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逃離吳縣

孫瑜帶劍走進了吳王宮,下午他接到孫紹的口信,要與他商量應對城外危機,特置酒宴,請他來赴宴,孫瑜是何等狡詐,孫紹最寵愛的小妾早已被他收買,又在吳王宮的侍衛中安排了內應,孫紹的一舉一動,他都瞭如指掌。

現在孫紹請自己去喝酒,他便立刻得知了孫紹的企圖,心中頓時勃然大怒,眼看形勢危急,孫紹便想殺自己向孫權請罪。

孫瑜不露聲色,在吳王宮外部署了千餘士兵,他則內穿細甲,外穿長袍,腰佩利刃,‘欣然’入宮赴宴,就在孫瑜剛剛走進內宮,宮殿兩邊的帷幔後忽然爆發一片喊殺聲,數十名埋伏在後面的侍衛手執利斧衝了出來。

孫瑜早有防備,他轉身疾奔,就在宮門尚未關閉的瞬間從宮內衝出,向廣場上奔去,大喊道:“兒郎們何在?”

埋伏在宮外的千餘士兵聞聲四起,從四面殺入宮內,數十名刀斧手逃跑不及,被士兵們亂箭射死,宮內的侍女嚇得東躲西藏,孫瑜率軍衝進了後宮,卻找不到孫紹的人,這時士兵將服侍孫紹的老僕帶上來,孫瑜一把抓住他的頭髮,喝問道:“孫紹何在?”

老僕看了一眼遠處的明光塔,卻趁孫瑜不備,一頭在牆上撞死,孫瑜回頭望向明光塔,他心中已明白,立刻喝令道:“人犯就在塔內,上塔抓人。”

數百士兵衝出後門,向山坡上奔去,片刻,將明光塔團團包圍,就在這時,塔上冒起滾滾濃煙,大火迅速燃燒起來,士兵們嚇得紛紛後退,望着這座起火的佛塔。

這場大火足足燒了一個時辰才終於熄滅,孫瑜率領士兵在坍塌的塔內找到一具燒焦的屍體,有士兵從屍體上找到一塊玉佩,玉佩已燒裂,但依稀可辨,孫瑜望着這塊玉佩,他認出這是叔父孫堅留給孫策的玉佩,孫策又留給了兒子孫紹,三代相傳,看來,這具燒焦的屍體就是孫紹了。

孫瑜假惺惺地嘆息一聲,“癡兒,我本想傷你,你卻要尋死,這就不怪我了。”

他又回頭對士兵們道:“將他厚葬了。”

..。。

在吳縣城東的一座小院裡,一名年輕男子院中負手踱步,目光凝視着天空,顯得恬淡而平靜,他正是已死在明光塔中的孫紹。

孫紹當然不會這麼輕易死掉,這是陸遜安排的脫身之計,被燒死之人不過一名替身侍衛,孫紹趁宮中大亂,身邊人無暇監視他之時逃出了吳王宮,被陸遜安置在這座小院宅內。

孫紹今年已二十三歲,他生母袁氏,是當年袁術之女,而他胞妹則嫁給了陸遜,也正是這個緣故,陸家才死命保他,直到今天,陸遜才用計將他救了出來。

此時孫紹的心中十分輕鬆,他沒有因爲吳縣即將淪落而感到傷感,也沒有爲孫氏家族的內訌而深感痛心。

事實上,孫紹絲毫沒有爭霸之心,父親去世時他才五歲,跟隨祖母吳老夫人身邊長大,深受祖母和繼母的影響,篤信佛法,崇尚內心寧靜,不願與人爭鬥,加上他只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着實也沒有爭霸的資本。

孫紹被扶上位完全是孫瑜的私心,利用吳郡人對孫策的熱愛,將孫紹立爲傀儡,現在他已從孫瑜手中逃脫,再不是傀儡,使孫紹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

這時,外面傳來細碎的腳步聲,門開了,一名面目清秀的少婦拎着籃子走進院子,卻是孫紹的妹妹孫姣,“哥哥!”孫姣放下籃子跑了上來,兄妹二人喜極而泣,緊緊擁抱在一起。

“小妹,伯言呢?”孫紹又急忙問道。

“陸郎尋找出城辦法去了,很快會來,哥哥餓了吧!”

