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大結局

李恪和李愔五人的這次聚會,最由李治打破僵局,特別是他關於自己兒孫繼承皇位的那些話,終於成爲壓倒李恪、李惲和李貞三人心中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得三人最後終於同意合併四大帝國的設想,畢竟他們都相信李愔的人品,絕對不會在這種事上欺騙他們。

於是經過一年的準備後,李恪、李愔、李惲、李貞和李治五大帝王,聯合發表聲明,決定將四國組成一個緊密的聯盟,並以“華夏”命名,總部設在上海,由五大帝王共同管理。

對於李愔他們組建聯盟的決定,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驚奇,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四大帝國本來就同出一源,而且從報紙上也能看到,這些年四大帝國之間經常出現一些矛盾,也是時候解決這些矛盾了,而組建一個聯盟雖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卻可以協調解決大部分的矛盾,特別是各國一些商業上的糾紛,因此這些聯盟從組建時,就受到大部分商人的歡迎。

華夏聯盟並不是一個空有其名的聯盟,而是擁有着巨大的權力,首先,四大帝國都將派出一部分軍隊,然後由李愔五人將這些軍隊整合爲聯盟軍隊,不但負責解決內部的一些矛盾與衝突,同樣也負責各國的對外開拓,至於各國剩下的一些軍隊,則主要負責守衛自己國土之責。

另外除了軍事方面,聯盟還對四大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進行了統一協調,其中文化與政治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可說的,畢竟四大帝國同出一源,雖然在一些方面有些所差異,但是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協調起來也很容易,主要還是各國的經濟有着不小的衝突與矛盾。

首先,李愔廢除了四大帝國各自的貨幣。而是以聯盟的名義統一發行金銀幣或紙幣,使得貨幣的流通更加的通暢,另外他還降低了各國的進出口關稅,制定了統一的工商業法案,使得整個聯盟內部在律法上有了統一的商業規則,儘量避免一些商業矛盾。而且萬一出現矛盾,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除了這些之外。聯盟內部針對各地的情況不對,對各個區域發展的行業也進行了調整,比如對大唐和大齊來說,國內主要是以漢人爲主,而且各個行業也都十分的發達,因此一些比較高端的行業,比如蒸汽機制造、槍械的研究、船舶的設計等等,這些行業大部分都被遷到這兩國。

而對於天竺和地中海兩國,這兩國的國內主要是以當地民族爲主。從骨子裡來說,李愔等人對這些非漢族並不怎麼信任,因此從政策上限制了這些地區的重工業發展,大多都是以種植業、畜牧業和採礦業爲主,另外還有一些輕工業做爲輔助。而且爲了加強對這兩國的統治,聯盟一邊加強鼓勵漢人生育。一邊向這兩國大力移民,這讓這兩國的漢人比重增長很快,統治也越發的穩固起來。

不過在聯盟的組建過程中,也發生過一些不怎麼愉快的事,比如各國一些統治比較薄弱的地區出現土人造反,另外李愔五兄弟也因爲一些問題出現過爭吵等等,不過這些都是些小問題。總的來說,聯盟還是向着好的方面發展的,而且也越來越深入人心,不少人都已經從心中接受了聯盟高於帝國的思想。

在聯盟成立之後,從表面上來看,各國以前發生的大部分矛盾都已經得到解決,就算是後來發生的一些矛盾,也都由聯盟從中協調,根本不會出什麼大的亂子,這樣一來,好像僅僅一個聯盟就已經足夠了,根本不需要再將四大帝國合併成一個帝國。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聯盟雖然越來越深入人心,但是在聯盟內部,四大帝國仍然是獨立的,每個帝國內部都有一羣高層組成的利益羣體,平時彼此之間倒也相處的十分愉快,但各個羣體都有自己的利益,每當這些利益出現衝突時,兩個羣體的關係也就會急劇下降,甚至彼此仇恨,只不過現在有李愔和李恪五兄弟壓着,利益羣體之間不敢將這種衝突爆發出來。

不過要知道的是,李愔和李恪他們之所以能夠壓制國內的利益羣體,主要是因爲他們大都是開國皇帝,在國內具有無比的威望與權勢,沒有任何人敢反抗他們的決定,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他們正在慢慢的步入晚年,天知道還能再活多久,萬一有一天他們都不在了,那麼到時剛登基的皇帝爲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只得對國內的利益羣體進行退讓與妥協,甚至會被這些利益羣體同化,從而使得各國之間的矛盾再次爆發出來。

