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江東決策

、、、、、、、、、、

濡須口,漢王劉璟接見了江東使者,出乎劉璟的意料,江東使者竟然是很久沒有聽到消息的魯肅。

魯肅已經從江東的核心決策圈退出,出任豫章郡丞,這並不是因爲魯肅偏向於孫劉聯盟,而是因爲政治鬥爭的失敗,在江東激烈派系鬥爭中,廬江系慘敗,作爲廬江系的代表人物,魯肅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

以步騭爲的外戚系和以張昭爲北方系佔據了整個江東核心權力圈,連顧雍和張溫的吳郡系也從建業淡出。

不過這次魯肅爲使者,並非孫權爲了提攜廬江系,而是魯肅與劉璟有舊交,孫權希望用魯肅的人情來緩解孫劉之間的緊張關係。

濡須口的一艘五千石大船上,劉璟在主艙接見了魯肅,幾年未見,魯肅幾乎變了一個人,身形削瘦得厲害,頭已大半花白,顯得蒼老很多。

劉璟驚訝地望着魯肅,“敬怎麼變得如此蒼老?”

魯肅行一禮,苦笑道:“多謝殿下關心,去年生了一場大病,對身體影響很大,至今沒有完全恢復。”

劉璟嘆了口氣,“敬請坐下說話。”

兩人分賓主落座,劉璟又笑問道:“聽說敬被任命爲豫章郡丞,豫章郡最近情況如何?”

“豫章郡還好,人民安居樂業,沒有受到戰爭影響,這次我是回建業述職,正好接受了吳侯的任務。”

說到這,魯肅取出了孫權的親筆信,雙手呈給劉璟,“請殿下過目。”

魯肅臨行前安慰孫權,劉璟的目的是逼江東退出合肥大戰,並非是要侵佔吳郡,所以知道江東肯退出合肥之戰,一切都好商量。

話雖這樣說,魯肅心中還是有點擔心,畢竟劉璟現在已經不是荊州牧,很多想法不能再拿從前的經驗,劉璟到底是什麼目的,其實魯肅也不清楚,他心中着實有點忐忑不安。

劉璟不露聲色看完孫權的親筆信,信中孫權承諾將放棄合肥大戰,希望漢軍能撤出吳郡。

雖然看似有些無理,不過劉璟也知道,如果江東軍真的大舉反攻吳郡,陸遜未必能頂住住,一旦孫權奪回吳郡,減輕了後院壓力,他很可能還會被曹操?逼迫出兵。

劉璟也暫時不想與江東軍全面作戰,如果能以和解方式拖延時間,先保住會稽郡,便可給日後進攻江東打下基礎。

想到這,劉璟便問道:“吳侯的意思,是讓我們直接撤出吳郡,是這樣嗎?”

“正是此意,吳侯信中也應該寫清楚了,只要漢軍撤出吳郡,他保證江東軍退出合肥大戰。”

劉璟負手走了幾步,他回頭對魯肅道:“敬讓我怎麼相信他的誠意?”

魯肅心中暗喜,他聽出劉璟有鬆口之意,只是在退兵條件上有所要求,他連忙道:“不知殿下需要什麼樣的誠意?”

“我需要吳侯出具一份公開承諾書,承諾在漢軍退出吳郡後,不再參與合肥大戰,另外,江東軍在一年內不得進攻會稽郡,這份承諾書必須是公開布。”

魯肅沉吟一下問道:“不知殿下說的公開,是什麼程上的公開?”

劉璟想了想說:“我也知道他有難處,至少江東高官都必須知道這份承諾書的內容。”

魯肅起身施一禮,“我這就回去稟報吳侯,一旦吳侯接受殿下的方案,請殿下立刻下令漢軍撤出吳郡。”

“這是自然,我很期待吳侯的誠意。”

魯肅告辭而去,這時,軍師龐統對劉璟道:“恐怕曹操不會這麼輕易讓孫權退出,殿下要防止孫權的反覆。”

劉璟笑道:“軍師覺得曹操會如何逼迫孫權呢?”

