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聞戰則喜(1)

兩天後,王大斧帶着郭貴,還有在這狄道附近的一百多名保丁,踏上了前往南關堡的路。

所有人都騎着馬或者騾子,揹着弓,挎着劍。

就連郭貴都騎着一匹黑色的棕馬——顯然是他相好的那個寡婦送的。

雖然算不上太好,但騎乘起來,還是沒問題的。

或許當不了戰馬,可跟上大軍行動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在狄道的路口上,王大斧看到了郭貴的那個相好的。

那婦人身材並不高,皮膚也比較黑,樣貌呢也算不得俊,只能說不醜。

那婦人見了郭貴,就將一個包裹,送到了郭貴手裡。

還叮囑了郭貴一番。

最後,是流着淚,送別的郭貴。

這讓王大斧瞧着,想起了自己在汴京的家人。

記得他當初跟着向宗吉離京的時候,他的妻子和老母親,也將一個包裹,塞到了他懷中。

裡面是風乾的肉脯,還有醃製好的醬菜。

微微籲出一口氣,王大斧策馬停了一會,等着郭貴跟了上來,就瞅了一眼他那個包裹。

那是一個用着打了很多補丁的粗麻布包起來的包裹。

裡面裝着些長條狀的東西。

不用想了,肯定是那婦人風乾的各種肉脯。

王大斧沉默了一會,對郭貴道:“莫要辜負了那婦人!”

郭貴哎了一聲,答道:“俺曉得的。”

心中卻是想起了去年,他和王大槍在河北的工地上,輸光了工錢,兩人一起躺在那堤壩下,訴說着自己的理想。

當時,郭貴記得,王大槍曾經信誓旦旦的說:“等俺將來掏得黃金,發家之後,定要娶一個縣主,光宗耀祖,叫俺娘臉上也有光。”

於是,他也藉着酒勁,跟着道:“大槍兄弟好志向,俺若發財了,也定要娶個縣主!”

如今,他的縣主夢,怕是做不成嘍!

但,摸着懷裡的包裹,想着那個婦人的樣子。

郭貴忽地笑了。

“俺雖娶不成縣主!”

“但俺兒子,定能給俺娶一個縣主!”

只要他將來生個兒子,然後兒子再娶一個縣主,那他這輩子也就不算白活了!

……

王大斧騎着馬,帶着隊伍沿着古老的狄道,順着古渭河的河道,向南關堡而去。

一路上,見到的只有延綿不絕的棉田。

秋風吹來,一個又一個棉球,隨風搖曳。

看的王大斧的心中,也有些火熱。

很快,王大斧的隊伍,就從他開墾的土地前走過。

王大斧忍不住停了一下,他騎在馬上,遠眺着屬於他的棉田。

他去年和今年,加起來在這狄道旁,開墾出了四百多畝的荒地。

但,只種了一百畝不到的木棉,其他地都拿來種豆子、青稞還有牧草了。

遠遠的望着,王大斧看到了,他那一百畝棉田的景象。

雖然已經看過了無數次,但每次看到自己的土地,他的胸膛中,總是升起一股火熱!

尤其是在現在的這個時節。

棉田裡的木棉,都已經凋零、枯萎。

白色的棉球,在熙河路陽光的暴曬下,慢慢的開始爆開來。

遠遠望着,一百畝的棉田裡,數不清的白色棉鈴,在隨着狄道吹來的風而搖曳。

“這些都是俺的地啊!”王大斧輕聲感慨着。

他伸手摸了摸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

粗麻布下那一片片被壓實的棉絮,摸着就很舒服。

肯定能賣大錢!

若是織成布的話在汴京城中,也肯定會受到歡迎。

所以,王大斧知道的,向都監在年初給他的許諾,非但沒有誇大。

反而是保守了!

一百畝棉田至少一百貫?

不!

起碼兩百貫!

而他現在有四百畝地,今年冬天,還能再開墾出一兩百畝,這就是五六百畝地了,等明年將這些地全部種上木棉。

一千貫怎麼着都有了!

扣掉開銷用度,扣掉工錢,他起碼能賺六百貫!

這六百貫,足夠讓家中老小,在京城過上不錯的生活了。

說不定還能供出一個讀書人呢!

這樣想着,王大斧就充滿了幹勁!