也正是清楚的知道以上這些,所以華夏聯盟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後,各方面都已經達到了李愔他們當初的要求,於是在他五十四歲生日時,李愔與李恪、李惲、李貞、李治五人再次發表聲明,取消四大帝國在聯盟內的獨立地位,整個聯盟合而爲一。

國號經過李愔幾兄弟數天的爭吵,最後決定恢復“大唐”的國號,因爲這是他們的祖父與父親定下的國號,也是他們兄弟的母國,採用這個國號也是他們兄弟對祖父和父親的尊敬。

在大唐帝國成立的同時,李恪、李惲、李貞和李治四人共同推薦李愔爲大唐帝國的皇帝,李愔對此也沒有推辭,於數日之後進行了人行中的第二次登基大典,同時成爲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人身兼兩大帝國的開國皇帝。

在李愔登基稱帝的同時,李恪、李惲、李貞和李治四人共同宣佈組建皇族議會,同時也將議會的組成與權力公佈出來,結果不但引得整個大唐帝國都是議論紛紛,同時李愔五人的子孫也都爭搶着進入議會的名額。

皇族議會設議長一名,兩名副議長,其中第一任議長由李治擔任,畢竟他是李世民指定的繼承人。不過議長的任期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最多不能超過八年,與首相的任期相同。只不過議長的選舉剛好和首相的任命錯開。

皇族議會顧名思義,自然只有皇族才能進入,而且這個皇族是指李愔他們五人的子孫,像李承乾和李佑等人的子孫,是沒有資格進入的。而且整個議會人數並沒有硬性規定,一般只要是李愔他們五人的子孫。纔有資格進入。

李愔他們身爲皇帝,身邊自然不會只有一個女人。比如以李愔爲例,他在五兄弟之中算是比較不好色的了,身邊除了文心這個皇后外,還有四大貴妃和文兒、畫兒、綠珠三妃,另外還有一些暗中保持關係的女子,使得他的兒子達到了十二個之多,孫子也有不少。

至於李恪和李惲等人,他們的兒子孫子主就更多了,所以第一期的皇族議會中。就有一百一十七名皇族報名想要進入議會,不過皇族議會關係到大唐帝國的安全,自然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因此經過多方面嚴格的考察,去掉一些不成器的皇族,最後只剩下五十九人。加上李恪四人,也不過才六十三名議員。

皇族議會的組建,除了牽制大唐皇帝手中的權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從中選出下一任皇帝的候選人,因此議會內部的火藥味也是十足,不少年輕人都認爲自己纔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選,因此議會內部經常爆發衝突。後來還是李治狠下心來整治了幾個鬧的最兇的,這才讓議會的秩序好了許多。

皇族議會挑選繼承人的辦法,早在華夏聯盟時他們就已經計劃好了,首先整個帝國的領土被分爲幾十個大區,比如原來的大唐國土就被分爲西亞大區、西域大區、關中大區、遼東大區等近十個大區,而大齊、天竺和地中海三國同樣也分出了南洋大區、北天竺大區、東羅馬大區等等,最初時有三十九個大區,後來隨着領土的擴展,帝國的大區一直處於增長狀態。

大區的最高執政長官稱爲“督政”,顧名思義,督政的權力只限於行政,對軍隊沒有隻有建議權而沒有指揮權,軍隊自有其內部的系統運行。而且爲了防止督政專權,每任督政只能擔任四年,同時在督政之下還設立了一個類似皇族議會的貴族議會,議會由居住在當地的貴族組成,對督政有監督牽制之權,必須時甚至可以罷免督政,但卻沒有任命督政人選的權力。

同時,皇族議會的議員們經過內部的殘酷淘汰,最後挑選出最優秀的二十人,然後分成十人一組,逐年安排到各個大區執政,而且這他們執政的這段時間,不得與皇族議會有任何聯繫,一切全都要聽從帝國行政機構的命令,若是有人實在不適合擔任督政,帝國首相也有權力將其罷免。

