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

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

“高季輔回刺史府了?”李泰到底多多少少的記起這件事,不由對王真儒問道。

“回去了!”王真儒點頭道,“應該沒被刺史發現這事,我們也按照程序詢問過他要不要成爲徭役教師,不過高長史還是拒絕了,其他並沒對他有任何額外照顧。”

“嗯!”李泰聽到王真儒的話點點頭,道,“只要不給我們添麻煩就好。

與之相比,這都快過年了,這沿着運河修建的道路,能不能在過年前修好!”

“怕是做不到。”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搖頭道,“燕王的要求是修建一條能八輛馬車並排而行的道路,僅一個冬天時間,還是緊湊了一點!”

“我知道!”李泰深吸了一口氣道,

“但到了明年春天,很大一部分徭役會因春耕而回去耕田。

除了一部分佃農會願意留下來以外,但其他有田畝的百姓想來會離開不少。

到時候,我們手上的人力,怕就要少不少人了,你要做好準備。”

“我覺得,可以讓一部分的異族過來試一試!”王真儒思索了一下對李泰道。

說實話,這麼刺激的事,對底層的徭役們來說,那看着着實是心痛。

而李泰繼續對王真儒道,“你可是否想過,等到這幽州一段的大運河全部都修好了,接下來的徭役要做什麼?”

“無妨,明人不做暗事,燕王能夠由此習慣,實乃是燕王之德!”杜如晦感嘆道。

哪怕漢族有着文化的加持,但自身人口比例實在是太少的話,想要同化起異族來,也不是非常容易的。

“嗯?”李泰一愣,對王真儒說道,“真儒,你先回去吧。

“諾!”王真儒聽到李泰想把這件事壓一壓,倒也並不在意。

“我知道杜相的意思,不過用曬鹽法制作出來的食鹽都只是粗鹽,若長期吃的話,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李泰聽着杜如晦的話語,第一時間的反應過來。

但面對李泰的期許,自己還能怎麼辦,也只有恭敬的回答:“遵命。”

當然也可以讓他們用糧票兌換其他鍋碗瓢盆,鹹魚臘肉,讓徭役們今年能過個好年!”

“這道路自然是沒有出現什麼問題!”聽到李泰口中的疑惑,杜如晦揮揮手道,

“燕王,這房間裡倒是熱氣騰騰,一點都不像是冬天幽州應該有的溫度,而且這還很是溼熱,彷彿南方一般。”

尤其是自己的器皿實在是裝不下來後,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一麻袋,一麻袋的食鹽被倒在了地面上化雪,實在有種價值觀被人狠狠撕裂踐踏的感覺。

“燕王,我此次過來是聽聞燕王近些日子好像在修建運河旁邊的道路?”杜如晦道。

李泰看着杜如晦的樣子,果斷的給杜如晦解釋起來。

王真儒是知道李泰擔心的,非常擔心如果異族人口比例太多,那會隨着異族人人口比例過多,造成異族文華反而向漢族文化反噬。

“唉!”杜如晦嘆道,“燕王生活,還是這般奢靡啊!不知道用水幾何,用炭幾何!”

“額?”陡然間聽到李泰這般的話語,讓王真儒不由愣了愣,道:

“雖然馬匹與馬車倒有,不過需要這麼做嗎?這大冬天相當消耗馬力啊!”

從而收繳些很多收繳不到的地區,通過這些高價的食鹽來進行稅收。

“因爲我以日之法則與水之法則爲原理改進了工藝技術,把煮鹽法改進成了曬鹽法!

這種方法現在還只是初步的實驗,但比較起傳統的煮鹽法的成本卻是下降得多。

要知道現在的李泰能夠支撐起這般的消耗,最重要得原因便是李泰當初帶到幽州的綢緞。

已經做了這麼久徭役了,他也進清楚的知道李泰讓自己幹得是一個什麼活。

“儘量去送就是了,不說把他們送到村子裡,將他們送到郡縣一級總歸是能做到的吧!”

當然,對比起徭役只是心痛這些食鹽,杜如晦卻明白李泰必然是弄到了大量廉價的食鹽,否則李泰是不會這麼幹的。

算上我們天津小鎮原本的人口,也就萬人左右規模的徭役。

不過,其中真正被我們挑選出來成爲天津徭役的卻未到五千人。

雖然粗糙了一點,但李泰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東西是食鹽!

“修路掃雪我理解,但我卻不知道,燕王居然奢靡到以鹽灑雪!”杜如晦道。

沒有辦法啊,這些大臣整天都是勸說自己要節儉一點,但問題是這是花我自己的錢,你憑什麼在這裡嘰嘰歪歪的。

但自己手續齊全,更是跟着杜如晦商量過的,李泰帶着幾分的疑惑說道,

“杜相,我記得我在報告裡面說過,因爲今年冬日幽州運河湖面結冰,除非組織大規模的徭役鑿冰,損耗勞力太大。

尤其在這邊疆地區,一旦動盪起來,說不定會發生兵亂的。

當然對於如何讓這些粗鹽變成細鹽的研究會繼續的下去。

甚至在《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天寶、至德間,鹽每鬥十錢”,可以說在榷鹽法誕生之前,基本上百姓沒有爲吃鹽而煩惱過。

所以杜如晦便是第一時間找過來了!

