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

大明京師,隨着臨近年關,北風呼嘯,雪花飄飄。

一場鵝毛大雪將整個京城給覆蓋的嚴嚴實實,讓原本熱鬧非凡的街道都變的冷清了許多。

乾清宮內溫暖如春,絲毫感覺到冬日的寒冷,甚至於還會讓人覺得有些熱。

採用了暖氣循環系統,一到冬天,煤炭燒起來,源源不斷的水蒸氣就開始在乾清宮各個區域循環的流動,爲整座龐大的宮殿帶來熱量。

弘治皇帝是書房內,弘治皇帝、內閣三閣老、張懋、佀鍾、劉大夏聚集在一起,商討着國家大事。

“陛下,在遼東地區修建30萬人的房屋耗資巨大,國庫現在雖有少量盈餘,但依然有很大缺口……”

戶部尚書佀鍾硬着頭皮談起國庫空虛的事情來。

他比起前任戶部尚書周經來,日子還是要好過不少的,畢竟現在大明蒸蒸日上,各個行業發展迅猛,國庫也是漸漸的充盈起來。

原先的時候,國庫一年的稅銀也不到三百萬兩白銀,現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超過七百萬兩,可以說跟着翻翻了。

不過,雖然銀子是多了,而且軍費開支也是從弘治皇帝的內帑來出,按理來說國庫應該是有盈餘的。

但是這國庫收入多了,花銷自然也是大了,到最後這國庫竟然也剩不下多少銀子出來。

這一次開發遼東,要現行試點,在遼東這邊建造三十萬人的房屋,國庫這邊竟然又再次來哭窮了。

“有很大缺口?”

弘治皇帝微微一愣,接着有些難以置信的看了看佀鍾說道:“朕記得國庫的稅銀收入已經高達七百萬兩,怎麼會有很大缺口?”

“陛下,國庫的收入是增加了不少,但各個方面的開支也變大了很多,雖有少量節約,但並不多。”

佀鍾想了想無奈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要從朕的內帑出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佀鍾,頓時就不滿的說道。

這些大臣,一個個尸位素餐,什麼本事沒有,就專門盯着自己的小金庫。

以前的周經號稱周扒皮,現在這個佀鍾也是差不多,國庫一沒有銀子就盯着自己的內帑,自己現在已經承擔起了軍費的開支,國庫這邊竟然連移民30萬人的開支都拿不出來。

這讓弘治皇帝很是惱火。

“臣不敢~”

佀鍾連忙低頭。

他也無奈啊,國庫的收入就怎麼多,要用錢的地方很多。

這國庫的銀子一多,各個地方要的銀子也多,他這個管家婆也是難當的很。

當然了,他其實也和周經一樣,身爲文官,他從來就沒有想着去多徵稅,甚至於不願意去徵稅。

一來徵稅會得罪天下的商人、士紳、地主等等之類的,二來徵稅也沒有什麼好名聲,會被人罵的半死,畢竟自古以來和稅收扯上關係的就沒有什麼好事。

大明三十稅一,本來是非常輕的稅收,可是偏偏,這三十稅一,這些文官們都不願意去徵收。

這也是大明國庫空虛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大明朝廷的官員到地方的官員,所有官員都不喜歡去徵稅,因爲徵稅會得罪人,沒有好名聲,對自己又沒有什麼好處。

到了明朝中後期,稅收幾乎爲零,鹽政又徹底崩塌的情況下,大明朝廷可憐的連幾十萬兩銀子都拿不出。

這也是導致大明滅亡的一個原因之一,朝廷沒有錢,想要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佀鍾和周經一樣,都是穩固,摳門都是很合格的,想辦法弄弘治皇帝的內帑也是很合格的,卻是不會想着去徵稅,也不敢去徵稅。

“哼~”

“你們有什麼不敢的?”