“無非是派人責備孫權撤軍,或者凍結給孫權的援助,更重要是從大局上向孫權施壓,比如一旦漢軍進攻江東,曹軍將袖手旁觀云云,微臣相信曹操的施壓會給孫權帶來很大的壓力。”

劉璟負手走了幾步,他也承認龐統的分析不錯,一旦孫權難以承受曹操的壓力,他一定就會大舉進攻吳郡,以最快的奪回吳郡,然後掉頭再參與合肥之戰,這種可能性最大。

這時,龐統又繼續道:“微臣認爲這裡面其實很微妙,如果我們應對得力,孫權最終會放棄與曹操的結盟,關鍵就是我們要佔據湖,只要我們在湖上有絕對優勢,我們隨時可以向湖增兵,最終逼迫孫權不得不放棄合肥之戰。”

劉璟走到沙盤前,注視沙盤上江東的河湖分佈,從長江進入湖實際只有一條水,那就是溧水,雖然從建業過來的秦淮水有支流連通溧水,最終進入湖,但那條支流流量小,連五石的船隻都無法行駛,只要堵住入口,江東軍將沒有戰船南下。

相反,自己可以佔據湖中的島嶼建立後勤基地,絕對控制住湖,就可以將江東軍牽制在吳郡,使孫權最後不得不放棄合肥之戰。

想到這,劉璟當即令道:“命沈彌來見我!”

正如劉璟的預料,曹操絕不能接受江東軍退出合肥大戰,沒有了江東水軍從東南方向策應,曹軍的優勢將減少分,勝機也由從前的七分減少爲四分,而漢軍的獲勝面卻大大增加了。

曹操當然也知道江東軍撤軍的原因,被漢軍端了後院,不過曹操認爲事情並沒有嚴重到要放棄孫曹聯盟的程,漢軍的軍隊並不多,只要大舉反攻,很快就能奪回,恢復正常秩序。

他立刻派特使陳羣趕赴江東,和孫權交涉,曹操底線只有一條,絕不允許江東軍放棄合肥之戰。

建業宮內,孫權面色嚴肅地與陳羣面對而坐,聽陳羣轉述曹操的意見,“魏公希望吳侯不要因爲一點小挫折就放棄孫曹聯盟,畢竟合肥戰役對江東的影響更大,相信吳侯也明白,一旦漢軍攻佔合肥,北壓南攻,江東岌岌可危,那時就算魏公有心救援江東,也無從下手,至於江東目前面臨的困境,魏公完全能理解,希望江東以最快的平息漢軍偷襲,如果江東需要軍隊或者物資上的援助,我們將全力支持。”

孫權半晌沒有說話,曹操的態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很清楚江東放棄合肥之戰會給曹軍帶來的重大影響,也知道漢軍取得合肥之戰勝利後的後果,只是吳郡和會稽的失守,讓他怎麼能再冷靜面對。

當然,孫權也知道可以用戰決的辦法解除吳郡危機,可蕪湖在漢軍手中,他們可以隨時從溧水增兵吳郡,更重要是他已經向劉璟求和,現在他又翻臉不認,一旦江東軍再次受挫,他想求和恐怕也沒有這條了,這些後果讓孫權都十分顧忌,可以說孫權左右爲難。

這時旁邊張昭緩緩道:“吳郡失守對我們壓力大,我們必須要儘快奪回吳郡,可就算奪回吳郡,我們也要屯重兵於吳郡,這樣一來,協助合肥之戰的兵力也會減少,江東現在只有約六萬軍隊,除了必須鎮守建業的一萬軍隊外,我們可調動的軍隊實際不足五萬,守吳郡和毗陵至少需要萬軍隊,那麼我們最終支援合肥之戰的軍隊也只有兩萬不到,這無疑是車水杯薪,江東現在面臨的困境前所未有,我們也力不從心,希望陳使君能轉告魏公。”

陳羣又道:“江東的困境魏公完全能理解,剛纔我也說了,若江東軍人力物力不足,曹軍將給予最大程支持。”

陳羣的言外之意就是說,曹軍願意出兵吳郡,也願意給予糧食和物資上的支持,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只要江東出兵,曹軍將給予江東一切支援。

話已經說到這個程,孫權也不好再拒絕了,孫權沉吟半晌道:“如此,就讓我們再商議一下,陳中丞請先去休息,若有結果,我們會立刻通知中丞。”

陳羣下去休息,大堂上只有張昭、步騭、呂蒙和魯肅四名大臣,魯肅感覺到孫權又有些動搖了,他心中着急,連忙道:“吳侯既然已經許了劉璟,就不應再輕易改變,這會嚴重影響吳侯的信譽。”

“敬此言詫異!”

