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雷公白日除妖

第459章 雷公白日除妖

寒冬時節,青山已老。

陽都城外,生滿枯草的山坡之間,一條几尺道沿着山腳彎彎繞繞,不知從何處來,亦不知要往何處去。

只見遠方山上隱隱現出閣樓瓦檐,青煙嫋嫋,直衝天雲,應是有一家香火不少的宮觀寺廟。

小路最終匯入大路。

“撲撲撲……”

一羣野鳥從天空飛過。

一名身着三色衣裳的小女童正從一座荒山上下來,身後跟着一匹棗紅馬,馬背上左右兩邊各馱着一大捆木柴,忽然聽見空中一陣響,她幾乎是本能的停下腳步擡頭看去,目光和腦袋都隨着這羣野鳥而移動,臉上看不出表情,只有專注。

好在沒有“咔咔咔”。

直到鳥兒消失在雲霧朦朧的天際,她才收回目光,回頭看了眼自家馬兒,又扭頭看向下方小路的一頭。

“叮叮……”

有隱隱約約的鈴鐺聲。

和馬兒脖子上的鈴鐺差不多。

不過貓的聽覺敏銳,自然能聽出其與自家馬兒鈴鐺的細微差別。

隨着鈴鐺聲響,率先從彎彎繞繞的小路上探出頭的是一顆毛驢的頭,驢頭邊走邊點着,慢慢露出背上坐着的一名身着寬大道袍的老道士。

老道士鬚髮花白,手持浮塵,腰板筆直,神情安靜淡然,一身道袍寬鬆乾淨,完全遮住了雙腿和驢背,身下驢兒瘦弱,道人也不健壯,有一種相得益彰又飄逸出塵之感,柔弱且剛。

三花娘娘看見他的時候不禁一愣,腦中想到的是當年在雲頂山上遇見的那個崔公。

崔公衣裳鬆垮垮,他也鬆垮垮。

崔公騎驢,他也騎驢。

只是崔公戴了帽子,他沒有戴。

崔公更柔弱,他則更自然。

崔公着紅衣,他着道袍。

更多的細節就記不清了,那時候的三花娘娘還很小,也沒有現在聰明,記的很多事情都變得霧濛濛了。

不過如此一看,雖說她是先見過雲頂山上的崔南溪,卻並沒有先入爲主,認爲老道士是學的崔南溪,恰恰相反直覺便是文人在學道人。

三花娘娘便默默站在原地,也不說話,只盯着他走近。

與此同時,老道士也看見了她,眼中有些驚異,也直直盯着她。

“籲……”

老道士在她面前停了下來,身後兩名年輕道士便也跟着停下。

“三花娘娘怎在這裡?”

“家裡的柴燒完了,三花娘娘出來砍點回去。”

“爲何來這麼遠砍柴?”

“近的都是別人的。”

“原來如此……”

老道士擡頭看了一眼這座山。

陽都城外沒什麼高山,這也算是相對較高的一座,山上有峭壁,不高也不矮,摔不死人也能摔斷腿——

別看城外皆是山丘,道旁皆是草林,其實山上多數都是開墾過的土地,而莫說土地田徑旁的草林灌木,就是那些荒山野地中、道路旁的草林灌木也都是有主的。從哪裡到哪裡,哪一片歸屬於何人,都是當地人商量好的。哪怕很小的一行黃荊,也都劃分得好好的,當地百姓上山砍柴絕不會去別人那裡砍,會引發口角糾紛。

自然是無人能爲難得了她的,可她也沒有這樣做,反倒有意避開,去了那些尋常人到不了的懸崖峭壁上砍木柴。

文平子收回目光,再次看向女童。

看來那位仙師對自家童兒也不是全然放任不管。

心中只冒出一句——

不拘小節,而明大義。

“看來三花娘娘收穫頗豐。”

“這柴好燒着呢!”

“貧道今早收到宋道友的傳信,說昨晚極樂神來訪,道友已做好了標記,請我進城請神除妖。我已聯繫好了周雷公。”文平子說道,“三花娘娘這是還要繼續砍還是回城了?”

