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

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

對於李泰來說,其實真不在乎王玄策會不會拿了自己的資源就會背叛。

哪怕他一直高喊自己絕不是燕王一派,但他只要作爲這個《草種計劃》的負責人,那他就是李泰的人。

哪怕他自認爲只是爲大唐效力,爲得自己是自己做事問心無愧。

但現實是,朝廷上下基本上都是人精。

在他們目光中,看得絕對不是一個人在說什麼,而是在看一個人在做什麼。

王玄策只要把《草種計劃》執行下去,成爲草種計劃的先驅與執行人,等到《草種計劃》真做出什麼成就,那朝廷就會開始準備摘果子了。

基本上都是這麼個操作,遠得不說實際上《漕運計劃》便按照這個套路來的。

只不過李泰的靠山很結實,只要李泰沒犯原則性錯誤,那功勞就基本上不會被貪墨。

而換了王玄策就不一樣了,王玄策背後沒人,更沒有世家或者其他勢力的支持。

爲什麼王玄策一人滅一國,回來後整個朝廷也就給了王玄策一個五品官。

你們給得恩情能有李泰給王玄策的知遇之恩大嗎!

所以,只要王玄策按照李泰的想法走,不論王玄策心中到底是怎麼樣想的,但周圍所有人都會把他往李泰的方向推。

這是沒辦法的事,李泰可以肯定以後肯定會因牧草草種而爆發戰爭。

同時朝廷上下又會怎麼樣看王玄策,是覺得王玄策是清廉自守絲毫不結黨的孤臣,還是良家子農業學府體系的嫡系代表,跟馬週一樣是李泰的絕對心腹。

王玄策聽到李泰的話,有幾分愕然,卻又彷彿明白了什麼覺得很是有道理。

只要能撐起一座,那麼接下來,第二座,第三座,甚至更多的城市就會出現在草原上!

那時候,華夏與異族不斷爭奪的土地能真正向漠北之地推進,擴大大唐的可控疆域!”

李泰繼續道,“正如此,我們除了要學會種草養肥畜牧業,更要教會異族種牧草,讓他們完成草原到農耕的蛻變。

但如果李泰都沒錢,那這計劃想要實行起來就真的太困難了。

這是一個百年計劃,一個在自己手上開啓,但未來必然要交給後人去不斷完善和補充的百年計劃。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唐朝的氣候隨着國運的昌盛,開始進入高溫期。

那時候,就是我們華夏真正把漠北納入統治的時候了!”

這種人怕是誰都不相信王玄策會被自己拉攏過去,甚至就算真被拉攏過去了,那誰敢用。

“我會先在幽州進行大規模草料,等到實驗有了結果,再去不斷的擴展!”

“你既然知道了《草種計劃》的目的,那在你看來,草種計劃應該進行怎麼樣分階段走去改變草原異族!”

真出了結果,對李泰來說,證明了《草種計劃》的可行性,本身就是對李泰的最大益處。

可以說,這計劃按照李泰的想法去執行,那必然是會爆發草原與大唐的戰爭,只是或大或小而已,這是草原文明向被農耕文明侵蝕,而做出的必然反噬。

“這……”王玄策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沉默了起來,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當然李泰也沒說謊,自己的錢的確主要是進了天津小村。

一步步從最初的牧草種植,輔助畜牧業增長從而減少前線的後勤壓力,到中期在長城外種草引導草原建立城市,最終整個草原全部都改變生產模式,讓草原百姓變得如同漢人一樣。

更重要得是,李泰所執行的計劃,卻是一步一步的推進,不是一步就要草原歸屬大唐。

“朝廷不用指望了,沒有幹出什麼成績,至少讓投入有產出前,怕半個子都不會投進去!”

李泰也沒賣什麼關子,繼續道:

“因爲我們的目的是讓異族改變原本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模式,改成種植這些牧草草種,每年需要收割,儲蓄,培養生畜。

知遇之恩到這地步,幾乎是和平年代的最巔峰了。

而隨着這步完成,第二步就是把這草種灑在萬里長城外,鑄就一片綠色的草長城。

居無定所是草原的最大劣勢,但同樣也是草原的最大優勢。

王玄策對李泰行禮道,“多謝燕王給予機會,在您看來《草種計劃》應當從何處入手!”

而南下的異族進入了中原腹地,因爲環境的優越,所以自然而然的漢化。

這就是生存的環境決定了一般人會成爲什麼樣的人!”

不過,王玄策的感動只持續了一會兒,很快便腳踏實地的對李泰問道,

或者說這是個活生生的人,又不是忠誠度滿值的NPC,心中有點小九九又怎麼了。

李泰的想法電光石火一般的從腦海中想過,又是回過神來繼續道,

一想到了這裡王玄策卻有種油然而生的榮譽感,爲自己能參與到這般偉大計劃,甚至開啓這樣的計劃,感到無與倫比的榮耀。

同時爲了存放這些青儲的糧草,草原就不可避免的匯聚成城池。

王玄策聽到李泰的話想反駁什麼,但最終還是忍下來,目光看着李泰道,“請燕王解惑。”

說實話,李泰幾乎拔王玄策於微末,給王玄策資源,指引王玄策方向,甚至還給王玄策搭建了一個能夠直入五品,甚至能展望四品的舞臺。

李泰聽到王玄策的回答,嘆了一口氣道,“可惜了,伱的視野格局!”

