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王欲興兵伐國(二)

『PS:上章有書友覺得書中“大人”這個尊稱不嚴謹,其實“大人”用來稱呼王公貴族、以及有德長輩都是可以的,不單單隻限於稱呼自己家中的長輩,就連孟子也用大人稱呼過別人。這種例子太多了,有興趣的書友不妨自己去查查吧。』

————以下正文————

“阿仲!阿仲!”

次日巳時前後,當莊子正在教授蒙仲與諸子學業時,就聽到院內傳來了蒙虎的喊聲,且喊聲十分焦急與心迫。

此時蒙仲正代替莊子向“師弟們”授業,聽到聲音後愣了一下,便轉頭對莊子說道:“夫子,那是學生的族伴蒙虎,請容學生先去問問究竟,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他攪亂了這清靜之地。”

莊子平靜地點了點頭。

見此,蒙仲便站起身走向屋門,然而此時,蒙虎見院內無人,竟然順着聲音闖到了莊子居住的正屋,瞧見莊子與諸弟子正坐在屋內好似在授業,蒙虎愣了一下,在那一雙雙眼睛的注視下,亦顯得頗爲尷尬與窘迫。

見此,蒙仲搖了搖頭,將蒙虎拉到一旁,沒好氣地問道:“你不知曉這是什麼地方麼,在此地大呼小叫?……發生了什麼事?”

蒙虎訕笑地撓了撓頭,旋即,他想起了此番前來的目的,壓低聲音說道:“阿仲,出大事了,大王要派兵攻打滕國,商丘那邊命我蒙氏派族人跟隨王師征戰……長老命我立刻前來將這件事告知於你。”

他口中的長老,多半即指蒙薦。

畢竟與他們幾個小傢伙關係親近的族內長老,就只有蒙薦與蒙羑這兩位,而後者乃是蒙虎的祖父,蒙虎斷然不會用“長老”來稱呼。

聽到這個消息,蒙仲心中一顫,面色亦變得不太好看。

在思忖了片刻後,他詢問蒙虎道:“阿虎,你是怎麼來的?”

“坐我祖父的馬車來的。”蒙虎解釋道:“我跟祖父說了這事,祖父允許我坐馬車前來。”

聽聞此言,蒙仲點點頭說道:“你在外面等我片刻,載我一同回鄉邑,我想了解一下情況。”

“嗯,那我在外面等你。”

蒙虎點點頭便離開了。

目視着蒙虎走遠,蒙仲這才返回屋內,回到自己的座位。

見他面色凝重,非但莊子報以疑惑之色,就連在座的諸子亦面露好奇,畢竟擺着莊子在場,諸子雖然心中好奇,但也不敢擅離自己的座位,去偷聽蒙仲與蒙虎的對話。

見此,蒙仲朝着莊子拱手行了一禮,沉聲說道:“夫子,方纔得到我族中同伴蒙虎送來的消息,得知我國君主欲興兵攻伐滕國,命我蒙氏一族出十乘之兵……”

聽說宋王偃欲興兵攻伐滕國,莊子頓時皺起了眉頭,畢竟他一向抵制戰爭。

在屋內的諸子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亦不禁紛紛議論起來。

畢竟「宋王偃伐滕國」這種大事,所牽扯到的家族肯定不止蒙氏,像向繚的向氏一族,樂進、樂續兄弟的樂氏一族,武嬰的武氏一族,華虎的華氏一族等等,想來都會被這場戰爭所波及。

看了一眼亂糟糟的諸子,蒙仲向莊子懇請道:“學生擔憂此事或涉及到我的兄長,故懇請夫子允許學生先回一趟鄉邑。倘若夫子允許的話,蒙虎就在外面的馬車旁等候,學生這就回鄉邑一趟。”

莊子當然不會有什麼意見,平靜地點了點頭。

見此,蒙仲在跟蒙遂互換了一個眼神後,便離開了屋內。

本來蒙遂也想回去看看,但他仔細想了想,覺得自己回不回去差別不大,畢竟似他們這種尚未成年的年輕人,在這種宗族大事中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包括正準備回鄉邑的蒙仲。

在得到莊子的允許後,蒙仲立刻與蒙虎一同乘坐馬車返回鄉邑。

回到鄉邑後,他直奔自己家中。

此時已接近正午,蒙仲剛進院門,就看到兄長蒙伯正在院內揮舞着一柄青銅劍——那是他們父親蒙瞿生前留下的兵器。

“阿兄。”蒙仲喊了一聲。

“誒?”正在試劍的兄長蒙伯聞言轉過身,發現竟然是自己的弟弟蒙仲,便驚訝地問道:“阿弟,你不是在莊夫子身邊麼,怎麼今日會回來?”

蒙仲亦不隱瞞,目視着兄長手中的兵器說道:“今早阿虎給我送了消息,說是君主欲征伐滕國,叫我蒙氏派出族人跟隨作戰……”

“是有這麼回事。”蒙伯點點頭,表情很是複雜,有些惋惜、有些惶恐,但總得來說還算鎮定。

而就在這時,正屋方向傳來了母親葛氏的聲音:“伯兒,你父的皮甲爲娘找到了……咦?仲兒?”

