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掌握幽州

第215章 掌握幽州

隨着劉仁軌出發,李泰便是把這一件事放下了。

因爲李泰清楚,劉仁軌既然去做,自己與渤海水師之間就有了能迂迴的餘地,那李德謇肯定是願意給船隻來天津這裡護航的。

說到底,自己想掌握的並不是兵權,而只是想掌握造船業而已。

這兩者間的敏感性自然不是同日而語,這樣的面子李泰相信李德謇還是會給的。

“不過說到兵權,那燕王府的親兵是不是也要操練操練了!”李泰不由眯起了眼睛。

秋收到來,李泰一如往常的向幽州大小世家收購糧食,所以天津的糧食依舊很足。

這些幽州世家或因投資滄州,或加入草種計劃,面對李泰出面收購糧食,或多或少總歸是會賣給李泰一些。

畢竟這幾年幽州雖然算不上風調雨順,但也至少沒出什麼大問題。

這些世家也都看出來了,李泰每年都會讓長安那邊運輸糧食過來,尤其隨着永濟渠這水道在杜如晦主導下漸漸被打通,只要李泰下定決心,那天津城基本不會缺少糧食。

這樣的情況下,與其把糧食堆積在倉庫裡面,還不如賣給李泰進行交易的好。

但他們更加清楚,如果他們不同意的話,那李泰給的好處拿不到,更會徹底與李泰這個莫名其妙就把他們給掌控住的親王交惡。

而整個幽州世家沒形成統一,對李泰來說,那世家就構成不了對自己的威脅。

當然,也有世家不願意賣給李泰而賣給別人的,但這樣李泰也就不帶他一起玩了。

畢竟這年頭,殺人的買賣有人做,虧本的買賣可沒有任何人願意沾。

而那些參與了滄州計劃的世家,那就更不會爲了他得罪李泰。

現在李泰給條活路了,那非要把自己家逼入絕境才嗎!

而現在幽州將校,好像也就只有去找蘇烈了,不知道他願不願意幫我訓練一下親兵!”

