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

韓絳將役法、青苗法檢討、實踐過程內暴露出來的問題,簡單的介紹一遍,就已經花了差不多一刻鐘時間。

兩宮聽完,互相對視一眼,腦子都感覺有些嗡嗡嗡的。

顯然,韓絳所說的那些事情,她們還沒有完全理解清楚。

這也不能怪她們。

她們這輩子都不知道什麼叫疾苦。

就以太皇太后來說吧,她這一生過的最苦的時候,應該是剛剛嫁給英廟,在濮王邸的那個小院子裡當十三團練夫人的時候。

而英廟當團練使時,生活條件怎麼樣呢?

趙煦上上輩子,被身邊的經筵官們要求去讀《三朝寶訓》的時候。

就從三朝寶訓中,看到過一個故事。

英廟在藩時,某次上朝,曾因殿中侍者粗心大意,弄丟了一條價值三十萬錢的犀帶。

侍者謝罪,英廟卻並沒有怪罪他,反而安慰、勸勉。

這個故事,本意是要教導趙煦做一個寬厚仁愛之君。

卻也不小心,將仁廟在藩邸時的生活水平暴露了出來。

一條犀帶,就價值三十萬錢。

那,他全身上下的服飾加起來,至少價值千貫以上纔對。

所以,指望兩宮這樣從小錦衣玉食,常年居住在深宮之中的女人,去理解和感受,老百姓的生活艱澀和困苦,那是做夢。

這一點,趙煦是有發言權的。

因爲他的上上輩子,本質上也差不多。

好在,他在現代留學十年,替他徹底補足了這個短板。

在現代的那十年時光,雖然他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在舒適的象牙塔內。

可終究,他的身份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始圍繞他,逼着他去接觸和麪對。

於是,趁着兩宮還在迷糊,趙煦開始掌握主動權。

他感慨一聲,嘆道:“難怪皇考在時常常教導朕,五代之弊,根深蒂固,晚唐之禍,延續至今!”

“朕過去還不懂,如今,聽了相公之言,方知皇考聖訓,鞭辟入裡!”

“陛下聖明。”韓絳和呂公著對視一眼,旋即深深俯首。

帷幕中的兩宮,卻是腦瓜子更加糊塗了。

役法、青苗法,怎麼就變成晚唐五代之弊了?

什麼情況?

於是,太皇太后問道:“官家,這役法、青苗法,怎就和晚唐五代有了干係?”

明明是王安石發明出來,禍國殃民的東西。

怎就和八竿子打不着的晚唐、五代有了聯繫?

向太后卻是坐着,若有所思,想起了在閨中時父兄與她說過的那些國朝典故。

趙煦回身低頭,答道:“奏知太母,此事說來話長……”

“以孫臣從經筵上所知,以及平日裡,自己在東閣看書所得而言……”

“大抵脈絡,卻得從唐德宗任用楊炎,改租庸調爲兩稅法開始說起。”

說着趙煦便用着簡短的語言,對這位太皇太后科普了一下歷史。

自然是略過這過程裡的血雨腥風,同時也省略了無數人的努力過程。

只是簡單的將兩稅法後,歷代爲了搞錢,不斷對百姓層層加碼,敲骨吸髓的經歷介紹了一遍。

於是,最後的結果就是:萬稅、萬稅、萬萬稅。

包括現在的免役法,其實也是某種程度的加稅。

於是,中唐以後的百姓負擔,就在這一拉一扯間,憑空增加了好幾倍。

趙煦介紹完,就對兩宮道:“故此,皇考在日,曾多次教誨於我,我朝自立國以來,晚唐、五代之弊實多,天下皆苦於此也。”