“一個個都只是知道盯着朕的內帑,卻是從來沒有人敢去徵稅,怕那些商人、士紳比怕朕都更厲害。”

弘治皇帝冷哼一聲,非常的不滿。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羣臣頓時就沉默了。

說實話,他們這些文官是真的不怕皇帝,反而怕大明的商人和士紳,因爲弘治皇帝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可是如果誰要說來徵收商稅,清查田畝之類的,必然會遭到羣臣攻擊,很快別說是當官了,甚至於連死都沒有地方埋。

弘治五年的時候,國庫空虛,邊防軍備廢弛,兵部尚書馬文升提議徵收商稅增加國庫收入,這個提議一出來,立即就遭到了羣臣的攻擊。

上有內閣大臣謝遷堅決強烈的反對,六部尚書、侍郎等等也是反對,下面還有御史、翰林彈劾馬文升。

要不是弘治皇帝信任馬文升,再加上馬文升也根深蒂固的大樹,那一次就足以讓他下臺了。

“每次要辦點事情,你們戶部這邊總說沒錢。”

弘治皇帝非常惱火,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要做點事情,戶部就說沒錢,懟的弘治皇帝無話可說。

要不是劉晉給弘治皇帝弄下了如此多的產業,每年能夠賺到幾千萬兩銀子,他弘治皇帝是真窮。

但國庫是國庫,內帑是內帑,總不能一直拿自己的內帑來補貼國庫吧。

想到這裡,弘治皇帝看着佀鍾就覺得很不爽,真想找個人將他給換了。

“對啊,是該找個人將佀鍾給換了。”

“劉晉~”

很快,弘治皇帝的腦海中就閃過了一個人影。

劉晉會搞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戶部沒錢,那大明朝廷就沒錢,這樣可不行,必須要找一個人將戶部給搞起來,將國庫給充盈起來。

“劉晉呢,把他找來~”

弘治皇帝對着蕭敬吩咐道。

“是~”

蕭敬連忙點頭,對着小黃門吩咐道,很快就有小黃門急匆匆的離開皇宮去宣劉晉進宮了。

“你們覺得讓劉晉去戶部怎麼樣?”

弘治皇帝想了想對着衆人問道。

“臣以爲不妥,大明軍制改制正在推行之中,劉晉去了戶部,我這邊軍制改制就難做了。”

英國公張懋第一個站出來直搖頭道。

劉晉可是他的得力助手,有劉晉在,軍制改制辦的順順利利,弘治皇帝很滿意,大明的軍力也是在迅速的提升。

原先的軍戶們也是很滿意,因爲脫離了軍戶這個賤籍,軍戶變成了農民,再也不用忍受百戶、千戶們的壓榨了,而且後代子孫們也是可以去考科舉了。

“臣也以爲不妥~”

“佀公雖然沒有太大的功勞,但掌管戶部也是有苦勞的,沒有犯什麼錯,就這樣換掉的話,恐怕羣臣不服。”

內閣首輔劉健也是站立出來表示反對。

“況且戶部尚書一職位列六部九卿,位高權重,劉晉雖才華橫溢,但比較還是比較年輕,前不久才升從三品,現在又升正三品,是不是太快了一些。”

李東陽也是跟着說道。

他們都以爲弘治皇帝是要將佀鍾給換了,讓劉晉來當這個戶部尚書。

“陛下,臣以爲不妥。”

“一來劉晉在五軍都督府負責軍制改制,正是關鍵的時候,一旦調離,恐怕影響軍制改制。”

“二來,劉晉還是太年輕,現在就位居高位,恐怕天下羣臣難服啊。”

謝遷更是着急的表示反對。

開什麼玩笑,讓劉晉來掌管戶部,這還了得。

這天底下就沒有劉晉做不出來的事情,讓他來掌管戶部,這商人、士紳、大地主之類的都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換誰當戶部尚書也不能換劉晉來當這個戶部尚書。

“你們覺得不妥,可是朕卻覺得戶部也如同我大明的軍隊一樣,已經到了必須要改制的時候。”