畢竟在曬鹽法沒有弄出來之前,而只是煮鹽法的話,人們對於海邊的鹽田雖然重視,但也沒有如今這般的重視,絕大多數的海邊鹽田都是未曾開發的狀態。

一批人撲在了《種子計劃》上,等着明年黃牛出口河東地區,坐等收錢。

但最後,還是全部同意了。

畢竟食鹽是必需品,只要還有人,那基本上不用擔心銷路。

這道理在古代官場就更是正常了。

比如自己,在秋天大量收購粟米時,基本上三文五就能把整個幽州糧食全部都收過來。

以後食鹽有什麼問題,自己通過食鹽牌照直接去尋找對應世家總歸能馬上找到目標。

這五百的親兵名額是被朝廷允許的,只不過錢糧要自理,而李泰一直沒組建而已。

而下這樣的大額交易中,糧票這種東西,自然而然的開始在幽州流通起來。

就是生產力碾壓,換誰來都能幹掉對方,所以李泰壓根就沒放多少心思在這上面。

要知道他們已經跟李泰打了一年的價格戰,實在是撐不住了才找李泰求和。

其次,幽州市場上的食鹽他們買不到了,不論粗鹽還是精鹽,只要是李泰手下食鹽,他們就沒辦法買到。

因爲唐朝的主要貨幣是糧食,布匹,以及金,其中金一般只是在上層流通。

這世家就會發現,首先種植計劃的耕牛不會再提供給他了,哪怕出再高價格,依舊沒人會租借給他們。

在官場上,那些參加了《種子計劃》的世家開始排斥他們,畢竟大家都不是一個圈子的,又怎麼能夠愉快的玩耍。

因爲靠近海洋,加上自己產鹽,幽州這邊的食鹽價格更低一點,差不多在九文錢一斗。

整整一年時間,幽州製鹽世家那可真的是堅貞不屈,智計百出,甚至價格戰一直打到傾家蕩產的也不是沒有,爲得就是要保住家族的市場份額,但一年下來基本都撲了。

所以這些不願意在幽州境內把糧食交易給李泰的世家,是真組織不起足夠人手抵擋李泰。

也許因爲自己謀反成功的原因,所以李世民不允許王府培養親兵。

與之相比,倒糧食相對穩定些,因爲貞觀一朝,朝廷糧食價格都穩定在每鬥三文或四文左右,只不過邊疆地區價格貴一點到達五文左右,但也也就到這個水平,相對穩定。

正所謂一官通,官官通,現代也是一樣的。

面對着李泰給出的選擇,這些世家稍稍的遲疑一下,最終還是選擇了屈服。

一批人則受到李泰打壓,但也被李泰好好的安撫住了,這時候可捨不得自己的飯碗。

通過整合製鹽產業,提高准入門檻,完成鹽業吞併,不說完全杜絕私鹽,但至少把私鹽壓制到別人只要敢去買賣,那就肯定會虧本的地步也就足夠了。

雙方地位就不在一個層面上,求李泰高擡貴手,能讓他們保住製鹽的主業,作爲世家絕對不會在乎面子,而李泰倒也回過神來開始處理鹽業的事。

而李泰也不是一點糧食都不剩給了世家,實際上,哪怕這個世家把糧食儲蓄起來,不賣出去,只是自家種地自家吃,那麼李泰也不會太過理會。

從此以後所有幽州食鹽只能從自己這裡拿貨,拿貨價格是十文,同時出售價格爲七文。

這是正常的,畢竟李泰跟他們只是商業競爭的對手,不是生死仇敵。

說到底自己又沒想世家的命,只想要他們的糧而已。

聽到這話,在場製鹽世家面面相覷,仔細計算了一下,感覺這裡面賺頭不小。

然後按照世家間的規矩,找高季輔過來說和,也在李泰的預料中。

“糧食,食鹽,經過了兩年努力,這兩樣幽州的基礎資源算是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了!”

因爲不論對方到底是多久的老牌子,對底層百姓來說,一個是十文錢九文錢,一個五文錢,應該選擇什麼,用腳投票都知道選擇什麼。

便找了高季輔過來向着李泰認輸,並且表示求燕王高擡貴手,給他們一條活路。

到時候不論是投資畜牧業,還是投資滄州,總歸跟着不虧啊,所以又有什麼好遲疑的。

當然,李泰自己自然清楚這裡面肯定是對自己有利的,而最重要得是,自己不需要這麼多的大大小小的鹽場。

但只要是他們如果私下裡進行大規模的大額糧食交易,被李泰知道後,這些家族多少都會受到了打壓!

不說把他們訓練得成爲戰場精銳,但在需要時爲自己殺出一條血路,總歸不過分吧。

你孤家寡人的,想要摸到朝廷門路基本是不現實的,但只要你認識一個人是官員,那通過對方遞話,哪怕對方不是主管你需要的方面,但對方終究是能夠找到伱所需求的官員。

而李泰也就這樣順利掌握鹽業,掌握鹽業後,李泰便果斷向糧食動手,向着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收購糧食,完成對幽州糧食的掌控,這兩樣東西掌握後,李泰才鬆了一口氣。

更重要得是,一年服役一次,明年的時候說不定來服役的就不是這一批府兵了。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蒙了,他們看着李泰那簡直就是看瘋子。

這些幽州世家自然知道李泰在掌控整個幽州的糧食價,但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聯合起來,說不定還能跟李泰抗衡一下,但現在幽州世家整個處於四分五裂中。

掌握這三樣東西,也算掌握了幽州的根基,接下來,自己要想辦法訓練自己的親兵了。

畢竟《種子計劃》的世家已經看到收穫了,而他們什麼收穫都還沒見到啊!

若這時候因厭惡了李泰導致自己家族的投資打了水漂,那自己多冤枉!

而且在幽州世家看來,李泰收購他們的糧食,又不是強買強賣。

這價格在豐收時,已算得上是相當客氣的價格了,基本上世家們留夠了自家食用的糧食後,也都會願意把錢糧賣給李泰。

然後一年下來,這些原本大大小小的製鹽世家也都認識到幽州鹽業要變天了。

唐朝在榷鹽法開始前,實際上食鹽價格是比較低的,差不多是十文錢一斗左右。

不過,李泰當初因爲行刺的原因李世民給了李泰兩百的親兵名額,而又因爲主動來到這幽州苦寒之地,更兼有異族龍蛇混雜,所以親兵名額增加到五百人來保護李泰人身安全。

可以說,如果現在拒絕了李泰想要收鹽田的建議,那他們怕只能離開幽州了!

所以這些製鹽世家雖有掙扎,但最後還是選擇把手上沿海鹽田賣給李泰。

主要的流通貨幣貨幣還是布匹,只不過李泰雖然一直讓孔雀去弄布匹,但不論是麻還是蠶,這產業基礎都不在自己手中,自己也沒辦法將其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

他們自然知道,李泰這麼做是斷了他們未來在鹽田上的發展,完全控制住他們。

李泰繼續盤算着,“同時,煤炭產業也開始在幽州落地生根。

說實話,對曬鹽法幹掉了以煮鹽法的幽州製鹽世家,在李泰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

一批人掏錢掏糧,正在爲建設滄州而舍家爲國,壓了重注在李泰的身上。

甚至有的幽州世家看着李泰的目光那都帶上幾分血絲了,他們覺得李泰玩他們。

雖然價格有點低,但也並不是沒有賺頭,只是賺頭不大,但至少把自家倉庫給騰出來了。

李泰不但沒有提高煤炭價格,反而降低了煤炭價格讓他們放心跟自己打價格戰。

而李泰則藉助高季輔把這些食鹽世家給聚集起來,表示自己要整頓整個幽州的鹽業。

好像成本只有五文錢,出售價格七文,利潤有40%,這買賣已經算得上暴利了。

對了,至於爲什麼說一批人受到了李泰的打壓,主要是李泰成功生產出粗鹽後,也開始在幽州境內開始賣鹽了。

要真過不下去了,找官員過來到李泰這裡提一嘴還是絕對能夠做到的。

更重要得是曬鹽法這種東西看起來簡單,但他們有技術嗎,有人力嗎,有前期投入嗎?