孫姣從籃子裡取出肉餅和水,“我帶點乾糧過來,哥哥快吃吧!”

孫紹點點頭,慢慢啃着肉餅,又問道:“外面的情況怎麼樣?”

“宮內已經安靜了,如果你是問縣裡的情況,反正大家都知道城池要保不住了,陸郎說,無論如何要把哥哥送出去,不能落在二叔手上。”

說到這,孫姣又問道:“哥哥以後有什麼打算?”

孫紹苦笑一聲,“我本來就厭煩權力爭鬥,只想平平靜靜生活,反正他們都以爲我死了,我就改名換姓生活吧!”

孫姣猶豫一下道:“我也是這個意思,但陸郎好像說,哥哥的假死瞞不過孫權,哥哥必須要離開江東。”

孫紹一驚,“難道孫權不會相信嗎?”

這時院外傳來陸遜的聲音,“其實孫瑜也不相信!”

只見陸遜快步走進了院子,孫紹連忙起身行一禮,陸遜連忙對妻子道:“快去給兄長收拾東西,孫瑜開始搜城了,我們這就離開,路上我再細細告訴你。”

孫姣連忙替兄長收拾了包裹,兩人跟着陸遜匆匆離開了小院,在不遠處的河邊上了一條烏篷船,陸遜和孫姣的兩個兒子已經在船艙內等候,衆人上了船,兩名船伕搖船而走。

陸遜這才緩緩道:“孫瑜雖然被瞞過一時,但他很快就會反應過來,畢竟沒有任何人看見塔中人就是你,何況玉佩還是假的,找玉工辨認一下就知道了。”

孫紹輕輕撫摸手中玉佩,這是父親留給自己的遺物,他怎麼捨得把它毀掉,只能找塊假的替代,孫紹嘆了口氣道:“我知道很難瞞過,但也沒有別的辦法,伯言,我們現在就離開縣城嗎?”

陸遜點點頭,將兩個年幼的兒子摟在懷中道:“不光是你要離開,我也要帶妻兒離開,孫權同樣不會放過我,我已安排好路線,今晚是最後的逃離機會。”

“城外大軍圍城,我們怎麼逃離?”孫紹不解地問道。

陸遜微微一笑,“你到時就知道了。”

沉默片刻,孫紹又忍不住問道:“如果逃出城,我又該去哪裡?”

“去會稽外海島,吳郡的漢軍已先一步撤走了,那邊有漢軍修建的軍城。”

孫紹震驚異常,漢軍什麼時候在外海島修建了軍城?他居然從未聽說過。

“你不要問了,我也是前兩天才知曉,這是當年吳侯和漢王殿下達成的妥協,吳侯把所有的外海島全部讓給了當時的荊州,只有極少數高官知道,吳侯從來就沒有公佈過。”

..。。

六萬孫曹聯軍將吳縣團團包圍,包括出城的幾條河流也派人嚴密監視,不準有船隻逃離,天漸漸黑了,時間到了亥時,聯軍大帳內燈火通明,孫權正和張遼等人商議次日的破城之策。

按照孫權的意思,最好是吳縣不戰而降,若大舉攻城,江東損失太大,孫權不想再承受這樣的損失,但吳縣守軍似乎沒有一點投降的意思,至今沒有任何將領派人偷偷來聯繫,這讓孫權心中十分鬱悶,他其實也知道箇中原因,吳郡一直是支持孫紹繼承江東,而不是支持他孫權。

好在吳郡的三大世家已經在下午先後派人射信出城,表示願意支持吳郡重歸建議,讓孫權心中稍稍舒服一點,不過這些世家都是牆頭草,實在不能指望他們會真的效忠。

“吳侯覺得幾大世家之言信得過嗎?”張遼在一旁問道。

孫權點了點頭,“他們要保護家族,現在吳縣破城在即,我也相信他們會選擇自保。”

“魏公給我的時間不多,我最多隻能在江東呆五天,明天不管是否破城,都是我的最後一天,請吳侯見諒。”

停一下,張遼又道:“爲了保證攻城,吳侯就給一個明確時間點吧!”

