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太后不敢

抱着裝有分封、移封詔書的木匣,跟着老爺子上了御輦,劉榮早早就擺出一副‘我準備好了’的架勢,準備應對天子啓必定會發起的考校。

——這既是漢家的慣例,也是天子啓過去的習慣,以及天子啓、劉榮父子二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卻是不曾想,天子啓開口說出的第一句話,卻並不是讓劉榮就袁盎遇刺身亡一事發表見解。

“太后口中的田叔,太子可有所耳聞?”

被這意料之外的考題偷襲,劉榮不由得面色稍一滯;

只片刻之後,卻也當即調整了過來,沉吟措辭片刻,便從自己腦海中的‘檔案室’中,翻出了田叔的個人資料。

“田叔,字子卿,趙國陘城人,田齊王族之後。”

“劍術極爲精湛,曾與太祖高皇帝年間的曲成侯蟲達,爲世人並稱曰:齊劍聖、趙劍仙’。”

“這個本事,太子一定不能擱下。”

卻並非敘述,而是又一問發出。

“時至今日,確實是到了該挪窩的時候。”

袁盎遇刺身亡一事,無疑在長安朝野內外,引發了一場極大的動盪。

只是這動盪,和政治基本完全搭不上干係,只是單純的白色恐怖。

良久,方好似自言自語般道:“樑王,是太后一手打造的‘社稷功臣’。”

非要說竇太后這封分封詔,有說的上‘不妥’的地方,那也就是作爲太子胞弟的玄冥二少,封到的國土小了些;

而皇十子劉彘,則還沒到封王的年紀,便被竇太后賭氣般封爲膠東王。

嗨……

“弟弟們有什麼牢騷要發,太子便替朕聽了,再勉勵、撫慰一番。”

“——朕打算讓張歐做太僕。”

“——太后,不敢。”

“——丞相權勢滔天,所以有‘亞相’御史大夫相制衡;”

深入淺出的一番解析,總算是讓劉榮隱約流露出瞭然之色,大致明白了竇太后‘咬死不認’的動機和緣由。

“——知人善用,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重要的還是具體怎麼做。”

思慮間,天子啓低沉的聲線傳入耳中,終是將劉榮飛散的心緒拉回眼前。

“所以,太后不敢。”

“要麼,是一個比張歐更稱職的廷尉,要麼,是一個張歐非做太僕不可的理由。”

但有了剛纔被偷襲的經驗,劉榮這次倒是從容了許多。

拋開劉榮的‘天眼’不說,萬一未來幾年,這位留在長安的膠東王殿下不幸夭折,竇太后還要跑高廟,向祖宗解釋解釋膠東王爲什麼還沒就藩便‘絕嗣除國’,那纔是天大的樂子。

“再鬧出個樑王行刺當朝九卿的事來,便再也沒有了重歸於好的可能?”

“非但能查清此事,甚至還能保證整座睢陽城,都沒人會察覺到居然有人在查這件事。”

如此駭人聽聞的事件,放在哪朝哪代,都足以引發一場政治地震!

甚至可以說,這已經脫離了政治、權謀,乃至戰爭的範疇,完全可以算作是恐怖襲擊了!

說到這裡,天子啓便微微伸出手,掌心朝下微微一壓。

雲淡風輕,就好似是在說‘一加一等於二’的淡定口吻,道出這一聲‘太后不敢’,天子啓便掀起車窗的內簾,望向車窗外,不免又是一陣長吁短嘆。

便見劉榮稍一思慮,便稍有些遲疑的開口道:“田叔,一定會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

待樑王劉武那坨大的拉出來,並當着天下人的面遊行示衆,竇太后就算是對劉榮恨之入骨,也將不得不‘心甘情願’的牽着劉榮,去高廟對太祖劉邦的神主牌說:劉榮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類似這樣的傳言,很難確定這其中,有綺蘭殿那位大王美人的多少手筆。

“但父皇是在問太子,兒便要說:張歐施展才華的舞臺,並不在廷尉。”

“下至農戶黔首,上至天子、太后,都必須要有忌憚、顧慮的東西,來作爲限制。”

···

“父皇曾說過: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是可以被君王酌情任用的。”

···

“待貫高伏法,趙王張敖被貶爲宣平侯,又尚魯元主,田叔、孟舒等十數人,也得到了太祖高皇帝的接見。”

