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北擊烏桓

“從無終縣向東北去柳城,在燕山和大海之間,是一條狹長約數百里的遼西通道,最窄處只有兩三裡,只有一條官道可以北上,甚至連小路都沒有。”

大帳內,田疇站在一幅地圖前向曹操和幾名謀士介紹北上之路,仔細地用木炭畫出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官道,並在窄處圈出一個圓,這條官道就是後世的遼西走廊,而那個最窄處的圓便是山海關。

“這條官道年久失修,每逢夏秋兩季總是多處積水,難以過車馬,而這次數日大雨,積水會更加嚴重,估計深處可載舟船了,更重要是,烏桓騎兵知道丞相大軍將至,早已屯重兵於險要處,恐怕丞相走官道已經無法北上了。”

經過一段時間接觸,曹操知道田疇是一個很實在的人,很少有誇張之言,他既然這樣說,必然是嚴重,這讓曹操一籌莫展。

旁邊程昱卻把田疇看透了,笑道:“我感覺田司空胸有成竹,必然是有其他道路可行。”

曹操精神一振,有些埋怨道:“田公既有良策,爲何不早說,讓我擔心半天。”

田疇臉一紅,連忙施禮賠罪,他用木炭在徐無縣向北畫出一條長長的黑線,對曹操道:“原右北平郡府設在平岡,和中原聯繫須穿越燕山,便在徐無縣以北修了一條官道,借道濡水河谷而行,但現在河水暴漲,河谷被淹沒......”

饒是曹操冷靜,此時也忍不住問道:“河谷被淹怎麼辦?”

“丞相不用擔心,我前兩天就是去探這條河谷,所幸燕山以北沒有下雨,只是在燕山以南,那麼我們可以從南面上徐無山,走丘陵山道繞過漲水的河段。”

田疇用木炭又畫出一條長線,對衆人道:“走出徐無山丘陵後便是盧龍塞,穿越百里長的濡河谷地,便過燕山了,然後再一直向東北,過平岡舊縣和鮮卑王庭故地,這段路總長約八百里。

但光武以後,這條道便廢棄了,迄今已愈兩百年,不過依稀能辨出道路痕跡,從這條道出去,正好是柳城背後,可攻敵不備,一戰而擒蹋頓。”

曹操緩緩點頭,“若不是有田公,此次北征我將無功而返!”

程昱卻眉頭一皺,翻山越嶺走八百里,這至少要走半個月,那糧食怎麼解決,他忍不住提醒曹操,“我們糧草不多,就算殺馬也只能堅持七八日。”

田疇笑了起來,“有七八日足矣,過了燕山便是草原,那邊是鮮卑人的牧場,羊羣極多,不用擔心糧草問題。”

曹操一顆心放下,當機立斷道:“等雨停止便立刻動身!”

....... www⊙Tтkǎ n⊙¢ ○

當天晚上,雨勢開始減小,到了次日一早,下了近十天的大雨居然停了,曹操大喜,佯作撤軍,繞道前往徐無山。

又命張遼率三萬軍爲先鋒,在田疇的帶領下,一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大軍沿着一條荒廢了兩百年的荒道浩浩蕩蕩向北而去。

兩天後,一隊烏桓騎兵斥候風馳電掣而至,他們找到了曹軍駐軍之地,大軍已撤走,在帥帳駐地,騎兵們找到一座木牌,木牌上有一行字:‘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落款正是曹操。

烏桓騎兵頓時如獲至寶,拔了木牌回去覆命,烏桓人以爲曹軍已撤,無不歡欣鼓舞,載歌載舞慶祝,防禦也變得鬆弛起來。

.........

烏桓是草原上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原是東胡人一支,東胡在與匈奴爭奪漠北草原時失敗,這支東胡人被迫遷移到遼東以北的烏桓山附近,改名爲烏桓。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烏桓已在遼東一帶紮下了根基,漢末。烏桓在大單于蹋頓的率領下漸漸強大起來。

此時漢末大亂,軍閥割據,中原一片混亂,烏桓騎兵趁機侵入中原,大肆掠奪財產和人口。

就算袁紹佔據河北,有帶甲士數十萬,他也不敢和烏桓翻臉,只能以和親的手段籠絡烏桓各個部落單于。

官渡之戰後,袁氏逐漸滅亡,建安十年,曹操大敗袁氏殘軍,袁尚和袁熙率殘部數千人逃去遼東,投奔了烏桓人。

烏桓單于如獲至寶,他便以替袁氏恢復河北統治爲藉口,準備大舉入侵河北。

柳城,這裡是烏桓大單于牙帳所在地,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烏桓也是由大大小小數十個部落組成,號稱十萬帶甲騎兵。