步騭在一旁道:“事關江東生死存亡,怎能爲一點顏面上的事情動搖,且不說吳侯並沒有做出任何正式承諾,就算承諾了,關係到江東最高利益,推翻承諾也不足爲奇,敬不要用信譽來影響吳侯的決斷。”

魯肅還想反駁,孫權擺擺手道:“敬先不要着急,大家充分討論,權衡利弊,我相信一定會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案。”

說到這,孫權看了一眼呂蒙,“我想先聽聽軍方的意見。”

呂蒙苦笑一聲道:“如果從兵力上說,恐怕我們無法分身兩線作戰,就如軍師剛纔所言,吳郡、毗陵要駐兵,建業也要駐兵,到最後只能用兩萬軍隊支援合肥一戰,其實也毫無意義,反而會被漢軍集中優勢兵力一戰殲滅,我覺得這中間的關鍵問題,是要不要接受曹軍的支援?”

張昭點點頭,“如果我們接受曹軍支援,讓曹軍替我們駐守吳郡,那麼我們就可以騰出兵力參與合肥大戰,我估計這也是曹操的方案,雖然讓曹軍駐守吳郡似乎有點不妥,但從安全上說,我相信曹操絕不會吞併吳郡,也會盡心守衛……”

“可我們怎麼向江東以及吳郡民衆交代?”

魯肅終於忍不住,厲聲斥責張昭道:“讓曹軍駐守江東,這和亡國有什麼區別?讓江東民衆怎麼面對?”

張昭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他最恨的人就是魯肅,當初把魯肅趕去豫章郡,就是張昭用的手腕,現在魯肅居然敢當着吳侯的面斥責自己,令張昭勃然大怒,他剛要作,步騭連忙打圓場道:“敬誤會了,這只是權宜之計,合肥大戰結束,曹軍就會撤走,絕不會讓曹軍長期駐紮。”

魯肅重重哼了一聲,“我是堅決反對曹軍駐紮江東,如果你們一定要堅持,那我也無話可說,我官微職小,不合適參與這種高層討論。”

他又向孫權行一禮,“卑職告退!”

不等孫權同意,他轉身便離去,孫權臉色也爲難看,魯肅竟然如此無禮。

沒有了魯肅的反對,衆人很快便做出了決策,江東必須維護與魏國的同盟,曹魏兩軍攜手共同對付漢軍東擴,在這個原則之下,孫權命令呂蒙爲南征都督,率萬大軍以最快收復吳郡。

以此同時,曹操派出大將於禁率兩萬軍趕至長江北岸,乘坐江東戰船過江,與江東軍一起向吳郡進。

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73章 獲封新職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68章 綿裡藏針第84章 驗功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702章 一觸即發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56章 再回劉府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63章 深夜急令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542章 封官進爵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122章 意外收穫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555章 再起風雲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2章 一輛牛車第1085章 陳羣的心思第494章 諸葛來使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855章 仲達出使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113章 人比海棠俏第968章 以兵換將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994章 風起武威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585章 終進劉府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66章 華麗一筆第791章 監督之權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747章 君臣異心第401章 孫小妹選劍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608章 劉璟的困惑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736章 身陷泥潭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72章 無理取鬧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821章 奇兵出擊第1001章 趙馬大戰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65章 請君入甕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556章 走投無路(上)第656章 廢后立妃第942章 爭奪烏程第421章 打擊信心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465章 交州插曲
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73章 獲封新職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68章 綿裡藏針第84章 驗功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702章 一觸即發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56章 再回劉府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63章 深夜急令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542章 封官進爵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122章 意外收穫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555章 再起風雲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2章 一輛牛車第1085章 陳羣的心思第494章 諸葛來使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855章 仲達出使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113章 人比海棠俏第968章 以兵換將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994章 風起武威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585章 終進劉府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66章 華麗一筆第791章 監督之權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747章 君臣異心第401章 孫小妹選劍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608章 劉璟的困惑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736章 身陷泥潭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664章 援軍到來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72章 無理取鬧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821章 奇兵出擊第1001章 趙馬大戰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65章 請君入甕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556章 走投無路(上)第656章 廢后立妃第942章 爭奪烏程第421章 打擊信心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465章 交州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