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怎一個苦能形容

“唐老虎~”

劉晉眼中閃過了一道寒光。

從腦海中的記憶知道,這個唐老爺簡直就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大家背地裡都叫他唐老虎,由此可見這人在周圍鄉里一帶的惡名了。

“看來和這個唐老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了,只是現在…還是先不要去惹他爲好,可如果不考科舉的話,單靠一個秀才的身份,想要自保似乎都有些難了。”

想到這裡,劉晉都忍不住皺起了眉毛。

這個唐老虎既然敢對劉晉下死手,這說明他有恃無恐,根本就不在乎劉晉的秀才身份,儘管秀才的身份也還不錯,已經擁有見官不跪,還可以直接將自己的訟狀送到縣官面前的權力。

但秀才無法做官,也沒有免除稅賦、徭役的權力,實際上還是沒有脫離原有的階層,只不過明朝厚待讀書人,秀才也算是半隻腳脫離了泥腿子的身份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先weisuo發育再說。”

想來想去,劉晉一時半會都想不出什麼好的對策了,也只能夠將這事放一邊。

等了大概一刻鐘,劉晉的母親王氏就端着一個大碗走了進來。

“來,把這碗麪吃了。”

王氏將面端到劉晉的牀邊,滿臉笑容的說道。

劉晉端起碗,碗是那種又大又粗的碗,碗裡面的面也僅僅只有半碗,剩下的都是麪湯。

從腦海中的記憶知道,劉晉家有十幾畝田地,當今天子又一向輕徭薄賦,辛辛苦苦一年到尾,日子還是能夠過得去,要不然王氏也不會將劉晉送去讀書了。

不過這白麪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夠吃的起,特別是天天吃,一般的家庭,如果家裡沒有田產的話,天天吃白麪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好吃,還是孃的手藝好。”

劉晉確實是餓了,大口、大口的吃着面,這人一餓,吃什麼都香。

王氏做的這碗麪,什麼東西都沒有放,僅僅只是清湯麪,可是劉晉吃起來,卻是非常的香,很快連面帶湯都吃的乾乾淨淨。

“看來是餓壞了,我再去給你煮一碗來。”

王氏見劉晉吃的乾乾淨淨,整個人都滿臉笑容,估摸着劉晉沒有吃飽,又轉身準備再去煮一碗。

“娘,我吃飽了,不用再煮了。”

劉晉笑了笑說道,家裡的糧食並不多,王氏一向都是所有的好東西都到了劉晉的嘴裡,這白麪,她自己平時根本就捨不得多吃,經常都是到海邊撿一些海菜、蝦蟹之類的來充飢。

海菜、蝦蟹之類的在後世那是屬於海鮮,比白麪之類的貴很多,可是在明朝,這些東西都是窮苦人家才吃的,有條件的人是才白麪、吃大米爲主。

在王氏的堅持下,劉晉一連在牀上休養了三天這才被允許外出走動。

劉晉所在的村子叫下河屯,村口這邊有一條小河流過,因此而得名,整個村子的人都是祖上從外地遷移過來的,所以姓氏方面都比較雜,不像其它的一些村子,整個村子都是一個姓,又或者是有一個大姓佔主流。

劉晉身穿長袍,頭上戴着方巾,一身讀書人的打扮,非常悠閒的在村裡面閒逛着,欣賞着古代的村落。

整個小河屯村並不算太大,僅僅只有40多戶,幾百口人,村子裡面的房屋等等也都是一些低矮的泥土房,就是那種用黃泥累實,上面加個茅草蓋起來的房屋,劉晉家的房屋雖然破爛,但好歹也是用磚木蓋的房子,在村裡也算是最好的宅子了。

“晉哥兒,你沒事吧?”

