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臥虎臺

士死曰不祿,三日而殯,侯安都很快便下葬了。

那一日的午前,一輛推車,一口薄棺,送回了阿父。

侯安都靜靜地躺着,口脣耳鼻隱有血跡,雙目合攏,牙關緊咬,十指互扣按於腹間。

臉上帶着痛苦的表情,但是沒有軟弱、恐懼、沮喪,甚至也看不出有憤怒和不平。

將軍堂堂正正地赴死,即便毒酒入腹有如刀割,在最後的時刻也努力保持了尊嚴。

十步見方的墓地,四尺高的墳頭。

身爲開國公的阿父,本該稱薨,有諡號,墓地百步見方,墳頭高二十尺的。

……

侯勝北沒有再流一滴淚,將祭奠之物一一擺上,頭也不回地道:“安成王,我心意已決,你可以說要我去幹什麼了。”

親身到來的陳頊,灑了一杯酒在侯安都的墳前。

他長長嘆息道:“侯司空逝去,我朝少了一位能夠與北朝抗衡的名將。真要有北伐那天,卻讓我找誰統軍爲帥呢。”

侯勝北漠然,北伐遙不可及,根本不是他現在需要考慮的事情。

陳頊又道:“蔡景歷遷散騎常侍,官升三品。新封縣子進爲新封縣侯,爵位也連升兩級。是靠什麼立的功,你想必清楚。”

侯勝北心情沒有起什麼波瀾,一個毫無骨氣的跳樑小醜,不過是順應背後那個指使之人的心意而已。

他現在根本沒有向任何人報復的能力,只有低調隱忍,等待機會!

侯勝北再度平靜地說道:“安成王,我既已答應,需要我幹什麼,你可以講了。”

陳頊卻不着急,四處眺望了一下:“此處幽靜,倒是個適合說話的地方,你且陪我隨意走走。”

漫步在黃土墳堆之間,陳頊像是在醞釀,考慮從何說起。

……

他終於開口道:“有些人死後還能入土爲安。有些人卻是死於溝渠,爲野犬鴟鴞所食,屍骨不得保全。”

從這句話開始,陳頊講起了九年前,江陵陷落時的慘狀。

宗室自汝南王蕭大封、晉熙王蕭大圜、百官自尚書左僕射王褒以下,盡數爲俘以歸長安。

其中有名者,如琅邪王氏的王克、陳郡謝氏的謝貞、南陽庾氏的庾信、沛國劉氏的劉臻、劉瑴兄弟、琅琊顏氏的顏之推、顏之儀兄弟等等。

百姓男女更是被虜十餘萬,小弱者皆殺之,驅入長安,沒爲奴婢。

陳頊慢慢陷入對往事的回憶,神色悲愴,彷佛眼前再次有寒風捲起,雪花飄零。

破城之日爲冬月,驅歸長安則是臘月,正值天寒地凍之時。

又遇大雪,俘虜爲人馬所踐及凍死者,十之二三,屍骨填滿溝塹。

提起那段悲慘而屈辱的行程,陳頊再也不能用平時一副若無其事的態度來掩蓋情緒。

他森然道:“南朝文武百官連同家屬,沿途坐檻車、戴連枷、系縲紲,如同豬狗一般被驅趕,毫無尊嚴可言。”

“有懷抱小兒者,被奪走擲於雪中,以刀杖毆打前行,只聽小兒哭聲漸弱,終於斷絕。而父母步步回顧,號叫不捨。”(注1)

陳頊盯着侯勝北,眼神有如刀鋒:“數百官員,十數萬人就這麼一路到了長安,在北朝爲奴爲婢,你覺得意下如何?”