等到四年之後,根據這些人的政績、官聲等,每組評出前兩名,然後挑選出的四人再經過一輪又一輪嚴格的考察與挑選,只有最後通過的人,才能成爲大唐帝國皇帝的繼任者。

皇族議會挑選皇位繼承人的年限很長,一共要歷時數年時間,比如第一屆的繼承人挑選就花費了八年時間,最後由李治和採兒的兒子李弘勝出,成爲李愔的皇位繼承人。

另外李愔和武媚孃的兒子李啓,同樣也參加了這次考察,而且最後與李弘不分上下,可惜由於他是李愔的兒子,註定不能成爲下一任的皇帝,所以最後只能由李弘擔任皇帝的繼承人。不過最後李啓也沒有太過沮喪,在選拔後進入軍隊中,後來成爲皇族中一名戰功赫赫的將軍,在軍事上的成就與李貞並列。

大唐帝國的成立,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有人歡喜有人愁。雖然李愔在成爲大唐帝國的皇帝后,並沒有剝奪李恪和李治他們的皇帝稱號,而是將皇帝做爲一種特殊的榮譽稱號賜給他們,讓他們終生都得以保留皇帝之位。

但是儘管這樣,李恪和李惲他們手下一些忠心的臣子還是感到有些不服,哪怕是經過李恪等人的親自勸解,這些人還是對合並後的大唐帝國持有意見,甚至在一些地方還造成了相當大的騷亂。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李愔就在李恪他們的幫助下,軟硬兼施的將各地的不滿平息,在一些人事任命方面。他也爭取做到不偏不倚,這樣經過數年的努力,再加上之前華夏聯盟的存在,也讓這些人心中有了一個過渡的過程,因此最後大唐帝國的合併越來越快,各地也慢慢的適應了大唐帝國的統治。於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終於出現在世界的版圖上。

李愔成爲大唐帝國的皇帝時,已經五十四歲了。等到他做了十年大唐帝國的皇帝,整個大唐帝國已經完全安定下來,各行各業興盛發達,整個世界幾乎都被大唐帝國納入到統治之中,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勢力敢與大唐帝國這個龐然大物作對,李愔的旨意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擁有着無上的威嚴。

不過這時已經六十五歲的李愔卻感到有些累了,特別是隨着年紀漸老,他感覺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從前,再加上最近的二十多年裡。他將大部分精力都撲到政務上,沒有時間好好的陪一下家人,因此他在六十五歲時,主動向皇族議會提出退位的請求,而經過李恪和李治等人的討論後,最後終於同意李愔退位。李治的兒子李弘成爲新大唐帝國的第二任皇帝。

又一個十年過去了,時間已經步入新大唐歷二十年,李恪、李治和李惲先後去世,當年的五大帝王,現在只剩下李愔和李貞兩人。李愔以前的那些朋友,比如秦懷玉、程懷亮、燕北、李永等人,也都一個個的離世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愔身邊的文心、惜君、金勝曼三女,同樣也在這兩年先後去世,而且她們都是躺在李愔的懷裡,然後看着自己摯愛一生的夫君,一臉滿足的離開了人間,雖然李愔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但仍然給他造成很大的打擊,而且也讓他本來還很健康的身體一下子垮了下來。

不過當李愔迎來他的七十五歲高齡時,大唐帝國出現一個變故,那就是第二任大唐皇帝李弘突然發病,病情和李世民、李治一樣,都是心臟方面的遺傳病,而且更加糟糕的是,李弘的病情來的更加猛烈,短短數月就突發數次,最後和晚年的李治一樣,眼睛幾乎看不到任何東西,根本無法處理政務,於是他也和李愔一樣,提出主動退位的要求。

本來李弘還很年輕,皇族議會對下任繼承人的考察纔剛開始,現在李弘因眼睛失明想要退位,導致皇族議會竟然拿不出合適的皇帝繼承人來,這讓整個大唐帝國的高層亂成一團,西亞與歐洲等非漢族人口較多的地方,統治也開始有些不穩。

也就在這時,李愔和李貞再次被請出來攝政,結果立刻讓整個大唐帝國恢復了正常,緊接着李弘推薦當初與他不相上下的李啓接任自己的皇位,最後經過皇族議會的討論並投票,結果李啓以微弱的優勢通過,正式成爲大唐帝國的第三任皇帝。