而在柳城附近,生活着烏桓最大的三個部落,有人口三十萬,其中漢奴就有十萬之衆,他們以大單于爲中心,穹帳向四周擴展,方圓數百里,有數萬頂穹帳。

此時宴帳內正在舉行宴會,鼓樂聲聲,一隊烏桓少女穿着豔麗的絲綢長袍翩翩起舞,數十名滿臉紅光的烏桓大將正大口吃肉喝酒,粗獷地大笑,刺耳的笑聲在宴帳內迴盪,幾乎要壓過了鼓樂聲。

在宴帳的另一邊,袁熙和袁尚兄弟二人愁眉不展,原本烏桓人信誓旦旦要助他們奪回河北,又吹噓烏桓騎兵如何強大,可聽說曹操率大軍北征,立刻變得緊張萬分。

這會兒曹操撤軍回中原,他們又歡天喜地,天天喝酒慶祝,已經慶祝了快半個月,這說明他們骨子是害怕曹操,建安十年,烏桓便被曹操大敗,對曹軍有了畏懼,現在只是嘴上說得兇罷了。

更讓兄弟二人鬱悶的是,已經兩年過去了,烏桓人始終按兵不動,難道只是給他們許下一個空頭承諾嗎?

“二哥!”

袁尚低聲對袁熙道:“我覺得烏桓人靠不住,他們只想搶掠女人和財物,根本沒有誠意替我們恢復江山,與其在這裡坐等江山恢復,不如尋找機會去襄平投公孫康。”

袁熙端起盛滿馬奶酒的大碗喝了一口,沉思片刻道:“你知道我有一個什麼想法嗎?我想借五千烏桓騎兵去攻打高句麗,滅掉高句麗和新羅,我們就有了根基。”

“可蹋頓肯借兵嗎?”

“給他利益,給他一半的高句麗人口和國庫財物,他就肯了,此人只認利益,其實倒也好辦。”

這時,旁邊傳來一陣刺耳的大笑聲,“你們兩兄弟在悄悄商議什麼?說出來大家聽聽。”

說話的人正是大單于蹋頓,他年約四十餘歲,身材高大雄壯,長一蓬大鬍子,雙眼細小,透着狡詐之光,無論春夏秋冬,頭上總戴着一頂黑熊皮吐渾帽。

蹋頓年輕時曾被譽爲烏桓第一勇士,能搏虎殺熊,力大無窮,使一根六十斤重的狼牙棒,二十歲時繼任大單于之位,迄今已二十餘年。

他帶領烏桓人不斷掠奪漢民,隨着人口和財富的轉移,使烏桓人逐漸變得強大起來。

他一直在關注袁氏兄弟,見他二人竊竊私語,臉上慎重其事,心中便有些不悅,“說出來,讓我也聽聽。”

袁熙起身行一禮笑道:“我們在分析曹操之謀,此人心計極深,他說撤退,可能是個緩兵之計,迷惑我們,說不定他已經偷偷用兵。”

蹋頓大笑起來,“他怎麼偷偷用兵?下來幾天的大雨,路都爛透了,積水成海,我的騎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過了積水坑,他們幾十萬大軍怎麼走,那些輜重糧草怎麼辦?熙公子,你太多慮了。”

“如果他從別的路過來呢?”袁尚忍不住道。

“他插翅膀飛過來嗎?”

蹋頓說了一句調笑的話,大帳內頓時鬨笑起來。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疾奔進來稟報:“啓稟大單于,在西面百里外發現曹操數十萬大軍,正浩浩蕩蕩向我們殺來!”

大帳內霎時間驚呆了,曹軍真的插翅飛過來了,忽然,蹋頓猛地一摔酒碗,厲聲大喝:“讓我們的大軍殺絕他們吧!傳我命令,所有男子披甲上馬,準備迎戰曹軍!”