“沒事,我這不是生龍活虎嘛~”

“老天保佑啊,晉哥兒你大難不死,將來必有後福。”

“借您老吉言。”

“晉哥兒,好好讀書,考上功名,將來成爲舉人老爺也就不用怕那個唐老虎了。”

一路上,劉晉遇到的村民都熱情的和劉晉打招呼。

劉晉雖然是讀書人,卻是沒有讀書人的架子,和村裡面大傢伙的關係都很不錯,村裡的人也都是善良老百姓,一向對李晉家這孤兒寡母頗有照顧,農忙的時候幫忙種下地什麼的,要不然光靠王氏一人是很難種十幾畝地的。

當然這也和劉晉便宜老爹脫不了關係,以前劉晉老爹在的時候,村裡誰家有點困難什麼的,劉晉的老爹也都會幫忙,大家都是記在心裡。

下河屯不大,劉晉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逛完了,村裡的青壯都在田裡面忙着,現在正是種冬小麥的時候,稍微大一點年紀的孩子也都要拿起鋤頭,下地幹活。

整個村裡面也就只剩下一些年紀很大,已經不能下地幹活的老人,以及一些帶娃的婦女,到處亂跑、亂走的小娃娃。

“還真是夠窮苦的,所謂中興也不過如此。”

逛完了村子,劉晉也是忍不住連連搖頭。

整個下河屯都非常的窮,家家都窮,破爛的茅草屋、泥土房,人人身上穿的衣服都非常破爛,腳上連雙鞋子都沒有,草鞋都是奢侈品,劉晉甚至於看到了一些小孩子光着屁股走來走去。

看到的每一個人都又黑又瘦,有些甚至瘦的皮包骨頭,猶如生了大病一般,但其實只是因爲長期吃不飽、穿不暖導致的。

要知道此時正是弘治十年,弘治皇帝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皇帝了,一向勤儉節約,非常反對奢靡之風,朝中大臣也都一些正直之輩,素有賢名。

應該說在這樣的統治之下,老百姓的日子應該還是不錯的,可是此時屬於明朝中葉,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以整個下河屯來說,40多戶家庭有自己田產的僅僅只有一半,剩下的20多戶家庭全部都是沒有任何田地,只能夠靠給地主種地爲生,也是村裡最苦的。

有田的20多戶家庭,家裡的田也不會太多,頂多也就是三四畝,可是家家戶戶哪家不是有個七八口人,多的甚至有十幾口、二十幾口人。

田地的產出非常有限,光靠幾畝地想要養活這樣的大家庭,可想而知大家的日子了。

劉晉家有十幾畝田地,僅僅只有王氏和劉晉兩個人,這算是下河屯裡面的富有家庭了,靠着十幾畝田地才能夠送劉晉去讀書,否則的話,根本就讀不起書。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土地的問題。

每一次的朝代更迭,最重要的土地都會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歷朝歷代土地兼併的現象都會慢慢的越來越嚴重。

明朝開國已經100多年,土地兼併也已經相當嚴重,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自己賴以爲生的田地,成爲富戶的僱農,一年到尾辛辛苦苦的種地,到頭來連飯都吃不飽。

至於那些有點田產的家庭,其實日子也不好過,因爲各種各樣的稅賦等等最終都會落在這些人的身上。

至於那些大地主、大士紳,他們往往都擁有免稅的特權,坐擁大量良田,卻是不用納稅、交糧,但是朝廷要維持運轉,沒有稅賦自然是不行的。

所以隨着時間的推移,擁有特權的士紳越來越多,他們霸佔的田產也越來越多,而稅賦則是慢慢的轉移到了那些擁有少量田產的農民上面,稅賦的壓力只會越來越重,最終又會加劇了土地的兼併。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有田產的農民都會將田產投獻到擁有免稅特權的士紳名下,最終朝廷這邊收取的稅賦也會越來越少,偌大一個明朝,到了現在一年收上來的稅銀也不過300多萬兩,說出去都沒有人相信。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百姓遇到好年景,勉勉強強還能夠活下去,可是一旦有個天災人禍什麼的,老百姓根本就很難生存下去,於是就會出現流氓四起、無數的陳勝吳廣紛紛出現的亂世景象。