侯勝北終於明白,阿父爲什麼會選擇結交安成王了。

經歷過這麼一段人間慘事,只要不是沒心沒肺之人,一定會與北朝勢不兩立吧。

他緩緩道:“這批人之中,和安成王一樣仇恨北朝,心念故國的一定爲數不少。”

“是的,這些人一旦組織起來,就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然而我還需要一個人。”

陳頊看着侯勝北的目光變得火熱:“這個人必須能文,和那些世家名士詩歌應酬。能武,擅長跑馬騎射田獵,打入北周關隴子弟的圈子。”

他在一個墳頭前停住,輕輕摩挲墓碑。

“此人需要通曉戎事,才能把握軍機情報;敢於相機決斷,才能應對突發局勢。此外還須聰明有謀略、能用計。最重要的,必須有報國之心、赴死之勇。”

陳頊深深地看着侯勝北:“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直到你的出現。”

侯勝北對安成王的評價安之若素,什麼報國之心,他現在有的只是報仇之心吧。

陳頊彷佛知道他內心所想:“現在你權且當作是爲我做事,與大哥並無關聯。”

侯勝北淡淡道:“一旦被北朝發現,自然就是謀逆死罪。”

陳頊點頭表示確實如此:“是的,爲了維護和北朝的友好關係,我朝絕不會承認此事,你只能默默無聞地死去。”

侯勝北笑了起來,只要陳蒨一天在位,他在南朝的前途,就和死了沒有任何區別。

既然如此,爲何不去北朝一搏?

他毫不猶豫地說道:“只要安成王願意啓奏至尊,同意讓我家人返鄉,侯某便領了這件差事。”

“成交。”

見陳頊答應得爽快,侯勝北再無顧慮:“敢問安成王,這個組織如何稱呼?”

陳頊再次露出他標誌性的笑容,猶如猛虎欲噬人:“臥虎臺,臥於北朝心腹之虎。”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先回去吧。”

陳頊拍了拍手:“準備工作不是三言兩語,幾天就能搞妥當的,我也不想你去白白送死。接下來的事情,你去找諮議參軍毛喜細細商議。”

……

七月。

侯安都過世已有一個多月。

鎮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黃法氍改回了鎮南大將軍、江州刺史。

改由周寶安授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貞毅將軍、出任南徐州刺史。

正如事後推測的那樣,江州刺史的任命,不過是引誘阿父離開京口,來建康謝恩,自投羅網的陷阱罷了。

侯勝北沒心思再管這些,也不和昔日故交聯繫。

這段時間,他十分的忙碌。

陳頊回朝後,毛喜任驃騎將軍府諮議參軍,領中記室,府朝文翰,皆出於其手。

他纔是臥虎臺的真正主持者。

諜報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雖然侯勝北曾經學過孫子兵法的用間篇,但理論和實際完全是不同的兩碼事。

毛喜細心而耐心地指導侯勝北。

“只蟄伏,不輕用,待關鍵,見奇效。”(注2)

“你不必急於求成,刻意想着收集什麼情報。通過江陵人士結交北朝勳貴,打入他們的圈子,那時只需稍微留心,就能自然而然地獲得情報。”

“你就當作正常交際,吟詩作賦、觥籌交錯、跑馬射獵,結交一二好友,由他們再帶你結交更多人,人脈廣了,信息自然就多了。”

“北周武人執政,崇尚軍功,貴遊子弟鹹以相矜,皆競習弓馬,被服多爲軍容,好馳射。和關隴貴族打交道,需得擁有一手騎射功夫,如此才能融入他們。”

毛喜自嘲一笑:“不過這樣的人,從軍取功名便是,怎肯願意做此籍籍無名之事。”

他看着侯勝北,眼神流露出同情憐憫。

三年前在大江之上,提到戰事意氣風發,說起心愛之人略帶羞澀的少年,如今淪落成爲前途盡喪,只有冒死去北朝一搏的過河卒子。

不過單從表情已經看不出內心悲喜,比當年沉穩了許多。

此人,可用。

“獲取情報涉及理解和影響他人行爲和情感,當然也包括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爲和情感,這對於操縱他人和保護自己至關重要。”

侯勝北心想毛喜你就是此道好手,怪不得陳頊讓你負責此事。

毛喜繼續說明道:“這些北朝貴族,武功之外又喜好南朝文明,江陵陷落後,宇文泰就喜道:昔平吳之利,二陸而已。今定楚之功,羣賢畢至,可謂過之矣。”

“宇文泰之母爲太原王氏,當即又謂王褒及王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並吾之舅氏。當以親戚爲情,勿以去鄉介意。授王褒等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王褒等亦忘其羈旅。”

“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籠一代。其與宇文氏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貴遊等翕然並學王褒之書。若是你作得一手好文章詩詞,也能讓他們青睞有加。”