聽到聲音,蒙仲轉過頭來,便瞧見葛氏捧着一套皮甲站在正屋門口,連忙走近過去,躬身行禮:“娘,孩兒回來了。”

“好。”葛氏慈愛地笑了笑,旋即忽然好似想到了什麼,有些緊張地詢問道:“仲兒,你不會是偷偷回來的吧?莊夫子那邊……”

蒙仲當然明白母親的擔憂,連忙解釋道:“娘,孩兒怎麼會偷跑?孩兒是經過夫子允許纔回來的。”

“哦哦。”葛氏這才放心,旋即就瞧見蒙虎亦站在院內,心中便隱隱已猜到了幾分,笑着招呼道:“阿虎,怎得站在那裡,進屋坐坐吧。”

“誒,嬸嬸。”蒙虎恭敬地應道。

片刻之後,蒙仲與蒙虎坐在屋內,看着葛氏幫助蒙伯將兄弟倆父親蒙瞿生前的皮甲穿戴在身上,雖然蒙伯今年才十五歲,但由於他身強力壯,體魄魁梧,因此將父親的皮甲船上之後,倒也顯得頗有氣勢。

期間,蒙仲欲言又止地看着母親與兄長,半響後仍忍不住說道:“娘,您……不擔心阿兄麼?”

此時葛氏正在幫長子蒙伯打理頭髮,在聽到小兒子的詢問後,雙手一顫,眼眸中浮現幾許複雜的神色。

不擔心?

她怎麼會不擔心?!

她的公公蒙舒,就是死在戰場上的;她的丈夫,兄弟倆的父親蒙瞿,亦是死在戰場上。

如今又輪到她的長子蒙伯爲國出征,她怎麼會不擔心?

問題是她根本無法阻止這件事。

她所能做的,即是在長子出征前替他準備好一切,然後日夜祈禱後者能平安歸來。

僅此而已。

在似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蒙仲後,葛氏目視着長子蒙伯,似強顏歡笑般安慰後者道:“你父首次爲國征戰,亦比你年輕不了幾歲,當時爲娘還不認得你父,只聽說你父在戰場上頗爲勇武,建立了不小的功勳……”

“嬸嬸莫不是因此心動的吧?”蒙虎在旁打諢笑道,逗得葛氏的面頰略有些發紅,沒好氣地瞪了蒙虎一眼。

隨後,葛氏目視着長子蒙伯又說道:“爲娘已拜託了你蒙擎叔,你蒙擎叔會照看着你的。……爲娘沒有別的期待,只希望你……”

她本想說「平安歸來」,但仔細想想這話又不合適,遂改口道:“只希望你像你父那般,做一個無所畏懼的男兒!”

“孩兒謹記在心。”蒙伯恭謹地說道。

看到這一幕,蒙仲心中亦能體會到母親的無助。

但凡爲人母的,誰願意讓自己心愛的兒子踏上征途呢?

但遺憾的是,葛氏無法抗拒王命,蒙氏一族也無法抗拒,在宋王偃那道「伐滕」的王令下,宋國內無論家族還是個人,都必須遵行,爲了王欲而豁出性命。

“娘,我跟阿虎出去走走。”

丟下一句話,蒙仲帶着蒙虎離開了。

在他身後,傳來了葛氏詢問的聲音:“晚上回來用飯麼?”

“唔。”蒙仲停下腳步,轉身朝着母親與一身戎裝的兄長露出了一個勉強的笑容。

告別母親與兄長後,蒙仲與蒙虎來到了長老懞薦的住處。

跟在自己家中的情況相似,長老懞薦的住處,其家中的奴僕們,一個個也是在測試兵器的鋒利。

事實上不止是蒙薦的家中,不誇張地說,整個蒙氏鄉邑內,都已經不像是此前那般和平的氛圍,而是充斥着肅殺、緊張的氣氛。

在家僕的通報下,蒙仲與蒙虎見到了長老懞薦。

對於蒙仲從莊子居返回鄉邑,蒙薦並不意外,他帶着蒙仲在鄉邑的田地裡散步。

期間,蒙薦問蒙仲道:“仲兒可回到家中看望過你母親與兄長?”

蒙仲點點頭說道:“一到鄉邑,小子便回到家中,瞧見兄長正在試驗兵器的鋒利,而母親,亦將家父生前的皮甲從箱子裡找出來……”說到這裡,他擡頭詢問蒙薦道:“長老,這件事當真就不能避免麼?”

“難。”蒙薦搖了搖頭。

見此,蒙仲臉上露出掙扎之色,良久遲疑地說道:“倘若小子懇請夫子……”

“不可!”

蒙薦打斷了蒙仲的話,沉聲說道:“據老夫所知,彭城要求各族在今年年底前集聚彭城,於明年開春對滕國用兵。眼下已近十月中旬,即將入冬,姑且不說莊夫子是否願意出面,就算他看在你這個弟子的面子上,難道你要莊夫子冒着嚴寒千里迢迢前往彭城,去說服君主作罷攻滕之事麼?”

