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小女童與鏡子

皇宮之中,清明殿內。

國師一臉無奈:“陛下當着文武羣臣之面單叫貧道留下,那些清流看見了,怕又要抨擊貧道蠱惑陛下甚深了。”

“國師還怕他們?”

“人言可畏,事關生前身後名,貧道雖不求流芳百世,卻也不願遺臭萬年。”

“呵呵呵……”

皇帝笑得十分隨意,飲了一口茶,隨即轉頭看向外面。

透過紗簾,可見些許綠意。

皇宮之中植物不多,是怕成了歹人與妖物的藏身之所,可昨晚一場夜雨,少有的一些植物點綴也明顯拔高了一截、綠了不少。青石板中,應是鳥兒或者大風颳來的草種,竟也長出了些許草芽,正有太監宮女在清理。

“今早朝堂上說,昨夜天降甘霖,城中城外草木皆有異象,韋尚書說是祥瑞之象,朕當時看國師神情,國師似是知曉其中原因?”

“韋尚書所言不假,陛下乃千秋萬世未有之帝王,天降祥瑞也屬正常。”

“國師不願透露嗎?”

“貧道不好說。”

“怎麼不好說?”

“貧道也只是猜測。”

“那就講講猜測。”

“此次猜測,是真的猜測,因爲即使是貧道,也算不到其中緣由。”國師小聲說道,“只是有時算不到,也等於算到了。”

“此處只有你我,不要賣關子了。”

“伏龍觀這一代的傳人,到長京了。”

“哦?”

皇帝想了一下,纔想起來。

隨即神情不由一凝。

作爲帝王,自是聽過伏龍觀的大名的,不止是聽過,還與伏龍觀關聯不淺。

前朝末年,天下已然分裂,各地諸侯混戰,軍閥四起,妖魔肆虐,神靈對峙,那可真叫一個民不聊生。大晏先祖算是其中一方大勢力,又在各方大勢力中算有德行的,漸漸得了民心。據記本朝太祖曾蒙一位道人相助過幾年時間,正是在那幾年時間中,四方妖魔皆被誅殺,前朝神靈中下界爲亂者亦被平定,太祖才得了天下,又被告誡善待黎民百姓,這纔有了注重民生與經濟的大晏。

不知後世來者如何,放眼前邊古人,實在沒有哪個朝代的百姓比大晏過得更好了。

到了百年前,大晏已經逐步衰弱,人口劇增,土地不夠養活天下人,亂世之象已顯,甚至北方已有人舉兵造反,四方勢力蠢蠢欲動。聽說也是一位道人不忍心見天下再陷戰亂,流離失所,獻出許多妙計,又有何公挺身而出,這才重迎中興,甚至有了現在的又一次極勝。

“國師又如何知曉?”

“雲頂山崔南溪遇仙一事,貧道實在好奇,便去查算了一番,從民間諸多傳聞之中,找到了伏龍觀傳人下山的蹤跡。”

“雲頂山!”

皇帝頓時睜大了眼睛。

當時聽到雲頂山遇仙一事之時,並未將之與伏龍觀聯繫起來。也許是上次伏龍觀修士出現在皇室面前已過去了近百年,太久沒聽說過了,也許是一夜一年的仙蹟太過驚人,讓他覺得那是真仙所爲,伏龍觀的修士也做不到。

“國師又是如何知曉他到了長京的呢?”皇帝想了想,“難道長京城隍……”

“陛下英明。”

“昨夜……”

“貧道猜測,多半也是他的手筆。”

“……”

皇帝仍舊睜大着眼睛。

“雲頂山一夜一年,已是仙蹟,如今又天降祥瑞,滋潤京城周邊萬物,難道伏龍觀的修士真是仙人?”

“不瞞陛下,貧道昨日才與那位見過一面。”

“國師見過那位?”

“巧遇。”

“他長何樣?國師與他說了什麼?”

“貧道請他去了觀星樓上,喝了幾杯茶,聊了些地府之事。”國師說道,“初次相遇,不好細聊,只好聊些天下大勢。”

“國師與他聊了地府?”

“陛下放心,伏龍觀從不貪圖這些。既然凝聚地府是大勢所趨,他們就算不會助其一臂之力,也不會違抗天道民心。”國師說道,“何況地府輪迴一說就連孩童也知道了,他們若真有什麼想法,也不差貧道這一番閒談。”

“那位又是怎麼看?”

“似乎只想作看客。”

“既然國師能與之會談,朕能否請他到宮中一敘?”