王玄策也知道,李泰是真沒有錢。

“那您……”

李泰聽到王玄策的話,不由笑了笑,很快嚴肅起來,道:

“那這錢哪裡來!”王玄策聽到李泰都沒錢,倒也不由一臉失望,沒錢要實行這計劃,怕不是要愚公移山才行。

“這點我明白!”聽到李泰的話,王玄策點點頭。

這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集齊,哪怕制定《草種計劃》的李泰也知道,這真是可能需要百年沉澱的計劃。

但到那時候,他們與漢人還有區別嗎?

畢竟天津小村的購置田地,以及裡面的百姓工作勞動,那裡每一天都是花錢如流水,讓幽州的世家看了都抖三抖。

所以,李泰不在乎王玄策的心中到底有什麼想法。

因爲李泰的《草種計劃》爭得就是這兩三百年!

只要是爲了大唐強盛,有自己的想法又怎麼了!

而王玄策此刻看着李泰,那彷彿散發着光輝的模樣,誠心誠意的爲自己考慮周全,若說王玄策心中沒有幾分的感動卻是不可能的。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派遣到漠北的漢人因爲生存環境的逼迫,而不得不被胡化。

這對我們大唐來說,控制草原不再是種入不熬出的負擔,而是能夠生產出利益的產地。

李泰把這件事情推脫了乾淨,開玩笑自己把這個計劃提出來,本來就是找別人入坑的,怎麼可能自己還會跳進去。

否則就算大唐再看不起戒日王朝也不會隨便給個小官了事,畢竟這是滅國之功,誰不想要分潤分潤。

王玄策聽到着李泰的話,對李泰這般謀劃的深遠感覺到佩服。

除了因爲當時正好玄奘大師正好回來寫了一份《大唐西域記》,搶了王玄策不小風頭外,更重要得是王玄策身後並沒一個派系或者世家的勢力支持。

李泰繼續的說道,“但只要進入這種模式,那草原種草的土地就會有區別。

他們難道還不能夠接受漢人的文化,真正的成爲漢人嗎!

如果換了小冰河時期,自己要敢這麼幹,自己也不知道《草種計劃》能不能實行起來。

更重要得是這個計劃還是李泰製作的,讓李泰出點錢,不是很過分吧!

整個窗口期大約兩三百年,也就是世界的平均溫度又重新下降,如果還沒有完成對漠北的改造,沒有把這一片土地真正的拿下,那接下來的一千多年到底能不能徹底的掌握這一片土地,那李泰就不知道了。

“第三步就是徹底用種草與畜牧的生產方式,讓草原百姓停留在某處聚集地,讓他們變得如同我們華夏的百姓一樣。

王玄策不知道,但是王玄策知道的是,李泰的這個計劃既有可行性,又兼顧到了現實。

王玄策聽到了李泰的話,有些恍惚,卻又有些瞭然,這點他自然是明白的。

李泰清楚,大唐是真能實現這個計劃的,這是唯一一個把漠北,甚至西伯利亞吞入華夏掌控的機會,就算後面的大明都未必有這麼個機會。

因爲李泰都做到這地步了,除非李泰叛亂,否則他只要接受了李泰的計劃,那他就只能硬着頭皮跟着李泰把這一條路走下去。

換句話說就是要讓他們從草原生活模式過渡到我們的農耕生活模式。”

平均溫度提升使得向北方推行的《草種計劃》真正有了天時相助。

好吧,王玄策也沒有指望過朝廷,但這不是還有財神爺在這裡嘛。

說實話,李泰倒也沒指望王玄策真的有什麼能夠環視整個天下的視野格局。

“燕王,您的計劃倒是很具有執行的可能,但這計劃很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吧!

這錢……”

或是因爲覺得自己兵強馬壯所以去搶一波,或許是因爲看着長城下種植牧草真是連軍糧都省了,甚至覺得自己麾下的牧民越來越相似漢人,所以希望重新改制等等。

最重要得是,這個計劃潤物細無聲的幫助中原把草原給吞併,徹底解決從古至今中原北方遺留下來的困境。

把草原原本的草原文明變成一個種草與畜牧業體系的新形態農耕文明。

現在王玄策是幽州分校山長,聽自己的命令,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執行《草種計劃》。

