聽,道用學究竟是啥玩意兒。

蔡京還派遣差役,到太學裡面搜書,接連搜出好幾本手抄《道用策》。順便搜出一些洛學、蜀學書籍……

不禁還好,禁了等於給朱銘揚名。

待風頭稍過,《道用策》首先就在太學裡面加速傳播。

好多太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偷偷閱讀洛學、蜀學、道用學書籍。朝廷禁什麼,他們就看什麼,主打一個刺激。

甚至有人求購《大學章句疏義》,想知道里面究竟寫了什麼東西。

正好,朱銘寄了一本給陳東。

南郊,太學新校區。

陳東已經升爲太學上舍生,他去朱探花石炭鋪取了包裹,當場打開發現居然是禁書。欣喜之餘,又不敢聲張,揣在懷裡悄悄拿回學校。

上舍生待遇不同,宿舍都升級爲兩人間。

“應道,快看這是何物!”陳東獻寶似的拿出來。

王俊義瞥了一眼封面,驚喜道:“大學章句……”

“小聲些!”陳東連忙提醒。

王俊義家住會稽(紹興),是王羲之的第三十世嫡孫,族譜詳細做不得假。他後來有個堂侄叫王佐,是朱熹的同榜狀元。

王俊義在學校學習新學,私底下卻是洛學弟子。

兩人關好門窗,湊到一起閱讀,越讀越是興奮。

王俊義說:“朱金州真乃當世大儒也!”

陳東憤憤道:“可惜不爲奸黨所容,陛下真是昏聵糊塗了!”

王俊義說道:“此書一出,可傳萬世,三綱八目乃天下儒生之準繩也。”

“須得讓更多人看到。”陳東說。

王俊義想出個法子:“你我用左手抄錄,裝訂之後,丟棄到太學各處。”

陳東說:“我知有兩位學錄、一位教授,他們也私下修習洛學,可丟棄此書到他們房前。”

王俊義說:“上舍還有一些同窗,他們也在讀禁書,亦可塞入其寢舍。”

二人不但自己用左手抄錄,還在裝訂成書後,於扉頁寫了一行字:“此真道學也請閣下謄抄傳播。”

越來越多學生加入抄寫行列,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大學章句疏義》就從上舍傳播到內舍,甚至在外舍也有零星出現。

還有不嫌事兒大的,在太學的大門、茅房、牆壁上寫字:三綱者,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者,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聖賢大道,君子之繩,不可不察。

禁書的傳播速度,遠遠快於正常書籍。

到秋末之時,就連朝堂官員,都已經接觸到《大學章句疏義》。

有學生不甘寂寞,抄錄書籍之後,專挑名聲還算好的官員,偷摸跑去其宅第,猛地扔到圍牆內。又或者把書扔在門外,敲門之後立即開溜。

朝廷禁朝廷的,大家看大家的。

半年時間不到,東京的讀書人談論學問,張口三綱八目,閉口修齊治平。

在士子口中,朱銘不再叫朱探花、朱學正,而是喚作朱金州、朱大學。

一些京朝官給親友寫信,也會主動推薦《大學章句疏義》,說這本書可以批判閱讀,最好讓族中晚輩也去批判一下。

(本章完)

