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

就在滿城民衆奔至錦河邊驚恐地望着‘水火‘交’融’奇景之時,益州治中費觀也坐在一輛馬車裡,遠遠地注視着烈火焚河的壯觀。

他並沒有象普通民衆那樣驚恐,他知道荊州軍手中有火油,能在水面上燃燒,但今天親眼目睹,還是讓他感到了無比的震撼。

他擡頭看了看天空,原本月朗星稀的晴朗夜晚已經看不見了,滾滾黑煙遮蔽了一切,空氣中充滿令人窒息的刺鼻氣息,他低低嘆息一聲,對車伕令道:“回府!”

馬車啓動,向南城的費府駛去,在成都有三座壯觀的府邸,一座是位於城中間的州牧府,佔地五百畝,儼如一座皇家宮。

另一座是城北的張府,原來別駕張鬆的府邸,佔地一百二十畝,張鬆被殺後,府邸並沒有被沒收,依然住着張氏族人,張任的府邸就緊靠在一起。

再有就是城南的費府,佔地百畝,是費氏家族的府邸,住着費氏家族百餘口人,象費觀、費詩、費禕等等,都是巴蜀有名的人物,所以成都城內又有‘費南張北中劉侯’之說。

費觀的馬車緩緩停在臺階前,侄子費禕連忙迎了上來,費禕今年二十歲出頭,和董和之子董允並稱爲巴蜀雙英傑,身材高大,皮膚白皙,氣質溫文爾雅,他是費家後備的佼佼者,被費家寄予厚望。

“二叔!”費禕上前施禮道。

“有什麼事嗎?”費觀溫和問道,他知道侄子惜時如金,不會無事站在府‘門’口。

費禕上前一步,在叔父耳邊低語幾句,費觀一怔,他怎麼來了?費觀點點頭,“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費禕卻猶豫一下道:“我想爲二叔研墨。”

費觀一下子明白了侄子的意思,他也想參與會面,這樣也好,整天讀書,變成書呆子,董允年紀不過比他大兩歲,做了劉璟的記室參軍,最近又升爲襄陽郡丞。

象劉敏、龐山民、周不疑、蔣琬等人,都是極爲年輕的才俊,甚至連荊州牧劉璟自己也不過二十餘歲,便已名震天下,成爲能與曹‘操’抗衡的一方諸侯。

在益州‘亂’世之時,侄子是該有所行動了,費觀點點頭,那就一起去吧!

費府的貴客堂內,法正負手在堂上來回踱步,自從劉璋死後,他便被劉循冷落了,打發去文昌閣掌管圖書,這倒不是因爲他東州士的身份,劉循因爲岳父龐羲是東州士領袖,所以對東州士比較寬容。

而是因爲法正從前和張鬆密切,可以說他就是張鬆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劉璋不太在意這種關係,但劉循卻極爲忌諱。

現在荊州軍已全面進攻巴蜀,兵臨城下,法正心中有些急切,他想爲劉璟做一些事,有利他將來的地位,想來想去,他決定從巴蜀世家入手。

成都有兩大世家,費氏家族和張氏家族,對政局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左右,張家目前是張任做主,法正沒有把握,他便轉到費家身上,原因很簡單,因爲費家也是荊州安陸郡人,和東州士有着極深的淵源。

這時,堂外傳來的費觀笑呵呵的聲音,“讓孝直久等了!”

法正回頭,只見費觀快步走上堂來,後面跟着侄子費禕,剛纔就是費禕接待了他,他聊了一會兒,他感覺費禕頗有眼光,雖然是一介書生,卻令人刮目相看。

法正連忙躬身施禮,“打擾治中了!”

在益州官場上,吳懿雖是武將之首,卻代行軍師之職,別駕張鬆死後,吳懿就是益州第一號人物,是文武官員之首。

張任是武將第二號人物,原本新任別駕黃權是文官第二位,由於黃權支持劉緯,已兵敗失蹤,現在治中費觀便成爲文官次位,比蜀郡太守董和還要高一位,所以法正對他極爲恭敬也是在情理之中。

費觀微微一笑,擺手道:“孝直請坐!”

兩人分賓主落座,費觀又給費禕使個眼‘色’,讓他也坐下,費禕便陪坐在末位,費觀先不談公事,而是法正笑道:“久聞孝直有識人之才,不知是如何識人?”

法正輕捋短鬚笑道:“識人和醫人一樣,先看氣表,也就是氣正儀清,氣質要正,爲人正直,處世大義凜然,儀表要清,見而望俗,這卻不是指天生皮囊,而是指讀書修養的氣度。

氣表好,再看談吐,是否‘胸’有錦繡,是否見識長遠,是否思路清晰,是否眼光透徹,一表一內,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前途。”

“說得好!”

費觀讚道,他又一指費禕,“請孝直看看我這侄子如何?”

法正微微一笑,“剛纔我已令侄‘交’談幾句,從他說‘新漢將興’這四個字,我便知道令侄非同小可,他將來的成就皆在你我之上,我不妨大膽預測,令侄必是宰相之才。”

費禕撫掌大笑,費禕連忙起身謝道:“晚輩不敢當此盛讚!”

費觀也是思路極爲敏感之人,從法正口中聽到‘新漢將興’四個字,他心中便一跳,暗忖道:‘此人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他不‘露’聲‘色’問道:“孝直三次出使荊州,覺得劉璟此人如何?”

事實上,法正只有一次奉命出使荊州,其餘兩次皆不是去荊州,一次出使曹‘操’,一次出使劉備,但法正都繞道去了劉璟那裡,這件事幾乎成了益州官場上公開的秘密,只是沒有法正‘私’通劉璟的證據而已。

事已至今,費觀也不再諱言,坦直地說了出來,法正臉上一熱,連忙道:“法正眼中的劉璟,未必是費公眼中的劉璟,只能是一家之言,不敢誤導了費公。”

“但說無妨!”

