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初臨武昌

江夏郡是荊州東部重郡,長江在境內蜿蜒流過,河網縱橫,水運交通十分便利,江夏郡南抵長沙郡,北接安陸郡,東鄰蘄春郡,從夏口經漢水可直達襄陽,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江夏郡同時也是江東軍進攻荊州的第一站,從孫堅跨江擊劉表開始,荊州軍和江東軍便圍繞着江夏郡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戰,連孫堅也不幸在江夏郡陣亡。

自從孫策在建安四年發動江夏之戰開始,江夏郡便進入了多事之秋。

張武、陳孫二人原本是荊州豪賊,軍隊被劉表擊破,便投降了劉表,劉表任命他們二人爲軍侯,各自駐兵在江夏郡中部的陽新縣一帶,時間流逝,也漸漸將二人遺忘。

此時江東孫權已即位一年,急需建功立業樹立威望,孫權的目光便轉向了江夏,但孫權的地位也並不十分穩固,他也擔心一旦江夏兵敗,會危及他的地位。

就在這時,大將魯肅提出了一個方案,挑起江夏內亂,伺機行事,張武和陳孫便成了江東手中之刀。

張武和陳孫已佔領了陽新縣,打家劫舍,聚賊兵八千餘人,而江東三萬水軍在魯肅的率領下屯兵於彭澤湖,虎視江夏,使江夏的局勢變得十分複雜。

武昌縣,這座城池是江夏郡的郡治所在,駐兵兩萬餘人,大將黃祖便駐紮在此。

武昌縣同時也是江夏郡的商貿中心,大江之上,商船絡繹不絕,滿載着各種物資前來武昌交易,絲毫不受張武、陳孫之亂影響。

武昌縣緊靠長江,相距江面約一里,有一條專門的漕河從長江通往城內,滿載貨物的商船便是沿着漕河駛進縣城,在縣城內進行商業買賣。

這天上午,三艘載重約五百石的商船緩緩從長江駛向漕河,從船隻吃水線便可看出,商船上也滿載着貨物。

在中間一艘船的船頭站着一名年約十一二歲的少女,雖然身材、相貌還略顯稚嫩,但已經長出了一個頎長、俊美的小美人模樣。

她臉龐豐潤、下頜略尖,白皙,晶瑩得儼如透明的玉石,眉毛很長、很黑,濃秀地彎入鬢角,但最漂亮的還是她那雙略帶憂鬱的嫣然動人的眼睛。

她頭戴一頂編制精美的竹笠,上身系一件淡紅色披風,內穿黑色貂皮襦襖,腰中系一條銀白色絲帶,下穿一條黑色百褶長裙,露出一雙精巧的小皮靴。

這個少女給人一種奪目的美感,不過她腰間佩着兩柄三尺利劍,後背弓箭,卻又使她美貌中帶着一絲殺氣,令人不敢和她對視。

不過顯示她身份地位的,並不是她的衣着氣質,而是插在船頭的一面三角黑邊杏黃旗,旗幟上繡着一條金色鯉魚,這便是柴桑陶氏商行的標誌。

陶氏是柴桑望族,因經商而鉅富,扶助貧弱,在民間享有巨大威望,它的影響力已不僅僅是柴桑一地,而是整個長江,在長江上提起陶氏商行,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商行擁有各種商船八百餘艘,船僕三千餘人,壟斷了長江中下游的糧食和食鹽貿易,同時涉足其他買賣,家主陶勝的妻子黃氏便是黃祖之妹,和江夏官府有很深的關係。

不過陶氏家族並不倚靠於某一方勢力,它始終保持着獨行特立,加上陶氏商行的巨大影響力,使陶勝同時成爲孫權和劉表的坐上之賓。

進漕河要過關盤查,因此漕河外的江中擠滿了上千艘商船,都在排隊等候檢查入城。

船頭上的金色鯉魚旗給這三艘商船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兩邊的船隻紛紛避讓,使得三艘商船能夠在擁擠的船隻中順利通行,不用排隊,直接去漕河關卡。

兩邊商船上的船員們紛紛低聲議論船頭少女,“你們說,那會不會是老陶家的女兒?”