這正是大宋,之所以給很多人一個擰巴感覺的原因。

因爲,大宋他壓根就不是漢唐那樣,通過砸碎舊王朝而建立起來的新王朝。

大宋是在晚唐、五代的殘軀上,重新長出來的。

看着立國也就百三十年,對一個王朝來說,似乎很年輕。

但實則,大宋王朝這個實體的很多臟器,都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

它們就像是趙煦去景靈宮祭祖乘坐的那輛玉輅一樣,外面看着光鮮亮麗,其實內裡早就已經朽壞、腐蝕了。

稍微走快一點,就會嘎吱嘎吱的響起來。

搞不好哪天就可能當場散架。

兩宮聽完,面面相覷。

哪怕向太后,也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論調。

在殿上的兩位宰相,已經持芴再拜:“先帝明見萬里,遺陛下以智,臣等爲天下賀。”

在心中,這兩位宰相的震撼,是難以形容的。

雖然,他們早就習慣了也接受了,當今的少年老成與智慧。

也差不多接受了‘先帝曾私下多次教誨、叮囑當今’的設定。

因爲,很多事情,假若不接受這些設定,就無法解釋了。

但此刻,他們還是被震驚了。

先帝過去在宮中,會連這樣的事情,也掰碎講給當今聽?

他有這麼多時間嗎?

兩位宰相對視一眼,然後都收回目光。

因爲他們已經知道了答案——假如先帝在時,當今就已經和現在這般老成、聰慧了。

那麼先帝絕對會將大部分精力,都用來教導這位長子。

尤其是在元豐七年後,先帝感覺到自己身體不適,開始安排後事的時候。

他絕對會將多數時間抽出來,用來培養自己的繼承人。

仔細想想也是!

先帝駕崩前,當今就已經搬進慶寧宮,住了差不多半年多。

在慶寧宮外圍,先帝所用皆其心腹爪牙。

慶寧宮內,更是精挑細選。

足可見先帝對當今的重視!

所以啊,這位恐怕早就在心中,矢志于振興父輩的事業了吧?

呂公著想到這裡,心中就多少有了些苦澀了。

他開始對韓絳之後,章惇上臺的未來,感到憂慮。

“司馬君實的憂慮,倒也不無道理。”他在心中感慨着。

……

帷幕內的兩宮,腦瓜子到現在都還是嗡嗡嗡的。

她們費了不少功夫,才終於消化掉了今天涉獵到的新知識點。

從晚唐到五代再到大宋,從兩稅法到雜役、力役、色役。

這些東西是身邊的人不會和她們說,大臣們就算說了,也是一筆帶過的內容。

如今驟知之下,自然難免心煩,有些不太想碰這攤爛攤子了。

於是,太皇太后試探着問道:“官家,這役法改來改去,總歸是不爽利,何不恢復仁廟嘉佑舊制?”

趙煦還沒有回答呢。

韓絳和呂公著就已經持芴而前:“娘娘不可啊!”

“爲何?”太皇太后不太高興了:“恢復嘉佑舊制,最多也就是讓一等戶、二等戶吃些虧罷了。”

“哪像現在,天下州郡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仁廟嘉佑之制,在她心中的地位本來就極高。

兩位宰相再拜,韓絳進言道:“奏知太皇太后,嘉佑役法,實則在嘉佑之時,就已難以維繫!”

“朝野有識之士,如已故的范文正公、富韓公、韓魏公,以及如今在朝的文太師、張節度等元老,都曾紛紛奔走、呼喊……以爲天下第一大弊也。”

太皇太后就不樂意了。

她問道:“那緣何老身常聽人言,役法之弊,不便於百姓?”

呂公著嘆息一聲,只能出來拜道:“奏知娘娘,此乃小人怨懟,誹謗朝政之言,不足爲信。”

趙煦見着,嘴角就溢出些笑容來。

這就是呂公著。

別看他平日裡,對王安石的免役法、青苗法總是滿臉不屑。

但實則,真要罷廢的時候,他就又會往回找補了。

就像上上輩子,司馬光執意要盡罷新法。

呂公著就一直扭扭捏捏,不肯配合。

最後還是司馬光死前,握着他的手,逼着呂公著答應罷廢的免役法。

原因?