面對李泰的話語,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心中肯定是多少有幾分不甘心的。

五文錢一斗的粗鹽開始在市面上橫行,整個幽州的食鹽行業被這逼得沒活路了。

雖然沒與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產生任何的碰撞,但蜂窩煤與銀炭,已經漸漸的取代傳統的柴火開始走入千家萬戶。

李泰接着表示,自己要幽州區域所有沿海的鹽田,全部按照高市價一層的價格進行收購,從而完成鹽業上的統一。

不過,李泰接着表示之後我會製作鹽業證明,有這證明的鹽業,拿着賣掉的票據,經過這邊核實後,會給你們補貼,每鬥鹽補貼5文錢,就說這生意你們願意不願意去做吧!

當初在長安,李泰感覺沒組建必要,畢竟所謂刺殺,只是自己想把事情鬧大而弄出來的。

畢竟這些大大小小的都是世家,他們手上有土地,有學識,甚至有些人在朝廷還有任職。

如果只給手下勢力穿穿自然夠了,但如果想作爲一種過渡貨幣,那就遠遠不夠。

шшш•ttКan•c o

至於剛來幽州的時候,感覺自己實在是沒有錢,所以也沒有組建親兵的意思。

而安壽雖是位不錯的保安,但到底不是將校啊!

現在,自己完成了幽州個掌握,制定了幽州的發展,更需要得是時間去沉澱自己的計劃。

而且他們煮鹽的材料慢慢從燒木材變成燒木炭,還是李泰帶着工人開設的煤炭提供的。

只不過李泰的食鹽主要走曬鹽路子,對傳統煮鹽行業來說基本上是降維打擊。

當然王府有自己府兵,但府兵頂多把這當做工作,指望他們爲李泰拼命是不現實的。

而李泰靠着曬鹽法弄出了粗鹽,直接就開始砸場子了。

換句話說,現在自己有錢有閒,自然可以試着訓練一支完全按照自己心意的親衛。

只不過,既然準備訓練這支親衛,那自己的目標肯定衝着戰部天賦去的。

而自己所知道的能穩定訓練出戰部天賦的,自己能接觸到的人,好像也就只有蘇烈而已。

一想到這裡,李泰倒沒任何遲疑,果斷向蘇烈找過去。

(本章完)

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226章 錦衣衛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216章 求教戰部天賦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81章 大豐收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71章 漕運稅收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167章 盡心國事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81章 大豐收第392章 荒謬的刺殺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414章 武侯八卦陣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103章 褚遂良與劉仁軌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160章 託付第15章 冬日將近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114章 建議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356章 明心見性第524章 交鋒第461章 對質太子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430章 重開絲綢之路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258章 覆滅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變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154章 恥度第168章 嶺南舊事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156章 冬日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231章 準備離開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60章 意外的麻煩第211章 傳信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204章 八牛犁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第95章 從今天開始就信道了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12章 撲滅蝗災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270章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第319章 南市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297章 解讀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66章 重疾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256章 李靖的碾壓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509章 反向伏擊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29章 圖書館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81章 大豐收第81章 大豐收第429章 卑路斯再臨第204章 八牛犁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483章 房玄齡復職第68章 繼續科考
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239章 李泰的謀劃失敗了第226章 錦衣衛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216章 求教戰部天賦第176章 被腐蝕的蘇定方第81章 大豐收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71章 漕運稅收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167章 盡心國事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81章 大豐收第392章 荒謬的刺殺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414章 武侯八卦陣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103章 褚遂良與劉仁軌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160章 託付第15章 冬日將近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114章 建議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356章 明心見性第524章 交鋒第461章 對質太子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332章 李泰的指令第430章 重開絲綢之路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258章 覆滅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變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154章 恥度第168章 嶺南舊事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399章 桑布扎與辯機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156章 冬日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231章 準備離開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煩第60章 意外的麻煩第211章 傳信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204章 八牛犁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第95章 從今天開始就信道了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12章 撲滅蝗災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270章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第319章 南市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297章 解讀第155章 學員入嶺南第66章 重疾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256章 李靖的碾壓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509章 反向伏擊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29章 圖書館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81章 大豐收第81章 大豐收第429章 卑路斯再臨第204章 八牛犁第274章 魏徵的建議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483章 房玄齡復職第68章 繼續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