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陶家抉擇

陶勝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他已深深領會到父親去世前的教誨,陶家要想從商家轉爲世家,就必須要做出巨大的犧牲,徹底放棄利潤滾滾的貿易,轉而向土地發展。

爲此,陶家將荊州上千艘大小船隻和長江沿岸的數百座倉庫低價拍賣,陶家船行由此消失,數十家小船行卻由此興起,但陶氏畢竟在江南經商幾十年,根深蒂固,勢力極大,船行雖然消失,各地卻還有二十幾家商行和上百座倉庫,更重要還有上千名忠心耿耿的夥計,以及他們的家人,涉及到近萬人生存吃飯,所以一時也急不來,陶家還需要時間來慢慢轉行。

不過,陶家的身份轉換卻不容再拖延,陶勝便在年初將家廟從襄陽遷到了長安,這就意味着陶家已不再是荊州大族,而是長安的士族之一。

爲了在長安立足,陶勝做出了兩個重大決策,一個是陶家出重金興辦陶氏書院,高價遍請關中名儒教授,又從關中的貧寒人家中選拔數百名聰穎優秀的少年學子進書院讀書,不僅分文不收,免費食宿,每月還要補貼給學生家中錢糧,並且陶家所有子弟也要入書院讀書。

第二個重大決策是在扶風郡買下了佔地數百頃的西鳳山莊,作爲陶家的祖產莊園,世代相傳,使陶家在關中有了根基。

此外陶勝還做出不少有利於陶家在關中立足的決策,比如和長安名‘門’杜氏聯姻,由陶利長子陶勇娶杜氏之‘女’爲妻,還有就是在長安購買地產。

這也是陶勝的眼光犀利之處,他看好劉璟奪取關中的前景,也推斷劉璟會遷都長安,所以在長安人心惶恐,紛紛低價拋售土地時,他大量吃進,足足買了一萬多畝,如今長安地價漲到每畝地二十兩黃金,還一地難求,陶勝一轉手賺了十倍不止。

不過陶勝心裡也明白,長安不同其他城市,將是大漢的都城,他這樣大量屯地,恐怕不是好事,就算劉璟不計較,對陶家名聲也不利,他便和長子陶政商量,將一半土地捐給了官府,作爲官宅用地。

就算這樣,他手中還有六七千畝宅地,讓他心中着實忐忑不安,要知道,劉璟一直在打擊屯地豪強,在成都時,就‘逼’迫數百家的大戶賣掉一半的良田,陶家在扶風郡買下數百頃莊園,又在長安囤積宅地,這讓劉璟怎麼看待陶家?

陶勝一直爲此事不安,不料今天劉璟到來,開‘門’見山便點出了陶家在長安囤地之事,這便使陶勝的心怦怦‘亂’跳起來,他最擔心的事情終於來了。

陶勝心中緊張,小心翼翼道:“啓稟殿下,陶家買地其實並不是爲了賺錢,陶家已有足夠的財富。”

劉璟感受到了陶勝心中的緊張,便淡淡笑道:“陶家對漢軍發展有着卓越的貢獻,包括現在,陶家在各地的商鋪酒樓依然在爲漢軍出力,這些我都不會忘記,所以我也希望陶家自身能得到發展,實現老爺子生前的夙願,躋身爲天下名望士族,我會全力支持,不過陶家身份特殊,是王妃的孃家,所以我又希望陶家能嚴格自律。”

陶勝點了點頭,“王妃也是這樣要求,我們對子弟管束十分嚴格,在書院也是和其他貧家子弟一樣,粗茶淡飯,布衣寒房,絕無半點特殊。。”

“這些我都知道,做得很不錯,不過這些只是小節,關鍵是一些大的方面,岳父明白我的意思嗎?”

陶勝苦笑一聲,他怎麼能不明白,大的方面就是指土地,只是西鳳莊園已經成爲陶家的祖產,讓他怎麼能再‘交’出來。

劉璟又笑道:“以陶家的財力和地位,以及對漢軍做出貢獻,我想,擁有一座山莊問題不大,大家都能理解,但長安土地價格暴漲,令貧民難以立足,讓我寢食難安啊!”

