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

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

這話,若是放在前兩年,自天子啓口中道出,恐怕沒人會認爲哪裡不對。

——彼時的天子啓,與樑王劉武之間,那真真是情比金堅的。

只是此番,樑王劉武欲圖儲君太弟之位而不得,更是史無前例的遵守了一次祖制——只在長安待了一個月,便被天子啓粗暴的趕回了封國。

爲了儲君一事,天子啓更是險些和自己的母親:東宮竇太后發生正面衝突!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廣被天子啓當着滿朝公卿百官的面,定義爲‘樑王的臣’;

這意味着什麼,恐怕沒人會不清楚……

“太子認爲呢?”

隨着天子啓雲淡風輕的定性,以及那句耐人尋味的‘樑王賞過了,朕便不賞了’,這個話題原本便已經結束。

只是天子啓又冷不丁發出這一問,旋即將目光撒向身側,懸筆於案上,卻好一會兒沒有落筆的太子劉榮。

“按照制度,我漢家的太子儲君,可以有一支五百人的衛隊。”

“另任命中盾衛一人,負責太子出行時的車駕安危,以及太子宮的衛戍事宜。”

“——這中盾衛,太子可有屬意的人選?”

“驍騎都尉李廣,旁的不說,起碼驍勇是毋庸置疑的。”

“若太子有意,朕也不怕厚着臉皮,去和樑王說上一說,將李廣這個樑臣召入朝?”

聽着天子啓這看似平和,實則夾槍帶棒、陰陽怪氣的詢問,劉榮只趕忙含笑起身;

迅速一拱手,旋即便敬謝不敏的直搖起頭來。

“李將軍驍勇無雙,更乃樑王叔愛將,兒臣不敢奪王叔之臣。”

“更何況兒臣尚且年幼,像李將軍這樣的烈馬,兒臣莫說是駕馭——便是餵養,恐怕都有些力有不遂……”

···

“嗯…倒是太尉周亞夫麾下,另有一宿將,頗得兒臣屬意。”

“若可由此人擔任太子中盾衛,兒臣怕是睡覺,都免不得要笑醒?”

“只可惜……”

欲言又止的一番話,只引得天子啓會心一笑,滿是愜意的將身子往劉榮所在的方向一側,旋即便戲謔的挑眉一笑。

“程不識?”

被天子啓一語點破心思,劉榮只稍有些羞澀的笑着低下頭,片刻之後,便也坦然點頭承認。

而在劉榮這番表態之後,殿內,原本因太尉周亞夫成爲有漢以來,成爲第一位食邑高達一萬五千餘戶的功侯,而感到膽戰心驚的朝臣百官,只不由再度擡起頭,將目光灑向跪坐於御榻一側的劉榮。

——程不識?

太子欣賞程不識?

只剎那間,便有不知多少人,暗暗將此事牢牢記在了心底。

對於漢家的朝臣功侯——準確的說,是對未來十到二十年的漢家政壇而言,這都是一個極爲關鍵的訊息。

原因無他:程不識,是劉榮獲封爲儲君太子之後,第一個向天子啓點名要的人。

尤其還是太子宮的武將一把手:中盾衛!

這就意味着程不識,大概率便是如今漢家朝野內外,乃至是普天之下,最得劉榮認可的臣下類型;

劉榮往後的臣子,尤其是肱骨心腹級別的班底,也大抵都會是不同版本的程不識。

而從程不識的爲人處世、脾氣性格,朝野內外也能大致判斷出來:大概什麼樣的人,能得到太子的欣賞——至少是能讓太子看着順眼、能尿到一個壺裡去。

太祖高皇帝之時,初得封爲太子儲君的孝惠皇帝,向太祖高皇帝伸手要了當朝奉常:叔孫通,來做自己的太子太傅。

——叔孫通,是儒生。

雖然是當時,普天之下萬千儒生中,少有的能得太祖劉邦認可、欣賞的儒生,但也終歸是儒生。

太子選的第一個臣下,是彼時漢家朝廷唯一的儒生,尤其還是主禮制的奉常卿;

於是朝野內外當即做下定論:太子儒弱和善,此國之大幸!