“很有可能,你看她頭上竹笠,看見沒有,好像還鑲有寶石,在閃閃發光,還居然佩兩把劍,還背弓箭,這可不是一般的小娘啊!”

周圍的議論聲,少女渾然不覺,她在聚精會神注視着遠方江面上駛來的一支軍船隊,軍船隊聲勢浩大,足足有數百艘戰船。

這時,她身後船艙裡走出來一名年約四十歲的中年男子,身着白色錦袍,面容清瘦,目光清澈,三縷黑鬚飄然於胸,他看了看不遠處水門,馬上要進城了,便對少女笑道:“阿仁,馬上要進城了,先回艙吧!”

少女點點頭,嘴角露出一彎淺甜的笑容,她手指着遠處的軍船隊問道:“舅舅,那是什麼船隊?”

中年男子這纔看見江面上的船隊,他凝視半晌,臉上變得嚴肅起來,自言自語,“那難道就是黃祖的水軍?”

“不!那一定是襄陽援軍。”

從船艙裡又走出一名十六七歲的少年,身高有八尺,虎目濃眉,身材矯健而魁梧,腰佩一把鋒利戰刀,渾身充滿了力量。

他望着遠處江面上的船隊,冷笑道:“總有一天,我一定要親手繳獲這支船隊,壯我軍威。”

中年男子無奈地苦笑一下,“我最後悔之事,就是帶你們兄妹前來,尤其你這個愣頭青,萬一惹禍出事,我怎麼向你們母親交代?”

少女走回來嫣然笑道:“舅舅,哥哥不是保證過嗎?只要的盧馬,絕不惹禍,四哥,是吧!”

少年點點頭,“我只抒發志向而已,不會惹禍上身,更不會壞舅舅大事。”

停一下,少年又擔憂地問道:“舅舅,荊州援軍已到,必然去是攻打張武、陳孫,而的盧馬就在張武手中,我們爲何不直接去陽新縣?”

中年男子搖了搖頭,“以你們的身份,怎麼能直接和張武接觸,等會兒我們見到蘇公,他自會派人去向張武索要戰馬,你們就放心吧!”

這時,前方第一艘商船上有一名管事大喊:“進漕河了!”

漕河哨卡已經到了,中年男子連忙對兄妹道:“進艙吧!進漕河自然有陶家管事交涉,我們就不要惹人注目了。”

兄妹二人點頭,跟着中年男子進了船艙,少女走在後面,她又停住腳步,回頭深深看了一眼江面上的軍船隊。

軍船隊就從他們船隻旁駛過,在一艘大船上,她似乎看見一名執槍的少年將軍,在站在船舷邊注視着他們......

劉備率領的兩萬荊州軍從襄陽乘船出發,兵發武昌縣,首先要保護武昌縣的安全,然後再進入內陸陽新縣,剿滅張武、陳孫之亂。

大船上,劉璟默默地注視着不遠處密集的商船,已經換了一身盔甲,頭戴鷹棱盔,身披魚鱗甲,手執一杆兩丈長的亮銀槍,臨時出任屯長之職。

這次出征令劉璟頗爲失望,原本打算利用這次出征的機會,向趙雲討教騎射,卻沒有料到劉備竟然決定乘船,使他的期望落空。

騎射是一個爲將者的基本功,而他卻沒有具備,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事。

這時,趙雲走到劉璟身旁,他知道劉璟的失落,微微一笑道:“練習騎射沒有什麼訣竅,關鍵是下功夫練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是十七歲纔開始練習騎射,最苦的時候,曾經一個月沒有下馬,這需要長年累月的苦練,不在於這一時半會兒。”

劉璟默默點頭,“我知道。”

趙雲看了他一眼,又語重心長道:“關鍵是槍法,我教你的十三式槍法,你要把牢牢熟練於心,然後在實戰中隨意組合,這就要看天賦了,這套槍法我師父至少傳了一百多名徒弟,但只有我一人練成,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劉璟明白他的意思,其實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趙雲把槍法教給了他,但能不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自己的悟性。

劉璟笑了笑,“我感覺槍法必須要和將軍最早教我那套落鳳功法配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威力。”

