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軍議結束

“但魏王您這麼做了,那想來您應該就是會有安排的辦法!”李靖不由道。

“是!”李泰點頭回答,“首先便是分爲有功之人與無功之人,有功之人退役,優先安排到本地的校尉,以及預備役的主管,讓他們訓練更優秀的士卒。

如果所訓練出來的將士能進入常備役的士卒越多,那他們受到的獎勵便是越大。

其次便是進入到了不良人之中!”

“不良人?!”聽到了這個名稱,李靖的口中不由帶着幾分的疑惑。

“嚴格來說,也不能算是不良人,更準卻得說是安排他們成爲某些重點城市的差役。

大到倉儲令,城門令,小到一條街道的淨街虎,總歸有他們的去處。

而等到這些位置再滿,則讓他們進入到徭役中,畢竟他們有組織有紀律,訓練訓練還有天賦,成爲徭役至少能夠解決掉他們下半生的生活!”李泰對李靖道。

“原來如此!”李靖聽到李泰的話也沒任何反對道,

“如此,這預備役,常備役,以及退伍老兵,便徹底構築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體系。

也就是新兵制的基礎!看起來魏王更偏向重視士卒個體精銳化。”

“嗯!”李泰點頭並沒半分否認,認真道,“雖然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對我來說,國家整體士兵數量佔整個國家的比例越少越好,越少那就能抽出更多力量到建設國家。

阿耶定鼎天下,經過二十年的貞觀之治,如今纔有大唐政通人和之景,而我現在要做得也並不是窮兵黷武,而是正常發揮出大唐原本就擁有的實力,協助大唐人口的恢復!”

此刻李泰神色相當認真,也沒半分遲疑。

畢竟大唐的底子實在是太單薄了,就算到了如今,大唐人口已經恢復到了多少,說實話,李泰也並不清楚啊!

如果可以,理論上來說大唐人口到達五千萬,也就是一千萬戶時出去征伐自然是最好的。

但就現實來說,自己壽命耗盡怕也等不到那個時候,所以差不多在人口到達五百萬戶左右,自己便是會開始推行分封政策。

至於現在,自己定頂多也就是完成軍制改革後,征伐薛延陀與西域的東突厥,至於參與到更西邊的薩珊與波斯之間的戰爭,李泰表示,波斯你再撐一撐等到自己幹掉東突厥,那就會藉助絲綢之路,給你運輸物資的啊!

“府兵制轉化成預備役,常備役術作爲職業士兵,而老兵則是訓練預備役……”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不由思索了起來,“魏王覺得,留下多少的士卒合適?”

“十萬到十五萬自適應士兵,再配置五萬的騎兵,我覺得差不多了!”李泰思索了一下。

李靖聽到李泰的話,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略帶着幾分懷疑道,

“您所說的自適應士兵,該不會是全部都身着那一身至少一百六十斤甲冑重的鎧甲吧!”

“那是理所當然!”李泰聽到李靖的話,回答,“不過,如果真的大面積的鋪開來,能夠從全國挑選士卒,那麼完全就能夠把將士們的平均體重錘煉到一百七十斤重。

甚至十年之後選拔將士,努力努力到達一百八十斤也並不是不可能!”

李泰很清楚,這一代的大唐人,除非是貴族世家出身,否則從隋末亂世而來,這批將士基本上都只能承受一百六十斤重的甲冑。

但現在隨着自己弄出來的糧食與雜糧逐漸豐富起來,對這代大唐孩子們來說,他們從原本亂世人,到慢慢能吃飽飯了。

所以百姓們在正常環境下,差不多能夠生長到了平均身高差不多168左右,將士們的體重也能夠到達170斤。

但隨着以後李泰會努力打通交通運輸,強化畜牧養殖,引導百姓去吃肉蛋奶。如此,未來唐人的平均身高到達172左右應該沒有問題,將士們的體重也就能夠到達180斤了。

正常情況這應該就是大唐從幾千萬的百姓中選出來二十萬軍人絕對都能到達180斤的精銳。

但想要更進一步,走自然恢復的道路就基本上已經走到頭了,就是要看孫思邈能不能弄出頂尖的藥湯,讓人在裡面洗澡後能夠打破後天桎梏,繼續增加自身的自重體重。

而像是現代的華夏百姓的身高,在這幾十年,幾乎每十年就能夠讓百姓們的平均身高提上來一些,基本上便是百姓們物質生活變得豐富的最佳證明。

但正常來說,在人類能夠正常食用足夠的蛋白質後,對外攝取食物增加營養的方式便是會擁有上限,再之後想要身高再向上繼續突破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因爲前面的平均身高在長高只能夠說是在恢復,但想整體的打破平均身高,那就是實現基因層面的異變與進化了。

李靖深吸了一口氣,道,“步兵爲主的道理我理解,但只一種兵種的話,實在是太過單一,而且遇到了一些需要遠程的對手打算怎麼辦?”