“不過,通過這等人結交北周貴族則可,切記不可將正事透露一絲一毫於他們。”

毛喜嚴肅地告誡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批人感懷詠歎故國慷慨激昂,真要提着腦袋做殺頭的事,那是萬萬不肯的。你若信賴他們,就別想活着回來了。”

臥虎臺發展的目標對象,主要有三類:

一是權貴身邊的僮僕婢女,堅忍吃苦,尤以家人於江陵淪喪者爲佳。

他們可以傳遞日常消息,有時不經意探聽到的一句話,很可能就是決定生死成敗的關鍵。

二是擔任軍府記室、錄事參軍的書吏。

北朝將領少文,多喜用江陵降人撰寫軍令軍報,這些人得以與聞軍機,若是能開發一個則價值極大,只是須得謹慎試探,小心拉攏。

三是府兵中的漢軍。

府兵創立之時,兵士只限於鮮卑與北方各族,逐漸大量的漢人也被募充府兵。漢人一旦入軍,須改爲鮮卑姓,全家強制由民籍轉入軍籍。

軍戶雖然不用承擔賦稅,戰時卻要自備糧草和武器,出現死傷殘疾。

漢軍更會受到鮮卑軍士的欺壓,積累怨氣,容易拉攏,可通過他們收集軍中信息。

毛喜總結道:“只是這些人只能獲得一鱗半爪的情報,高層次的決策信息和戰略機密,就無法可想了。結交北周權貴掩護身份,從他們口中套取高級情報,就是你的主要職責。”

“其他諸如隱語解讀、陰書復原、臨摹字跡、假刻印章、金寶賄賂、色誘勾引等,自有專門人才,無需你經手。”

“如有需要,你可通過特定人員下達指示,切莫親自爲之。”

毛喜不厭其煩地提醒侯勝北不要親自下場,切忌直接參與情報活動。

“聽起來似乎矛盾,但是潛伏一子的作用,要比獲得情報更爲重要。”

“這也是對你的保護,和你單線聯繫的人員乃是死士,即便出事也不用擔心會牽連到你。”

“南北相隔數千裡,信息不通,一年不過來聘一次,最多二次。如果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最新情報,本朝制定出來的政戰之策就可能南轅北轍,偏離實際。”

毛喜最後強調了情報的重要性:“臥虎臺事關重大,安成王將此任託付於你,切莫讓他失望!”

……

九月。

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廣、交、越、成、定、明、新、高、合、羅、愛、建、德、宜、黃、利、安、石、雙十九州諸軍事、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歐陽頠薨,其子歐陽紇繼任。

陳寶應以兵資助周迪,留異也遣其子留忠臣相助,周迪越過東興嶺,東興、南城、永城三縣響應,再寇臨川。

陳蒨詔都督郢、巴、武、沅四州諸軍事、平西將軍、郢州刺史章昭達率衆討之。

時間又過去了兩個月,侯勝北對周邊之事還是不聞不問。

自從阿父去世,部曲盡數被打散收編,軍營之事對他來說,已經變得如此遙不可及。

這段時間,毛喜悉心傳授他如何快速獲取他人信任,掩藏自身真實想法,旁敲側擊套取信息等種種技巧,並且予以反覆訓練。

其他如酒桌禮儀、划拳拇戰、藏鉤射覆、猜枚握槊、投壺行令等遊戲,也須勤加練習。

侯勝北天資聰穎,埋頭鑽研,又有徐陵老師傳授的溝通話術基礎,觸類旁通學得極快。至於各種遊藝技能,更是上手就會,會而能精,堪稱賭神。

毛喜也不禁感嘆,人才啊。

若不是侯司空遭遇這等事,此子走軍功路線也好、養望出仕也罷,都能有一番成就。

……

當毛喜覺得侯勝北已經具備了資格的時候,給到了他兩份名單。

一份是到達北周之後,有待結交的關隴勳貴,包括:

太師、總領百官五府天官大冢宰、晉國公、雍州牧、都督中外諸軍事宇文護的六個兒子。

已故二十四開府大將軍之一、大都督、三雍二華等二十三州諸軍事宇文導的五個兒子。

二十四開府大將軍之一、太保、柱國、許國公宇文貴的三個兒子。(注3)

宇文護府長史,少傅、大將軍、南陽郡公兼營作副監叱羅協的五個兒子.