孫權沉思片刻,緩緩道:“最遲明天中午,若城內還不肯投降,將軍便可隨意攻城。”

張遼點點頭笑道:“那我們就一言爲定!”

話音剛落,一名士兵急奔而至,在帳門口高聲稟報道:“啓稟吳侯,東城門大開,逃出來無數的平民,士兵們阻攔不住,周將軍請問是否可以殺進城?”

孫權和張遼對望一眼,這是機會來了,張遼急道:“傳我命令,大軍殺向東城。”

孫權也奔出帳,大聲道:“速去告訴周將軍,立刻殺進城去!”

..。。

東城門是由江東大將周泰負責包圍,城外有三千江東駐軍,屬於比較薄弱之處,而守東城門的大將名叫何振,原是陸遜的部屬,率兩千軍守東城門。

亥時左右,東城門忽然大開,數千江東民衆從城內奔涌而出,扶老攜幼,帶着微薄的家產,人心惶惶,哭聲、喊聲,在城外亂成一團。

城外的江東也不忍強行驅趕,只能攔住他們奔逃,這時,周泰發現入城有機可趁,但沒有孫權的命令,他不敢擅自入城,他一面命令士兵頂住城門,同時急派人去請示孫權。

就在東城門亂成一團之時,在距離東城門約數百步的松江上,一艘烏篷船悄悄從城內駛出,監視河邊的士兵也跑去攔截逃出的亂民,這艘烏篷船無聲無息地離開東城門處,漸漸地消失在黑暗之中。

儘管如此,烏篷船還是被江東士兵發現,稟報了主將周泰,河邊不遠處的一處高地上,周泰騎在馬上,默默注視着烏篷船遠去,他心裡很清楚烏篷船內是什麼人,也知道爲什麼會有大量民衆逃出城。

不過周泰並沒有下令攔截,這是故主唯一的兒子,周泰很清楚他若落在孫權手中,會是什麼結果。

周泰低低嘆了口氣,調轉馬頭向城門處而去,

儘管陸遜製造東城門大亂,讓他們得到機會從水道逃脫,但孫曹聯軍也由此獲得攻城機會,周泰接到孫權的命令,率三千軍殺進了東城,吳縣在夜間淪陷。

隨着孫曹聯軍大舉入城,孫瑜在絕望中自殺。

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399章 天子封爵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6章 一路追殺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940章 意外發現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341章 血戰當陽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161章 誘兵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61章 緊急補救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489章 巴蜀夢破第591章 煩心消息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76章 孫權野望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80章 初獲良才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224章 議婚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61章 緊急補救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1129章 漢魏決戰(下)第494章 諸葛來使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73章 獲封新職第71章 冤家路窄第509章 漢中失利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560章 轉變心意第169章 斬馬刀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1011章 難言之喜第28章 初臨武昌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798章 配合演戲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940章 意外發現第830章 刺殺羌王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150章 黃蔡之謀
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399章 天子封爵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6章 一路追殺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940章 意外發現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341章 血戰當陽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161章 誘兵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61章 緊急補救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489章 巴蜀夢破第591章 煩心消息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76章 孫權野望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80章 初獲良才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224章 議婚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61章 緊急補救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1129章 漢魏決戰(下)第494章 諸葛來使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73章 獲封新職第71章 冤家路窄第509章 漢中失利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560章 轉變心意第169章 斬馬刀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1011章 難言之喜第28章 初臨武昌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798章 配合演戲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940章 意外發現第830章 刺殺羌王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150章 黃蔡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