呂公著可太清楚,免役法和差役法的區別了。

免役法,要的只是錢。

差役法要的卻是別人的命,甚至是大宋的命!

太皇太后見着此景,不由得看向趙煦:“官家覺得呢?”

趙煦笑了笑,答道:“奏知太母,皇考在日曾教過朕,皇考言:嘉佑役法,實是利歸於下,而怨歸於上!”

“皇考原話是:嘉佑役法,常使一小吏可破一家,令一大戶滅門,而朝廷不得其利,反受其害。”

“長此以往,甚至可能釀成不忍言之事……”

韓絳、呂公著頓時持芴匍匐:“先帝神聖,洞見萬里,臣等感佩!”

這正是嘉佑役法,必須改,也不得不改的原因。

須知,如今的大宋社會,處在一個極爲敏感的時期。

漢唐的門閥世家體系,已經被徹底摧毀、消滅。

而明清時代的地方宗族體系,現在還只有一個萌芽。

如今大宋社會,依舊沿襲着漢唐以來,諸子析產的傳統。

也就是父母在,居一家,父母亡,諸子各分家產,各爲一家。

所以現在的民間,並沒有一個強大到足可對抗官府的勢力。

像明清時代,那種皇權不下鄉,宗族族長關起門來,可以用宗法處置、決斷大部分鄉民矛盾的事情,在大宋是沒有土壤的。

因爲,構成明清宗族社會底色的物質基礎是祖田、祭田等等族產。

在掌握了這些財富後,族長就可以決定,誰家吃飽,誰家餓肚子,也可以決定誰家的孩子可以讀書,誰家的孩子只能去放牛。

而現在,所謂祖田、祭田什麼的,纔剛剛萌芽而已。

這還是范仲淹帶起來的風潮。

范仲淹在家鄉,設置義莊、義學、義田,以養範家子孫。

很快就會有人發現,這個辦法的妙處。

因爲,義莊、義學、義田,屬於宗族所有。

可以免於諸子析產,可以被子孫世代傳續下去。

等於給家族託底,讓子孫再不濟也能靠着族產生活。

聰明人很快就會打起范仲淹的旗號,開始在家鄉修橋補路,捐田助學。

類似的操作,在現代也有。

以慈善之名,用信託之術,規避遺產稅。

扯遠了。

回到現在的大宋社會,這是一個沒有世家門閥,也沒有宗族的社會。

這就意味着,普通百姓和官府之間沒有什麼議價能力。

官府手中掌握着普通人的生殺大權。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在熙寧變法前的普通人若是忽然暴富了。

猜猜看,他會遭遇到什麼?

答案是:衙前役。

所謂衙前,在過去分爲兩種,一曰:長名,二曰:鄉戶。

前者就是所謂的胥吏,父死子繼的肥差。

後者則是讓人聞風喪膽,讓天下州郡富戶瑟瑟發抖的恐怖所在。

因爲這玩意,可以很輕鬆的搞死一個在地方上富裕大戶,讓其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爲什麼?

因爲鄉戶衙前,一般乾的都是轉運物資或者輸送賦稅的差事。

一個衙前,帶着他的任務踏上道路的那一刻開始,就將淪爲各方貪官污吏敲詐、盤剝的對象。

在熙寧變法前,汴京城就來過一個兩浙的衙前。

這位衙前,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將他要送的東西,送到了指定的地方。

猜猜看,他這一路上,花了多少錢?

答案是一千貫。

再猜猜看,他要運送的東西價值多少?

兩匹絹,幾串銅錢,總價值不超過五貫。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宋天下州郡的富戶們,紛紛想方設法的降低之的戶等,以避免自己達標。

躺平者有之,自殘者有之,自殺者更是比比皆是。

當然,也有那強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扯旗造反!