……

一大早,向宗回就被人喚醒了。

“何事?”他睜開眼睛,看向在他榻前的女子。

卻是他在蘭州納的小妾楊氏,此乃熙河路數一數二的頂級大豪羌,同時也以大宋天子‘最忠誠鷹犬’自居的包順派人從秦州買回來,服侍他枕蓆的美人。

而包順舊名俞龍珂,如今官拜皇城使、榮州刺史兼青唐、岷、洮等州蕃部都巡檢使。

這位羌部的大首領,是大宋迄今爲止,招降的份量最大的羌部首領——熙寧二年率部十二萬,牲畜百萬以歸大宋。

所以,即使是出於千金買馬骨,大宋對於包順家族也是極盡優遇。

先帝在時,便應當時還叫俞龍珂的包順之請,降下旨意,將其全族賜姓包。

於是,包孝肅公在作古七年後,天上掉下十二萬個親戚。

經過這將近二十年的繁衍生息。

包氏羌部,如今已有二十幾萬口,成爲熙河路當之無愧的第一豪族。

而且,他們還很會做人。

向宗回、高公紀一到,包家人立刻送上了美人,侍奉枕蓆。

尤其是送給向宗回的這個小娘子,完全戳在向宗回的審美上,不止身姿婀娜,面容姣好,還會吟詩作賦,說起話來更是嬌滴滴的,讓人聽着便生出憐惜,於是,得享專房之寵。

這不,不到半年,就已經懷上了。

包順很會做人,見到此景,便收其爲義女,還派人敲鑼打鼓的送了一筆嫁妝過來,將楊氏的出身洗白了。

楊氏悄然坐到了向宗回身邊,低聲道:“官人,奴家義父今日要來拜見官人,官人忘了嗎?”

向宗回一拍額頭:“瞧我這記性,幾誤了拜見泰山的正事。”

包順既然這麼懂做人,向宗回自然也曉得給面子。

私底下,見面就叫一聲泰山大人,禮數上更是做的分毫不差。

於是這一來二去的,向宗回現在和包順,幾乎就差拜把子了。

……

半個時辰後,向宗回在自己的官邸後宅,見到了包順。

包順不是一個人來的。 而是帶着七八個熙河路的豪羌首領一起來的。

見了向宗回,這些人就躬身一禮,用着帶有濃厚西北口音的正韻道:“下官等,見過公事!”

在這熙河路待久了,向宗回別說是帶了口音的正韻了。

他現在連吐蕃話、党項話都能聽懂不少。

於是便一個健步上前,對着包順拜道:“泰山折煞小婿了!”

然後對着其他人道:“諸公請起,請起。”

包順見着,笑意盈盈的捋了捋鬍鬚。

其他羌部首領,則都對他投去羨慕的眼神。

沒辦法!

在如今的熙河路,雖然理論上,權力最大的是經略安撫制置使趙卨。

但在這些羌人眼裡,地位最崇高的,還是這熙河蘭會路邊防財用司的兩位國親。

一個是當朝太皇太后的親侄子,一個是當朝皇太后的親弟弟。

都是漢家阿舅的親戚!

何況,兩位國親,還握着大家的錢袋子。

無論是賣馬與朝廷,還是即將要收穫的棉花,都得經過這兩位國親的手。

向宗迴帶着包順等人,進了內宅後院的廂房。

命人奉來茶水、點心。

然後,他就問道:“諸公今日來此,未知何事?”

向宗回這話一出口。

包順等人就互相看了看,然後一個黑瘦的中年羌部首領就道:“不瞞公事,下官等此番冒昧登門,乃是想求公事給個恩典。”

“嗯?”向宗回眯起眼睛,看向那人。

他認得此人,乃是馬藏家的首領。

今年三月,率部兩千,從那青唐高原歸義而來,還是向宗回親自帶人迎回來的。

迎回來,就安置在河州居住,然後上稟朝廷,經當今天子批准,樞密院奏復,中書舍人草制,於五月敕爲馬藏族本族都軍主。

向宗回甚至還記得,敕書的內容呢:生長邊疆,服習風化,裔俗推爾拳勇,帥路稱爾材質……俾率土豪,祗膺章寵,益報忠良!

爲什麼記得這麼清楚?

因爲他就是靠着迎馬藏族入熙河的功勞,加上太皇太后聖節推恩,改四方館使、明州防禦使。

這就是橫行官了!

而他今年,才三十五歲!

三十五歲的實權橫行官!

除了他向宗回還有隔壁的高公紀,國朝還有誰?

因此,向宗回難免對馬藏部頗有好感。

那馬藏族的首領起身拜道:“下官等聽聞,經略相公,已發了軍貼,欲於蘭州、會州、河州等地防秋?”

向宗回點點頭,道:“確有此事!”

那馬藏族的首領當即道:“我等歸義之民,雖久在化外,但一顆報國之心,卻是無比熾熱!”

“如今,經略相公發軍貼,卻未發到下官家中……”

“難道是因爲下官對朝廷,對天子的忠心還不夠嗎?”

他爲來熙河路這裡種木棉,可是把青宜結鬼章得罪死了。

結果,現在大宋這邊要防秋,居然不叫上他?

他心裡面能平衡嗎?

不能!

高原上,還有二三十萬受苦受難的羌人、吐蕃人,在等着他去解救呢!

只是想起那些過去經常搶牧場、牲畜、農奴的‘同族’,至今還生活在青宜結鬼章這個被佛唾棄,爲菩薩不喜的佛敵手下,過着水深火熱的生活。

他就徹夜難眠,輾轉反側。

於是在佛前發誓,必救他們於水火。

讓他們來大宋共沐天子仁政!

但,官府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點兵的時候,居然不帶他!

真是豈有此理!

其他包順帶來的羌部首領,也都紛紛點頭,道:“是啊!是啊!”

“吾等自歸義以來,以發誓爲大宋忠臣,爲天子鷹犬。”

“經略相公,怎麼能因爲我們還沒有戶籍、版冊,就不點我們的兵?”