這時候,守在了門外的盧安壽開口道,“燕王,杜僕射拜府,現已在偏廳用茶!”

如果用鹽化雪的操作成本太高的話,那李泰是絕對不會這般去做。

與其如此,今年還不如先組織百姓沿着運河修建道路,以及幾座小港口水寨,做好物流的集散準備,先把人力用在修繕道路上。

你要把他們的糧食都給準備好了。

所以便是把這些海鹽就用在了這次融雪修路上。

王真儒認真道:“經過了這一個冬天的磨鍊,我們手上的徭役人數,已經到了十萬人。

李泰聽到王真儒的話,對王真儒反問道。

“這個啊,因爲鹽與雪融合後能加速雪的融化,一定程度上減少下一天徭役的工作量!”

怎麼?這道路可是出了什麼問題?”

這時候的杜如晦從衣袖中掏出了一個小紙包,打開來後,卻見到這紙包中出現了白花花的晶體。

難道老子身爲皇子,就不能夠享受享受了嗎?!

杜如晦沒想到李泰居然有此習慣,一時重新組織起言語來:

而李泰把目光看向正在速記的白鶴,便對盧安壽道,“快去請杜相過來!”

畢竟在他們看來,大不了自己幹活得時候多費一把力,也總比這些白花花的食鹽直接倒在地面上,而僅只是爲了讓這些雪能夠融化的快一點值錢。

理論上來說,控制五萬以下的異族,應該不會出什麼事!”

李泰聽到杜如晦的話,也明白貞觀時期的鹽因爲不是朝廷專營,頂多只是每個州縣都有自己私營的渠道,所以食鹽的價格並不高。

“可以!”王真儒連連點頭。

另外所謂的榷鹽法與其說是鹽稅,實際上說是人頭稅更加的合適。

“對了,既然今年這條路在過年前沒辦法修好,那就從臘月二十開始,組織馬匹車輛把這些徭役開始分批次的送回幽州好了,在臘月二十五前送完!”李泰對王真儒道。

一則能夠方便明年的物資調度,二則也不至於讓徭役白白浪費。

畢竟李泰奢靡又不是第一次知道了,當初在高陵的時候,李泰的生活不奢靡嘛!

李世民也沒多說什麼,現在來到這苦寒之地,不就是冬天加了幾個爐子,然後加上炭火來燒烤嘛,這不就是冬天富貴人家常見的事……

見到盧安壽引着杜如晦過來,李泰便連忙迎上去,把杜如晦迎入房子裡。

“我這一次來,是爲了另外一件事情,你且看看!”

白鶴飛速的完成了自己的速記,便乖巧的跟在李泰身後,一起在正廳門口等候起來。

只感覺這件事好像遙遙無期,自己會不會搭進去半條命啊。

杜如晦張張嘴吧,最後還是閉上了。

但現在的食鹽再怎麼樣便宜,依舊沒到價格低到能隨地倒在地面上,讓食鹽來融化雪這般的奢侈,甚至很多老百姓徭役時,都會拿着一些器皿來裝這些粗鹽。

王真儒聽到了李泰的話,不由流露出了幾分無奈笑容。

也正因此,我雖然研究出了曬鹽法,到底還沒有把這食鹽直接放到市場上。

●Tтka n ●C〇 所以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想辦法把這粗鹽更進一步的煉化成細鹽才行。

這水蒸氣蒸騰,自然而然把這房屋給帶熱了起來。”李泰對杜如晦開始解釋。

等到了以後,應該還能更進一步的進行改進,生產的食鹽也能更加的多!”

至少在李泰看來讓百姓直接掃雪的成本比先用食鹽灑地然後再讓百姓掃雪的成本低。

“原來如此!”杜如晦理解的點點頭,開口道:“但即使如此如此使用也太浪費了!”

“……”李泰聽到了杜如晦的話,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

因爲杜如晦與馬周共事過,通過了當初的高陵徭役也是知道,李泰這人做事在外人看起來非常的奢靡,但在他自己的心中是有一本賬簿的。

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愣了愣,但很快苦笑起來,道,“燕王怕還是要我去修路!”

“因爲這房子的周圍有數處鐵甕,鐵甕裡面裝滿水,然後用炭火將其燒沸。

雖然能理解,杜如晦還是感覺李泰有點奢靡了,燕王就不能更勤儉節約點嗎!

當然,這裡面多少是有一點,燕王能力已經很出色了,那爲什麼不能在人品上更優秀點的情緒,完人雖然罕見,但若能夠出現一個,杜如晦還是很願意促成的。

等到了杜如晦入座,李泰對着杜如晦說道:“杜相,若是與我談論公事,我一般會讓白鶴負責在一邊記錄,從而方便時間安排,避免誤事,若私事,則讓白鶴避一避!”

“某知道這個用途!”杜如晦道,“但某好奇的是,燕王哪來的這麼多鹽!