法正整理一下思路,他見費禕滿眼熱切,便向他點了點頭,微微一嘆說:“漢室衰微,‘奸’賊當道,帝位不振,董卓、李催、曹‘操’等‘奸’雄橫行朝野,可惜荊州劉表‘胸’無大志,益州先主又是庸碌之輩,劉備孤弱無力,皆不足以擔起漢室中興大旗,環顧天下,劉姓者皆無人傑,我以爲漢室必亡。

但自從建安九年劉璟在江夏崛起,十三年赤壁之戰震驚天下,我等漢家忠臣又見中興曙光,漢室復興有望,令人萬分唏噓,我敢斷言,中興漢室者,必楚侯劉璟也!”

法正很會說話,他先把劉璟定在漢室大義之上,不說劉璟將奪取益州之事,也不說益州將來會如何?而是把目光放到天下,這就極有鼓動力,無形中便在暗示費觀,若投降了劉璟,費家的收益將不再是益州,而是天下,這就是他先前說費禕是宰相之才的伏筆。

法正雖然是一種說話技巧,但他說的都是事實,並沒有誇張,天下很多忠於漢室的名士都將希望寄託在劉璟身上,費觀也知道,只是他有些擔憂家族利益,便低頭不語。

“費公難道以爲我是誇大之言?”法正目光炯炯地注視着費觀。

費觀搖搖頭,嘆息一聲道:“實不瞞孝直,我是擔憂劉璟的世家之策,荊州四大世家,蔡、蒯、黃、龐,才短短几年時間,便已式微衰弱,他若入主益州,我們費家命運又如何?我怎能不憂慮。”

法正笑了起來,“去年我出使荊州,和劉璟‘私’下談起此事,劉璟所言讓我頗有感悟。”

“他怎麼說?”費觀坐直了身體,關切地問道。

事關家族前途,他怎麼可能不關心此事,他心中十分緊張,希望能從法正這裡得到答案。

法正笑了笑說:“劉璟告訴我,荊州削藩之始,並不是從他開始,其伯父劉表時代便開始,荊州軍的錢糧供給皆仰仗世家,官府歲入稅賦不及世家收入的三成,自耕農幾乎消亡殆盡,劉表千方百計削藩,貶張允,打擊蔡氏,又不敢動世家根基,在最後幾年‘亂’了方寸。

事實上,荊州世家衰亡,卻是因爲外敵入侵導致,江東入侵江夏,屠盡黃祖家族,曹軍南下荊州,蔡、蒯、龐三家土地消亡殆盡,這纔是荊州世家衰弱的根源。”

費觀點點頭,問侄子費禕道:“你和董允有書信往來,說到此事了嗎?”

費禕連忙躬身道:“法先生所言俱實,不過法先生意猶未盡,似乎只說了一半。”

法正笑了起來,“賢侄果然聰慧敏捷,知我心也!”

費觀欠身道:“請孝直繼續說下去。”

法正捋須一笑又繼續道:“劉璟對世家態度很明確,既不準世家坐大,同時也要依靠世家支持,關鍵在一個度,他三次拜訪蔡家,蔡家‘交’出了一半土地,於是蔡琰出任襄陽太守。

蒯家也是一樣,財產房宅絲毫不動,土地‘交’出一半,蒯琪出任安陸太守,至於龐家,本身土地就不多,也就沒有任何損失。

由此可見,劉璟對世家的態度就一條,保護財產,限制土地,費家又不是董卓、曹‘操’、何進、九常‘侍’這種動搖國本者,又何憂之有?”

費觀默默點了點頭,他終於被法正的話打動了。

法正走了,費觀回到自己書房,侄子費禕也走了進來,費觀看他一眼道:“我看得出你很熱切,你是想鼓動我投降劉璟麼?”

費禕嚇得連忙跪下道:“侄兒不敢,只是侄兒覺得法正說得很對。”

“他哪裡說得對了,你起來回話吧!”

“是!”

費禕站起身道:“侄兒在想,劉璟既然志在天下,他當然希望得到士族的支持,而士族大多是世家,他至少在得天下之前,絕不會自損根基,而且巴蜀自耕農要比荊州多得多,不存在四大世家掌控荊州的情況,所以劉璟不會侵犯費家的利益.....”

費觀點了點頭,劉璟奪了劉璋的基業,也就得了劉璋的土地田產,相比之下,費家、張家真的微不足道了。

費觀負手走了幾步,劉璟放火燒河是一個警告,他是想和平收取成都,而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希望呢?

費觀知道自己必須要做一個抉擇了。

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186章 浴血大戰第256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895章 劉璟教子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87章 真相漸近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195章 吞併江夏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362章 興袁八俊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385章 最終決定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728章 平定河西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472章 甘露寺相見(下)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308章 激戰隆中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88章 賈文和之計第37章 少女人質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493章 諸葛平南策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1082章 危機引爆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445章 曹操特使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632章 兩根硬骨頭第420章 強硬反擊(下)第575章 危急關頭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50章 新官上任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296章 以舞相屬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1085章 陳羣的心思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
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186章 浴血大戰第256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895章 劉璟教子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87章 真相漸近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195章 吞併江夏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362章 興袁八俊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385章 最終決定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728章 平定河西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472章 甘露寺相見(下)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308章 激戰隆中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88章 賈文和之計第37章 少女人質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493章 諸葛平南策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1082章 危機引爆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445章 曹操特使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632章 兩根硬骨頭第420章 強硬反擊(下)第575章 危急關頭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50章 新官上任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296章 以舞相屬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1085章 陳羣的心思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