劉璟現在才知道,趙雲的師父是常山玉真人,在常山郡落鳳山出家爲道士,落鳳功法就是他所創,至今只傳給四人,他劉璟是第五人,由此可見趙雲對他恩情深重。

趙雲呵呵笑了起來,“說得很好,繼續說下去。”

劉璟想了想,又繼續道:“比如當初將軍反抽高覽那一記,槍法中其實就是回馬槍和錘槍的結合,但僅僅用槍法是沒有什麼效果,須聚力一擊,中途再加力,提高速度,才使于禁吃了大虧,我現在才明白過來,可惜明白了卻不會用,令人沮喪。”

趙雲心中暗贊劉璟的聰明,說得完全正確,他的悟力果然非同一般,他拍了拍劉璟的肩頭笑道:“學武的關鍵就是領悟,你既然已經領悟,那剩下就是時間了,一成的天賦加上九成的苦練,長年的積累,才能最終成才,用時間來證明你能力吧!”

趙雲停一下又道:“我教你的槍法只是簡略招式,只是讓你先略有體悟,並不是全部招式,全部招式其實有數百式,以後我再慢慢教你。”

劉璟點點頭,“多謝兄長!”

兩人又交談了幾句,就這時,劉璟忽然看見陶氏商行三艘船隻,他指着船隻上旗幟,好奇地問道:“兄長見過那面三角旗嗎?是哪裡的標誌?”

趙雲凝神看了片刻,搖了搖頭,“我從未見過。”

這時,大將王威慢慢走上前笑道:“那是柴桑陶氏商行的金鯉旗,江南第一大商人,老家主陶俊曾被朝廷封爲亭侯,對荊州的軍費錢糧貢獻很大,連我們主公都要給陶家幾分面子,去年孫權即位時,還專門請現任家主陶勝爲坐上嘉賓。”

劉璟點點頭,看來這個陶勝很聰明,向劉表輸送錢糧,保住自己在荊州的地位,然後再給江東實惠,所以又成了孫權坐上嘉賓,左右逢源,商場、官場兩頭得利,有機會自己倒要去拜訪一下此人。

他心中忽然一動,想起後世的陶淵明就是柴桑人,莫非就是這個陶家的後人?

遠處忽而傳來一聲大喊:“靠岸了!”

衆人向西望去,只見船隊開始緩緩靠近江邊碼頭,行船三日,他們終於抵達了武昌縣。

。。。。。。。。。

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694章 孫思曹謀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476章 收藏之器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419章 強硬反擊(上)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509章 漢中失利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77章 新野急報第876章 東來之軍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971章 賈詡到來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673章 南陽牽制第343章 夜訪諸葛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787章 假金案(上)第637章 噩耗傳至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57章 餞別送友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17章 禮尚往來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90章 血戰突圍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522章 智取武陽第131章 婉拒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997章 貴霜騎兵第521章 武陽不利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459章 達成共識(中)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991章 夫妻交心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419章 強硬反擊(上)第939章 假道滅虢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696章 合縱連橫(中)第40章 蒯越之勸第678章 水淹冀城第127章 承諾第277章 民心所向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311章 迎頭痛擊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79章 刀下留人第815章 匈奴野心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720章 姜維到來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632章 兩根硬骨頭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63章 深夜急令第980章 兩個條件
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694章 孫思曹謀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476章 收藏之器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419章 強硬反擊(上)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509章 漢中失利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77章 新野急報第876章 東來之軍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971章 賈詡到來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673章 南陽牽制第343章 夜訪諸葛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787章 假金案(上)第637章 噩耗傳至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57章 餞別送友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17章 禮尚往來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90章 血戰突圍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522章 智取武陽第131章 婉拒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997章 貴霜騎兵第521章 武陽不利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459章 達成共識(中)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991章 夫妻交心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419章 強硬反擊(上)第939章 假道滅虢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696章 合縱連橫(中)第40章 蒯越之勸第678章 水淹冀城第127章 承諾第277章 民心所向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311章 迎頭痛擊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79章 刀下留人第815章 匈奴野心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720章 姜維到來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632章 兩根硬骨頭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63章 深夜急令第980章 兩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