至於這‘國之大幸’,究竟指的是宗廟、社稷有福氣,還是朝野內外能自此不受鉗制,放浪形骸,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孝惠皇帝之後,有漢以來的第二位真正意義上的太子儲君,便是當今天子啓。

彼時,天子啓也向先帝伸手,點名要了一個人,來做自己的太子家令。

這個人,叫晁錯……

“昔者,孝惠皇帝首點叔孫通,凡孝惠一朝,便只在禮法制度上有所建樹;”

“及至當今,首點彼時的《尚書》博士晁錯,一度也曾讓朝野內外認爲:太子好儒。”

“誰曾想,晁錯這個《尚書》博士,居然是個批着儒皮的申、商之士……”

“——自首點晁錯,陛下便以太子之身,開始着手削藩。”

“及至今日,吳楚亂平,漢家的諸侯內藩,也都即將被削去爪牙……”

如是想着,殿內百官公卿不由挺直腰桿,伸長脖子,遙望向御榻一側,那道時刻帶着謙遜微笑,卻愈發讓人不敢小覷的身影。

“程不識……”

“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就此,漢家的朝公百官,有了這場朝議結束後的一個共同任務。

——人肉程不識!

把程不識的老底全扒出來,最好連程不識的祖宗十八代,都查個底朝天!

這不單是爲了弄清楚程不識的底細,以求日後能交好——至少是儘量不得罪這位新貴;

更不完全是爲了日後,將自家子侄都朝着程不識的方向培養,以圖得太子青睞。

這麼做最主要的原因,是程不識這個人的底細,幾乎可以讓朝野內外,判斷出劉榮一朝,長安朝堂的整體大方略!

一如孝惠皇帝爲儲,首點儒士叔孫通,便在七年的皇帝生涯,都只忙着健全漢家的禮制;

當今天子啓爲太子,首點《尚書》博士晁錯,便在即立短短三年之後,將‘削藩策’三個字從理論轉化爲現實。

如今的太子榮,點了程不識。

這就意味着:肉眼可見的未來,程不識的個人政治傾向,便大概率是漢家未來幾十年——甚至是貫徹劉榮這一朝的政治大方向。

衆人都忙着回憶記憶中,那僅有的、關於程不識的殘存記憶碎片,又或是思考起散朝之後,要如何去打探一下程不識這個人。

以至於都沒人發現:不知不覺間,大家都已經默認了劉榮——纔剛得封爲太子儲君,連政治程序都還沒走完的太子榮,必定會是漢家的下一任天子……

“材官都尉程不識,於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起雁門,因御胡守城有功,爲先帝任爲中郎。”

百官公卿各懷心緒間,御榻一側,也響起劉榮那難掩垂涎,卻也有些遺憾的話語聲。

循聲望去,便見劉榮深吸一口氣,無奈笑道:“自中郎外放,歷任邊地各郡的郡尉、郡守,雖無甚功勳,卻也不曾犯過大錯。”

“——兒臣嘗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便愚蠢的認爲,兵法中所說的‘善戰者’,或許就是程不識這樣的人了……”

此言一出,殿內百官公卿只齊齊低下頭,暗自默唸着劉榮方纔這番表態,好儘可能將每一個字都記下。

若是有可能,甚至都恨不能變戲法變出筆、簡,將劉榮所說的每一個字抄錄下來!

不是劉榮面子大,而是劉榮這一番表態,是比起程不識這個人,都還要更詳細、更明確的政治表態。

不弄清楚這些,往後幾十年,別說在朝堂混的風生水起——便是想要混一混,都怕是不知什麼時候,就要踩到劉榮的紅線。

——那些在先帝年間反對削藩,從而惡了彼時的太子,以至於先帝駕崩之後,迅速淡出朝野的朝臣公卿,便是最直觀的教訓!

而在御榻之上,見劉榮如此上道,自己纔剛遞出個由頭,便抓着這個線頭開始闡述政治立場的,天子啓只淺笑盈盈的點下頭。

得到皇帝老爹‘繼續說’的默許,劉榮面上再多一份遺憾之色,語調中,更是帶上了明顯的無奈。

“程不識是不是‘善戰者’,兒年少無知,才疏學淺,不敢妄下定論。”

“但在兒臣看來,程不識就算不是‘善戰者’,也至少是一個行事很穩妥的人。”

“——若是文臣,那單只是穩妥,確實是不值得令人太過於重視。”

“但在軍隊中,尤其是在無時不刻,都想着建功立業的將官當中,像程不識這麼穩妥的將領,卻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

“再者:兒臣日後的親衛,也並不需要上陣殺敵,只需要能在兒臣出行時,護衛於兒左右而已。”“故太子中盾衛,相比起驍騎李廣那樣的‘善戰者’,恐怕還是由程不識這樣穩妥的將領擔任,才更妥當些?”