果然就是長安土地之事,既然劉璟答應了西鳳山莊,那麼在長安土地上,他就不得不讓步了,陶勝沉‘吟’一下道:“剛纔我對殿下也說了,陶家買長安之地其實並不是爲了賺錢,所以我決定留五百畝土地修建書院,其餘土地全部無償捐給官府作爲官宅用地。”

劉璟搖了搖頭,“這些土地都是陶家耗費大量錢糧購買,一萬多畝土地,至少價值二十餘萬兩黃金,陶家損失太大,這樣吧!我以十倍補償,用靈州的一千頃良田補償給陶家。”

說完,劉璟笑眯眯地望着陶勝,陶勝半晌說不出話來,一千頃土地就是十萬畝,聽起來倒是很‘誘’人,可是他就得出高價大量招募農民去靈州種地,至少在十年之內,這都是一筆賠本買賣。

陶勝無奈,只得點點頭道:“感謝殿下厚愛!”

劉璟便不再提此事,又將話題轉回來,對陶勝笑道:“我還想請教岳父,長安地價暴漲,惹得民怨沸騰,有沒有什麼辦法將地價打壓下來,同時又不損害長安人利益。”

陶勝這才明白,原來劉璟是要打壓長安地價,所以他先讓自己的土地脫手,自己才能全心出謀劃策,陶勝想了想笑道:“既要打壓地價,又要不損害長安人的利益,聽起來似乎很難,但我有一個辦法,可以兩頭都兼顧到。”

劉璟大喜,“岳父大人請說!”

“長安地價暴漲,是因爲漢國要定都長安,而且長安還會成爲天下之都,所以引來天下無數世家豪‘門’紛紛來長安購地買宅,誰都希望自己家族能在都城有一席之地,但長安又土地不多,所以引發地價大漲,現在甚至一地難求,要想破這個局,只有一個辦法,擴大長安城,使長安有足夠的土地供應,地價自然下來。”

“可這樣一來,又損害到了長安人的利益,原本值六十兩黃金的土地,轉眼變成了二十兩,人人都會指着我劉璟的脊樑骨罵娘。”

陶勝的眼睛笑眯成一條縫,“這就是生意之道,同樣貨物必須要有貴賤之別,地價也是一樣,我說的擴大長安土地不是指簡單的擴城,殿下可以在東、西、南三面各修一座中等城池,相隔不要太遠,一刻鐘內的路程,連接長安的道路要修建得寬敞平坦,土地由官府掌控,可以廉價賣給長安貧民,我相信那些世家望族寧願多‘花’錢買長安城的土地,也不願和貧民住在一起,這樣土地貴賤就分出來了,貧民在長安也有了立足之地。”

劉璟點點頭,由衷地讚道,“不愧是陶家之主,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劉璟見時辰已不早,便起身笑道:“陶家是天下數一數二的生意人,有着非凡的生意頭腦,如此放棄了,未免可惜,我勸陶家把目光放得更遠一點,和西域以及更遙遠的西方做生意,我希望絲綢之路上不僅僅是西域胡人,還有中原的大商家,正好漢軍在戰場上俘獲了一千頭駱駝,我會全部賞賜給陶家。”

陶勝心事重重回到自己府中,今天和劉璟見了面,但他心中並不高興,倒不是因爲土地的問題,以陶家的雄厚財力,那一點土地他還不放在眼中,關鍵是劉璟給了他十萬畝靈州良田,還有最後劉璟提出,讓陶家做西方生意,這兩件事讓陶勝爲難。

回到書房,陶勝立刻命人去將兄弟陶利和長子陶政找來,不多時,兩人先後來到陶勝書房,陶勝先問陶利道:“那兩座宅子修飾得如何了?”

“正在趕工,龍王巷那棟宅子後天就能完工,古槐府要特別多修飾一點,至少還要五天時間。”

陶勝頓時想起一事,他的兄弟對古槐府下了很大血本,而龍王巷那棟卻不怎麼放在心上,只是隨意修整一下,這讓陶勝心中有點奇怪,兩座府第的差異爲何如此之大?