“要回去燒火了。”

“那便同路吧。”

“唔……”

小女童往下一步,便從黃山到了小路,扭頭看了一眼這道士,尤其打量着他這身嶄新干淨的道袍,晃了晃腦袋,才繼續往前。

棗紅馬默默跟上。

文平子騎着驢,也跟在後頭,看着馬背上的柴搖搖晃晃,女童走路悠悠然然,本還有些緊張的心也靜了下來。

女童抽棍打草玩,一邊打一邊與他說起昨晚之事,講得倒是繪聲繪色,遣詞造句也算清晰,聲音亦是清清細細,可惜她說話有點口音,文平子有時候聽不懂她在說什麼,只能靠猜。

腦中卻也有了昨夜畫面。

蹇驢還在路上,野鳥已進了城。

全城逐一搜尋仙師印記。

……

晨霧未散,卻也透了陽光。

陽光隱隱穿過晨霧,打在陽都街頭,對於這座冬日裡的江南繁華之都,已是久違了。那一面面白牆沐浴在陽光,又籠罩在薄霧中,那連綿的黛瓦也因此顯得異常乾淨,風吹霧走,如詩如畫。

就連那陽江兩岸的梅柳樹,被陽光一映,好似也逢春抽了新芽,仔細一看,卻又沒有。

“真是個好天氣!”

“好久沒出太陽了。”

“今天天氣好!”

“怕是昨天除穢除得好……”

許多平日裡在家窩久了的人,哪怕是閉門苦讀的書生,此時也走出了門,見到這難得的好天氣,不自覺的便面露笑意。

石拱橋跨江而過,正沐浴在陽光下。

橋下青波流水,畫船徐來,船頭或有嬌俏女子懷抱琵琶,或有翩翩公子談笑自若兩岸又有婦人捶洗衣裳,橋上亦有無數行人經過,到了陽光下都不由得駐足片刻,環視四周,又擡頭感受陽光。

“真是個好天氣啊……” 卻是無人注意到,下方一塊石磚上,有着梅花一樣的硃砂紅。

“嘩嘩譁……”

忽然一陣鎧甲碰撞聲。

一隊全副武裝的精銳從兩岸走來,前邊的人手持盾牌腰橫長刀,身後的人持有長戈,再後邊的人又拿着強弩,各個皆身着厚重的鎧甲,又各由兩名雄壯大將帶領,來到了石橋兩邊。

行人百姓頓時被嚇得心驚肉跳。

隨着官兵怒斥,橋上很快被清空了,方纔悠然靜謐的畫面瞬間轉換。

百姓不明所以,膽小者要麼鑽進附近店鋪躲避,要麼回家緊閉門窗,膽大者則站在河道兩岸,遠遠看着這一幕。

“撲撲撲……”

只見天上一羣野鳥飛過。

兩位將軍在橋下等待。

有幾名官員走了過來,有人認出陽州知州的身影,與官員隨同的,則是一名騎驢老道與兩名年輕道士。

“譁……”

士卒們忽然讓開。

老道與兩名徒弟走上前去,沒有出聲,只擺了擺手——

兩名徒弟動作迅速,一人咣一聲將一個低矮桌案擺在橋下平地,一人迅速從褡褳裡掏出香爐貢品,老道則從袖子裡拿出三支線香,在空中晃了一圈便升起了嫋嫋青煙,三人同時進行,只一個呼吸不到,就已設擺出了一個小香案。

“九天玄都雷霆顯化天尊在上,文平子奉請天尊下界除妖!

“九天玄都雷霆顯化天尊在上……”

第二遍還沒說完橋上異變突顯。

似是那沉睡中的極樂神已然察覺不對,橋面上一塊石磚瞬間炸開一大篷白煙,伴隨着四周百姓的驚呼,化作一位一人多高、面容鮮紅、渾身長着白毛的兇惡鬼神,眼神有如虎豹,直盯着這邊。

“九天……”

“譁!”

極樂神只一擡頭,便掀起狂風。

文平子亦是一揮袖子,以風迎之。

“轟……”

一瞬之間,橋上飛沙走石。

兩岸百姓紛紛驚呼,倉皇逃避。

這下即使膽子再大也只敢躲在暗處偷偷看了。

即使那兩名體壯如牛的將軍,一時也只顧着用力拉住戰馬,不敢也不得輕易上前。

手下校尉則持盾將石橋堵了起來,也不知有沒有用,總歸都是些膽大的武人,倒也沒有人畏懼退縮,反倒都透過盾牌悄悄往前看去。

只見得短時間內,那兇惡鬼神便與老道鬥法數次,老道準備得也充分,符籙寶珠不要錢的拋灑出去,與之鬥得難捨難分。

老道雖暫未處於下風,可那幾句請神的話,卻一直被極樂神所打斷,沒有再說得出來。

陽都的官兵百姓又哪裡能經常看到這般畫面,倒是常常在茶館瓦舍中聽說,一時無論官兵民衆都驚得面容失色,哪怕那位陽都知州,也因符籙炸開的烈火與法術掀起的風石而連連後退,面容緊張不已。

方纔還熱鬧的大街很快便空了。

唯有一名身着三色衣裳的小女童,領着一匹馱着木柴的棗紅馬,站在街道正中,不僅不怕,還踮起腳尖,伸長脖子,一臉好奇的往前邊看去。

“九天玄都……”

“噗!”