蒙仲沉默不語,畢竟蒙薦所說句句在理。

見此,蒙薦緩和了一下語氣,又說道:“更何況,君主也未必肯聽從莊夫子的勸說。你不知,我宋國君主身邊,有一位叫做「惠盎」的臣子,此人乃是莊夫子摯友惠子的同族子侄,非但與夫子關係親近,於儒家當代的聖人孟子,亦有不淺的交情,可即便如此,惠盎亦被君主免去了相位,被一個叫做「仇赫」的人所取代。由此可見,君主伐滕國,這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一件事了。我們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征伐滕國的準備,儘可能減少族人的傷亡……”

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蒙仲,寬慰並囑咐道:“放心吧,你兄長在軍中,自有「蒙擎」、「蒙摯」以及老夫之子「蒙獻」等你的幾位叔父照看,理當不會有什麼危險。不過……短暫分別亦在所難免,既然你已得到夫子的允許,近幾日不如便留在家中,陪伴你母親與兄長。”

蒙仲無奈地點了點頭。

正如蒙薦所說,就連惠盎那等人物都無法勸服宋王偃,年僅十歲的他,又能做出什麼改變呢?

眼下的他,唯有暗暗祈禱,希望兄長吉人天相,能在這場仗中平安歸來。

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426章:停戰言和第46章:宮筵(三)第18章:第二堂課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第171章:前狼後虎(二)【二合一】第419章:僵持第149章:七月上旬【二合一】第250章:不退反進的秦軍【二合一】第413章:魏冉說李兌第34章:兩年後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298章:初戰【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68章:入冬(二)第111章:緩兵之計【上架求訂閱】第8章:首日(二)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186章:追擊!【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421章:序幕第310章:弩陣守關【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194章:沙場相見【二合一】第426章:停戰言和第285章:楚臣莊辛【二合一】第325章:陽關攻防之戰【二合一】第35章:兩年後(二)第145章:事後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294章:六月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70章:迴歸(二)第120章:回營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403章:義渠第124章:匡章(三)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100章:一個月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291章:方城初戰(二)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65章:孟子(二)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194章:沙場相見【二合一】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309章:陽關現況【二合一】第126章:返回邯鄲第280章:再會【二合一】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379章:夜襲【二合一】第414章:初議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66章:孟子(三)第257章:騎兵vs步卒【二合一】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431章:宋國現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258章:逐漸形成的羅網【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104章:攻高唐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426章:停戰言和第429章:回國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101章:巡視軍營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39章:啓程第78章:七月第170章:前狼後虎【補更3/4】第32章:喪禮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13章:入室(二)說兩句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95章:點兵(三)第176章:圍城斷薪【二合一】第56章:攻城戰第15章:出遊第450章:諸國紛爭第51章:人心(二)第195章:蒙仲與田章【二合一】第3章:蒙仲(二)第349章:再見樂毅第187章:抵達高唐【二合一】第376章:王齕與廉頗【二合一】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第411章:形勢大變第218章:婚事罷【二合一】第57章:攻城戰(二)
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426章:停戰言和第46章:宮筵(三)第18章:第二堂課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第171章:前狼後虎(二)【二合一】第419章:僵持第149章:七月上旬【二合一】第250章:不退反進的秦軍【二合一】第413章:魏冉說李兌第34章:兩年後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298章:初戰【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68章:入冬(二)第111章:緩兵之計【上架求訂閱】第8章:首日(二)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186章:追擊!【二合一】第1章:宋國蒙氏第421章:序幕第310章:弩陣守關【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194章:沙場相見【二合一】第426章:停戰言和第285章:楚臣莊辛【二合一】第325章:陽關攻防之戰【二合一】第35章:兩年後(二)第145章:事後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294章:六月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70章:迴歸(二)第120章:回營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403章:義渠第124章:匡章(三)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100章:一個月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291章:方城初戰(二)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65章:孟子(二)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194章:沙場相見【二合一】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309章:陽關現況【二合一】第126章:返回邯鄲第280章:再會【二合一】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379章:夜襲【二合一】第414章:初議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66章:孟子(三)第257章:騎兵vs步卒【二合一】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431章:宋國現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258章:逐漸形成的羅網【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104章:攻高唐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426章:停戰言和第429章:回國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101章:巡視軍營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39章:啓程第78章:七月第170章:前狼後虎【補更3/4】第32章:喪禮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13章:入室(二)說兩句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95章:點兵(三)第176章:圍城斷薪【二合一】第56章:攻城戰第15章:出遊第450章:諸國紛爭第51章:人心(二)第195章:蒙仲與田章【二合一】第3章:蒙仲(二)第349章:再見樂毅第187章:抵達高唐【二合一】第376章:王齕與廉頗【二合一】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第411章:形勢大變第218章:婚事罷【二合一】第57章:攻城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