“用複合弩或元戎弩啊!”李泰看着李靖卻是道,“我跟着阿耶討伐高句麗時,就感覺到弓箭的射程實在是有些太短了。

當時我帶了十五萬的弓箭手,最後真正射出弓箭的,也不過只是一兩萬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射擊距離的限制了!”

“……”李靖不由按了按自己的腦袋,他沒有想到李泰居然會嫌棄箭矢射成近。

“你是想要超遠程阻擊.嗎?”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開口道,

“現在倒還不行,但等未來,雲氣濃度再高一些,完全能以手中箭矢爲引,引導雲氣轟炸,又或者點燃雲氣之類的戰鬥方式進行超遠程攻擊。

到時候只需要訓練出對應的天賦就好,就能獲得超遠程攻擊能力!”

“這樣的天賦的確很強,但構不成體系啊!”李泰看着李靖無奈道,“對我來說,不構成統一體系的話,那很多東西的成本就會上升了!”

李泰明白,對於李靖來說,完全是能夠根據騎兵的自身定位,捏出自己想要的軍團天賦,到時候等到了戰場上,完全能夠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也就好了。

比如說蘇烈便是這麼一個情況,只要給蘇烈足夠的時間,基本上能夠根據戰場需要因地制宜的捏出對應天賦。

而對於頂尖的大軍團指揮來說,定向捏出所需要的天賦基本上是基本操作。

但對李泰來說,這種需要人適應萬物的操作,真的很需要大佬啊。

畢竟莫要看李世民,李靖,李道宗,蘇烈,裴行儉……好像大唐的名將就不會斷代似的。

但這種純粹需要靠自身百姓之中生出一個頂尖將領資質,然後正好他選擇了從軍,然後一路成長爲完全體的事情實在是太不靠譜了。

要這個人正好像是安祿山一樣的傢伙呢,要是術正好大唐沒有名將出現了斷代呢,這些都是說不準的啊!

這樣的情況下,李泰還是更加偏向,提高大唐軍隊的下限,不求大唐軍隊有多強,只要確保大唐軍隊不是那麼容易潰敗也就足夠了。

“那您打算怎麼做?”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便是繼續問道。

“很是簡單,我想要繼續發展武器,對於這些士卒來說,弩箭實際上沒有太大的意義,那還不如投入研究弩車,一百六十斤的弩車,一百八十斤的弩車,甚至更重的弩車。”

“魏王,您是想要用弩車替代掉弓箭手?!”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不由愕然。

“爲什麼不呢!”李泰卻是回答道,“弓箭就算是再怎麼樣的發展,光靠着人力,相對來說極限便是在這裡。

但弩車用得是機械力,它的上限高得恐怖!

然後也可以進行鍼對性質的修改,讓人們要麼增加它的射程,要麼增加它的射箭數量。

至於威力,我覺得只要被射中,就算學府兵手持大盾怕也會直接被擊爆掉吧!”

聽到李泰的話,李靖沉默了一會兒,有種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感覺。

懷着自己必須要爲舊時代的老將證明的觀點,李靖道:

“魏王的想法自然是很好的,但這件事想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至少弩車很難製造!”

“很難嗎?”李泰聽到李靖的話,抓一抓腦袋回答,“將其整體的解構進行模壞化,然後進行拆解,把每一部分交給某一條產業的流水線上進行生產。

既方便有快捷,然後將其全部統一組合起來,相信等到流水線完善,那麼整條產業鏈便是固定下來。”

而正是因爲能夠將弩車模塊化,甚至能將弩車所需要的各種零件進行拆分到大唐大大小小的廠子,李泰纔是覺得弩車比複合弓有前途多了。

因爲弩車涉及到的產業從上游到下游相當的豐富,差不多有兩百多個配件,甚至以後以後還能夠繼續改進改進,哪怕只是軍方的訂單,但這種產只要存在,那就能養活很多百姓,便於自己調節整體的經濟。

“流水線……”李靖到底是知道秦國的,知道流水線是一個什麼概念。

但即使如此,李靖去也沒想到秦朝的流水線作業,居然在魏王的手下開始死灰復燃了。

“魏王的意思是想要讓弓箭手徹底的退出歷史舞臺……”李靖不由深吸一口氣說道,

“不知道魏王有沒有想過,若是用弩箭完全替代弓箭,那麼一直使用弩箭的士卒,成長怕是會被限制在了二天賦爲止。

莫說更高軍魂與奇蹟軍隊,就算禁衛軍這樣的戰鬥力也未必能達到啊。

某種程度來說,如果藉助自適應天賦大量使用弩車,那麼自適應上限也就到此爲止了。”

“那就到此爲止好了!”李泰完全不在乎的對李靖道,

“當初用命拼出大唐未來時代早已過去,隋末唐初,百姓們渴望英雄能夠收拾亂世。

所以有阿耶這樣的真命天子,同樣也有衛國公您這樣的破軍神。

您們是英雄讓大唐幾乎是在最短時間完成了統一華夏的重任。”

“魏王過譽了!”李靖聽到李泰的稱讚笑了笑道。

“而這新的時代,人口的重要性被全面激發,相對來說,一個活人所創造出來的價值至少比一名死去的戰士要高。

所以完全能夠用小型弩車替代弓弩來使用,不論是距離,還是威力都有十足的保證。

至於命中率直接用規模進行覆蓋打擊就好,就算是面對鐵騎衝鋒也能完全組成秦代弩陣,讓任何想要正面衝擊的敵人,直接被弩車射爆!”