不過正所謂禍福相依,在李啓成爲大唐的第三任皇帝后,年過七旬的武媚娘也顯得十分高興,在爲兒子慶祝時,也不禁多喝了幾杯,結果第二天侍女去伺候她梳洗時,卻發現武媚娘竟然已經沒有了呼吸。

武媚孃的離世,對李愔本已經不太好的身體再次造成打擊,精神有時也有些恍惚,時常感覺已經去世的文心等人就在自己身邊。就這樣又過了幾個年頭,李愔身邊那些熟悉的人一個個去世,甚至連身體強健的李貞也在一次騎馬中失足,結果落得和李世民一樣的下場,最後死在李愔的面前。

新大唐歷二十六年,八十一歲的李愔已經算是一位高壽的老人,不過這時他身邊的人幾乎已經都離開了人世,比如夢雪、畫兒、綠珠等女,她們也和文心一樣,一個個在李愔的懷中離世。

不過這個時候的李愔已經看淡了生死,對於親人的離世,他認爲這只是一種短暫的分別,因爲自己的時間也不多了,遲早有一天,他會和這些摯愛的女子在另外一個世界相聚。

臺灣基隆的齊皇宮中,李愔自從退位之後,就一直和家人居住在這裡,不過隨着兒女們的長大,他們也都一個個的離開這裡。使得府中只剩下李愔和自己的妻子們居住,只不過隨着文心她們的一個個離開,現在李愔身邊已經沒有幾個熟悉的人了。

明媚的陽光下,兩個白髮蒼蒼的婦人推着一個造型別致的輪椅,輪椅上坐着同樣滿頭白髮的李愔,正在花園裡慢慢的散步。在他們的身後,則是一大幫的侍女、大夫和護衛。前面走一步他們跟一步,即不敢靠的太近,又擔心三位老人出問題。

推着李愔輪椅的兩個老婦人,正是李愔身邊僅剩的兩個女子,其中一個是照顧了他一輩子的文兒,另外一個則是比文兒她們要年輕一些馮淑玉,只不過現在她也已經年過七十。說起來馮漱玉雖然說過不想嫁人,但是後來還是和李愔勾搭在一起,兩人生有一子兩女。現在兒子和女兒都已經成婚,甚至連孫子和外孫都有了。

臺灣的冬天依然不太冷,李愔前段時間生了場大病,周圍的大夫讓他放寬心,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李愔感覺自己的大限也就在這幾天了。另外這些天他的兒女們也一個個的從世界各地趕回來,然後強顏歡笑的給他講自己這些年的生活,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李愔自己的感覺是正確的。

今天的天氣實在很好,一掃前幾天的陰雨天氣,而且也沒有什麼風,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李愔不顧周圍人的勸阻。執意要出來曬曬太陽,和他心意相通的文兒也沒有阻攔,於是就出現了之前一幕,他們三個老人在前面,後面跟着一堆小心翼翼的人。

李愔感覺今天的精神格外的好,特別是感受到外面的陽光後,更是想要自己站起來,不過虛弱的身體還是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快!把球傳給我!”

“哎呀!臭球……”

正在這時,李愔聽到花園的一角傳來一陣孩子們的吵鬧聲,這讓他很感興趣,於是伸手指了指那個方向,文兒和馮淑玉立刻會意,推着他的車子慢慢的走了過去。

轉了兩個彎後,出現在李愔面前的,是一塊碧綠的草坪,而在草坪上,幾個滿身草屑和臭汗的小傢伙們正在踢球,雖然他們最大的纔不過十一二歲,最小的更是隻有七八歲,但是卻踢的一板一眼,而且也懂得配合,看起來倒真是有模有樣。

“這……這些都是誰家的孩子?”李愔看着這些活力無限的孩子們,臉上終於露出一個笑容問道。

“夫君,這些是啓兒、冕兒、休兒他們幾個的孫子,聽說在學校裡組成了一個齊王足球隊,要和三哥的重孫組成的吳王足球隊一決高下,天天都在這裡練球!”這時文兒開口回答道。文兒的年紀和李愔差不多,兩人育有兩兒兩女,而且她的身體一向很好,這些年一直是她在照顧李愔。

李愔一聽這些小子要和李屬的後人比球,當下也是精神一振,有些高興的道:“告訴這幫小子,讓他們好好的練球,若是能贏過吳王隊,太爺爺一定重重有獎!”