老道頓時被打飛出去。

身後舉着盾牌的校尉還未被老道的身影砸中,就已經被巨力所擊,武藝高強者,也得半跪着往後滑出一大截,武藝稍欠些,就得被打飛出去,往後翻滾不斷。

即使是旁邊的將軍,也差點人仰馬翻。

好不容易穩住身形,握緊兵刃,低頭一看,老道士嘴角已有了鮮血,正掙扎着爬起。

這般邪神,怎是人力所能及。

“九天……”

雷公名諱仍然沒有唸完。

“轟隆!”

卻不是被極樂神所打斷了,而是一聲悶響,彷彿雷鳴,卻比尋常多數雷聲都更乾脆震耳,哪怕再膽大的將軍武人,也被震得心臟一跳,不由自主的瞪大眼睛往天上看去。

只見風吹霧走,烏雲遮日,天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暗了下來,晴空中聚起了大片烏雲,亦在地上投下大片大片變換的陰影。

這絕非尋常,而是神蹟!

雷雲中隱隱有人影晃盪。

“我乃雷部周康伯,下界何方妖孽,竟然在此放肆?”

聲音滾滾,有如雷鳴。

整個陽都怕都聽見了。

“竟是雷公?”

將軍武人驚訝不已,再低頭一看,卻見老道長長鬆了口氣,而那先前還囂張不已的兇惡鬼神,此時竟是連一點反抗之心都沒有,瞬間便卷着一陣狂風飛沙,想要往遠處鑽去。

“哼!”

伴隨着一道哼聲——

“轟隆!”

雷霆從天而降,落地便爲霹靂。

那鬼神化作的狂風還沒有來得及飛出十丈遠,便被天雷直直打中,那一瞬間迸射出的亮光與火花映照出了鬼神的身影。

“啊!!”

只能聽見一聲慘烈的尖嘯。

狂風頓時散去,鬼神倒地。

一擊之下,魂飛魄散。

雷公除妖,乾淨利落。

(本章完)