而李泰唯一的希望是,在自己活着的時候,把這樣的戰爭儘可能的壓制,控制,以及消弭,爲華夏吞併草原打下更好的基礎,真正把這可以養出世界一極的土地收入華夏囊中。

最重要得是桑乾河從幽州到嬀州甚至蔓延到雲中雁門等地,能成爲我們大唐補給前線的重要支撐。

所以我們的計劃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在幽州境內進行大面積種植。

爲什麼中原很難統治漠北,哪怕在大漢時擊敗了各種異族,依舊佔領不下這片土地。

這實踐是不可少的,就是要看以這些牧草爲根基,能不能支撐起一座畜牧業爲主的城市。

頂多漢人種植得是糧食,而他們種植得是牧草而已。

也許是因爲現在的王玄策不過只是幽州分校的山長,指望他有環視天下的視野格局,在這時代的確有些太過分了。

但王玄策到底比較務實,天上是不是掉餡餅這一件事情另說,說不定就是自己長得帥,所以燕王眼瞎了看中自己呢!

不過,既然決定要執行《草種計劃》那王玄策便要儘可能把這機會抓住。

“我的錢全投入到天津小村裡面了……至少短時間內抽調不出人力物力以及資金來!”

李泰一副沒有人比我更瞭解朝廷的姿態對王玄策道。

我覺得桑乾河邊是不錯,只要有水,種不了莊稼,但種植也牧草應該不過分吧。

真正的困難是,隨着草種計劃一步步的執行,到時候草原文明會對農耕文明進行反噬,農耕文明對草原文明的傳統進行侵蝕,相互間的不斷磨合,肯定會爆發大大小小的戰爭。

但李泰清楚,在這個大環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時代,這就等於有了天時的幫助,做起這件事來也能事半功倍,可以讓自己用最小的代價,去實現同化草原的目標。

而對我們大唐來說,我們怕得是打不過草原民族嗎?

不!我們怕得是深入漠北卻根本無法尋找到他們!”

這就讓草原百姓從居無定所的遊牧到固定範圍的定居。

與之對比,如果馬周在的話,遠得不說,至少目光能落局在整個中原。

“第二點就是協助他們形成城市與牧草儲蓄。

李泰一臉風輕雲淡道,“既然項目拆分,那一次次投就是了,我們沒錢,但幽州有錢啊,。

這裡可是異族與大唐百姓都匯聚的重要城市,我們有這麼個好項目,是不是應該給本地的世家一個機會,讓他們參與參與其中啊!”

王玄策能說什麼,王玄策只能點頭啊,畢竟他纔是最缺錢的那個人啊!

“那咱們應該找誰,讓他投這筆錢呢!”王玄策對李泰詢問道。

李泰打量了一下王玄策,總感覺王玄策進入角色進得好快!

(本章完)

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10章 兩文錢第201章 馳道建設的計劃第390章 世家的底蘊第412章 天地精氣上升中(今天依舊一更)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62章 突襲第228章 回來的岑文本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40章 旱災將臨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207章 計劃書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507章 埋伏李世績第116章 信息繭房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57章 不能笑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194章 證道法第28章 開學第517章 蘇烈的戰術計劃第202章 五月無事第66章 重疾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108章 陰謀的餘波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260章 李泰的決定第1章 貞觀蝗災第448章 李承乾的佈置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389章 農學社的無奈第97章 發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84章 帝國的執行力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麗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476章 進擊的吐蕃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524章 交鋒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488章 房玄齡很饞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362章 爆發的鬆州之戰第15章 冬日將近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172章 劉神威歸來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526章 高延壽的掙扎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374章 武媚努力中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454章 將變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306章 李春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25章 五百文學費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505章 新神農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473章 銅牆鐵壁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383章 馮盎的抉擇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410章 張玄素被刺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279章 整頓親衛第91章 量化百姓價值第301章 到洛陽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
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323章 頭疼的李世民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10章 兩文錢第201章 馳道建設的計劃第390章 世家的底蘊第412章 天地精氣上升中(今天依舊一更)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62章 突襲第228章 回來的岑文本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40章 旱災將臨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207章 計劃書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458章 叛亂終結(今天一更)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507章 埋伏李世績第116章 信息繭房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57章 不能笑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194章 證道法第28章 開學第517章 蘇烈的戰術計劃第202章 五月無事第66章 重疾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108章 陰謀的餘波第33章 狂熱的追星第260章 李泰的決定第1章 貞觀蝗災第448章 李承乾的佈置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389章 農學社的無奈第97章 發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84章 帝國的執行力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麗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476章 進擊的吐蕃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524章 交鋒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規劃第488章 房玄齡很饞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362章 爆發的鬆州之戰第15章 冬日將近第545章 繼續軍議中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172章 劉神威歸來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526章 高延壽的掙扎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374章 武媚努力中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347章 吐蕃的戰略第454章 將變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306章 李春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25章 五百文學費第250章 李靖的任務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505章 新神農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354章 義正辭嚴第473章 銅牆鐵壁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383章 馮盎的抉擇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410章 張玄素被刺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203章 滄州的計劃書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279章 整頓親衛第91章 量化百姓價值第301章 到洛陽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