經過近半個月的艱苦行軍,十萬曹軍終於抵達了單于牙帳百里之外,他們已經不斷遭遇烏桓人的小部落,展開殺戮和搶掠,奪取他們的羊羣爲軍糧。

曹軍從無終縣以二十萬大軍出發,一路上遭遇三場大雨,飢寒交迫,很多士兵都病倒,減員十分嚴重,連程昱也病倒,曹操無奈,只得在平岡重新整頓軍隊,將病弱之軍留下休息,他親自率十萬精兵繼續東征。

這天下午,曹操已經遠遠看見了白狼山,這是一座延綿百餘里的小山脈,南高北低,現在曹操所看到的是白狼山的餘脈,幾乎是一座渾圓的低緩丘陵,高數百尺,坡度平緩,騎兵可以直接縱馬衝上山頂。

這時,一名斥候向曹操疾速奔來,高聲稟報道:“啓稟丞相,前方斥候發現了烏桓主力,約五萬餘人,全部是騎兵,正向這邊奔來,相距我們約三十里。”

旁邊大將徐晃有些驚訝道:“烏桓不是號稱十萬帶甲騎兵嗎?怎麼只有五萬餘人?”

曹操冷笑一聲,“烏桓各部族分散各地,大多相距數百人,要想把兵力其中起來,至少要十天半個月,怎麼來得及,這應該是他們牙帳的部落騎兵,蹋頓必在其中,傳我的命令,大軍加速行軍,搶佔白狼山。”

十萬曹軍離白狼山已經很近,不多時,曹軍便佔據白狼山,十萬大軍密密麻麻地鋪滿了山頭,此時他們已經看見遠方鋪天蓋地殺來的騎兵,黃塵遮天蔽日,馬蹄聲如悶雷般在天邊隆隆滾過,大地震撼,彷彿連山都動搖起來。

這種聲勢令曹軍駭然,很多人眼中都露出畏懼之色,他們絕大部分是步兵,騎兵只有四千,如何敵得過五萬騎兵,連很多將領都開始不安起來。

曹操目光冷漠地注視着已經抵達山下的騎兵,他身經百戰,經驗異常豐富,他不由冷笑一聲,問身旁張遼道:“文遠發現胡騎的弱點了嗎?”

張遼點點頭,沉聲道:“他們隊伍雜亂,根本就毫無章法,就像剛剛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只是因爲人多而顯得聲勢浩大,這種軍隊全憑一鼓作氣,不堪久戰,稍有動搖便會大敗。”

“你說得沒錯,他們就是烏合之衆,上午還是牧民,現在臨時拼成軍隊,不足爲懼!”

曹操回頭喝令道:“張遼、徐晃、許褚、張郃、夏侯惇何在?”

五名大將一齊上前領令,曹操解下自己的黃金鎧甲,對衆將道:“你們可各率兩萬軍殺下山去,率先斬殺蹋頓者,此甲賜予他,再傳令三軍,殺一敵者,賞田十畝,五千錢,家人且免稅一年,不計上限。”

“遵令!”

衆人高聲領令,摩拳擦掌,各自去統領軍隊,半個時辰後,曹操分兵五路殺下白狼山,十萬曹軍士兵個個奮勇爭先,如五把犀利的戰刀凌厲無比的劈向烏桓騎兵羣。

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40章 蒯越之勸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12章 蒯蔡兩族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734章 四郡易手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1011章 難言之喜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728章 平定河西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141章 第二次血戰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6章 一路追殺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808章 清算士族第166章 上好精鐵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472章 甘露寺相見(下)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1059章 小試威懾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542章 封官進爵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979章 強佔廣陵第1001章 趙馬大戰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11章 舌戰蔡瑁第702章 一觸即發第275章 鑽入圈套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426章 蜂弩問世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721章 河曲設郡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31章 黑裙少女第64章 趁夜殺人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89章 同進共退第545章 馬超兵敗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14章 初入劉府第1095章 獵熊戰局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75章 許都之謀第699章 交州統一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638章 被迫撤軍
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320章 有得有失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40章 蒯越之勸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12章 蒯蔡兩族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734章 四郡易手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1011章 難言之喜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728章 平定河西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141章 第二次血戰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6章 一路追殺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808章 清算士族第166章 上好精鐵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472章 甘露寺相見(下)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1059章 小試威懾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542章 封官進爵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979章 強佔廣陵第1001章 趙馬大戰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11章 舌戰蔡瑁第702章 一觸即發第275章 鑽入圈套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426章 蜂弩問世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721章 河曲設郡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31章 黑裙少女第64章 趁夜殺人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89章 同進共退第545章 馬超兵敗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14章 初入劉府第1095章 獵熊戰局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75章 許都之謀第699章 交州統一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638章 被迫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