即使不算其他。

單單是保丁上番,每天兩升米和一十六個銅錢的收入,對他們這些剛剛從高原或者橫山那邊‘歸義’的苦哈哈們來說,是一筆鉅款。

像他們這樣的部族,族中青壯多則千餘,少則數百。

怎麼能說不要就不要?

何況,出去‘解救受苦受難’的同族,還關乎到明年,大家能不能開墾出足夠的土地,種上足夠多的木棉!

所以必須告狀!狠狠的告狀!也必須維權!狠狠的維權!

向宗回見着頓時笑了起來,道:“趙相公發軍貼,大點熙河蘭會路保甲。”

“公等雖是歸義的忠臣,可終究還未落戶……”

“朝廷自有法度在……”

向宗回慢條斯理的打着太極拳。

在坐的羌部首領們,頓時都急了起來。

“公事!公事!”他們全部起身,跪到了向宗回面前,淚流滿面的說道:“下官等滿腹報國之心,還請公事成全。”

向宗回瞧着,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便嘆道:“公等報國之心,我知矣。”

“只是,這軍貼發兵,卻是經略司的權柄。”

衆人紛紛俯首,只磕頭求道:“還請公事慈悲!”

包順在這個時候,慢悠悠的起身,對向宗回道:“還請公事看在老夫薄面上,予這諸位大宋忠臣一個機會。”

向宗回猶豫了一下,道:“包公的面子,我自然要給。”

“這樣罷!”

“且待我去經略司,與趙相公商議一番,再來與諸公答覆。”

衆首領這才拜道:“謝公事!”

但卻不肯起身,只道:“若朝廷不允,下官等就跪死在這裡!”

他們也是沒辦法!

若是撈不到出兵的名義,他們在族中的威信就會大損!

那可是每天兩升米麪,外加十六個銅錢的天價工資。

上了戰場,若能有斬首、俘虜,得到的賞賜更是很多族中青壯這輩子都想象不到的鉅款。

若失了這個機會,回到族中,族人的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他們。

他們自己也不會原諒自己!

這些首領都已經看了包家的木棉地。

甚至,摸過了包家人用棉絮壓實後做的衣服。

這可比羊皮做的襖子還保暖。

最重要的是,羊皮要殺羊纔有。

可木棉只要種下去就能收穫!

而且,這東西很值錢!

哪怕是這些剛剛走下高原、走出山谷的羌部首領們也知道。

這玩意,只要織成布,絕對不愁賣!

這就都是錢啊!

所以,現在他們比誰都更希望參與到熙河路的防秋大業中!

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第617章 御前會議(2)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213.第203章 養女第62章 條貫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312.第297章 三國刊行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408.第387章 立功心切的大宋武將們第62章 條貫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第552章 悽慘的吳家393.第373章 掮客156.第147章 趙煦:烏鴉們,起來幹活了!215.今天更新晚一點第503章 斷尾求生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437.第414章 金融工具人(2)469.第445章 戰後(1)81.第80章 衝突第548章 聖天子(1)201.第191章 賞功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290.第275章 胸無城府第607章 戰局(1)第550章 逆練神功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161.第152章 撤退第47章 司馬光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第12章 劉惟簡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17章 使者第501章 出幸文府(2)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訂!】第584章 逼捐(1)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196.第186章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114.第110章 對李憲的安排463.第439章 還不如讓呂惠卿來呢!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443.第420章 司馬光的最後執念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第620章 戰局(2)第504章 趙煦對孟皇后的回憶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374.第354章 弟弟們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96.第93章 上貨!上貨!(2) 【大章求追定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262.第248章 新役法(1)447.第424章 開戰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第512章 城管祖師爺(1)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580章 你怎麼穿老劉家的衣服?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212.第202章 加一分370.第350章 昇平樓之問司馬光三月十二上書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581章 財神爺爺下凡了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
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第617章 御前會議(2)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213.第203章 養女第62章 條貫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312.第297章 三國刊行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408.第387章 立功心切的大宋武將們第62章 條貫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第552章 悽慘的吳家393.第373章 掮客156.第147章 趙煦:烏鴉們,起來幹活了!215.今天更新晚一點第503章 斷尾求生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437.第414章 金融工具人(2)469.第445章 戰後(1)81.第80章 衝突第548章 聖天子(1)201.第191章 賞功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290.第275章 胸無城府第607章 戰局(1)第550章 逆練神功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161.第152章 撤退第47章 司馬光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第12章 劉惟簡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17章 使者第501章 出幸文府(2)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訂!】第584章 逼捐(1)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196.第186章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114.第110章 對李憲的安排463.第439章 還不如讓呂惠卿來呢!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443.第420章 司馬光的最後執念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第620章 戰局(2)第504章 趙煦對孟皇后的回憶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374.第354章 弟弟們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96.第93章 上貨!上貨!(2) 【大章求追定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262.第248章 新役法(1)447.第424章 開戰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第512章 城管祖師爺(1)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580章 你怎麼穿老劉家的衣服?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212.第202章 加一分370.第350章 昇平樓之問司馬光三月十二上書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581章 財神爺爺下凡了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