他正要開口詢問,陶利卻向他使個眼‘色’,陶勝一怔,又看了看旁邊正襟危坐的長子,便不再問,他嘆了口氣,又將今天劉璟和他見面之事說了一遍,最後很無奈道:“這兩件事讓我着實苦惱,十萬畝靈州土地我要來有何用?還有,要我們西域做買賣,說實話,我就是不想再讓陶家經商。”

這時,陶政很奇怪地看着父親,“難道父親不知道嗎?”

“知道什麼?”

陶勝愕然,“你有什麼事瞞着我?”

“父親,孩兒恐怕要出任靈州經略使了。”

“等等!”

陶勝心中‘亂’成一團,急道:“你不是京兆太守嗎?你做了什麼不妥之事,怎麼會被貶去靈州,還有,什麼叫靈州經略使?”

“父親,孩兒並沒有做什麼不妥之事,而且不是被貶,是被提升了,靈州經略使要比刺史高一級,連成都府尹馬良也被任命爲上郡經略使,去恢復關內的生產和人口。”

陶勝這才明白過來,難怪劉璟要給陶家十萬畝靈州的土地,原來兒子將被任命爲靈州經略使,他想了想又道:“雖說是提升,但要想把靈州經濟恢復,最起碼要二十年時間,難道這二十年都要讓你呆在靈州嗎?”

“不!不!不需要二十年,只要呆一個任期,也就是五年,漢王給了我承諾,五年後,我將入平章臺任要職。”

“漢王答應讓你.。入相嗎?”

陶勝頓時‘激’動萬分,聲音都顫抖了,進平章臺任要職,那不就是出任相國嗎?天啊!陶家要出相國了。

陶政苦笑一聲道:“可能是先出任尚書‘侍’郎之職,按照慣例,要入相,至少要在朝廷擔任三年要職,而我不符合這一條,所以我覺得漢王是指尚書‘侍’郎之職。”

“那也不錯,至少八年後,你就能入相了,那時你才四十三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陶家有望了。”

陶勝‘激’動得心情難平,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又回頭道:“我明白漢王的意思了,漢王是希望我們陶家參與開發靈州,我決定除了十萬畝土地外,我還要再租賃一百萬畝良田,由我們陶家出錢招募農民,這件事就算虧本也要做。”

這時,陶利笑道:“恐怕漢王也知道我們開發靈州會開支巨大,擔心我們財力不足,所以讓我們做西方生意,利用絲綢之路謀取暴利,用西方獲得的利潤去補貼靈州,所以漢王纔會給我們陶家一千頭駱駝。”

陶勝呆了一下,重重一拍自己額頭,“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陶勝沉思良久,對陶利道:“發出雙魚令,命令各地商行執事務必在二十天內趕到長安。”

..........

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605章 龐統心事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575章 危急關頭第358章 蘄春風雲(五)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314章 劉備歸來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40章 蒯越之勸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956章 突襲葉城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282章 長沙之行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466章 擺不起的架子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319章 難以抗拒的誘餌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280章 謀長沙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819章 威逼發令第184章 迎頭重擊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67章 竹林試刀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60章 臨危處亂局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674章 聲東擊西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493章 諸葛平南策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356章 蘄春風雲(三)第169章 斬馬刀第809章 連鎖反應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73章 獲封新職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458章 達成共識(上)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958章 匈奴來使
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605章 龐統心事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575章 危急關頭第358章 蘄春風雲(五)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314章 劉備歸來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40章 蒯越之勸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956章 突襲葉城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282章 長沙之行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466章 擺不起的架子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319章 難以抗拒的誘餌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280章 謀長沙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819章 威逼發令第184章 迎頭重擊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67章 竹林試刀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60章 臨危處亂局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674章 聲東擊西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493章 諸葛平南策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356章 蘄春風雲(三)第169章 斬馬刀第809章 連鎖反應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73章 獲封新職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458章 達成共識(上)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958章 匈奴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