“張歐這個廷尉,是朕當年的權宜之計。”

“太子是擔心樑王事發,東宮不穩,兩宮不和。”

雖只是淺淺一抹微笑,卻也足以讓劉榮安下心來,並暗下得出‘考試成績合格’的結論。

——皇長子得立爲儲君,不過是佔了長幼次序的便宜而已;

“用先帝的話來說,有了這個本事,儲君才能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先去想‘這個人爲什麼這麼做’,而不是‘這件事爲什麼會發生’。”

“年輕時,於樂毅後人:樂鉅公門下治黃老,並在太祖高皇帝年間,爲趙王張敖用爲郎官。”

這麼蠢的事,如此濃厚的‘我不好過,那大家就都別想好過’的任性味道,在如今漢室,基本就是樑王劉武最純正的身份標籤。

其中,又由以劉榮這手‘自帶百科全書’的特殊技能,最讓天子啓爲之讚歎。

帶着些古怪的笑容,略帶幽怨的道出一語,便見天子啓笑着一搖頭,旋即便將目光再次移向車窗之外。

“朝臣百官如此,天子和太后,也同樣如此……”

心中所想被老爺子一語點破,劉榮也是見怪不怪,只憂心忡忡的點點頭,再對老爺子拱起手:“聖明無過父皇。”

“——故安侯告訴朕:晁錯不敢。”

至於天子啓,也總算是結束了對劉榮的考校,開始以天子、而非考官的身份,對劉榮做起了交代。

因爲這次延期,是竇太后以‘憂心樑王’爲由,拒絕住持儲君冊封大典所致。

欲言又止的止住話頭,劉榮望向天子啓的目光,便隱約帶上了些許擔憂。

至於封王?

“太后對諸位公子的分封,雖大致尚可,但也偶有不妥之處。”

劉榮倒是不擔心自己,也會被樑王劉武的無能狂怒所波及,和袁盎一樣暴死街頭。

“——太子隨駕。”

“這樣一來,明日春耕,父皇也不必再忙的連軸轉,而是可以安心主持籍田禮,以及諸王的分封典禮了?”

“既然知道田叔的來歷,那依太子之見,田叔此去睢陽,會是什麼結果呢?”

“天地萬物,相生相剋。”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劉榮便是再愚鈍,也總該聽明白了。

“——代表性的二人,便是爲雲中守的孟舒,以及做了漢中守的田叔。”

“若是朕狠得下心,便是效仿當年的先帝,就此讓太后移居深宮,從此再也不過問朝堂之事,也根本沒人能挑出理來。”

“——兒愚以爲,普天之下,恐怕沒有完全不堪一用的人。”

“——朕和太子說過:這是爲了避免天子年輕氣盛,好大喜功,在還不成熟的年紀,做出可能禍亂天下的錯誤決策,才特意留的保險。”

卻見天子啓又對窗外唉聲嘆氣片刻,纔回過身,正對向劉榮,神情只微微一肅。

“意味着太后瞎掉的,不只是眼睛。”

而在天子啓眼中,這欲蓋彌彰的擔憂目光,和直接開口直言也沒什麼差別。

“——作爲功侯子弟,張歐能不鬥雞走狗、紙醉金迷,反而能養出溫文爾雅、與人和善的性子,已然實屬不易。”

“廷尉張歐,太子怎麼看?”

“不要,便送去給某位公子做諸侯王相。”

“因爲只要晁錯那麼做了,朕便極有可能會偃旗息鼓,再不復言削藩事,而是轉頭去捏造罪名,好生料理吳王劉濞一人。”

“這件事,就交給太子去辦了。”

“只要這個人不是一無是處,那用不好這個人,便只會是君王無能,而非此人不堪用。”

一見老爺子這副表情,劉榮便也知道:考試結束,該到老爺子講課劃重點的時候了。鄭重其事的坐直身,對天子啓拱手一禮,無言表明‘先謝過父皇指教’之意,劉榮便豎起耳朵,靜靜等候起了天子啓的下文。

若不是早生了兩年,甚至若不是生在了鳳凰殿,那皇長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染指儲君之位。

“在太祖高皇帝查驗過這些人的才能後,便各自任命爲郡守二千石。”