看到李愔興奮的樣子,馮淑玉也難得露出一個笑容道:“知道了,夫君您就放心吧,這幫小子練球可認真了,聽說到現在都還沒有敗過!”

“好!好!我李愔的重孫,自然不能輸給三哥他們!”李愔聽後也是連聲叫好道,人的年紀大了,性格反而更像是小孩子,比如李愔,在一些小事情上變得更加爭強好勝,反而不如年輕時大度。

不過就在這時,忽然足球場上的一個孩子一腳射偏,足球越過草坪向李愔的輪椅飛來,幸好對方是個小孩子,足球很快就力盡落地,然後在地面彈跳了幾下,最後滾到了李愔的輪椅邊。

直到這時,那些足球的孩子們纔看到李愔。這些孩子平時都跟着自己的父母在外地,很少見到李愔這位太爺爺,因此現在看到足球滾到李愔旁邊,竟然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是否該上前去問安?

不過其中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膽子最大,猶豫片刻後立刻跑了上來,先是向李愔行了一禮道:“太爺爺好,重孫李欽見過太爺爺!”

“哦,你叫李欽,你應該是冕兒的孫子吧?”李愔看着面前這個比同齡人高出半頭的孩子,用有些虛弱的聲音和藹的問道。雖然身體不好,但他的記憶力卻還很好。對一些重孫輩的名字都還記得。

“啓稟太爺爺,重孫的確是祖父的孫子!”李欽年紀雖小,但卻知道不能提祖父的名諱,因此纔回答的如此拗口。

李愔聽後滿意的點了點頭,示意讓文兒把球給李欽,然後又勉勵了對方几句。這才放他回去,結果李欽也很有禮貌的向文兒和馮淑玉行禮。然後這才抱着球回到場中,開始和一幫堂兄弟們踢球。

李愔坐呵呵的看着眼前的孩子們,思緒卻是越飄越遠,他想到了自己的前世,又想到穿越後和一幫兄弟相處時的快樂時光,甚至後來還想到自己在登州、在臺灣、在南洋……

李愔感覺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部電影似的,飛快的在他眼前過了一遍,其中有歡樂也有悲傷,甚至有時還會閃過不少的遺憾。不過這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他只能像個旁觀着一樣,靜靜的看着自己一生的畫面從眼前流過。

而隨着這些畫面的快速播放,李愔感覺自己的精神再次開始恍惚,最後身體越來越輕,好像整個人一下子飄了起來。當他一生的畫面定格到最後一幅畫面時。李愔終於感到眼前一黑,再也沒有任何的意識!

新大唐歷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大齊與新大唐開國皇帝李愔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葬於臺灣,大唐帝國舉國齊哀。

另外關於李愔去世後的諡號,也引起很大的爭議。因爲很多人都認爲,像歷史上常用的一些文、武、明、睿、康、景等字眼,根本配不上李愔的功績,經過皇族議會和大臣們的討論,最後終於將李愔的諡號定爲“大帝”,這個諡號只有歷史上的孫權用過,不過孫權只是偏居江南一隅,竟然也敢用這種諡號,實在有些自誇,也只有李愔這樣的帝王,纔有資格稱爲大帝。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大唐帝國的第三任皇帝李啓下旨,將父親李愔的諡號定爲“大帝”,也就是大唐帝國曆史上最爲著名的開國大帝,後世大唐帝國印刷的最大面額紙幣上,用的都是李愔的頭像!