第534章 神仙不曾食言第679章 是天下百姓的神?還是天宮天帝的神?第710章 天地之間往事去,陰陽山上故人來第183章 無以爲報,便贈一筆仙術第665章 人間借力第604章 三花娘娘真是可憐第497章 不忍見英雄遲暮第530章 歷史何止王朝更替第348章 故人來訪第632章 浮雲觀借靈泉第514章 特來誅除前輩第221章 不是鬼神是尋常第176章 你吃不吃四腳蛇第286章 回道觀取仙種第416章 大貓子主義!第588章 貓兒神與小廟第168章 長京鬼市第665章 人間借力第121章 與歷史中人的相逢第381章 請諸位助我回程第293章 歷史上的重要節點第221章 不是鬼神是尋常第119章 好似只是尋常的一天第506章 還當年善意第76章 與鬼談閒第518章 可惜了一片青桐林第59章 夜晚散步而已第409章 也許是報應第408章 聽聞與回報第296章 燕仙已成神第469章 廖府捉妖第335章 知鼠達禮第499章 神道體系完善計劃第690章 緣分淵源的另一種了結第277章 鎮北軍中奇人營第273章 邊境之行第444章 陽州青雲宮第113章 是三花娘孃的生意第274章 照夜城第454章 陽都初安定第470章 三花娘娘已是大人了第348章 故人來訪第629章 一夢好多年第685章 下來再打第399章 中秋月明第643章 鹿鳴山奉天觀第525章 誰說雨神請不來?第448章 贈果第410章 尊駕爲何至此第143章 鬥個小法第89章 雲頂山下長生縣第171章 請鬼幫忙第406章 登天路第140章 小女童與鏡子第482章 持杖下井第225章 請福德正神出來一見第663章 四季鐘響第129章 幾句滅竹妖第542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月票2)第295章 燕兒歸來第471章 爲何竊我竹杖?第285章 時間會過得很快第263章 龜城陰鬼第564章 你先供着吧第612章 法術進展極快第485章 城中狐狸第516章 三花娘孃的苦惱第2章 山間有霧鬼第568章 寶物都有歸處第105章 長京有故人第237章 誤解了三花娘娘第52章 處處皆江湖第643章 鹿鳴山奉天觀第399章 中秋月明第341章 原來是你這個小東西第198章 落魄的算命先生第183章 無以爲報,便贈一筆仙術第73章 明德二年春分遊至平州第148章 貓兒憂愁第708章 心安久安之處(求月票)第268章 嚇跑一方鬼將第514章 特來誅除前輩第125章 除鬼救人第636章 三花娘娘得了幾分真傳第60章 俗人怎解仙人意第89章 雲頂山下長生縣第396章 嶽王神君(加更求月票)第459章 雷公白日除妖第407章 山間感悟第154章 江湖與畫師第571章 離去的前一天第672章 送君乘鶴去第329章 明窗淨几是安居第225章 請福德正神出來一見第238章 勤奮當屬周雷公第565章 道人已至第585章 疑似故人過第483章 幾鍋鐵水足矣第602章 頭鐵如初心第277章 鎮北軍中奇人營
第534章 神仙不曾食言第679章 是天下百姓的神?還是天宮天帝的神?第710章 天地之間往事去,陰陽山上故人來第183章 無以爲報,便贈一筆仙術第665章 人間借力第604章 三花娘娘真是可憐第497章 不忍見英雄遲暮第530章 歷史何止王朝更替第348章 故人來訪第632章 浮雲觀借靈泉第514章 特來誅除前輩第221章 不是鬼神是尋常第176章 你吃不吃四腳蛇第286章 回道觀取仙種第416章 大貓子主義!第588章 貓兒神與小廟第168章 長京鬼市第665章 人間借力第121章 與歷史中人的相逢第381章 請諸位助我回程第293章 歷史上的重要節點第221章 不是鬼神是尋常第119章 好似只是尋常的一天第506章 還當年善意第76章 與鬼談閒第518章 可惜了一片青桐林第59章 夜晚散步而已第409章 也許是報應第408章 聽聞與回報第296章 燕仙已成神第469章 廖府捉妖第335章 知鼠達禮第499章 神道體系完善計劃第690章 緣分淵源的另一種了結第277章 鎮北軍中奇人營第273章 邊境之行第444章 陽州青雲宮第113章 是三花娘孃的生意第274章 照夜城第454章 陽都初安定第470章 三花娘娘已是大人了第348章 故人來訪第629章 一夢好多年第685章 下來再打第399章 中秋月明第643章 鹿鳴山奉天觀第525章 誰說雨神請不來?第448章 贈果第410章 尊駕爲何至此第143章 鬥個小法第89章 雲頂山下長生縣第171章 請鬼幫忙第406章 登天路第140章 小女童與鏡子第482章 持杖下井第225章 請福德正神出來一見第663章 四季鐘響第129章 幾句滅竹妖第542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月票2)第295章 燕兒歸來第471章 爲何竊我竹杖?第285章 時間會過得很快第263章 龜城陰鬼第564章 你先供着吧第612章 法術進展極快第485章 城中狐狸第516章 三花娘孃的苦惱第2章 山間有霧鬼第568章 寶物都有歸處第105章 長京有故人第237章 誤解了三花娘娘第52章 處處皆江湖第643章 鹿鳴山奉天觀第399章 中秋月明第341章 原來是你這個小東西第198章 落魄的算命先生第183章 無以爲報,便贈一筆仙術第73章 明德二年春分遊至平州第148章 貓兒憂愁第708章 心安久安之處(求月票)第268章 嚇跑一方鬼將第514章 特來誅除前輩第125章 除鬼救人第636章 三花娘娘得了幾分真傳第60章 俗人怎解仙人意第89章 雲頂山下長生縣第396章 嶽王神君(加更求月票)第459章 雷公白日除妖第407章 山間感悟第154章 江湖與畫師第571章 離去的前一天第672章 送君乘鶴去第329章 明窗淨几是安居第225章 請福德正神出來一見第238章 勤奮當屬周雷公第565章 道人已至第585章 疑似故人過第483章 幾鍋鐵水足矣第602章 頭鐵如初心第277章 鎮北軍中奇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