“貧道也不知他住哪裡。”

“國師以爲……”

“伏龍觀傳人生性灑脫自然,貧道與那位相談半個下午,只覺他更是隨性。陛下雖爲人皇,想與之結識,還是順其自然好。”

“國師以爲,該怎麼叫順其自然呢?”

“陛下不特意去找,哪日自然碰見了,自然便可請他一敘。”

“也好。”

皇帝眯起眼睛,也沒說什麼。

繼續舉杯飲茶,心中驚歎而又羨慕。

“不過啊,有些伏龍觀的傳人性情剛烈,也有些伏龍觀的傳人喜歡隨手懲強扶弱、降妖除魔,陛下,朝中有些人恃強凌弱,目無法紀,甚至有人縱容妖魔在城中爲亂,好清除異己,爲避免冒犯到人仙,陛下還是該多些約束。”

“多謝國師提點。”

皇帝表情淡淡的,自然知道他說的是什麼。

朝中確實有人驕橫跋扈,不過國師說的哪是朝中一些人,若真是朝中尋常官員,國師也就約束了,哪裡會這麼來提點自己。

自是與他一個姓的人。

伏龍觀再厲害也不會輕易誅滅皇室,可不代表他們就會畏懼皇權。皇權只管天下人,不管山上人。就是面前這位鹿鳴山奉天觀的國師,不也照樣敢隱晦的提點自己約束後人,何況是有仙人本事的人仙。

……

шωш●тTk ān●¢ o

一面銅鏡放在了小女童的面前。

鏡中映照出的是一張白白嫩嫩的女童面容,女童沒有表情,卻有着一雙極其靈動的眼睛,頭上扎着兩個小丸子。

鏡外人看鏡中人,鏡中人看鏡外人,俱都是一驚。

睜圓眼睛,下意識將頭往後仰了一點,待察覺到對方和自己動作一樣之後,又驚了一下。直到看清之後,眼中便都多了一抹疑惑,兩個小女童同時歪起腦袋與對方對視,眼中從疑惑漸漸轉爲新奇。

時不時擡起眼簾,瞄一眼站在面前的人。

“怎麼樣?”

道人收起了手中鏡子。

“!”

小女童盯着他不說話。

“你好像很喜歡。”

道人說着也舉起鏡子,看了一眼鏡中的自己。

和前世常常在古裝電視劇中看到的泛黃的銅鏡不同,這面鏡子並不泛黃,表面是極度平整光滑的、銀白的金屬,映照出的人影無論色彩光澤,比之後世鏡子也不遜色太多。

鏡中是一名年輕的道人,於他而言也很陌生。

“多少錢?”

“一口價!五百文!”

“貴了。”

“這面鏡子連帶把柄都是銅的,客官您看看做工、打磨,還有這厚度,掂量一下重量,您就知道了,這個價實在算不上貴。不信的話,客官您儘管到別店去問問,都差不多的。”

“能減些麼?”

“實在減不了了,客官您看上的這面鏡子小,本身就不掙什麼錢。要是客官你買這面大一些的,原本賣八百文的,小人倒可以給您便宜些,或者買這個木柄的,也是上好的木料,這個省些銅,賣四百文。”

“……”

宋遊拿着這面鏡子上下打量。

這是一面圓鏡,鏡面大概有尋常吃飯的碗口那麼大,這個大小倒是合適,再小就不好照了,再大的話,離開長京時就不方便帶走了。

鏡子下方連接着一個精緻握柄,以前的鏡子很少有柄,因爲用得起的都是達官貴人,他們不需要自己拿着鏡子,會有人給他們端着,大量的帶握柄的鏡子說明它已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背面有云端紋,寫着兩行字——

見日之光,長毋相忘。

宋遊拿起另一面差不多的,背面的字不一樣了,寫的是——

見日之光,長樂未央。

這一面要好些。

“少點。”

“客官……”

四百五十文成交。

宋遊數了錢,遞給店主,隨即拿着鏡子細細打量一下,握在手上確實沉甸甸的,用料紮實,若是保管妥當的話,也許可以用很多年。

也許還能長存到千年以後。

若是被後人發現,放進展覽館,不知又有多少男女老少將從它面前走過,湊近它細細觀賞。

“呵……”

道人笑了一聲,拿着銅鏡,遞給了身邊女童:“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三花娘娘以後就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了。不過這面鏡子很貴,三花娘娘用的時候還請愛惜,不要將它弄花了,不然照出來的人可就花了。”