弘治皇帝看了看衆人,笑了笑說道。

你們越是反對,朕偏偏就要將劉晉弄到戶部去,現在換掉佀鍾可能還有點急,但可以先去做個侍郎嘛,幹上幾年,幹出成績了,到時候再將佀鍾換掉就可以了。

眼前這個佀鍾,弘治皇帝是越看越不滿意,恨不得現在就讓他滾蛋。

尸位素餐的傢伙,和以前的周經一樣,天天就知道盯着自己的內帑,天天就知道喊自己勤儉節約、輕徭薄賦。

自己以前是信了他們的話,可是老百姓的負擔卻是越來越重,大明的那些商人、地主、士紳卻是越來越肥。

最後是他這個皇帝窮的叮噹響,下面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最終卻是將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士紳撐的飽飽的。

嗯,戶部必須要改。

趁着現在大明局勢良好,必須要將這個局面給改過來。

這徵稅不能只是徵收老百姓的稅,商人、地主、士紳的稅也是必須要徵的。

國庫也是必須要充盈起來,朝廷沒有錢,它就什麼事情都辦不成,最後損失的還是他老朱家的威信。

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390章,獎懲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560章,淘金生活第482章,怕他們不來第1535章,牛叉的江西第491章,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2041章,皇帝想和劉晉結親家第214章,張懋的絕招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653章,徵召倭國武士第2189章,時代的縮影3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879章,意義非凡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472章,大海啊,你全是水第2191章,編寫新的全球史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32章,地理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558章,大明魚溪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1146章,第二次西英戰爭第321章,金田、銀田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138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第107章,二牛回家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551章,一面倒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844章,這是在剝奪普通子弟受教育的權力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153章,招工了第1561章,京城奴隸市場第674章,開闢澳洲航線第275章,關於鹽的問題第629章,熱議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261章,神勇大鯨魚將軍第1186章,強大的運載能力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2041章,皇帝想和劉晉結親家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341章,改土歸流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650章,移民遼東(還盟主咖啡大魔王的債)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642章,天津一個月收稅銀三百萬兩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249章,銷售宣傳第274章,海貨行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990章,英國海盜第314章,搶手的貨物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950章,南州城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1317章,年輕人,給點顏色就知道厲害了第2000章,大糧倉第2230章,電影傳播文化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151章,要飛翔天空的牛人第1059章,新知識的作用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695章,上位者要學會偷懶第1447章,金島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961章,當場貶職第1963章,長成鐵路即將完工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6章,發財的路子第1441章,氣急敗壞的東方月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1222章,當家難第498章,殺雞駭猴
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390章,獎懲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1372章,成了傳奇第560章,淘金生活第482章,怕他們不來第1535章,牛叉的江西第491章,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2041章,皇帝想和劉晉結親家第214章,張懋的絕招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653章,徵召倭國武士第2189章,時代的縮影3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879章,意義非凡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2065章,再任內閣首輔第472章,大海啊,你全是水第2191章,編寫新的全球史第546章,草原的物價第32章,地理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558章,大明魚溪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1146章,第二次西英戰爭第321章,金田、銀田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1681章,東城區的幫會勢力第138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第107章,二牛回家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551章,一面倒第872章,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性第844章,這是在剝奪普通子弟受教育的權力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153章,招工了第1561章,京城奴隸市場第674章,開闢澳洲航線第275章,關於鹽的問題第629章,熱議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261章,神勇大鯨魚將軍第1186章,強大的運載能力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2041章,皇帝想和劉晉結親家第781章,新的醫學工具第341章,改土歸流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650章,移民遼東(還盟主咖啡大魔王的債)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642章,天津一個月收稅銀三百萬兩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249章,銷售宣傳第274章,海貨行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990章,英國海盜第314章,搶手的貨物第1144章,寧王的無奈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950章,南州城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1718章,弘治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1317章,年輕人,給點顏色就知道厲害了第2000章,大糧倉第2230章,電影傳播文化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151章,要飛翔天空的牛人第1059章,新知識的作用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695章,上位者要學會偷懶第1447章,金島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961章,當場貶職第1963章,長成鐵路即將完工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6章,發財的路子第1441章,氣急敗壞的東方月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1222章,當家難第498章,殺雞駭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