第597章 0592【金石之學】第617章 0612【張公廟前發誓】第398章 0393【金州之戰】第588章 0583【形同謀反】第700章 0695【鍵盤俠的基操】第39章 說說李清照的《詞論》第155章 0150【剛烈人設】第291章 0286【關勝的首戰】第822章 0817【移動棱堡】第270章 0265【提親】第245章 0240【老傢伙們的智慧】第579章 0574【高麗使節】第870章 0865【國際大戰略】第83章 0078【提學駕到】(重新求首訂)第628章 0623【跨海搶掠】第663章 0658【岳飛 李世輔出戰】第699章 0694【完顏宗望的小算盤】第597章 0592【金石之學】第447章 0442【舊友重聚】第286章 0281【發兵決議】第804章 0799【應該廣封城隍】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第25章 0024【探底與買賣】第259章 0254【索地要人】第823章 0818【順勢而爲】第743章 0738【大阪】第712章 0707【得罪了方丈還想跑?】第468章 0463【宋金合作剿賊?】第428章 0423【腰上黃】第152章 0147【榜下捉婿】第372章 0367【“收復”燕京】第99章 0094【請開始你的表演】第367章 0362【騎兵訓練】第570章 0565【治亂之間】第717章 0712【合扎猛安吃炸彈了】第385章 0380【轉守爲攻】(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21章 0116【拒絕徵辟】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339章 0334【等貴賤,均貧富】第137章 0132【沾滿鮮血的茶馬貿易】(爲企第577章 0572【是否該保留凌遲】第116章 0111【朱院長的心靈雞湯】第461章 0456【戰績輝煌與損失慘重】第847章 0842【想着退休旅遊的朱院長】第624章 0619【利國監】第277章 0272【最後一課】第68章 0065【小鳥保衛戰】第585章 0580【舊宋王爺拍賣新作】第545章 0540【夏將降明】第857章 0852【龍門書院】第851章 0846【遷都準備】第639章 0634【屠城】第488章 0483【鄆王】第873章 0868【四倍體大西瓜】第702章 0697【搖尾乞憐】第551章 0546【新朝新規矩】第28章 0027【茶藝】第876章 0871【秦檜雄風振奮】第183章 0178【當衆表揚】第832章 0827【死戰不退的金兵】第506章 0501【李邦彥的新路線】第584章 0579【閣臣變動】第272章 0267【立道】第324章 0319【童貫伐遼】第583章 0578【一個比一個激進】第143章 0138【林沖是楊志的小弟?】第691章 0686【有人要做教育家】第320章 0315【準備練兵】第7章 0007【崇寧十二年】第747章 0742【白三郎回京】(等待更新)第412章 0407【南陽襄陽現狀】第515章 0510【民夫】第903章 0898【外交事務】第214章 0209【吃酒去】第698章 0693【這名字不投大明還等啥?】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357章 0352【參禪禮佛】第365章 0360【滿朝賢良】(爲企鵝大佬加更第302章 0297【方臘起義】第455章 0450【誰輸誰贏?】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166章 0161【造船尋仙】第104章 0099【汴梁風月李師師】第770章 0765【罪官的用途】第251章 0246【殺民立威】第26章 0025【公私】第32章 0031【身上有味兒】第772章 0767【俸祿 封邑調整】第121章 0116【拒絕徵辟】第785章 0780【做商人太難了】第757章 0752【化學天尊王重陽】第425章 0420【還有豪俠部隊?】第865章 0860【交趾獻麒麟】第409章 0404【軍改 政改和幣改】第464章 0459【郭藥師的忠誠】第767章 0762【一塌糊塗】第425章 0420【還有豪俠部隊?】第342章 0337【被出賣的英雄】(爲企鵝大佬第276章 0271【安排金州後事】第866章 0861【全國人口不足九千萬】
第597章 0592【金石之學】第617章 0612【張公廟前發誓】第398章 0393【金州之戰】第588章 0583【形同謀反】第700章 0695【鍵盤俠的基操】第39章 說說李清照的《詞論》第155章 0150【剛烈人設】第291章 0286【關勝的首戰】第822章 0817【移動棱堡】第270章 0265【提親】第245章 0240【老傢伙們的智慧】第579章 0574【高麗使節】第870章 0865【國際大戰略】第83章 0078【提學駕到】(重新求首訂)第628章 0623【跨海搶掠】第663章 0658【岳飛 李世輔出戰】第699章 0694【完顏宗望的小算盤】第597章 0592【金石之學】第447章 0442【舊友重聚】第286章 0281【發兵決議】第804章 0799【應該廣封城隍】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第25章 0024【探底與買賣】第259章 0254【索地要人】第823章 0818【順勢而爲】第743章 0738【大阪】第712章 0707【得罪了方丈還想跑?】第468章 0463【宋金合作剿賊?】第428章 0423【腰上黃】第152章 0147【榜下捉婿】第372章 0367【“收復”燕京】第99章 0094【請開始你的表演】第367章 0362【騎兵訓練】第570章 0565【治亂之間】第717章 0712【合扎猛安吃炸彈了】第385章 0380【轉守爲攻】(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21章 0116【拒絕徵辟】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339章 0334【等貴賤,均貧富】第137章 0132【沾滿鮮血的茶馬貿易】(爲企第577章 0572【是否該保留凌遲】第116章 0111【朱院長的心靈雞湯】第461章 0456【戰績輝煌與損失慘重】第847章 0842【想着退休旅遊的朱院長】第624章 0619【利國監】第277章 0272【最後一課】第68章 0065【小鳥保衛戰】第585章 0580【舊宋王爺拍賣新作】第545章 0540【夏將降明】第857章 0852【龍門書院】第851章 0846【遷都準備】第639章 0634【屠城】第488章 0483【鄆王】第873章 0868【四倍體大西瓜】第702章 0697【搖尾乞憐】第551章 0546【新朝新規矩】第28章 0027【茶藝】第876章 0871【秦檜雄風振奮】第183章 0178【當衆表揚】第832章 0827【死戰不退的金兵】第506章 0501【李邦彥的新路線】第584章 0579【閣臣變動】第272章 0267【立道】第324章 0319【童貫伐遼】第583章 0578【一個比一個激進】第143章 0138【林沖是楊志的小弟?】第691章 0686【有人要做教育家】第320章 0315【準備練兵】第7章 0007【崇寧十二年】第747章 0742【白三郎回京】(等待更新)第412章 0407【南陽襄陽現狀】第515章 0510【民夫】第903章 0898【外交事務】第214章 0209【吃酒去】第698章 0693【這名字不投大明還等啥?】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357章 0352【參禪禮佛】第365章 0360【滿朝賢良】(爲企鵝大佬加更第302章 0297【方臘起義】第455章 0450【誰輸誰贏?】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166章 0161【造船尋仙】第104章 0099【汴梁風月李師師】第770章 0765【罪官的用途】第251章 0246【殺民立威】第26章 0025【公私】第32章 0031【身上有味兒】第772章 0767【俸祿 封邑調整】第121章 0116【拒絕徵辟】第785章 0780【做商人太難了】第757章 0752【化學天尊王重陽】第425章 0420【還有豪俠部隊?】第865章 0860【交趾獻麒麟】第409章 0404【軍改 政改和幣改】第464章 0459【郭藥師的忠誠】第767章 0762【一塌糊塗】第425章 0420【還有豪俠部隊?】第342章 0337【被出賣的英雄】(爲企鵝大佬第276章 0271【安排金州後事】第866章 0861【全國人口不足九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