宇文護府司隸,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高縣公馮遷的兒子馮恕。

八柱國之一、攻破江陵的主將,太傅、大宗伯、燕國公於謹的九個兒子。

已故八柱國之一,唐國公李虎的八個兒子。(注4)

已故八柱國之一,趙國公李弼的六個兒子。(注5)

已故八柱國之一,衛國公獨孤信的七個兒子。(注6)

二十四開府大將軍之一、鄭國公達奚武的兩個兒子。

二十四開府大將軍之一、涼國公賀蘭祥的七個兒子。

柱國、大司馬、秦州總管、秦渭等十四州諸軍事、隴右大總管尉遲迥的五個兒子。

柱國、總管七州十三防諸軍事、陝州刺史尉遲綱的四個兒子。

金州總管、七州諸軍事、金州刺史賀若敦的三個兒子。

宇文泰五子,齊國公宇文憲。

宇文泰六子,衛國公宇文直。

宇文泰七子,趙國公宇文招。

宇文泰八子,譙國公宇文儉。

宇文泰九子,陳國公宇文純。

宇文泰其餘諸子尚不滿十歲,暫時可以不必理會。

以及

二十四開府大將軍之一、隨國公楊忠的五個兒子。

遷往長安的南朝降人自不必說,也是他需要結交的對象。

毛喜開玩笑道:“名單沒有羅列北朝貴女,若是能結交一二紅顏,也是你的本事。”(^_^)

侯勝北看完長長的一串名單,不禁感嘆北周將門人才之盛,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果然是名不虛傳。

那麼多的交際對象,看來自己到了北周之後,怕是要夜夜笙歌,日日觥籌了。

……

另一份名單就短了許多,是需要他小心注意的人,上面只寫了兩個名字:

二十四開府大將軍之一、勳州刺史,韋孝寬。

天官府司會大夫,柳慶。

-----------------

《地名對照》

東興:今黎川縣

南城:今南城縣

永城:今黎川縣北三裡田東灣一帶

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9章 封賞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相關設定第20章 入洪流第9章 封賞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57章 討南蠻第23章 下決意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65章 臥虎臺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49章 立新帝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30章 抗北齊之媾和第24章 始從軍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70章 拓人脈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1章 少年勝北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37章 共飲第70章 拓人脈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41章 天子坦蕩第4章 寶錄初成第9章 封賞第56章 戰爲何第61章 陳頊其人第91章 潘氏盼也第74章 北周軍容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69章 那羅延第65章 臥虎臺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92章 舊友來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23章 下決意第2章 十問十答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55章 加冠禮第18章 清閒樂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55章 加冠禮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37章 共飲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49章 立新帝第72章 周齊交涉第22章 南朝亂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67章 遇獨孤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55章 加冠禮第90章 柳慶問案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72章 周齊交涉第21章 返紅塵第92章 舊友來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57章 討南蠻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37章 共飲第20章 入洪流第39章 遣返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48章 英雄逝第47章 故人去第38章 預兆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61章 陳頊其人
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9章 封賞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相關設定第20章 入洪流第9章 封賞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57章 討南蠻第23章 下決意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65章 臥虎臺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49章 立新帝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30章 抗北齊之媾和第24章 始從軍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70章 拓人脈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1章 少年勝北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37章 共飲第70章 拓人脈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41章 天子坦蕩第4章 寶錄初成第9章 封賞第56章 戰爲何第61章 陳頊其人第91章 潘氏盼也第74章 北周軍容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69章 那羅延第65章 臥虎臺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92章 舊友來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23章 下決意第2章 十問十答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55章 加冠禮第18章 清閒樂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55章 加冠禮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37章 共飲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49章 立新帝第72章 周齊交涉第22章 南朝亂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67章 遇獨孤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55章 加冠禮第90章 柳慶問案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72章 周齊交涉第21章 返紅塵第92章 舊友來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57章 討南蠻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37章 共飲第20章 入洪流第39章 遣返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48章 英雄逝第47章 故人去第38章 預兆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61章 陳頊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