···

“這就好比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河泥,而河泥,又能埋大魚的屍身。”

——眼下,劉榮不說是能讓弟弟們對自己‘言聽計從’,卻也起碼能保證在任何時刻,弟弟們都能耐下性子,聽自己這個做大哥的說上兩句。

“明日春耕,朕要去長安東郊的社稷壇,先行親耕籍田禮,後至高廟祭祖,以分封、移封諸侯。”

但天子啓的交代,卻並沒有就此宣告結束。

“——晁錯不敢將真實的狀況,或者說是有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狀況,擺在朕的面前。”

天子啓的這個交代,卻是並沒有讓劉榮感到什麼壓力。

“朕驚疑的問故安侯:晁錯不是這麼說的啊?”

別說是那幾枚正面刻着‘樑’,背面刻着‘武’的玉符了,便是指紋乃至基因,恐怕都沒有這純真率直的氣質,更能代表樑王劉武。

車廂內漫長的沉寂,再次被天子啓毫無徵兆的一問所打破;

“當君王熟練的掌握用人之道後,即便是販夫走卒,也能在君王的手中,發揮出其獨特的才能……”

···

“這對太后而言,是無法承受的巨大指摘。”

···

“現在,朕也可以借用故安侯的這句話,來回答太子的疑惑。”

“能記住百官衆臣——至少是記住大部分人的來歷,對於儲君而言,是好事。”

“天子受太后鉗制,而太后——兜兜轉轉,恰恰又被最不起眼的農戶黔首所限。”

“——農戶黔首,爲官所治;郡縣官吏,又受制於朝堂;”

“爲朕趕車御輦,順帶看着些馬政,總歸是出不了差錯的。”

一個‘作惡多端’的呂太后,讓漢家後來的每一位太后頭頂上,都懸起一柄名爲‘恐復爲呂氏’的劍;

能讓這柄劍出鞘的,便是那最不起眼,卻又最不容人忽視的:天下人悠悠衆口……

“張歐性弱,不宜爲廷尉。” wWW◆тTk án◆c○

“至貫高刺殺太祖皇帝案發,趙王張敖受牽連下獄,田叔、孟舒等十餘趙臣身囚衣,剃髮須,頸戴枷,以‘趙王奴僕’之名入長安,志要與趙王張敖共生死。”

——呂太后。

“袁盎遇刺身亡,單就是從目前來看,也已經可以大致斷定:就是樑王叔心懷怨懟,又不敢拿父皇或兒撒氣,纔拿袁盎泄憤。”

“甚至還是太后曾據理力爭,試圖將其冊立爲儲君太弟的大功臣。”

“非但不敢親口承認:這件事確實是樑王做的,甚至都不敢接受現實,告訴自己:這件事——這件蠢事,真是我的寶貝兒子做出來的……”

···

“吳楚作亂前,長安颳起‘儲君皇太弟’的風時,勸阻皇祖母勸的最多的,便是作爲東宮常客的袁盎。”

“如此淺顯的事實,皇祖母就算眼疾再重,也總不至於看不清?”

“——朝臣百官,爲丞相統轄;丞相爲‘亞相’御史大夫掣肘,又由天子親自壓制。”

聽聞劉榮徐徐道出田叔的來頭,天子啓開口第一句話,卻再次跳出了話題本身。

“意味着太后,曾險些將這樣一個殘虐、愚蠢,且毫無下限的人,冊立爲我漢家的儲君皇太弟……”

但天子啓對劉榮這個儲君,總歸是滿意的方面更多些,不滿意,或差強人意的方面少一些。

“如果太子要,朕會想辦法把人留在長安。”

···

“只是張歐這次調任,需要一個契機。”

“只可惜,朕練就這個本事的時候,都已經是監國太子了……”

“大約一年多前,故安侯告訴朕:只要《削藩策》推行,則關東必反大半;”

“陰陽五行如此,人畜草木如此,廟堂之上,也同樣如此。”

“——少府手握內帑,所以我漢家的長公主們,總是會三不五時去打秋風,順帶看看內帑有沒有生面孔、有沒有少東西。”

只思量片刻,便神情篤定的一頷首。

“但朕也同樣說過:帝王之術,不外乎制衡二字。”