自古以來鹽鐵都是國家之重,我朝雖然不進行食鹽專營,但卻也重視食鹽價格。”

要知道,李泰拿出來的錢那是當初他在長安那邊存下來的,現在消耗了這般多,誰也不知道今年若是再這般工作下去,燕王還能不能支撐起這般的糧食消耗啊!

另外年節將至,那些屯了不少糧票的徭役,想來會在離開前把糧票全部都換成糧食。

杜如晦的目光深深的看着李泰,李泰的目光中除了真誠,也就只剩下眼屎了!

大唐鹽價一時間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同時粗鹽在倉庫中也越是存儲就越多。

畢竟雖然天津徭役用起來是比較利落,但實際上以李泰的徭役模式可謂是花錢如流水。

李泰手上有多少的錢王真儒不知道,但李泰手上有多少的糧食王真儒還是明白的。

“你覺得現在的徭役體系已經能夠再次承受異族衝擊了?”李泰對王真儒詢問。

“我記得好像給了您相關的修路報告了!”李泰聽到杜如晦的問話倒是愣了愣。

因爲在那時候唐朝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進一步下降,這導致稅收基本上都收不上來。

這就讓食鹽這種場地固定,人人都需要的東西作爲稅源。

“遵命!”王真儒聽到李泰這般的吩咐,行禮之後便退了出去,開始處理此事。

“嗯,所以就讓下面那些馬伕驛卒幫助伱做一個簡單的刪選,知道將來幽州那些地方的道路要先修建,哪些地方的道路可以緩一緩,爲將來做事也算打下了一點基礎。”

畢竟對比起向整個天下的百姓繳稅的成本,那還不如直接從食鹽這裡收繳方便。

“五萬人還是太多了……”李泰思索了一下,道,

“先看看明年還有多少人願意留下來,再決定要招募多少異族。”

因爲原本以爲杜如晦是因爲高季輔過來的,沒想到居然是爲了這條道路啊?

“這水取值京杭運河,這炭來自太行山,不過,這水是運河之水,這煤是煤廠之煤,我自己拿來用用不算過分吧!”

我的目的,自然是希望百姓們能吃到又便宜又精細的食鹽,最終我能吃上什麼食鹽,百姓們也能是上什麼食鹽!”

李泰面對着杜如晦,卻也沒有任何的退縮,因爲李泰清楚自己做得就是對的。

而杜如晦聽到了李泰話,沉默了一會兒,道,“此法子,可否給朝廷一份?”

“……”李泰聽到這話搖搖頭,“我可告知原理,但想復原法子,就請朝廷自己來吧。”

(本章完)

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75章 分校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506章 世間良將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548章 成爲太子(大結局)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65章 戰報第493章 雙贏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162章 巡查體系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325章 毛紡織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麗第95章 從今天開始就信道了第349章 醫舍的觸動第485章 分封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408章 與李世民的見面(今天一更)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第402章 覆滅高昌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2章 立志於農第23章 匯聚學府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465章 軍校的提議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182章 天津發展中第431章 籌謀建設絲綢之路第327章 西域的謀劃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398章 征討高昌第1章 貞觀蝗災第449章 考成法第60章 意外的麻煩第326章 飛梭第412章 天地精氣上升中(今天依舊一更)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327章 西域的謀劃第488章 房玄齡很饞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159章 棉布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80章 達成一致第336章 博彩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298章 跪下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52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148章 樂譜第526章 高延壽的掙扎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514章 被劫掠的遼東城第436章 考進士第288章 醫行走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173章 封燕王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364章 戰爭前的雪花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56章 玩真的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360章 各顯神通第226章 錦衣衛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301章 到洛陽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374章 武媚努力中第55章 李靖的拜訪第230章 李世民很頭疼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338章 初見辯機
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75章 分校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506章 世間良將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548章 成爲太子(大結局)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65章 戰報第493章 雙贏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406章 貞觀十五年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162章 巡查體系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325章 毛紡織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麗第95章 從今天開始就信道了第349章 醫舍的觸動第485章 分封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408章 與李世民的見面(今天一更)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193章 杜如晦來訪第402章 覆滅高昌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2章 立志於農第23章 匯聚學府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465章 軍校的提議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182章 天津發展中第431章 籌謀建設絲綢之路第327章 西域的謀劃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398章 征討高昌第1章 貞觀蝗災第449章 考成法第60章 意外的麻煩第326章 飛梭第412章 天地精氣上升中(今天依舊一更)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327章 西域的謀劃第488章 房玄齡很饞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528章 爲了勞力的李泰(今天一更)第159章 棉布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80章 達成一致第336章 博彩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298章 跪下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52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148章 樂譜第526章 高延壽的掙扎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514章 被劫掠的遼東城第436章 考進士第288章 醫行走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173章 封燕王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364章 戰爭前的雪花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56章 玩真的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360章 各顯神通第226章 錦衣衛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301章 到洛陽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374章 武媚努力中第55章 李靖的拜訪第230章 李世民很頭疼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338章 初見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