這就是歐陽修在給仁廟的奏疏中感慨:今盜賊一夥多過一夥,一夥強過一夥的源頭。

所以,差役法早就不得不改,也不改不行了。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沉默了許久,她也琢磨出些味道來了。

特別是趙煦點破了‘使怨歸於上,而利歸於下’後,她立刻想明白了,差役法最大的弊端在哪裡?

在朝廷承擔了一切風險和責任。

但好處,卻全都落在了下面的胥吏、官員手中。

等於朝廷給這些發了一張空頭交子,任由他們在上面填數字。

這個時候,向太后趁機悄悄的對她道:“娘娘,新婦以爲官家所述先帝之言甚有道理!”

“想那鄉中富戶,皆是地方頭面人物,奢遮人家,素來在鄉中有威望。”

“彼若落難,因此怨懟朝廷……”

“恐黃巢之輩,從中出啊……”

太皇太后一聽,徹底的對差役法死心了。

因爲這正中她的死穴。

黃巢當年是個什麼人?不過是私鹽販子而已。

但他就一腳將大唐給踹倒了。

現在的大宋,比之當年的大唐,可危險的多。

大唐時,至少四夷還沒有什麼威脅。

現在呢?

大宋若是出了問題,恐怕北虜、西賊,都要起兵來寇了。

於是,她點點頭,道:“老身知道了。”

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第504章 趙煦對孟皇后的回憶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322.第306章 猛踩油門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37章 間幕:兄弟147.第139章 集結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第42章 卡bug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360.第341章 穩重的天子 (1000月票加更)第19章 高太后:到頭來,竟還不如六哥知禮數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369.第349章 恩賞437.第414章 金融工具人(2)第569章 壽宴(1)第17章 母子(1)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439.第416章 進擊的高遵惠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538章 吐蕃使者第595章 戰前(2)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594章 戰前(1)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578章 極限施壓228.卡文中,晚點更新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第40章 太子(3)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597章 西北狼煙(2)306.第291章 汴京義報第589章 絕殺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489.第463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299.第284章 不可治罪498.第472章 視察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489.第463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160.第151章 傾軋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擊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141.第135章 範純仁:又是一個拗相公369.第349章 恩賞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398.第378章 忠君報國的土司們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報今日之仇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5章 心動的皇后169.第160章 錢荒481.感冒了361.第342章 種家兄弟 (1)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434.第411章 國書與報告第10章 天子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91.第90章 至善至仁(2)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424.調作息。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412.第391章 初幸專一製造軍器局145.第138章 廣告牌(6000月票加更!)443.第420章 司馬光的最後執念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第498章 熙河(1)100.第97章 老臣手段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第28章 高太后:誤會了啊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第38章 太子(1)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開戰(1)
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第504章 趙煦對孟皇后的回憶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322.第306章 猛踩油門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37章 間幕:兄弟147.第139章 集結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第42章 卡bug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360.第341章 穩重的天子 (1000月票加更)第19章 高太后:到頭來,竟還不如六哥知禮數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369.第349章 恩賞437.第414章 金融工具人(2)第569章 壽宴(1)第17章 母子(1)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439.第416章 進擊的高遵惠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538章 吐蕃使者第595章 戰前(2)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594章 戰前(1)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578章 極限施壓228.卡文中,晚點更新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第40章 太子(3)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597章 西北狼煙(2)306.第291章 汴京義報第589章 絕殺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489.第463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299.第284章 不可治罪498.第472章 視察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489.第463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160.第151章 傾軋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擊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141.第135章 範純仁:又是一個拗相公369.第349章 恩賞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398.第378章 忠君報國的土司們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報今日之仇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5章 心動的皇后169.第160章 錢荒481.感冒了361.第342章 種家兄弟 (1)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馬換交子?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434.第411章 國書與報告第10章 天子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91.第90章 至善至仁(2)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424.調作息。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412.第391章 初幸專一製造軍器局145.第138章 廣告牌(6000月票加更!)443.第420章 司馬光的最後執念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第498章 熙河(1)100.第97章 老臣手段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第28章 高太后:誤會了啊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第38章 太子(1)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開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