小女童舉着鏡子也不答,只一邊照着,一邊跟着他走。

這實在是一面小鏡子,道人一隻手拿着剛剛好,可小女童實在太小,臉小手也小,卻要兩隻手捧着看起來才協調。

走出沒多遠,又見到了賣陶瓷的。

似乎正是一家成窯瓷器的店鋪。

宋遊一走過去便看見了許多瓷器,杯碗瓶壺都有,大多做得精美,也有成窯瓷器的特徵——

不是青花,便是玲瓏。

青花瓷白底青花,淡雅雋永,很討大晏文人雅士的喜歡。玲瓏瓷透而不漏,晶瑩雅緻,也有很多人喜歡把玩,玲瓏瓷尤其適合用來喝茶,茶杯之中往往會被技藝超羣的匠人雕刻出精美的鏤空花紋,花紋有如玻璃,會透出茶水色澤,有助於賞茶。

此時店中正有幾位異域面孔的人在選購,常聽到他們驚歎的聲音,店主則爲他們講解,看起來一時無法照顧到宋遊。

宋遊也不在意,小心翼翼拿起一個茶碗,放在眼前仔細觀察。

陶瓷實在是文明中的重要一步。

不過隨着社會發展,人們燒製陶瓷已不止是爲了生活便利,而更用於觀賞、收藏、技藝追求、審美表達和祭祀,於是在物質屬性中又賦予了它另一重精神屬性,當文明越來越發達,精神屬性也越來越重。

成窯便是這個時代陶瓷的巔峰。

近看面前這個小茶碗——

白底瓷身之上鏤空出了竹葉圖案,精緻不失雅氣,舉起來對着天光一看,這竹葉圖案透光現象更是明顯,彷彿是鏤空的一樣。

又像是白瓷上嵌了玻璃。

“這便是我們成窯出產的精品玲瓏瓷。別看小小一個茶碗,製作起來可不容易,不僅要有上好的陶瓷技藝,還要有上好的雕刻本領,在胚胎上雕刻出恰到好處的圖案,隨後多次施釉填平漏洞,又用特殊手法燒鑄而成,稍有差池,不是開裂,便是透光不好。”店主不知何時已經送走了那幾位來自異域的顧客,對他說道,“客官眼光獨到,您拿的這件在本店也屬精品。”

“多少錢?”

“要看客官怎麼買了,是單買一個,還是成套的買,要不要搭配別的。”

“……”

宋遊又拿起了另一個。

這個不知是茶碗還是什麼碗,開口比先前那個要大一些,也要低矮一些,相比起來更靠近吃飯的碗。而它身上的鏤空圖案由竹葉變成了碎花,碎花之間還多了一條條天青色的紋路。

“客官果然好眼光。”店主立馬說道,“此乃玲瓏瓷與青花瓷的結合,融青花技藝之長,集雕鏤藝術之妙,夜間對燈慢賞,更是絕妙。”

“這個多少錢?”

“客官……”

“只買一個。”

“只買一個?”

“先買回去看看。”

“我們一般成套的賣,最少一個茶壺四個茶杯,賣的是六兩銀子。”店主說道,“別看貴,無論達官顯貴、王侯將相,可都喜歡得很,就是異域外邦的人來了也往往愛不釋手。有些心思活絡的,買一套回去,獻給自己的國王或主子,即使不能換個官做,也能得個大富貴。”

“多少錢?”

“收您……一兩銀子,交個朋友。”店主瞄了他一眼,“既然客官說是先買回去看看,小人也不賺客官錢,客官回去把玩了若是喜歡,再來照顧小人的生意便是,放眼整個西市,小店賣的成窯瓷器也是品相最好、最便宜的。”

宋遊拿着把玩,細細的看。

碎花圖案,比碎米多些精緻,但也清新淡雅,並不俗氣。簡單的青花描繪,像是碎花的葉子又不像,相得益彰,融合完美。

宋遊既爲其中工藝而暗自驚歎,也爲其精美雅緻而感到驚豔。

真想買一套回去,吃飯飲茶用。

可惜銀錢不太夠。

那就只能買一個了。

買一個也好,也算擁有過了。

而如果只買一個的話,這個碗無疑比剛纔那個要好一些。

宋遊瞄了一眼三花娘娘。

剛纔那個碗太高太深了,不適合給貓兒用,這個就合適,開口大而淺,除了易碎,沒什麼缺點。

而自家貓兒生性儉省,並不會如普通貓一樣手欠,只要她知道這個東西很貴,要捉很多耗子才能換得回來,恐怕即使不小心弄掉了,也會在它落在地上之前將它接住。

“便宜點。”