對於老爺子這層憂慮,劉榮面上謙恭依舊,暗下卻是將胸膛拍的砰砰作響——問題不大。

輕聲發出此問,劉榮便皺眉低下頭,一邊等待着老爺子爲自己答疑解惑,一邊也飛速運轉起大腦思考起來。

“——至於刺客身上的符信,更完全就是樑王叔,想要藉此‘震懾’長安朝堂。”

“只不過……”

朝野內外,乃至於長安坊間,都總有一種聲音不絕於耳。

半帶自嘲,半帶感懷的對劉榮隱晦表示出認可,天子啓便也回到了話題本身。

待劉榮略帶些疑惑的擡起頭,便見天子啓唉聲嘆氣道:“這是好事。”

“這個田叔,太子可以觀察一下。”

“一個‘孝’字,便足以讓我漢家的太后,壓得皇帝兒子動彈不得。”

既然百分之二百已經看透了此事,竇太后,又爲何還要死鴨子嘴硬,非要把樑王劉武往外摘呢……

“爲漢中守三十餘年,及至太宗皇帝晚年,田叔因罪被罷免,賦閒於長安。”

“唯一能讓太后忌憚的,是天下人悠悠衆口……”

···

“如果父皇問曾經的皇長子,那兒會說:張歐此人,不堪重用。”

“雖然這樣柔弱的性子,不適合擔任廷尉這種需要強硬、鐵腕的屬衙,但我漢家,也有的是需要主官柔弱——甚至是越柔弱越好的屬衙。”

果不其然,聽聞劉榮這頗有些清奇的答題角度,天子啓遍佈陰雲的面容之上,也總算是涌現出些許喜悅。

雖未開口,但父子二人都明白:這是好事。

——當朝九卿,在長安帝都、未央皇宮之外,朗朗乾坤之下,被活活刺殺而亡!

劉榮獲立爲儲的最後一道政治程序,從原計劃的春耕日,被竇太后無限期延後——這是好事。

既然是考校,劉榮自也是火力全開,順着老爺子過去的教導,莽足了勁就是一陣拓展。

真正讓劉榮感到不安的是:按照竇太后的人生經歷,無論是在過往,還是在劉榮的‘天眼’當中的表現,都足以說明這件事,根本無法逃脫竇太后那雙火眼金睛。

老爺子做下交代,劉榮自也是恭敬從命,並從拱手領命的一刻開始,便在暗下思考起了此事。

“這樣一個功臣,卻做出僱兇刺殺當朝九卿的事來——這意味着什麼呢?”

“——首先關注做事的人,而不是某人做出來的事,可以更容易的看透事物的本質。”

“尤其眼下,兩宮已經因爲冊立儲君一事,而生出了不小的嫌隙;”

便見天子啓意有所指的望向劉榮,悠悠開口道:“可還記得當時,故安侯是如何回答朕的嗎?”

“總歸明日大典,不要鬧出朕告廟分封,某位公子拒不受封的事來就好……”

“就當是給太子練練手了。”

“——旁的不說,單就是名望、資歷,田叔對太子而言,也將是一助力。”

“如果太子要這個人,那朕,剛好還缺個穩得住長安、穩得住關中的內史……”

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5章 漢少府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晚點更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7章 且瞧着吧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22章 暴君!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6章 困獸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81章 天下皆反?調的一手好作息第81章 天下皆反?第88章 賊心不死!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回家晚了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42章 啊這?啊???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22章 暴君!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5章 漢少府第53章 竇王孫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15章 我好怕啊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69章 朕,變了嗎?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22章 暴君!睡一覺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晚點更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8章 我有卵子!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52章 瓷器成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剛落腳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4章 長安侯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58章 我有卵子!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剛落腳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71章 父皇,糊塗了!
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5章 漢少府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晚點更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7章 且瞧着吧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22章 暴君!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6章 困獸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81章 天下皆反?調的一手好作息第81章 天下皆反?第88章 賊心不死!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回家晚了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42章 啊這?啊???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22章 暴君!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5章 漢少府第53章 竇王孫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15章 我好怕啊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69章 朕,變了嗎?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22章 暴君!睡一覺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晚點更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8章 我有卵子!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52章 瓷器成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剛落腳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4章 長安侯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58章 我有卵子!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剛落腳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71章 父皇,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