以一種稍顯遲疑,好似是在說‘我也不知道這對不對,父皇你說呢?’的語氣道出這番話,劉榮便苦笑着搖搖頭,道出了自己的遺憾從何而來。

“只可惜,程不識這樣的大才,卻早早被皇祖母召去了長樂,做了長樂衛尉。”

“兒臣就算再怎麼屬意,也終究不敢從皇祖母手中,搶這樣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才俊。”

“——程不識這樣的將領,無論是做太子中盾衛,還是做長樂衛尉,都是非常讓人放心的。”

“既然這天底下沒有第二個程不識,那還是讓這再穩妥不過的人,在皇祖母身邊侍奉更好些……”

有理有據的一番話,即明確表達了自己對程不識的欣賞、對無法得到程不識的遺憾,也表明了自己對東宮太后的敬重;

莫說是殿內公卿百官連連點頭,爲劉榮這番表態感到欣慰——就連御榻上的天子啓,面上笑意都不由更真切了些。

毫不誇張的說:哪怕朝議到此爲止,劉榮今天的表現,也至少可以打八十分以上。

這很高了!

相比起四十多年前,明顯‘不及格’的孝惠皇帝:太子劉盈,以及二十多年前,極爲勉強的夠到及格線的當今天子啓、彼時的太子啓,劉榮今日的表現,已經算很好很好了。

接下來,就算劉榮什麼都不做,這場朝議結束之後,朝野內外也都會開始流傳起今日,太子劉榮初登朝議,便‘隱顯雄主之姿’的言論。

天子啓顯然也不覺得劉榮今日,還能做的更好;

只稍一思慮,便考慮起了劉榮這個提議。

——劉榮的遺憾,天子啓全當沒聽見。

倒也不是劉榮要的人,天子啓就非給不可;

而是如今的長樂衛尉程不識,處境稍有些特殊。

一開始,竇太后要程不識給自己做長樂衛尉,就不是正常的提拔人才,而是半帶泄憤、半帶試探的衝動之舉。

程不識二話不說,當即走馬上任,竇太后其實也多少有些偷雞不成蝕把米。

時至今日,關於材官都尉程不識,長安坊間仍舊有‘太后刻薄寡恩,薄待平亂功臣’的言論廣爲流傳。

雖然天子啓早已出手,以‘太后親自提拔重用’爲由,替母親保下了這點顏面,但前段時日的儲君之爭,天子啓也恰恰是仗着竇太后因程不識一事而‘聲譽受損’——至少是因此底氣不足,才順利壓制下了竇太后與立儲君皇太弟、冊立樑王劉武的念頭。

所以,從理論上來講,程不識這個‘長樂未衛’對竇太后而言,多少帶了些燙手山芋的意味在其中。

留着,那就是薄待功臣,無時不刻都在被人戳脊梁骨;

調離,更是將使得‘太后親自提拔重用’的遮羞布被撕碎,更使東宮威儀蕩然無存。

如果不發生變故,竇太后對程不識這個人的處理方式,大概率會是留用幾年,等風聲過去的同時,讓程不識在長安熬點資歷。

資歷熬夠了,風聲也過了,再尋個由頭——如匈奴人入侵邊牆,某某郡急需一個好郡守之類,將程不識外放出去。

而今天,太子榮向天子啓伸手,點名要了程不識。

這讓天子啓,看到了一個新的操作可能性……

“既然是太子想要的人~”

“嗯……”

心下已經有了決斷,天子啓卻並沒有急着把話說死。

只佯做疑慮的沉吟片刻,才稍有些躊躇不定的側身望向劉榮。

“太子,是宗廟、社稷的未來。”

“而程不識這樣的年輕將領,則是我漢家軍隊日後的依仗。”

“——這樣的青年才俊,留在長樂宮做個衛尉,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與其在長樂蹉跎時光,倒不如跟在太子身邊,好生歷練一番;”

“說不定日後,朕臥榻彌留之際,也會和先帝那樣——緊緊握着太子的手說:事有輕重緩急,可由程不識爲將……”

自嘲一語,惹得殿內頓時響起一陣稀稀拉拉的附和輕笑;

卻也惹得申屠嘉、周仁等老臣,不由得溼了眼眶。

——大家都覺得天子啓是在開玩笑,是在以這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太子,以及程不識這個中盾衛的認可;

但只有這些老臣知道:天子啓這話,並不是玩笑。

至少並不全是……

“前些時日,朕一時氣急,言語惹惱了母后。”

“過去這段時日,太子也甚少去長樂。”

“——雖然是因爲假節奔赴前線,但也終歸是沒有盡孝於東宮,母后對我父子二人,都頗有微詞。”

“正好,藉着今日,太子走一趟長樂;”

“安撫東宮,代朕盡孝於太后膝下的同時,親自和太后說說程不識的事。”

“想來太后,也不會對我漢家的太子儲君吝惜人才,強留程不識,繼續做長樂衛尉?”