“這……”

一千錢將之拿下。

宋遊付了錢,拿着碗看向旁邊。

小女童一直站在店門口等他,一隻手舉着鏡子,另一隻手則高高舉起,一直在摸自己腦袋上的小糰子,小心翼翼,又充滿好奇,似是不確定這個東西是長在自己頭上的,又似是怕把它摸散了,看來專心致志,沉迷其中。

想來她也已經習慣了,不再對鏡子與鏡中人感到驚訝了。

“三花娘娘。”

“唔?”

小女童轉着眼珠子看向他,但不到一息,又飛快的將眼睛轉回去,偷瞄一眼鏡子裡的人,發現她居然和自己一樣快,不由大爲驚訝。

“這是給伱買的碗,以後我們出去,你就用它吃飯。”

“也是給我買的?”

“是。”

“只有一個嗎?”

“嗯。”

“那你沒有嗎?”

“我啊……”

宋遊想了想才說:“那我等下逛完的時候買兩個饅頭來吃吧。”

“好的!”

“走……”

道人往前走着。

小女童一手舉着銅鏡,一手拿着玲瓏剔透淡雅青花的小碗,跟在他身後,時而低頭看一眼鏡子,時而又低頭看一眼小碗。

身周人來人往,兩旁店鋪繁多。

這裡是西市。

東西兩市之一。

到了大晏,已經取消了坊市制度,城中四處皆有店鋪、皆可擺攤設點,不過商客本身具有集中性,前朝的南北兩市幾乎已被廢棄,但東西兩市卻隨着商業經濟的發達越發繁榮起來,成了長京一絕。

由於東城多達官顯貴,西城多貧民百姓和西域人士,東西兩市售賣的東西也有不同。

東市多賣奢侈品,昂貴之物。

西市多賣平民所用之物,此外多賣西域來的香料,多賣絲綢和瓷器。

此時從中走過,耳邊有叫賣聲,也有討價還價之聲,眼前是形形色色的人,亦是各式各樣的商鋪小攤,人間繁榮,民生百態,皆在此中。

宋遊慢慢走出了西市,卻只見門口的公告欄前圍了一羣人。

走過去一看,上邊貼了新告示。

是解釋昨夜長京異象的。

大意是講當今天子兢兢業業,將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朝堂中也是一片清明,歷朝歷代也比不過本朝本代,當今天子實是一位千古明君。上蒼感念於皇帝陛下的聖明賢德,所以天降祥瑞,此乃長京之幸,大晏之幸,叫百姓莫要驚奇。