劉晉一邊走,也是一邊結合下河屯的情況不斷思索。

劉晉看過很多的歷史小說,關於明朝的歷史小說就有很多本,明朝的滅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和歷朝歷代一樣,都是土地兼併的問題,至於小冰河期、內憂外患、黨爭、廠衛什麼的只是外因,歷朝歷代都少不了。

“想這些做什麼,還是先想一想自己的事情纔是真的。”

很快,劉晉也是搖搖頭,自己一個平頭老百姓,沒有必要鹹吃蘿蔔淡操心,還是要想辦法先讓自己過好纔是真的。

逛完了村裡,劉晉也是朝着海邊走去,下河屯靠海邊,離海邊很近,僅僅只有幾里路,這個海也就是後世的渤海。

第405章,變了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2112章,大明天子的賀禮2第1993章,當頭棒喝第2018章,也來搞銀行?第473章,退親第707章,無價之寶的全身鏡第1659章,蕭條的南京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564章,超級火爆的銷售第254章,土娃進城第1607章,區域性經濟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750章,驅逐出去第1140章,七裡商行第561章,辣椒熟了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228章,都是替死鬼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989章,賠款一千萬兩白銀第1317章,年輕人,給點顏色就知道厲害了第1568章,六十歲我都準備退休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279章,以後十八歲才能夠成親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592章,關於人口問題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1694章,有規劃了就是不一樣第1484章,大明的冬天南雲篇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301章,免費建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62章,蜂窩煤的使用方法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1614章,天下之事皆在掌握之中第747章,奴隸市場第2012章,悲催的王守仁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1359章,火器的時代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63章,推銷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1302章,大明醫學院婦產科專業第336章,都是牛人啊第243章,第一站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2198章,梁贊府第121章,人手問題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383章,一個不留第1500章,又被宰一刀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750章,一直打到波羅的海去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524章,同化政策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4章,怎一個苦能形容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1421章,扣帽子誰不會啊第1969章,大招工第731章,教化他們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1393章,機器有沒有用?第1922章,四海學子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149章,英奸第834章,明葡第一次海戰第330章,殷商後裔?第2021章,還想玩以前的官商套路?第92章,望遠鏡第750章,驅逐出去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
第405章,變了第234章,拉劉晉入夥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2112章,大明天子的賀禮2第1993章,當頭棒喝第2018章,也來搞銀行?第473章,退親第707章,無價之寶的全身鏡第1659章,蕭條的南京第1727章,南非殖民地的成功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564章,超級火爆的銷售第254章,土娃進城第1607章,區域性經濟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750章,驅逐出去第1140章,七裡商行第561章,辣椒熟了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228章,都是替死鬼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989章,賠款一千萬兩白銀第1317章,年輕人,給點顏色就知道厲害了第1568章,六十歲我都準備退休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279章,以後十八歲才能夠成親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592章,關於人口問題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1470章,選的是治國之才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1694章,有規劃了就是不一樣第1484章,大明的冬天南雲篇第436章,深得帝心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301章,免費建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1672章,父子談心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62章,蜂窩煤的使用方法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第1195章,五年鐵路規劃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1614章,天下之事皆在掌握之中第747章,奴隸市場第2012章,悲催的王守仁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1611章,富饒的西伯利亞第904章,沒羞沒躁的好日子第1359章,火器的時代第1908章,便捷的電燈第1573章,運河開通,日進萬金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63章,推銷第281章,都準備看笑話第1302章,大明醫學院婦產科專業第336章,都是牛人啊第243章,第一站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2198章,梁贊府第121章,人手問題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2205章,電影上映,萬人空巷第1261章,這是偉大的巨龍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383章,一個不留第1500章,又被宰一刀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750章,一直打到波羅的海去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524章,同化政策第1385章,儒生的衝擊第4章,怎一個苦能形容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1421章,扣帽子誰不會啊第1969章,大招工第731章,教化他們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1393章,機器有沒有用?第1922章,四海學子第1086章,總有人不想過好日子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149章,英奸第834章,明葡第一次海戰第330章,殷商後裔?第2021章,還想玩以前的官商套路?第92章,望遠鏡第750章,驅逐出去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