天子啓有了決斷,劉榮自也只得躬身領命,對於天子啓這番安排的意圖,也當即心領神會。

——修護東宮太后和西宮天子啓,以及太子劉榮之間的關係。

至少,也要保證明面上過得去,別讓人背地裡戳天子啓、劉榮父子倆的脊樑骨,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不孝母,孫不孝祖’之類。

劉榮自也認爲理應如此。

原本還打算和薄皇后、母親慄姬,來和天子啓說說‘不急着廢后另立’的事兒,如此看來,倒也可以直接去和竇太后去說。

如是想着,劉榮便再度提起筆,開始專心致志的記錄起朝議內容,以及自己對每一個議題,乃至每一個發言的心得。

許是看出劉榮心知‘木秀於林’,無意再多出風頭——後續的朝議內容,天子啓也沒再關注劉榮,只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議題之上。

隨着最後一個議題——衡山國的賑災事宜,在公卿百官的一致認同下得出結論,這場朝議,便也來到了尾聲。

卻不料突變橫生!

御榻之上,天子啓剛把最後一卷竹簡捲起,丟在腳邊的木箱內,殿門外,便響起郎官高亢的唱喏聲。

“稟奏陛下。”

“皇七子劉彭祖、皇九子劉勝,朝服執笏,於殿外請見~”

朝議本就即將結束,自也沒人認爲這突變,是天子啓的安排。

只稍一思慮,天子啓也略沉遮臉,重新將懸起的屁股落回了御榻之上。

“宣。”

朝服執笏,是漢家朝臣——無徹侯之爵,卻有資格上朝的官員,在參加朝議時的裝扮。

而當皇子,尤其還是某一位姬嬪生下的所有皇子,在某一日朝服執笏,出現在宣室正殿外,往往只意味着一件事。

——彈劾!

而且彈劾的對象,往往是稍跺一跺腳,便能讓長安震上一震的‘大人物’……

“宣:皇七子劉彭祖、皇九子劉勝覲見~”

得了天子允諾,殿門外的郎官自是轉身向外,悠長的唱喏聲,在漢宮樓闕間激起陣陣迴響。

而在片刻之後,那兩道仍帶着些稚嫩的聲音,便齊聲出現在了宣室正殿左、中、右三殿中,靠右的溫室殿內。

亦步亦趨,一板一眼——劉彭祖、劉勝兄弟二人的一舉一動,任是奉常屬衙的禮官,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只是待兄弟二人相繼跪倒在地,選即便是一聲嘹亮的呼號聲,響徹整個溫室殿上空……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

“懇請父皇,治逆臣中郎將郅都,以大不敬!!!”

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1章 殫精竭慮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86章 王孫,且去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22章 暴君!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0章 賺錢賺錢第77章 我乏了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80章 有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4章 真打呀?!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7章 樑《孝》王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53章 竇王孫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35章 奏對第41章 回去再說!第50章 有樣學樣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5章 登門賠禮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3章 家宴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章 左膀右臂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52章 瓷器成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3章 家宴第35章 漢少府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61章 陛下!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08章 誓師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章 左膀右臂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47章 好小子!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5章 登門賠禮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98章 陛下口諭!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31章 序幕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
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1章 殫精竭慮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86章 王孫,且去第88章 賊心不死!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22章 暴君!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0章 賺錢賺錢第77章 我乏了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80章 有母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4章 真打呀?!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7章 樑《孝》王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53章 竇王孫第14章 坑兒的爹!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135章 奏對第41章 回去再說!第50章 有樣學樣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5章 登門賠禮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3章 家宴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章 左膀右臂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52章 瓷器成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3章 家宴第35章 漢少府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61章 陛下!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08章 誓師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章 左膀右臂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47章 好小子!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5章 登門賠禮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98章 陛下口諭!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31章 序幕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