宋遊看了,只是露出笑意。

第64章 絕非尋常之物第455章 道法寬容有度第26章 長生如夢第418章 海上見聞(加更求月票)第222章 分別無需多言第507章 與長京相別(加更求月票)第157章 與君夜談千古事第251章 也許會傳到千百年之後第267章 逸都舊事第481章 解決一樁(加更求月票)第678章 周雷公如遭雷擊第210章 特殊的婚事第317章 驚雷劍派第25章 信有凝香第44章 妙不可言第247章 除夕正好除疫第336章 勸君莫要起疑心第106章 長京第一夜第226章 多虧三花娘娘第115章 雙重標準吳所爲第一次單章求票第566章 妖怪們寶物不少第159章 避一避風頭第571章 離去的前一天第272章 在下極少說謊第521章 大漠丹霞與麥客第302章 緣分不必強求第413章 那貓生呢?(加更求月票)第308章 給世界帶來的變化第435章 啓程往陽州第583章 時間(加更求月票)第136章 天海寺遇國師第570章 不該把你叫醒的第509章 棗紅馬也要顯神威第593章 大安三年秋遊至雲州第469章 廖府捉妖第322章 偏向虎山行第698章 修行不是無來由的風第533章 偏要與天借雨第480章 至尊魔神三花娘娘第381章 請諸位助我回程第448章 贈果第621章 緣分到了,不遇也遇第262章 三花娘孃的賽馬會第644章 震喝人神第65章 毛居子道長和蒼耳子道長第286章 回道觀取仙種第152章 畫人成活第633章 略微取得多了些第580章 舊地重遊(加更求月票)第60章 俗人怎解仙人意第178章 當然是極好的第399章 中秋月明第57章 燕子少年第510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601章 山中兔子(加更求月票)第345章 已有定數第107章 城外如古畫第692章 江上來寒第310章 路邊的歷史大戲第619章 鏡臺很聰明第690章 緣分淵源的另一種了結第463章 請與之鬥第464章 百姓謝仙師第317章 驚雷劍派第571章 離去的前一天第341章 原來是你這個小東西第561章 自然都是三花娘孃的功勞第349章 狐狸會玩第415章 趕海貓第193章 得見故人(求月票)第284章 只是略懂法術第347章 學人精與學貓精第342章 你怎麼會在這裡第686章 山中大戰第311章 小城鬼事之夜半來香第681章 南畫寒夜第585章 疑似故人過第381章 請諸位助我回程第361章 從此應多好消息,莫忘江湖一閒人第480章 至尊魔神三花娘娘第115章 雙重標準吳所爲第14章 首單進賬第69章 怕是遇到了神仙(+2)第392章 三花娘娘要對道人伙食負責第421章 野蠻中的禮節第450章 陽都瑣碎第541章 再添一點善意第532章 地火國見聞第51章 明德二年正月於此除妖第373章 鬼城見聞第148章 貓兒憂愁第573章 神山風雪第496章 了卻當年因果第164章 託付與仙師第98章 湖邊蛙神第137章 觀星樓飲茶閒談第316章 光州尋舒某第341章 原來是你這個小東西第61章 江湖事亦是人間事
第64章 絕非尋常之物第455章 道法寬容有度第26章 長生如夢第418章 海上見聞(加更求月票)第222章 分別無需多言第507章 與長京相別(加更求月票)第157章 與君夜談千古事第251章 也許會傳到千百年之後第267章 逸都舊事第481章 解決一樁(加更求月票)第678章 周雷公如遭雷擊第210章 特殊的婚事第317章 驚雷劍派第25章 信有凝香第44章 妙不可言第247章 除夕正好除疫第336章 勸君莫要起疑心第106章 長京第一夜第226章 多虧三花娘娘第115章 雙重標準吳所爲第一次單章求票第566章 妖怪們寶物不少第159章 避一避風頭第571章 離去的前一天第272章 在下極少說謊第521章 大漠丹霞與麥客第302章 緣分不必強求第413章 那貓生呢?(加更求月票)第308章 給世界帶來的變化第435章 啓程往陽州第583章 時間(加更求月票)第136章 天海寺遇國師第570章 不該把你叫醒的第509章 棗紅馬也要顯神威第593章 大安三年秋遊至雲州第469章 廖府捉妖第322章 偏向虎山行第698章 修行不是無來由的風第533章 偏要與天借雨第480章 至尊魔神三花娘娘第381章 請諸位助我回程第448章 贈果第621章 緣分到了,不遇也遇第262章 三花娘孃的賽馬會第644章 震喝人神第65章 毛居子道長和蒼耳子道長第286章 回道觀取仙種第152章 畫人成活第633章 略微取得多了些第580章 舊地重遊(加更求月票)第60章 俗人怎解仙人意第178章 當然是極好的第399章 中秋月明第57章 燕子少年第510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601章 山中兔子(加更求月票)第345章 已有定數第107章 城外如古畫第692章 江上來寒第310章 路邊的歷史大戲第619章 鏡臺很聰明第690章 緣分淵源的另一種了結第463章 請與之鬥第464章 百姓謝仙師第317章 驚雷劍派第571章 離去的前一天第341章 原來是你這個小東西第561章 自然都是三花娘孃的功勞第349章 狐狸會玩第415章 趕海貓第193章 得見故人(求月票)第284章 只是略懂法術第347章 學人精與學貓精第342章 你怎麼會在這裡第686章 山中大戰第311章 小城鬼事之夜半來香第681章 南畫寒夜第585章 疑似故人過第381章 請諸位助我回程第361章 從此應多好消息,莫忘江湖一閒人第480章 至尊魔神三花娘娘第115章 雙重標準吳所爲第14章 首單進賬第69章 怕是遇到了神仙(+2)第392章 三花娘娘要對道人伙食負責第421章 野蠻中的禮節第450章 陽都瑣碎第541章 再添一點善意第532章 地火國見聞第51章 明德二年正月於此除妖第373章 鬼城見聞第148章 貓兒憂愁第573章 神山風雪第496章 了卻當年因果第164章 託付與仙師第98章 湖邊蛙神第137章 觀星樓飲茶閒談第316章 光州尋舒某第341章 原來是你這個小東西第61章 江湖事亦是人間事