李愔去世後,大唐帝國在最初的一百年內,依然按照當初他和李恪等人設想的軌道傳承下去,皇族議會、皇帝與首相爲代表的行政機會各司其位,雖然也產生了一些衝突,甚至其中還有一位皇帝被皇族議會廢掉,但總的來說還算不錯,至少統治的大方向上沒有出現大的問題。而且李愔在生前提出來的電磁效應,經過數代人的研究後,慢慢的開始進入實用階段,一些簡單的電器也被髮明出來。

不過隨着各個大區權貴階層的固定,一些大區又距離帝國的權力中心太遠,再加上一些利益方面的衝突,使得一些大區出現了獨立的呼聲。對於這種情況,大唐帝國高層向來都是予以重擊,甚至歐洲一個大區起兵造反,結果被帝國集結數十萬大軍血洗了一遍,幾百萬人死於戰爭,這種殘酷的鎮壓終於使得那些蠢蠢欲動的大區老實下來,最多也就是在暗中搞一些小動作,再也沒有人敢明面上挑釁帝國的威嚴。

而在李愔去世近兩百年時,電力革命開始了,各種電器層出不窮,其中帝國的發明家終於先後發明了電報與電話,這種先進的通信髮式一出現,立刻就引起皇族議會的注意,因爲在李愔留下的遺書中,曾多次提及這些用電通信的設想,而且李愔還大膽斷言,這些先進通信方式的出現,必然會大大改善大唐帝國的統治方式。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電報與電話的出現,使得大唐帝國的命令可以在第一時間送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中央王朝可以隨時與地方對話,對地方的掌控力呈幾何倍數增強,空間距離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地區反叛的可能性也越來越低,大唐帝國幾乎沒有被分裂的可能!(全書完)

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194章 黑馬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286章 母子相認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653章 火炮下的溫柔第113章 找皇帝老爹做筆大生意!第485章 情定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205章 你們兩個都給我閉嘴!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256章 行政與司法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55章 高句麗潰兵第674章 毫無懸念的戰爭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251章 懂外語的壞處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174章 天下可不止盧氏會玩刺殺第36章 巧遇牛人第276章 相見不相認第335章 落花崖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36章 文心發火第664章 宙斯權杖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276章 相見不相認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437章 四衛在行動(下)第619章 莫力城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366章 風議郎第107章 角力第255章 李愔的後續計劃第193章 賽前準備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91章 暴打李佑第626章 李恪訪天竺第179章 要搞就搞大一點第728章 回程中的李恪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514章 末羅遊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93章 到手的大麻煩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126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27章 科學院雛形第115章 無法拒絕的承諾第24章 我都不如六弟第287章 豁達的蕭皇后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62章 即將開始的血肉盛宴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718章 李世民甦醒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720章 兕子的婚事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736章 文心的請求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4章 處理完垃圾談正事第517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348章 蒸汽船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539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71章 三國也是可以泡妞的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40章 總攬水泥事務第146章 開發流求大島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72章 獻壽禮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
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194章 黑馬第150章 李業詡拳打袁天罡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286章 母子相認第122章 “事實”就在眼前第653章 火炮下的溫柔第113章 找皇帝老爹做筆大生意!第485章 情定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205章 你們兩個都給我閉嘴!第107章 幸虧是李愔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440章 林邑內亂(下)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256章 行政與司法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457章 發展迅猛的臺灣第55章 高句麗潰兵第674章 毫無懸念的戰爭第645章 黑海海峽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251章 懂外語的壞處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174章 天下可不止盧氏會玩刺殺第36章 巧遇牛人第276章 相見不相認第335章 落花崖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36章 文心發火第664章 宙斯權杖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276章 相見不相認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437章 四衛在行動(下)第619章 莫力城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366章 風議郎第107章 角力第255章 李愔的後續計劃第193章 賽前準備第490章 唐滅薛延陀之戰(上)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91章 暴打李佑第626章 李恪訪天竺第179章 要搞就搞大一點第728章 回程中的李恪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514章 末羅遊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93章 到手的大麻煩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126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27章 科學院雛形第115章 無法拒絕的承諾第24章 我都不如六弟第287章 豁達的蕭皇后第56章 皇子公主也缺錢第62章 即將開始的血肉盛宴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718章 李世民甦醒第208章 用雙手打下一片江山第39章 忽悠皇帝老爹第720章 兕子的婚事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736章 文心的請求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第100章 文兒的禮物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4章 處理完垃圾談正事第517章 第一次錫蘭海戰第683章 爪哇刺史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348章 蒸汽船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539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71章 三國也是可以泡妞的第598章 船隊歸來第40章 總攬水泥事務第146章 開發流求大島第41章 人貓李義府與新作坊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573章 瑪雅人“曼薩城”第403章 李承乾被貶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72章 獻壽禮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109章 莊生夢蝶,蝶夢莊生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