李泰在李靖的面前,描繪着未來使用弩車的好處。

“魏王看起來還是想要走自適應加工具掌握的道路啊!”李靖不由的感嘆道。

“難道不可以嗎!”李泰對李靖搖頭道,“我從不覺得戰爭是一名士兵,一名統帥,甚至一支軍隊自己本身的事,而是整個大唐的事。

那麼一名戰士本身的戰鬥力也必須要要被徹底的用整個國家堆積起來。”

“您就不怕您走這一條路,以後府兵們成長不起來嗎!”李靖不由感嘆道。

“不會的!”李泰搖搖頭說道,“雖然這兩個天賦本身並沒有多少的爆發力與殺傷力,但是這兩個天賦組合,能夠決定了他們能夠適應幾乎一切的新時代武器。

如果說他們一身的甲冑保住大唐軍隊的下限,那麼以後專門給他們打造的大型武器,就是爲了確保他們的多樣性與上限。

尤其前線的將軍,完全能夠根據前線戰況的需要,讓後方製造對應裝備!

在我看來,戰爭打得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力量,至少自適應與工具掌握結合是能把很大一部分的國家力量進行變現的,這是其他的天賦所非常難以匹敵的!

您說的禁衛軍,軍魂,三天賦,甚至是奇蹟,這些兵種的確是很厲害很厲害的上位兵種。

也就只是如此而已,他們的數量終歸是有限的,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體系與大唐抗衡,那麼對於我來說便是沒有任何的意義。

因爲將來只要大唐馳道能夠到達的地方,那麼大唐的物資便是能夠到達。

大唐的物資能夠到達,自適應與掌控天賦便是能夠被髮揮到極致。

到時候哪怕只是新兵,只要能捨得射出弩車的箭矢,那哪怕面對最頂尖的軍隊,也都能夠與之正面交手的力量,而不是被對方一擊即潰!”

李靖沉默了一會兒深吸了一口,對李德謇開口道,“你把今日我與魏王交談的話語整理紀錄一份,以我們兩人的上報給朝廷,以協助大唐的軍事改革!”

“諾!”李德謇很是鄭重的回答道。

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496章 抵達幽州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540章 隱藏在計劃之下的計劃第49章 孔雀的嘗試第73章 李承乾的鋒芒第201章 馳道建設的計劃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485章 分封第27章 曲轅犁第260章 李泰的決定第112章 馬週迴來了第436章 考進士第437章 陰謀進行中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408章 與李世民的見面(今天一更)第281章 閻家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67章 李泰的提議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502章 軍隊伙食第148章 樂譜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29章 圖書館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385章 與高季輔的會面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496章 抵達幽州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53章 捕魚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220章 高句麗的特產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171章 殿中對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200章 杜如晦的觀察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291章 風雪中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159章 棉布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287章 控制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122章 馬球場的見聞第82章 李泰的請求第338章 初見辯機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173章 封燕王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288章 醫行走第306章 李春第321章 交稅第31章 火種計劃第446章 魏徵之死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137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第474章 令人絕望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148章 樂譜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們第493章 雙贏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來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66章 重疾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19章 杜荷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
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496章 抵達幽州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540章 隱藏在計劃之下的計劃第49章 孔雀的嘗試第73章 李承乾的鋒芒第201章 馳道建設的計劃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485章 分封第27章 曲轅犁第260章 李泰的決定第112章 馬週迴來了第436章 考進士第437章 陰謀進行中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408章 與李世民的見面(今天一更)第281章 閻家第181章 河東衛家第67章 李泰的提議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502章 軍隊伙食第148章 樂譜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17章 認識的差別第29章 圖書館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385章 與高季輔的會面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496章 抵達幽州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53章 捕魚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220章 高句麗的特產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171章 殿中對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304章 尚公主的條件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200章 杜如晦的觀察第486章 政治的延續(今天一更)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291章 風雪中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159章 棉布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287章 控制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122章 馬球場的見聞第82章 李泰的請求第338章 初見辯機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173章 封燕王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538章 安東都護府第288章 醫行走第306章 李春第321章 交稅第31章 火種計劃第446章 魏徵之死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137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第474章 令人絕望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148章 樂譜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們第493章 雙贏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來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66章 重疾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19章 杜荷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